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2015-02-26武红江赵大良
武红江,赵 炜,赵大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安710049)
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武红江,赵炜,赵大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安710049)
根据高校学科建设的要求,结合高校学报的办刊经验,论述了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窗口,高校学报必须服务于学校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高校学报必须提升学术影响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研究学术信息传播规律,以传播规律来指导编辑加工;重视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术信息的显示度;注重学术论文的选题层次编修,提升论文的理论性。
高校学报;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力
长期以来,高校学报默默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也遭受到许多非议。在国家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时期,高校学报应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是高校学科研究与教学成果传播的重要平台,是学术传承的渠道之一,是反映高校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所以高校学报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学科建设[1]。学报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特点,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一直是业内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研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在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1 高校学报的定位
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2]也明确指出:“高校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报既有学术传播的属性也具有立德树人的特点,是我国学术期刊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一般科技期刊出版的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而高校学报应该处理好出版属性与教育属性的关系。无论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还是出版属性与教育属性的关系,在一定的层次之上都是相互统一的。没有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不可能持久,不能立德树人的学术传播也得不到提升,而高校学报的立德树人功能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高校学报在高校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出版的学术传播上,而其编辑出版过程本身也应该体现和履行高等院校的教育职能。
在简单的社会评价导向之下,高校学报的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仅仅从影响因子、引文频次等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标来评价高校学报是不公平的。在这种导向下,即使是高校学报的从业者自己都对高校学报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是妄自菲薄[3],政府文件中也写入了“鼓励高校综合性学报向专业性学术期刊转型”[2]。我们认为,在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上,不应该以出版形式为标准,而应该以科技期刊的作用发挥程度来评价[4]。高校学报就应该同时肩负起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和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两项任务。单纯提升学术影响力对于高校学报来讲,一方面是提升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单纯以高水平稿件发表为目标,将失去高校学报办刊的意义。高校学报提升学术影响力的目的是为学科建设服务,会为学校的学科影响力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提出坚持“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争时效、促交流,举科技人才”[5]的办刊思想。面对高校学报的出版属性,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对内,应坚持提升、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
2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高校学报首先是一份杂志,一份学术性的“学报”,努力提升学术影响力是高校学报出版属性的必然要求。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学科建设的行为。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其服务学科建设的能力,没有学术影响力或者学术影响力不高,就是服务的能力不足,因此“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就是我们高校学报编辑的首要任务。
2.1明确两点认识
目前,高校学报编辑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有两个方面的认识需要统一。
(1)学术影响力是一个相对的指标,是同类比较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办一流学报,而是否一流需要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物。通常有这样几种比较:一是与同类院校的学报比较;二是与所有院校的学报比较;三是与全部中文学术期刊比较;四是与国际学术期刊比较;五是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比较。人们在论述学术影响力时,因为忽略参照物的合理性,容易产生自卑和气馁的想法。
(2)学报的定位不现实,目标好高骛远。我们常常会听到地方院校学报抱怨办刊艰难,不如“211”院校学报稿源丰富,但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定位和学生培养目标。教学科研型大学学报与研究型大学学报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而教学型技能型院校的学报更不能以研究型大学学报为目标。各类高校学报应该体现各自院校的特点,包括“学术论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应该是一样的。在我们的办刊实践中,尽管稿件录用率不足 30%,但是符合学报目标要求的稿件还是很少,因此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师生的期望,办刊压力同样较大。
因此,我们在办刊中,应明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是与同类学校的学报相比较,而不与行业学会、科研院所的专业期刊盲目对比。同类型的高校学报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如研究型大学同样严重存在高水平论文外流的问题。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只能是看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且有效。我们长期以来紧盯C9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指标,具体办法是,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和被引半衰期 4项指标,除以所在学科期刊的平均数,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隐匿学科的差异。这样,将C9高校所主办的25种冠以大学名称的学报进行排序,观察自己所处的位置变化。
