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
2015-02-26秦子兑凤
秦子兑凤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学校 广西灵川 541213)
论中小学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
秦子兑凤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学校 广西灵川 541213)
欣赏型德育教学使主体受到充分尊重,针对受教育者心智成长的规律和实际,对德育的内容进行审美化改造、使道德教育的内容形成真、善、美和谐的可欣赏的统一体,使中小学学生在对美的欣赏中,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转变。让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德美、欣赏德美、体验德美,实现在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中小学 欣赏型 德育教学
欣赏型德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赏识的德育视觉去观察、理解和思考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综合要素构成,而促成学生德育最优化的德育教学活动。欣赏型德育教学主体受到充分尊重,针对受教育者心智成长的规律和实际,对德育的内容进行审美化改造、使道德教育的内容形成真、善、美和谐的可欣赏的统一体,使中小学学生在对美的欣赏中,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升华,观念得到转变。教育者有意识地引导中小学学生在欣赏的状态下自由地接受德育的价值引导,唤醒人性中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力量,触发并培养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积淀,从而提高其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逐步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
一、用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欣赏型教育
欣赏型德育要求德育素材,具有非功利性、可欣赏性和和谐性的审美化特征。所谓非功利性指具有普遍认同性,即反映人类普遍情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如诚信教育,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人际交往,商业合作,乃至国家之间的往来,都需要诚信这架桥梁沟通彼此,建立信任。所谓可欣赏性,是指具备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具有外表可欣赏性的德育素材可直接加以利用,如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宽容和爱;而具有内涵可欣赏性的德育素材,则是间接地对人们的精神加以指引。
课本上的案例离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并且有些案例学生很难理解,这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解读。如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玉树地震开展德育渗透。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青海玉树的地震救灾现场,或者是南方八省洪水肆虐、警民奋力营救的镜头,让学生在图片、视频、音乐的情境中感受灾难,并发自内心的想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这些灾民。当然,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些课文内容的教学之余,要教会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学会珍爱生命,并学会如何应对此类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欣赏型德育理念来引导学生。
二、善用创设德育情境呈现欣赏型教育
创设具有审美意义的德育教学情境,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设置恰如其分的,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高度吻合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感受德美。教育情境一般是预先经过精心设计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教育情境,需要靠教师适时地捕获精彩的瞬间,充分利用德育资源。中小学课常教学中的德育情境设置,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喜怒哀乐,要能够渲染气氛,激发情绪,陶冶情趣,培养情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情境的选择与设计,应当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才能让学生有熟悉或者亲切的感觉,才能让德育内容有如活源之水,充满新鲜,活力与情趣。真实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学会判断,获得真实的感受,摒弃虚假,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倡导把“道德内容和形式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教师在创设欣赏型德育过程中要设置一定情境来辅助教学。情境设置的方法很多很灵活,比如角色扮演、表演、辩论、讲故事、播放图片或短片恰如其分的情境设置对教学和德育的促进作用远远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二单元第3课的《分享的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教师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设置“分享日”把自己心爱的物品拿出来分享。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德美、欣赏德美、体验德美,实现在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三、用德育教学手段挖掘欣赏型教育
媒体的广泛应用,是课堂中开展欣赏型德育的重要现代化手段。媒体在教学中通过声、光、影对情境的立体渲染,使学生易入情入境,产生兴奋的心理状态,那么开放、活跃、有效的欣赏活动就自然产生了。运用艺术形式作为德育的呈现手段,不但不会淡化德育内容,反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某种德育情境中去思考人生,运用艺术形式能提高课堂德育的可欣赏性,用“美”的力量促使学生的心理同化。
如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均可以挖掘的艺术形式有音乐、美术、诗歌、故事、小品话剧、电影电视网页等,可单独使用,也可因教学目标的需要,综合多种艺术形式。
四、用课堂师生关系协调欣赏型教育
欣赏型德育课堂,提倡师生建立一种“参谋或伙伴”的关系。“欣赏型德育”在师生关系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民主化,在德育欣赏过程中形成平等、自由、真实的交往关系。“欣赏型德育”师生关系主要的特质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这一关系建立在对道德智慧美、道德教育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过程之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则在于“欣赏型德育”师生关系是通过师生双方对对方人格的欣赏去完成的。
中小学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在“参谋或伙伴”的关系中,教师不能再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而足使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说话的机会,讨论的机会。教学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进行,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师生之间互相分享想法与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
[1]范树成著.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詹万生.和谐德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梁允胜.美丽的德育在课堂:中学阶段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