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谈学报编辑职称评聘

2015-02-26傅美贞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职称职务

傅美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 金华 321007)

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谈学报编辑职称评聘

傅美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 金华 321007)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高校学报编辑部门存在着机构归属混乱、编辑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职称混杂、专业编辑职称少等问题。由于高校学报(或期刊社)不同于一般出版单位,学报及其编辑人员存在特殊性,认为学报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应结合学报及其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异于独立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建议通过重新划分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审权,放宽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转评编辑系列职称的要求等方法予以解决。

高校学报;特殊性;职称评聘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员聘用制度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1]。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高等院校自然也不例外,“定岗定编”“职称评聘”“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高校学报编辑部作为高校内较为特别的部门在职称评聘中就面临着较为特殊的境况。

学报作为展示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学报编辑工作的潜隐性,工作成绩得不到很好体现,在职称评审、晋职晋级和成果获奖等方面无法与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相比;另外,有些学校对学报发展不重视,学报工作人员少、编制紧、工作杂、任务重、待遇差,造成了学报编辑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从而影响学报的质量,影响学报为教学科研服务作用的发挥。关于如何加强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谢辉[2]认为在高校“定编定岗”与绩效工资改革中,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报及编辑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编辑出版职称的特殊性进行柔性“定岗定编”,制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等来推动高校学报的创新。郭培中[3]从高校学报编辑职称的人员配置谈如何改善学报工作环境、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顾琳[4]等认为高校学报应以岗位设置管理为推动力,创新学报编辑激励机制,调动学报编辑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报发展和编辑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还有许多学者对学者型编辑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如:王森[5]、金得存[6]、朱慧娟[7]、陈怡[8]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拟从学报编辑人员职称评审及聘用上,呼吁相关部门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及时修订和补充有关政策,稳定学报编辑队伍,提高学报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报应有的作用。

1 高校学报编辑职称状况分析

1.1学报机构归属混乱,岗位设置不合理

高校学报出版部门是高校下属的机构,可是应归属于哪个部门或者系列却是每个高校都不相同。一般归类为科研机构、党政机构、教辅机构,只有少数老牌的高校有独立出版机构,学报编辑人员的岗位对应则为:教学科研岗、党政机关岗、教辅岗,少数为出版人员岗位。杨荣星[9]等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院校中主要归属有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教辅机构等三种,其比例分别为 1.5%、0.5%、98%。由于学报机构的归属不清导致编辑人员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学报归属有一系列的规定:“高校社科编辑部门是校属于院(系)一级的学术机构……学报编辑人员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应列入教学科研编制,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待遇”“高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报编辑人员的职务评聘,生活待遇以及评优表彰等方面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9-11]。目前除了一些老牌高校的学报编辑部归属独立的期刊社,编辑人员定位出版人员岗位,而大部分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编辑人员定位在教辅岗位上,其无法享受本应享受的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同等待遇,同时其劳动的繁杂性、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严重挫伤了学报编辑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学校对学报工作的定位不清、重视不够,使学报编辑部门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不足,学报人员往往集行政、编辑、校对、编务于一身,工作繁杂,无法明确分工,影响了他们的绩效考核。

1.2职称混杂、专业编辑职称少

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从学校的不同部门抽调而来,因在原部门都有职称,有教师职称系列的,有图书、档案、实验等系列的,当然也有部分是编辑职称的,人员成分以及职称情况比较复杂,相比较而言编辑职称所占比例较少,此种情况在高校学报编辑部中都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历史原因,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些专科院校的学报,创刊较晚,或者是近几年才创刊的,有些还是“内资”,主要由学校的几个优势专业或者特色学科发起而设,并没有刊号,编辑人员都是从学校各个岗位上调配而来,大部分都已评定过教授、副教授等专业职称,只有少部分编辑是编审及副编审职称。②政策原因,由于一直以来,对于学报编辑人员的职称,政策上并没有必须转评编辑系列的要求,而学报编辑人员原有职称继续可以评聘,学报的编校人员没有必要参加编辑职称评审。③待遇上的差别,我国高校中教师是学校的主体,许多学校由于对学报工作不够重视,学报编辑部门普遍人员不足,学报人员往往集编辑、校对、编务于一身,有的还有教学科研任务,工作繁杂、任务重,而在待遇上没有体现,编辑系列的职称待遇上与教师系列存在差距,所以学报编辑人员在职称选择上会更偏向教师,而不愿转评编辑。

