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看童书编辑

2015-02-26刘晓岚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童书天性图画书

刘晓岚

(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 贵阳 550004)

随着在童书编辑的路上一路前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童书,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童书,慢慢地有一种感受,就是——童书,不应只有真善美,好童书,应该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

目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现状日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儿童早期教育领域,包括早教模式的探索,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等,还有就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以及亲子关系、家庭教养研究方面,而在儿童天性及心理发展与童书内容、表现形式之间的思考和研究尚显不足。

儿童理解生活世界最本初的方式是什么?是亲历!但儿童亲身经历的事件一定是极其有限的,我们有更好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人生吗?而且,这个方式还要简单易得,不要花太多钱或者承担太多风险。当然有,那就是——“读童书”!儿童听故事读童书,就是亲历人生。这是一个主动的再体验过程,通过心理重演让事件再次发生,让事件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他自己的认知,并拓展自己的经验。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无论从生理、心理、行为,还是从文化背景的意义上去考察,童年现象都远远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学问的意义上,儿童更像是哲学家,儿童说的话成年人往往说不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年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儿童是成年人的老师。成人不能用简单的思维去揣度或者限定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成人设定的童书要强调和传达的内容未必是儿童在大脑中感兴趣的或者是接收到的内容。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老师一直强调:童书要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处于“万物有灵、世界为我”的阶段,也就是皮亚杰说的“前运算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性还没成熟,还处于想象审美的阶段,所以习惯于用很单纯的眼光看世界,他们还不能像大人一样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来思考和记忆。如果大人硬要用这种方式向他们灌输一些道理、知识、理论,强迫他们记忆,那他们会很痛苦。这时候的孩子,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他们需要在游戏或游戏性的审美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例如,根据乌克兰民间故事改编的图画书《手套》,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老爷爷在森林里丢了一只手套,于是小老鼠、青蛙、兔子、狐狸、大灰狼、野猪、狗熊都挤进来了。这里并没有争斗,他们就是要一直往里挤啊挤,谁都要进来。这就是儿童的心理,他们其实只是在游戏,而在儿童心中是不会对这个游戏有逻辑性的质疑的,他们只是在这样挤进来的过程中,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大人们读完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好无聊,也没什么意思,但是孩子们从中有着快乐的想象,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此外,儿童并不是没有负面情绪的,他们也会焦虑、恐惧、愤怒、委屈、沮丧……因此,真正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童书的创作和编辑的话,就不能弱化甚至回避这样的内容。已经问世60余年却仍然畅销不衰的《野兽国》,被认为是20世纪最成功的图画书之一,人们说“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了。”这一切皆因桑达克“将儿童绘本从那个对丑恶略而不表的无菌室里生生拽出,直击人类灵魂深处萦绕不散的暗黑之美”。它是“美国第一本承认孩子具有强烈情感的图画书”,它开拓了现代童年的意义。

别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幼年时期,大家把他当作孩子,他也把自己当作孩子,可是当他渐渐长大,人生会面临“分裂时期”,这是一个突变的时期。也就是说到了青春期,他不愿再被当作孩子了,他的眼光越来越锐利,他能看出成人社会的种种虚假、不公、黑暗,他也从成人的言行中看出了他们哄骗自己或不够真诚的成分,这种惊讶、怀疑和愤怒积累多了,压抑久了,一旦遇上内心不平的契机,他就会爆发,会反抗,甚至会一发而不可收。如何度过“分裂时期”?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所以儿童需要逐步深入地看一些沉重、复杂的书,以这样的方式适应一个真实的世界。否则会永远长不大,或永远不适应。因为世界上的许多事,始终是复杂而残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只给儿童如蛋糕糖果一样甜美的童书,而不让他们接触生活的真实。虹影的《奥当女孩》就告诉孩子,苦难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从糟糕的情绪、苦难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依然满怀希望。

在欧美国家,童书的出版工作者不仅要求有专业的出版知识,还需要有儿童心理学的教育背景,而且他们经常会去社区、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做活动,从而了解孩子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引进的众多外版童书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符合了儿童的天性与心理特征。当然,国内出版界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和童书编辑开始注重以儿童的天性与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来创作和出版童书。近年来的童书评选活动中,童心、童趣,儿童视角等都被作为评选优秀儿童图书的最重要依据。

童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儿童通过童书认识世界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认识各种人物的命运和逻辑。儿童从不同的书中不断地感受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不断地体验、感受、总结、归纳、概括,从具象走向抽象。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童年的秘密,而童书的价值我们也远远没有认识。对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的对象,我们应该谨慎,应该敬畏,对童书也如此。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更多地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童书,也许,我们能与好童书近一些,更近一些。同时,我们不妨把童书的分量看得更重一些。这对于我们童书编辑来说,需要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天性,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学,需要走到孩子中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总之,做童书要比做其他的书更用心,更认真,下更大的功夫,才能做出真正依儿童天性而生的好童书。

[1]陈文瑛.童书编辑必备的三种编辑力[J].科技与出版,2014(05):67-69.

[2]顾恬.浅谈引进版童书编辑需注意的问题[J].传播与版权,2015(04):56-57.

猜你喜欢

童书天性图画书
原创童书阅览室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新东方童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