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今人之心可度古人之情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思考

2015-02-26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严国清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诗题汪伦李白

□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 严国清

以今人之心可度古人之情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 严国清

学好古诗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而且可以积累好词妙句,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作者从诗题、诗人、诗意、诗拓展四个方面谈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拓诗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瑰丽无比的珍宝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积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解诗题,不能简单处之

在教学一篇新的古诗时,大部分教师常采用逐字或者逐词翻译的方法,给出学生一个较为准确的题目意思。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记住古诗的题目含义,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对于题目较长或者题目有丰富内涵的古诗,如此方法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疑惑。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这样的诗题,不仅包含了一件完整的事情,而且还包含了宋代文人雅客的名士做派,仅仅翻译题目意思是不够的。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不妨结合苏轼豁达的性格来讲。苏轼生在一个“不杀士大夫”的年代,在政治上屡遭打压最后被谪贬去海南岛,却始终乐观开朗。这首诗写于其担任杭州通判的时候,通过描写诗人在雨后西湖边畅饮美酒观赏美景,展现自己豁达乐观、热爱自然的思想。又如《赠汪伦》的题目只有简单的三个字,简单解释只能让学生产生更大的疑惑。教学时不妨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是李白的“粉丝”,非常推崇他的诗。有一次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发现被骗了: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相信有了这样生动有趣的介绍,学生一定会很想把这首诗学好的。

二、知诗人,需要量力而行

中国古代诗人灿若星河,无数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传世名篇。在讲授一首新的古诗课文时,教师一般会把诗人的生平给学生进行一番简介。如在讲授杜甫的《绝句》时,有的教师就把杜甫详细地介绍了一番,包括他的字、他的官职、他的文学流派、他的生平、他所处的时代、他还写过什么书等。笔者相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诗人的资料,但是却忽略了这是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他们暂时还无法理解唐朝末年的战乱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在给中低年段孩子讲授古诗作者时,不妨简单一些,对材料进行一番梳理,挑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东西。就拿《绝句》来举例,介绍诗人时就说:“作者叫杜甫,中国唐朝非常著名的诗人,他曾写过1500多首诗,我们还学过他的什么诗呢?”剩下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补充就行了。

三、明诗意,从直译到意译

以《元日》为例。其中有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知道“瞳瞳日”是“朝阳升起,日出光亮的样子”时,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喊:“我知道这首诗前半句的意思是千家万户朝阳升起,日出光亮的样子。”笔者不禁哑然失笑,但随即不由得深思,这就是直译和意译的最大区别。所谓直译,就是逐字解释,不添加自己的语言;意译就是在直译的基础上不按顺序而按其意境来讲诗意。

四、拓诗境,必须精挑细选

如在讲完《小池》之后,有的老师就把袁枚的《所见》让孩子一起赏析一遍。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同的诗,即使主题相同,情致也不尽相同,教师“不可不察”。同样是送别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李白自己说:“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可见一斑。所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中蕴含的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看不到孟浩然所产生的惆怅。而《赠汪伦》中表达的是自己对汪伦友谊的受用之情。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诗题中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全诗没有一处表露诗人的送别之意,只是通过对荷花的不同境遇来暗指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如果教师自己没有首先用心体会,教学时势必会有失偏颇。

当古诗教学接近尾声时,若时间允许,选用恰当的诗来拓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如笔者在讲授《示儿》时,全课最后环节同样选择了用合适的古诗来对学生进行拓展。笔者选用的古诗是林景熙的《书陆放翁诗卷后》的节选,诗中这样写道:“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巧妙地与陆游诗中“九州同”、“告乃翁”相呼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陆游的深切缅怀,也体现出了对当时政局的担忧。这样一来,学生对陆游这首诗中蕴含的爱国思想理解得更为深刻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若是能够注意以上各环节,在古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积累,为孩子们将来真正“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情”创造可能。

猜你喜欢

诗题汪伦李白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赠汪伦
诗题漫议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明诗制题之叙事*
赠汪伦
倒下的那一刻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