以教师为基 以学生为本 以家长为伴
2015-02-26谭晓升
谭晓升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山东潍坊 261041)
以教师为基 以学生为本 以家长为伴
谭晓升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山东潍坊 261041)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当坚持"以教师为基,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伴",大力实施人本化管理,积极构建人文、和谐、完善的管理机制,打造适合教师良好发展、学生快乐成长、家校合力共建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才能实现学校的内涵跨越式发展。一是以教师为基,提供适合教师可发展的环境;二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三是以家长为伴,为合育打造良好的家校关系。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位学生在胜利东小学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家长和社会放心、认可的好学校。
教师为基 学生为本 家长为伴
教师、学生、家长是教育三大主体。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合作与助推。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应当坚持“以教师为基,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伴”,大力实施人本化管理,积极构建人文、和谐、完善的管理机制,打造适合教师良好发展、学生快乐成长、家校合力共建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才能实现学校的内涵跨越式发展。现结合多年学校管理经验,谈谈自己对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一、以教师为基,提供适合教师可发展的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主体架构内的首位主体。教师问题是学校管理的关键问题,教师发展是学生、学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在个人办学思想中,我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管理首抓的基础工程,以教师的职业情感、团队意识、专业发展为重点,培育适切教师发展的丰厚土壤,为每位教师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价值提供机会和可能,以教师职业价值体现提升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
1.以人情关怀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和投入,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爱和付出,决定着学生所享受的教育环境,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决定着教育的未来。
1.1 构建以教师为本的人文化管理机制。为了让教师感受到管理的情感化、人文化,我们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突出了制度的人文性,通过制度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近几年制定出台的人文化管理制度近20项。
1.2 构建规范公平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情感管理的前提是规范管理。在考核评价制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公正、公平性。
2.团队建设,让教师从单兵作战走向合作共赢
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以团队发展作支撑。为此,我们将团队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从五个层面打造团队组织,实施“捆绑式”管理,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一是探索大级部制管理模式。借鉴中学级部管理模式,强化级部的主体地位,取消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师管理格局,打破学科界线,组建级部团队。二是在学科教学层面建设教研组团队。成立了语、数、英和综合(含音、体、美、微机及其他学科)四个学科研究团队,侧重学科教学管理、研究、考评,通过大教研组建设和特色教研组创建,提升学科团队教学研究水平;三是在班级管理层面成立班级导师团队。四是建设师徒帮扶团队,以优秀教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
在教育主体框架中,学生是核心,教师和家长均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从5周岁至12周岁不等,各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认知、思维特征各不相同,学生参差多态的个性让校园成为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学生发展需要多元化、个性化。我们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选择的教育。
1.两种课堂,即学科活动课、音体美特色课。一是打造语、数、英学科活动课。在完成课标教学任务的同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索研究活动课教学,增强学科学习趣味化、生活化和实用性。目前,我校的学科活动课开发已形成系列化,并逐步向课程化发展。
2.四类校本课程,即学科嵌入型课程、综合实践型课程、特色型课程、文化浸润型课程。一是利用大量的课外资源开发编制校本课程,嵌入学科教学,拓宽学科教学知识面。
3.五大活动体系,即校本节日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特色升旗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立足学生特长发展,举办学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三大校本节日。艺术节和科技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交叉进行。读书节每年一届。在这些节日中,我们尽可能多地设置展示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依托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的主题庆祝活动。三是利用升旗仪式,开展特色升旗活动。每周升旗仪式采取班级承办制,升旗仪式后,班级进行特色展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升旗仪式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四是紧扣德育主题,开展争创阳光少年、手拉手献爱心、美德之星评选、文明在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五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以家长为伴,为合育打造良好的家校关系
在学校教育主体框架内,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撑与合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把家长定义为“合伙人”,与家长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放在“平等”的位置合作办学。通过建好一个核心组织,用好两支主力团队,畅通三条重要渠道,打造和谐共建的家校关系。
1.建好一个核心组织: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群体的核心组织,是学校与广大家长实现沟通的重要纽带。家长委员会既是广大家长的代言人,又是学校的有力助手。在家校沟通中,我们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组建了学校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学校、班级工作的安排和落实,首先从家长委员会层面入手,与家长委员会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向全体家长传达。在落实过程中,如果个别家长对学校工作不理解,家长委员会就能帮助作出解释和引导。事实证明,有了家长委员会的协助,学校工作向家长层面的推进和落实变得更加顺畅。
2.用好两支主力团队:家长志愿服务队、家长导师团。在学校倡议、家长积极参与下,各班成立了家长志愿服务队,参与学生放入学护导。家长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家长主动要求增加服务次数。
3.畅通三条重要渠道:家长开放日、家长上讲台、家校联系卡。将每周周四定为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入课堂,走进教室办公室,参观了解学校管理、学生日常行为、教师教学及办公状态。多年坚持开展“让家长走上讲台,让学生感知社会”活动。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同时,积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位学生在胜利东小学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家长和社会放心、认可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