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时代微博舆论监督的模式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传统媒体

罗 佳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浅析网络时代微博舆论监督的模式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罗 佳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随着网络微博的流行,所谓的“线性传播时代”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全新网络交流时代即将来临。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正处于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时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微博的舆论监督效应已经凸显其正能量。

舆论监督;微博;媒体

一、微博舆论监督的效应凸显

微博草根性很强,为受众提供了信息发布平台,较低的信息发布门槛导致很多草根用户进入微博,受众一方面是信息的接收消费者;另一方面受众是信息的生产者,每个微博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信息发布终端不再仅限于网络界面,还可以是手机终端等通讯媒介终端来完成微博信息的及时发布。

裂变式信息传播模式,微博通过转发评论来影响自己圈子内的用户,通过其他用户对该信息的转发评论,会直接传递到另一个微博圈中,导致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微博的交互方式不需要主动选择信息接收对象,只需要单纯发布自己的信息,就会有众多用户对该信息进行浏览,从而不断将该热点信息进行二次传播。

微博信息内容的及时性,现在很多微博用户都是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来发布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息的及时传播,增加了事件的现场感。例如,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在场的微博用户可以瞬间完成对该事件的图文表述发布,增强了微博信息的现场感和及时性。现在一般的社会热点事件多是由微博平台上爆料,引起众多用户对该信息的不断关注,进而才会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

微博的舆论监督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评价,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监督资源和手段将被监督的对象置于社会公众的视野下。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与“媒介审判”有相似性。受众通过干预审判程序来达到改变事件走向的目的。微博使得事件的信息相对透明化、详细化,让公众掌握更多的事件信息的同时,发出自己比较理性和客观的声音。

二、微博的舆论监督模式

开放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点,网民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言论并与他人互动,从而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因为微博具有信息传播的技术优势,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致使微博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很大的功能。微博的信息传播是通过信息的评论和转发来完成,信息转发和评论数量取决于信息的发布质量以及微博用户的粉丝数,只有高质量、具有新闻价值的微博内容才会收到网友的关注。一个微博用户的粉丝数决定了该微博用户的信息传播范围。

一旦网络上爆出网友关心的话题的新闻,粉丝就会转发评论,这样就形成第二次裂变式的评论转发,最终导致任何一条高质量、高新闻价值的微博信息都会被推送到每一个微博用户面前。当受众普遍关注某一社会话题的时候,该新闻话题就会演变成网络热点话题,网友的评论以及微博意见领袖的互动式评论会对该事件形成一定的态度评价,从而形成一股实力强大的网络舆论,这种网络舆论的形成多是由意见领袖主导网友的主流态度而形成的。微博所形成的网络舆论会迅速被网络媒体捕捉到进而引发第二次事件关注潮,在互联网上形成第二次网络传播,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舆论。

微博舆论通过在微博平台会对事件涉及的主角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成为整个社会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尤其是该事件的发生缘由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时候,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压力,最终致使政府部门去解决相关事件,安抚受众的愤怒情绪。微博所形成的舆论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的标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只可能顺着微博舆论的主流去努力。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性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微博的舆论监督还可以提升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能力,两者形成舆论监督和合力共同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舆论监督。

三、微博对传统舆论监督的冲击

在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环境中,传统媒体一直是坚持“媒介中心论”单独完成舆论监督的任务,而能代表社会公众广泛意见的声音却不能参与到舆论监督的过程当中去,作为社会大多数的公众只能是作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来目睹传统媒体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监督,虽然公众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舆论,但是这些舆论场都是在相对狭窄的圈子内通过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难以形成舆论气候,所以社会工作的代表性意见很难对监督结果产生影响。

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由公众通过微博来完成,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对舆论议程设置的假设性研究。在社会事件监督过程中,微博媒体通过受众对事件形成主流的观点,进而传统媒体会跟进报道,其中报道中所持的倾向性多与社会主流意见相统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内容越来越复杂化,这就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媒体主导的单向线性舆论监督模式。尤其是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一个受众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微博用户可以发布自身身边所发生的事件信息,第一时间将事件的相关信息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出去,而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远远落后于微博发布平台。传统媒体要求对事件信息进行不断地核实,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除此之外,还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等到传统媒体发出新闻报道的时候,事件的信息早已经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在事件发生后,受众迫切需要掌握相关信息,而传统媒体的滞后性无疑制约了其舆论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微博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普通微博用户不必考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而自由随意地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社会公众迫切希望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监督过程中去,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微博用户通过发布观点和评论参与到对事件的监督过程中去。当微博用户对社会热点事件形成一定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态度时,就能凝聚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被监督对象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以符合网民对事件的期望走向。

[1] 朱健.简论构建传媒与司法间的和谐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2006(5).

[2] 张化冰.互联网对我国舆论监督机制影响探析[J].新闻观察,2009.

G206.2

A

1674-8883(2015)15-0265-01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传统媒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