2.2几项主要措施
几年的对比结果显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能够位居前列,应该说是达到了设定的“一流”目标,而其他的核心期刊刊源、数据库检索或者是精品科技期刊等都是学报学术水平的表现之一。在同类学报中排名前列,那么该进入的期刊源自然也不会被落掉。西安交通大学相对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实力明显不足,如何在劣势面前争取好的成绩,显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总结起来,我们感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可供参考。
(1)研究学术信息传播规律,以传播规律来指导编辑加工。为了提高网络传播环境下的论文显示度,就必须提供搜索引擎和读者的检索习惯,尽力将检索点包含在论文的主题之中。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后引用的方便和可能,在论文的表述中适当归纳结论和概念[6]。
(2)重视最新传播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报论文的展示机会。加入数据库、实行预先发表、建立独立网站等,这些都是同行所熟知的,但是我们更加重视本刊的独立网站建设,特别是提供作者需要的除了论文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吸引研究人员即使不投稿也登录本刊网站的机会。
(3)注重论文录用的选题层次,提升论文的理论性。目前,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主流指标体系,无非就是论文的被引用,即基于引文的统计分析。同样的一篇文章,如何提高其被引用的可能性,除了语言加工以外,论文选题的前沿性自不需言,而对于工程技术类研究成果往往习惯于展示“数据和事实”而不重视对数据背后的机理进行分析。同样的数据,理论水平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有意引导。
总之,高校学报之间的竞争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编辑人员的进取精神,在于编辑人员的职业能力。尽管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空间有限,但是如果具有“垃圾里淘金”的能力,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3 服务学科建设的措施
提高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是服务学科建设的基础,但又不同于一般专业性学术期刊,可以参与和引领学科发展。高校学报提升学术影响力的目的应该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服务。高校学报就是本校学生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成果表达能力训练的平台。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越大,这个训练的平台就越高,将科研成果传播得越远,以达到举荐科技人才的结果。这是学术期刊的共同属性,而高校学报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应该有更进一步的作为才能体现出学报在高校存在的价值,否则与专业期刊没有区别,自然也就会出现了“鼓励”高校学报转型为专业期刊的声音。学术影响力是服务学科建设的基础,但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不是无止境的,而高校学报应当安于本分、忠于定位,体现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
3.1体现严谨求实的学风
高校学报的编辑不应该将自己仅仅定位于编辑,而应该定位于教师,在高校中管理、服务和环境都是育人的组成部分,而直接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打交道的编辑更应该有育人的意识和责任。编辑人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时刻体现出严谨的学风,无论是在作者接待还是在稿件处理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出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例如:以身示范——限期承诺服务,规范处理流程;旗帜鲜明——坚持不端检测,倡导严谨学风;诲人不倦——细处着手展现耐心,理解沟通体现关心。
3.2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而科研成果表达能力对于研究生就是必须培养的内容,因此也是高校学报的重要职责[5]。高校学报发表的论文多半是作者的“处女作”[7],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一是通过日常的稿件编辑加工,指导年轻作者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二是结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开设科研论文写作选修课或者是讲座;三是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发布在学报网站,注重论文写作技巧的普及。一般来讲,科技论文的表达关乎论文的录用,好的主题表达不清也难以体现成果的水平,因此常常成为退稿的理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明确承诺:“对本校作者不以论文表述不清为退稿理由”,以此扶持本校作者的发展。
3.3指导科研选题的方向
一般认为编辑就是组织审稿、组织修改和编辑校对,但是,如果我们从服务学科建设角度来思考,就会发现:高校学报编辑日常掌握的审稿专家资源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具有很大的价值。为此,我们可以不以录用发表为目的,组织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学术审查,注意将审稿意见归纳整理并结合编辑日常工作的经验,可以对作者的选题设定、研究方向和路径等提供十分有针对性的指导。许多作者感慨:比我导师考虑的都具体,更有指导性。
3.4提供创新探索的环境
高校学报是本校教学科研的窗口,一定体现在高水平上,作为本校的出版平台,应该在学术研究创新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此,我们坚持开设“学术争鸣与创新”栏目,对于本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的尚不成熟但符合科学的新的发现、新的构想、新的探索,实行特别政策,不以论文的形式标准做限制,争抢科研成果的优先发表权。这样不仅是“鼓励原创、鼓励争鸣、鼓励探索”,活跃高校的创新氛围,而且可以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风采展现出来,以此来体现高校科研的窗口作用。
4 结 束 语
学科建设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和学术水平之间的竞争[8]。根据学科建设要求,提出了高校学报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一些有效措施,通过我们高校学报编辑的努力,进一步发挥高校学报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体现学报编辑在高校中的存在价值。
[1]李川,宗淑萍,刘雪春.发挥学报平台作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71-1173.
[2]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EB/OL].[2015-03-15].http://china.caixin.com/2015-03-13/100790840.html.
[3]赵大良.高校学报不要妄自菲薄[J].编辑学报,2002,14(6):404.
[4]赵大良,孙岩,张丛.亮点与困惑——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的解读[J].编辑学报,2015,27(2):1-3.
[5]荆树蓉,赵大良,葛赵青.精品·名牌·特色——《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思路[J].编辑学报,2004,16(4):290-291.
[6]周均东.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互相促进的几点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6-120.
[7]赵大良,杜秀杰.简论高校学报的育人功能[J].编辑学报,2009,21(5):380-381.
[8]黎文丽.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