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四年制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浅析

2015-02-26单莉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四年制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单莉丽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23)

大学生四年制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浅析

单莉丽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23)

就业教育要提前,要从修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就业教育贯穿四年;要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创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将针对大学本科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年制的职业规划体系,针对大学四年学生的不同特点,按需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设置。

职业发展教育 四年制 体系化

引言

职业发展教育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它是就业指导工作与职业指导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的职业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工作世界与职业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强化他们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从而在求职择业中能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顺利进入职场或变换工作实现工作向职业、职业向事业的顺利转变。

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不系统。毕业之前的大学生处于幻想之中,没有紧迫感,对未来职业发展缺乏设想规划。而毕业的大学生也体会到梦想和现实的落差。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很多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有前后矛盾的现象,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只知道理论而缺少实践和操作。

2.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不科学。高校逐步成立了有关的指导机构,但是,高校的就业机构不够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就业指导老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发展系统的全面掌握,服务意识和质量不到位等等。

3.观念和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效果。

4.社会用人机制和配套用人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和合理的流动置换机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不协调,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跨地区就业的渠道不畅,限制了毕业生的流动。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我国人才流动呈现出不合理的状态。

一、职业发展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企业都有责任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做好,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1.从高校角度,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新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和大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高等学校必须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企业,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

第二,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化。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分别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按照职业探索、职业定向、职业准备和职业安置四个阶段的客观规律,把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同时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专业、兴趣等方面的不同,结合政府政策、社会需求、企业发展等,合理的进行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引入企业文化,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在职业发展教育中要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学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培养大学生,进行“需求管理”,并把管理延伸到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优秀企业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很好的结合,这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2.从家庭角度看,要完善家校联动机制,让家长参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确立合理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也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及时和家长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使家长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状况,及时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3.从大学生角度,要以朋辈效应的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成长。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主动的学习,了解自己,合理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追求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领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把握机遇、创造机遇,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群体中的朋辈效应是个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一种良效机制,要主动的向身边的优秀个体学习,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朋辈学习模式。

二、四年制职业规划教育的设置

1.针对大学四年学生的不同特点,要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

1.1 第一学年: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了解与自我认识,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所学的专业,开始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进行初步的职业观念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

1.2 第二学年:主动实践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中的与人合作能力,如:团队领导与沟通能力等,初步开始培养其职业知识。引导学生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职业目标。重视暑期实习环节,目前,一些知名企业都会在4、5月份进行实习招聘,大量的企业愿意给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因此搜索和联系这些企业,并且宣传和发动大学生参加实习的应聘,无论从应聘能力的培养,还是实习后带来的良好效果方面,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1.3 第三学年:构建厚实的职业知识与技能。通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企业实习等主动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如:团队领导、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好准备。

1.4 第四学年: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从10月起,至毕业生离校为止,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就业工作指导。主要内容包括:系、院、省、全国就业人数及就业形势(大中专毕业生人数、城镇下岗职工人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等);我国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及有关规定。

2.完善家校联动机制,让家长参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确立合理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也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应及时和家长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等,使家长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状况,及时的给予指导与帮助,积极的为学生提供除学校以外的实践锻炼的平台。

3.以朋辈效应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成长。

学生群体中的朋辈效应是个体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一种良效机制,要主动的向身边的优秀个体学习,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朋辈学习模式。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主动的学习,了解自己,合理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追求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领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把握机遇、创造机遇,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结论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为主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合格大学生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四年制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加强自我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1]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

[2]高佩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开发,2005(3).

[3]陈刚.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实践[J].人才开发,2005

[4]陈似海.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J].牡丹江大学学报,2 009(7):145-146.

[5]刘瑞晶.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就业率[J].职业规划:111-1 12.

单莉丽,性别:女,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职务:思政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就业。

猜你喜欢

四年制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留学情报站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四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检测与调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