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及模式

2015-02-26傅晓琴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傅晓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510640)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及模式

傅晓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510640)

针对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提出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即以开放性思维打造期刊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以创造性思维探索期刊资源整合机制;并就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现代化期刊人才培养制度的制定、以质量为导向的期刊管理体系的构建、精细化期刊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策略的实施以及方式、内容协同一体的新媒体融合体系的打造等。文中指出:树立现代管理思维、改进管理模式是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技期刊;新媒体;管理思维;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普遍应用,期刊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长期以来,作为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期刊大多处于相对“清净”的领域,与外部的联系并不密切,但在国外科技期刊对出版资源激烈争夺、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大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部门不但要承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带来的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而且要面临多媒体出版方式带来的诸多挑战,适应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在现代期刊业直至现代传媒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形成具有鲜明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刊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科技期刊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要实现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便要对科技期刊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传统的科技期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期刊发展的要求,科技期刊出版部门亟须树立现代管理思维,采取现代管理模式,以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试就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及模式作一探讨。

1 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

1.1以开放性思维打造期刊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期刊也不停地向前发展。要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大环境,期刊出版部门应具有包容和开放的思维,突破以往闭门造车的编辑出版模式,将现实问题放到未来的发展链条中去考量,以开放性的思维来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坦然迎接新媒体的挑战。

新媒体的优势主要在于:海量信息,快速的内容更新,多媒体的传播方式[1]。受新媒体的冲击,科技期刊的订户日益减少,靠发行纸质版来维持期刊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2]。但是,科技期刊所刊载的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是单纯的新媒体所难以复制和替代的。对于专业性极强的科技期刊,应树立“内容为王,精品取胜”的理念,抓住“新、专、精”三字做文章,给读者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内容积极拓展各类在线服务,如:尝试在线和移动出版;将读者群进行差异化划分,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构建能满足多方要求的期刊网络产品体系,加大专业内容集成、在线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服务创新等。同时,努力推进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期刊自身的信息优势、固有的品牌优势、专家资源优势,开发面向读者个体或机构团体的知识服务平台,并最终实现高度集约化、适应多种终端的内容数据平台。另外,还可以强化期刊服务类型,以数据资源优势和服务吸引读者,如通过搭建互动社区实现与读者的有效、多元化沟通,借助分类数据库和智能搜索技术来提供各类指标评价和数据支持服务等[3]。

新媒体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个可“为我所用”的手段和方式。科技期刊出版部门以开放的态度与新媒体合作,可以让自身的资源有更多的受众,带来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以创造性思维探索期刊资源整合机制

创造性思维是个体生机与活力的来源,科技期刊亦然。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科技期刊,必然是故步自封、难以为继的。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应打破陈旧出版思想及模式的桎梏,以创造性的思维带动期刊发展。

新媒体冲击下,科技期刊要拓展生存空间,就应当整合各方面力量,走优势互补、自我发展的道路[4]。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加强自我宣传。科技期刊出版部门一般都与各高校、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单位或协会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都是宝贵的财富,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充分整合和良性沟通,可以有效扩大期刊的知名度。这种沟通既包括传统的邮件、电话联系,也包括一些新媒体的应用,如借助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科技信息推送服务,通过特定的推送对象来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其次,科技期刊应改变单纯出版者的传统角色,变身为作者、读者直至技术应用企业之间的协调人,利用自身的科技信息资源和优势,为读者和企业提供技术对接和咨询等服务,使期刊成为作者与行业间的联系桥梁[5]。再次,科技期刊可与国内外数据库进一步加强联系,实现期刊资源共享和联动;最后,还可以利用现有文稿的数据资源,衍生出附属品牌,如进行长摘要数据库的建设、协助进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6-7],充分调动和多层次深耕期刊资源。有创造,才能有活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

2 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模式

科技期刊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综合性系统。对于科技期刊的管理,应从全局入手,对其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察,构建适应新媒体的现代管理模式。

2.1制定现代化的期刊人才培养制度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型人员在内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市场对科技期刊人才的争夺不断激化。如何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和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培育一支能专合一、忠诚可靠的员工队伍,是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德才兼备,能位对应,优势互补,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和行业交流,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编辑队伍,特别是着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员工业务能力的培养方面,应主动进行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员工进行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和创新,促使期刊工作人员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通过搜索引擎、关注科技公众号等新型手段来跟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了解国家科技热点,并通过长期的科技热点追踪[8]来形成一个或多个尖端、前沿的特色栏目。

