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新闻文体的分析——以《人民日报》雅安地震报道为例

2015-02-26康菊霜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8期
关键词:雅安人民日报灾难

摘 要: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一切活动都以党的准则原则为准,对党和政府负责。我国灾难新闻一般被看作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新闻题材,因而在报道时大多以正面宣传为主,从而安抚人心、稳定社会。

近年来,《人民日报》对于灾情的报道中,对于反映人文情怀的内容相对增加。有较多新闻图片报道反映了灾难中女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同时反映灾难中人文情怀的新闻题材也增加了不少,如雅安地震中的“穿婚纱的新娘记者”等。也有一些纪实性的新闻摄影作品,反映了灾难的残酷性,提醒人们救灾局势的严酷。

1 《人民日报》对雅安地震事件报道

2013年4 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引起了全国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报道的时间、频率、版面上远超以前灾难新闻,所涉及的媒体范围之广也前所未有。《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发行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媒体之一,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周关于雅安地震的报道达到190篇,相关报道、专题几乎占满了报纸的整个版头,由此可见《人民日报》对于雅安地震事件的热切关注和重视。

1.1 标题层次较多,对仗工整

标题作为一则新闻的“眼睛”,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一则新闻中标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日报》作为党的喉舌,对于灾难新闻的写作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标题的层次性较为明显。

如在雅安地震的报道中,新闻运用了较为抒情的写法,不同于常规的新闻报道,体现了一定的人情味。在举国担忧的灾情时刻,新闻报道从版面的整体性出发,采用了工整对仗的手法,将两则新闻标题联系在了一起。“力量,自四面八方汇聚”,“暖流,从五湖四海涌来”,芦山地震不仅牵动了13亿同胞的心,也牵动了新闻标题之间的联系,新闻写作在遵循客观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性化。

1.2 文章结构多采用并列式

在雅安地震中,关于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会议部署的新闻报道,多采用并列式文章结构。并列式结构符合会议发言的形式,同时也可以最大化地还原领导的讲话内容,做到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起到了新闻宣传的主要作用。会议新闻并列式的结构也有助于大家领会会议的精神,条分缕析、文字精炼,抓住了会议的核心点。会议新闻采取并列式结构虽然表意完整、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报纸文风的呆板、老成化,容易与读者产生距离感。如《人民日报》2013年04月21日01版《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夜察临时安置点》和2013年04月21日01版的《在飞机上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李克强在震中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救灾》。

1.3 间接引语比较常见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较多使用间接引语,体现了党报对于宣传的重视,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如,《人民日报》对于雅安地震的报道中,大量使用了间接引语,很少有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

1.4 图片新闻较多,体现救灾精神和人文情怀

《人民日报》在关于雅安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的数量较多,类型分为纯图片新闻和新闻中含有图片的新闻两类。这类新闻运用图片将灾难新闻这种“硬新闻”报道出了饱含人情味的“软新闻”,体现出了灾难无情、人有情的人文主义情怀。

报道中还有一些图片新闻,用图片记录了救援人员在救灾地点救出受伤群众的画面。如图片新闻《争分夺秒凤凰山》记录了记者直击成都凤凰山机场首批转运芦山地震震中伤员的画面,体现了救灾人员奋战在救援一线,争分夺秒无私救人的场景。图片新闻《叔叔,喝水吧》,表现了救援人员经过4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进,在宝兴县沿江路,两名儿童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饮用水送到救援人员手中的场景。

2 灾难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

2.1 《人民日报》灾难新闻的语言特色

根据新闻文体是“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这一定义,则可以将灾难新闻文体定义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人民日报》灾难新闻的信息内容是对灾难事件的事实报道,语言表达客观、简练,报道内容全面,对于重大灾难事件篇幅较大,报道版面较多,报道持续周期较长。

《人民日报》结构较为固定,对于会议新闻一般会采用并列式结构,语言整体较为工整、平实,注重新闻的宣传特性,但是语言有些呆板、单一,不够生动、有感染力,因而容易与受众产生距离感,只注重对于受众的议程设置影响,而没有吸收受众对新闻的“议程设置”。总体而言,《人民日报》灾难新闻的语言特色较为鲜明,延续了党报一直传承的文风和文体。

2.2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

新闻语言具有客观平实、简洁精炼、明白易懂等特点,不刻意讲究遣词造句、用词优美,在新闻语言中几乎看不到形容词的身影。而文学语言则不仅讲究文字通顺,合乎情理,同时也特别注重文句的优美、流畅,好的文学语言总是具有精细的描写和用词。

灾难新闻本身作为一种惨痛的事实,一般不需要讲究语词的优美,因为优美的词语一般都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但这并不是说灾难新闻不可以像文学语言那样抒情。在雅安地震中有较多的新闻稿件使用了文学新闻的写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有感染力,也体现了灾难中的真情与大爱,值得大家颂扬和学习。因而,灾难新闻语言在对事实的客观把握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借鉴文学新闻的写作手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人文情怀。

3 灾难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3.1 对记者身体素质的要求

灾难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新闻记者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收集新闻素材,客观报道新闻。如果新闻记者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则可能在灾难现场出现不必要的状况,或者直接收集二手的新闻资料,很难做出好的灾难新闻报道。

3.2 对记者新闻专业精神的要求

在灾难发生的现场,新闻记者必须要做到不怯场、不恐慌,把自己当成一个记者,而非其他社会身份。当然在面临危难的时候,记者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人民大众的一份子,在遇到需要救援的情况时,需要先救人或先求救而非先拍摄。在体现新闻专业精神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一个人做人的良知。

其次,新闻客观性也是灾难新闻中很重要的因素,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客观原则,不歪曲事实,不无中生有。有些记者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制造事端,捏造事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猜你喜欢

雅安人民日报灾难
雷击灾难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祝福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