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播音主持
2015-02-26王卫萍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模式化的播音主持已经背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因此,如何改革创新播音主持已经成为业内难以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播音主持的学科定位等的分析,对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播音主持的人才的培养提出简单的设想,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播音主持人才。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广播电视设备日益现代化,节目的制作能力和质量也明显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得以凸显。
1 播音主持的学科定位
所谓播音主持,指的是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节目中,传播主体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进行的传播活动。播音学研究中的有声语言,既包括文本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播音主持人的表情、眼神、发型、装扮等,在结合大众的接受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能够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播音主持属于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所涵盖的已不仅仅是新闻节目,在其他节目如娱乐综艺类节目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播音主持学归属于艺术学,是定位于新闻与传播的下位学科,可以纳入广播电视学的研究范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播音主持学具有交叉性、边缘性、新兴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国务院授权教育部所制定的学科目录中,播音主持始终处于一种归属不定的状态: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科教育,交叉建立在语言学、新闻学、艺术学的学科基础上,这种跨学科门类成立学科的现象,在我国的所有学科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我国的播音主持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逐步探索。
2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已经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为广播电视媒体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播音主持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许多潜在问题正日益浮现出来。
第一,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高层次传播人才的需求。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招生的质量日益下降。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的门槛低,加之某些院校盲目地开设该专业,导致生源的质量下降。其次,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学校所安排的课程,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我。
第二,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随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人数的猛增,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减少。目前,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教师,甚至出现了其他专业教师教授学生播音主持专业的现象,学生丧失了兴趣,无法切实学习和体会到真正的播音主持专业的特质,而且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教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新闻一线的需求差距很大。
第三,课程设置落后,学科内容陈旧,理论学习多,一线实践少。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重点突出专业课,而文化课的学习相对滞后。一些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对此兴趣全无,使得学生仅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略知一二。受限于教学条件,很多本来需要到一线广播电视台的现场实践课程被取消,这使得学生丧失了直接实地接触、提高专业素养的机会。
3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第一,将办学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播音主持专业并非是一个普及型的一般专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格,如学科支撑、设备配备和师资力量等,才能开设该专业。要适当控制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招生的门槛和所收学生的素质,才能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也要出台政策对该专业的开设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从源头上控制播音主持专业的过度开设。
第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各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要从多元化入手,切实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水平不高的现状。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切实把握播音主持的国际潮流,保障播音主持专业跟上时代的节拍。
第三,完善课程设置,改善专业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增加到一线实习的机会。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点。除了必修课程以外,各高校可以设立额外的、易让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学校还应该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内容,应该吸收目前广播电视中流行的播音主持方式,体现播音主持的独特魅力,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最终达到培养优秀播音主持人的目的。此外,还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到一线实习的机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让他们顺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