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3D电影的发展现状
2015-02-26郭晨阳
摘 要:自2009年《阿凡达》上映引起巨大轰动后,3D电影开始被广泛地引入和接受,越来越多的3D电影被搬上银幕。《阿凡达》所引起的观影奇观以及3D电影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近几年来3D电影的飞速发展,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冲击下,不少国内一线导演也开始选择3D电影技术来呈现影片,由于我国3D电影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3D影片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我国3D电影的发展现状。
2014 年是近年来国产3D电影最繁荣的一年,《智取威虎山》《一步之遥》等国产3D影片的出现意味着国内一线导演已经踏入3D电影的领域。随着好莱坞3D大片的引进,观众对电影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内一线导演选择3D电影技术来呈现影片不仅可以迎合观众的口味,而且能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
1 问题导向
从2011年12月上映的首部国产3D武侠片《龙门飞甲》起,香港导演徐克已经连续导演了三部3D影片,其每一部影片在国内均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而这三部国产3D影片的共同点都是以故事取胜。2013年上映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片中3D效果突出的镜头非常少,只有像在一些“投掷暗器”以及“沉船碎片”的画面中,通过暗器以及碎片向观众飞去来表现影片的3D效果,尽管徐导在2014年上映的3D影片《智取威虎山》中精心制作了一组“打虎上山”的镜头,突显了国内外3D制作技术的较高水准,但与2013年上映的好莱坞3D大片《地心引力》相比,其3D立体技术以及影片对3D影像美学的呈现仍然非常欠缺。
徐克导演的3D电影代表着国产3D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准,与其它国产3D电影相比,虽然徐导的3D电影质量很高,但仍不能掩盖大多数国产3D影片都存在的问题。其一是一些国产3D影片画面立体感不足。并非拍摄这些影片的硬件设施不够好,而是国内大多数导演对3D电影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3D电影与传统2D电影相比,其景深、透视、焦距、光线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镜头内空间把握的相关知识,国内的很多导演仍然欠缺。其二是较多国产3D影片在拍摄时不能很好地处理影片叙事与镜头的关系。一些国内导演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立体效果一定比二维效果好,3D电影似乎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盈利。因此,国内的一些导演不管电影是否适合以立体的形式放映,都制作成立体的效果,结果却因为无法把握立体电影独特的艺术语言要求,反而不如传统效果。
2 美学探索
电影的拍摄制作选择2D还是3D来呈现,应当是在剧本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科学的论证再做出选择,如好莱坞3D影片《阿凡达》《地心引力》等作品均充分发挥了立体观感的艺术特性。而国内的一些3D影片在制作时仅仅是导演为了突出一两个镜头而选择整部影片都用3D效果来呈现,其结果必然是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可。2014年上映的影片《一步之遥》,是姜文导演首次尝试用3D摄像机拍摄影片,拍摄这部影片所使用的Arri Alexa XT M 3D摄相机也属于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是,当这部影片上映后,并未带来像《阿凡达》和《地心引力》所带来的视觉奇观,笔者认为姜导的《一步之遥》用3D来呈现完全没必要。当《一步之遥》引起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评论时,这部影片被定义为一部文艺片,而姜导的本意便是想创造一部商业性与艺术性兼融的影片。《一步之遥》作为一部商业大片也兼具了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该片并未获得很高的商业利润,如果说增强影片视觉效果和商业利润是姜导选择3D效果来呈现该片的原因,那么姜导的《一步之遥》便是一部失败的3D影片。对于初探3D美学的姜导来说,他在影片中用3D效果重现了很多经典2D影片的镜头片段,但事实证明,他用3D所呈现的2D经典镜头并不能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一步之遥》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电影自发明之日起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二维画面的探索也已趋于成熟,各种电影美学和电影理论的书籍数不胜数,而3D电影的发展成熟仅仅几年而已,人们对于3D电影美学的探索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尽管有《阿凡达》《地心引力》等视觉奇观式3D影片的出现,但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谁都无法想象未来的3D电影技术会发展到何种境况。姜导的《一步之遥》是一次关于3D影片与2D影片美学对比的尝试,影片也突显了3D电影与传统2D电影的美学差异,因此,处于初级阶段的国产3D电影制作,我们在制作3D电影和探索3D电影美学时更要汲取国外关于3D电影技术的经验,认清国内3D电影制作的现状,不要盲目为了商业利益去拍摄3D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