2.2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期刊管理体系

近年来,科技期刊产业快速发展,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业还存在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匹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品种数量多但品牌期刊较少、载文量大但论文总体质量偏低、期刊群体庞大但个体散且弱等[9]。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期刊管理体系。

新媒体时代,科技信息繁杂且来源广泛,但各类信息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科技期刊可以发挥自身严谨、客观的内容优势,构建“内容为王,提质增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狠抓出版及内容质量,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效益,从而为新媒体平台提供可靠的内容保障。质量是刊物的不变前提,高水平的科技期刊不但能吸引读者,而且可起到行业翘楚的作用。要保证较高的期刊质量,应当从来稿的质量抓起,继而在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多方面进行努力。组稿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审稿应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对文稿的文字简洁性、语言流畅性、标点规范性和用词准确性要进行严格的核查,保证文稿的外在品质。另外,还应当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如采用ISO 9000族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优化管理。

2.3建立精细化的期刊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科技期刊高效、有序运作的基础。科技期刊应摒弃以往以“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明确的是非立场,建立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制度化管理体系[10]。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引入新媒体业务后的编辑出版流程进行评估、重组和整合,使工作流程更趋合理;同时对包括组稿任务、编辑任务和内容推广任务在内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并将细化后的指标落实到个人,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来进行量化管理和业绩评价;

(2)采取激励型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竞争淘汰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3)针对各个工作人员的特长,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有效发挥各人专长,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4采取适应新媒体的经营管理策略

新媒体时代,期刊的经营手段更应多元化和动态化,以使期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定位,创建品牌期刊。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一个产品立足与发展的根本,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特色是科技期刊在行业立足的倚靠。

(2)强化经营意识,创新经营机制。首先应当强化经营意识,其次应在经营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实现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思维实现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11]。

(3)开放办刊,改革办刊机制和办刊模式。期刊出版部门应制定科学、完备的规划,协调管理并盘活资金、技术、人才和手头掌握的有形、无形资产,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机制和策略。

2.5打造方式、内容协同一体的新媒体融合体系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应流于表面,而应通过构建有效化、深度化的融合体系,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协同发展,这需要从方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努力。在方式一体化方面,期刊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针对性强、受众面广的特点,将新媒体贯穿于科技期刊的各个工作阶段[12]。例如,在选题策划、稿件审查和作者联系阶段,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与作者、专家进行在线的快速沟通,实现针对个体的一对一服务;在内容出版后,可利用期刊自身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进行相关索引内容的发布,进而建立微商城,向读者提供详细内容的在线有偿阅读或购买[13],或者与移动客户端等合作,推出多媒体的终端阅读方式,进行电子期刊的销售。在内容一体化方面,可以针对新媒体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传播特点,对传统线下内容进行深加工,将纸质期刊的内容分类、分对象地提供给新媒体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信息调整推送的内容,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按需出版。

3 结 束 语

当前,科技期刊已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冲击使期刊出版部门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也有更大的动力去应对挑战。不断完善自我,认真履行期刊职责,同时深耕资源,寻求多元化发展,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现代管理思维,改进管理模式,是促进期刊全面发展的保证。相信在广大科技期刊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技期刊将日益繁荣和发展。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吴锋.“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革命及面临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13(8):66-70.

[3]赵璐.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数据库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4(18):53-56.

[4]周小华.大数据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8(B03).

[5]欧阳菁.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J].编辑学报,2013,25(5):474-477.

[6]刘俊,张昕.大数据视域下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建设[J].编辑学报,2014,26(2):59-62.

[7]陈丹,程小雨,齐媛媛.施普林格期刊运营模式及数字出版策略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2):15-19.

[8]夏登武.新媒体时代科技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路径拓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29-132.

[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0]邹琳.新时期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及出路[J].新闻传播,2013(6):89-90.

[11]刘鑫,朱宝林.新媒体时代期刊数字化生存与转型探微——以数字技术为视角[M]//学报编辑论丛(2014).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201-205.

[12]陶华,朱强,宋敏红,等.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4,26(6):589-592.

[13]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14年一级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主要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