1.3跨系统的双重领导使学报编辑人员职务评聘矛盾复杂

高校学报编辑部是从属于高校的学术机构,学报编辑人员的专业职务评聘工作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然而他们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却在出版主管部门,完全照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来评审。这个《条例》是根据独立的书籍出版单位的实际制定的,注意到了编辑业务的普遍性,没有考虑到学报编辑的特殊性。学报编辑和其他期刊编辑一样都有选稿、审稿、加工等共同岗位职责,都有如何使期刊办得更好的义务和责任。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是因学报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学报是教学和科研的窗口,与学校的科研与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学报编辑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学校教学科研的有关信息,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人员要经常进行一些教学科研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学报编辑对稿件的审察是以其学术水平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专业造诣,缺乏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就很难判断文稿的真伪,不可能选出有价值和意义的文章,学报编辑对每篇文章的选择、审定、编辑、修改都是其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学报编辑既是编辑,更是学者、教师或者专家。如果有关部门能结合高校学报及学报编辑工作的特点,参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为学报编辑职称制定具体的评审细则,对学报编辑的职称评聘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学报编辑职称的评审权归属出版主管部门,对于高校学报编辑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作确实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评审的过程拉长,程序复杂,增加了参评人员的心理压力,更主要的是忽略了学报编辑单位的主体性。高校学报是高校下属的学术机构,学报的出版在业务上受出版部门的指导,但在人事、行政等事务上都是学校统一领导安排,学报编辑职务的评聘,是学报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报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学报今后的发展。学报编辑职称评审权不在教育部门,对于高校主管部门对学报工作的领导,学校内部对学报编辑职务的聘任等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2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

2.1高校学报的特殊性

高校学报最早是作为内部交流的一种期刊在高校校园内存在,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学报又有别于其他的新闻报刊,是科技期刊中的一大种类,是典型的学术类期刊,主要刊登有关专业学科的学术论文,对学科发展有创新性、指导性的研究报告等,是高校教学成果、科研实力的展示,是典型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质量高低以学报的学术性、先进性为评价标准;学报的发行量少,主要以高校及相关的科研单位相互交流为主,因此读者范围相对较小,但层次高;学报的另一特点是追求社会效益,通过学报这个窗口,展示学校的软实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学报的社会效益并不会马上得到体现,而是一种潜在的、长期的过程。

2.2学报编辑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1)学报编辑工作杂、任务重。学报的编辑出版部门既是一个小的出版单位又是高校下属的一级机构。独立的出版单位内部有一套从行政到管理各方面的分工,如办公室人员、图书管理员、技术编辑、校对人员、排版人员等,编辑的工作相对较为单纯,就是对书稿的组织和编校,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来自学校的不同部门、专业,而且很多人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学报编辑又承担有教学科研任务,往往由于人手紧、环节多、事务杂、任务重,不仅要组稿、选稿、审定、加工各类稿件,当然包括与自己熟悉学科相关的以及无关的来稿,而且版面的设计、校对、清样、发行等诸多事务都要身体力行。

(2)学报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其质量的体现是学术性、先进性,学报编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众多来稿中把高质量的文章挑选出来,并且经过编辑加工汇编成册。学报中所刊登的文章往往会牵涉到众多学科,且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有自成体系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号”等。现在,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的科技领域不断产生,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人员有较高的文字处理能力,更要有专业的学术素质,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发现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代表最新研究水平的稿件。所以很多人认为学报编辑应是专业型的或者是学者型的,集学报编辑、专家于一身。

2.3学报编辑人员在高校中地位的特殊性

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高校的主体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使高校把热情倾注于教学与科研上,对学报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如前所述,不少高校把学报编辑部模糊地定位在教学科研机构与党政机关的夹缝中,把编辑工作不合理地定位在教学科研的辅助岗位上,这种定位突显了学校对学报的工作不够重视,决定了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不能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提并论,导致学报编辑人员工作、生活待遇不如教师,所以很多从各专业学科调配过来的编辑人员干的是编辑的活却不愿意参加编辑职称评聘,依然选评教师系列职称。

