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2015-02-25马繁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马繁荣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静脉穿刺;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标有刻度,并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使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技术[1]。由于PICC具有操作便捷、易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新生儿或低体重婴幼儿的静脉营养支持或刺激性药物输注[2]。PICC置管时可通过上肢或下肢静脉2种不同途径进行,目前临床对哪种置管途径更具优势尚无定论。本研究对比了经上肢和下肢静脉2种途径行PICC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最佳置管方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用PICC治疗的新生儿118例,其中男58例,女60例;早产儿64例,足月儿54例;胎龄173~280 d, 平均(239.65±10.42) d; 置管时日龄1~31 d, 平均(7.38±2.06) d。11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各59例。其中上肢组置管部位:贵要静脉29例,正中静脉15例,桡静脉10例,头静脉5例;下肢组置管部位:大隐静脉48例,股静脉6例,小隐静脉3例,腘静脉2例。2组性别、早产儿比例、胎龄及置管时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提前预热远红外辐射台,将患儿置于台上,选择粗且直的静脉进行穿刺。上肢组置管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桡静脉、头静脉等。采用1.9 FrPICC导管包(美国BD公司),患儿上肢保持外展位,与躯干成90°,测量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将无菌巾垫于穿刺部位下,碘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生理盐水冲洗灭菌手套上的滑石粉并擦干,根据预测长度修剪导管,以淡肝素预冲导管,扎止血带后开始穿刺[3]。以贴近皮肤的低角度直刺进针,当导管尖端达肩部时,调整患儿体位,使其头部面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将导管送至预测长度。

下肢组置管部位首选大隐静脉,其次为股静脉、小隐静脉、腘静脉等。采用同样导管包,放平患儿穿刺侧肢体,测量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脐上1 cm的长度,按上述菌操作过程规范操作,直接将导管送至预测长度。2组穿刺完毕后均固定封管,拍摄X线片确认定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操作时间、置管出血量、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2.1 2组操作时间、置管出血量及留置时间比较

2组置管出血量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组操作时间短于上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操作时间、置管出血量及留置时间比较(±s)

表1 2组操作时间、置管出血量及留置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操作时间/min置管出血量/mL留置时间/d上肢组5931.28±3.511.06±0.4520.37±3.07下肢组5924.63±2.05**0.98±0.3219.67±4.66

与上肢组比较,**P<0.01。

2.2 2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比和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

上肢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8%(44/59),导管异位发生率为6.78%(4/59);下肢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2.54%(31/59),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2.03%(13/59)。2组比较,上肢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下肢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下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上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59%(21/59), 下肢组为32.20%(19/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新生儿解剖生理较为特殊,对危重早产儿或因其他原因需治疗的新生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至关重要。PICC可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的刺激,保证治疗用药和静脉营养供给,比一次性周围静脉留置针等其他静脉通路更适合新生儿[4-5]。新生儿PICC置管可选择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2种途径[6],一般来说,经上肢静脉置管存在静脉暴露不充分,穿刺成功率偏低的弊端,但目前尚无指南明确给出置管途径的建议。姜琴等[7]对34例新生儿采用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达82.25%。沈红五等[8]报道,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操作更快,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经上肢置管。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下肢静脉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缩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较上肢组明显升高,且未增加出血量,导管异位发生率也更低,与上述报道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下肢静脉较上肢静脉粗且直,更易定位和穿刺,长度测量更精确,操作过程中无需调整患儿体位,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方便,可控制进针深度,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渗液、堵塞及静脉炎[9-10]。新生儿血管壁薄而通透,置管时导管尖端若未能达到上腔静脉,极易出现导管渗液。本研究2组各有6例和5例发生渗液,均为出生时间在48 h内的新生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堵塞等有相关性[11],因此加强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流程和技巧,提高一次成功率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12]。本研究结果表明,经上肢和下肢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与上肢静脉比较,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操作更加方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导管异位发生率低,可有效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Bourgeois F C, Lamagna P, Chiang V W.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 Pediatr Emerg Care, 2011, 27(6): 556.

[2]Newberry D M, Young T E, Robertson T, et al. Evaluation of Neonat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ip Movement in a Consistent Upper Extremity Position[J]. Adv Neonatal Care, 2014, 14(1): 61.

[3]茅志娟, 缪爱梅, 缪二梅, 等. 新生儿经下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17(6): 373.

[4]徐健蓉, 蔡威, 汤庆娅, 等.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J].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11): 946.

[5]冯淑菊, 李艳梅. 新生儿PICC置管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0): 2382.

[6]Ma M, Garingo A, Jensen A R, et al. Complication risks associated with lower versus upper extremit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neonates with gastroschisis[J]. J Pediatr Surg, 2014, 50(4): 556.

[7]姜琴, 茅志娟, 缪爱梅, 等. 经下肢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2): 1144.

[8]沈红五, 缪爱梅, 茅志娟, 等. 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4): 351.

[9]Ohki Y, Maruyama K, Harigaya A, et al.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Japanes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 Pediatr Int, 2013, 55(2): 185.

[10]Casner M, Hoesli S J, Slaughter J C, et al.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Neonates Following Removal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4, 15(1): 42.

[11]张新利, 刘海燕, 黄嘉言, 等. 新生儿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特点和治疗转归[J]. 广东医学, 2013, 34(18): 2795.

[12]黄朝梅, 邵巧仪, 何力, 等.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4, 35(13): 2105.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0679)

收稿日期: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4-169-02

DOI:10.7619/jcmp.201514061

猜你喜欢

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浅析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心包穿刺中的应用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比较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