3 对高校学报编辑职称评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审权划归教育主管部门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称评聘归口教育系统,与其他教师系列职称一样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可参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结合高校学报特点制定学报编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条件、实施方案。这样就大大简化了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职称评审程序,理顺了学报编辑人员职称评聘中的关系,便于学报编辑职务评聘工作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协调进行,可以彻底改善学报编辑人员工作环境和待遇,调动学报工作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报编辑职务评审由国家教育部统一领导是有可行性的,学报多年的发展都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学报的性质、任务,学报编辑工作的方针、原则,学报的领导、建制、队伍建设以及学报工作的改革等各个方面,国家教育部都曾发布一系列的文件给予明确的指导,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报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进一步说明学报编辑的职称评审工作由教育部门主持是合适的[12]。

3.2放宽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转评编辑系列职称的要求

学报编辑中有很多已经在其他专业学科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对于这类人员可以放宽转评编辑系列职称的要求,可以继续其原来的职称如教授、副教授等,使其不至于因为从事学报编辑工作而在工作待遇上有太大的变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将有利于改善学报的工作环境,提高学报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学报的办报水平,这对于创刊时间不长、编辑力量较弱的学报尤为重要,对促进学报的发展壮大,提高学报的质量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当然这些学者也必须定期接受出版编辑方面的专业学习,如编辑理论、编辑方法、编辑技巧等,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编辑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者型的编辑。

3.3允许学报编辑人员兼评出版专业技术职务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允许学报编辑人员评聘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之后兼评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学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报编辑的多重身份,既是编辑,又是学者或者教师,而很多人在做学报编辑前,就是从事多年工作的教师,并且一直参加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尽管这些人参加学报的编辑工作,但依然经常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因此这些人仍然具备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由于学报编辑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与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人员仍准备有一天能回到教学岗位,而从编辑职务转到教师职务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如果编辑人员能兼评教师职称,就很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专业技术职务兼聘是有例可循的,如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允许在医学院以及有临床教研室的教学医院担任教学任务的高级职务医师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经相应教师职务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后可同时聘任或任命副教授、教授职务[12]。学报编辑人员的工作情况有很多类同之处。

3.4鼓励年轻学报编辑取得出版人员执业资格

对那些进入学报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编辑,应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的规定,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统一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尽快取得职业资格。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与学报质量密切相关,加快培养编辑出版人才要从年轻编辑开始,逐步改变学报编辑队伍的人员结构,编辑职称的配置要逐步过渡到持证上岗,年轻的编辑人员都要有编辑职称,在引导编辑学者化的同时呼唤学者编辑化的回归,进一步提高学报正规化管理水平。

4 结 束 语

学报编辑是学报的灵魂,稳定编辑队伍、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是办好学报的关键,学报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报今后的发展。有关部门要认真了解学报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措施,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做好学报编辑的职称评聘工作,实现学报发展和编辑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R].2002-07-06.

[2]谢辉.由“定岗定编”谈高校学报编辑职称认定的特殊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55-156.

[3]郭培中.关注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高校学报编辑职称的配置不当引发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们,2007(22):165-166.

[4]顾琳,李玲.以岗位设置管理推动高校学报编辑激励机制创新[J].中国出版,2010(12):16-18.

[5]王森.建设一支学者型的学术期刊编辑队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6,7(1):26-28.

[6]金得存.向学者型编辑转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6):95-98.

[7]朱慧娟,潘英.学者型编辑与学习型编辑之内涵辨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4):119-120.

[8]陈怡,蒋滔,倪波.论高校学报编辑的学者型编辑意识[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2(4):121-124.

[9]杨荣星,杨帆帆.以定岗定编为契机推动高校学报机制创新——以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职称配置为视角[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4):88-9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校报管理办法[R].教备厅(1998)3号,1998-04-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R].教育部教社政(2002)10号,2002-09-13.

[12]汪祚民.试谈学报编辑职务评聘中的一些问题[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3):50-53.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职称职务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