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地面站常见故障处理及Ku高频头的选用

2015-02-25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1期

冯 伟

(作者单位:平凉广播转播台)

卫星地面站常见故障处理及Ku高频头的选用

冯 伟

(作者单位:平凉广播转播台)

摘 要:对卫星地面接收站常见故障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处理故障进行详细归纳总结,以保障卫星地面接收站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目前高频头正在向数字化Ku波段发展,并对Ku波段高频头加以细致论述。

关键词:安装位置选择;专业固定;电缆接头连接;Ku高频头参数

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是中波转播以及接收电视、广播的有效方案,为了使卫星广播电视设备取得最佳效果,下面将安装使用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 施工不良引起的故障

1.1 卫星天线安装位置选择不当之一

现象:虽然抛物面天线口径足够大,3.0 m,但收看节目时噪波大,节目质量不高。原因:接收空中卫星传来的电视信号时,要求地面站与卫星间不得有物体遮挡,因此,当天线安放位置选择不当时则会发生因信号传输受阻而产生以上故障。排除:重选可避开遮挡的合适安装位置。例如应避开高大建筑物、大树等。

1.2 卫星天线安装位置选择不当之二

现象:接收时常有强干扰造成接收质量极差而有时又质量很好。原因:卫星天线卫星误选在微波传输路径上,因而受到微波干扰。排除:重新选择位置以避开微波干扰。

1.3 因固定不良造成当初调好的位置状态受风力震动等作用而走偏

现象:安装后开始很好,经一段时间后接收质量渐渐下降。原因:因风刮、震动等原因造成天线位置整体位移或馈源、仰角图、方位角等,造成天线失调,因而使接收质量恶化,严重时甚至收不到节目。排除:对天线的整体固定要采用膨胀螺栓或水泥地基等作可靠的防风、防震固定。

1.4 户外电缆与高频头接触不良

现象:地面卫星站安装后图像时有时无,经常有脉冲性杂波干扰。原因:同轴电缆F头连接器芯线或长度不合适或插接不紧密,导致供给高频头的直流电压时有时无,因而造成以上现象。排除:仔细按规范接好F头方可保证接触良好。

1.5 户外电缆与高频头连接处防水不良

现象:晴天是正常,下雨时图像变坏。原因:由于连接处防水忽略,导致雨水进入连接器内造成同轴电缆信号损失,长期因雨水侵蚀,造成同轴电缆外导体和芯线的腐蚀。排除:用防水胶带做好防水处理。

1.6 固定同轴电缆时施工不良

现象:虽然所有设备皆正常,而且安装调试正确,但收不到节目。原因:用卡钉固定同轴电缆时钉入了同轴电缆,因而造成了同轴电缆外导体与芯线接触而将信短路。排除:使用鞍式卡钉,施工中注意勿伤线。

2 Ku波段高频头的技术参数与选用

现在卫星电视正在向数字化Ku波段发展,要接收Ku波段卫视信号,除了必须用Ku波段高频头外,其他设备如卫星接收机、天线等与收视C波段相比,并没有特别要求。Ku波段覆盖10.75~12.75GHz的频率范围,频宽达2GHz。由于频域较宽,所以世界无线电通讯委员会将Ku波段划分了5个频率范围,即K1~K5。

表1 Ku波段频率范围对照表

为了接收各频段Ku波段信号,市场上出现了性能各异的Ku波段高频头。首先是本振频率各不相同,常见的有9.75GHz、10.25GHz、10.75GHz、11.25GHz、11.30GHz几种。此外高频头还有单极化、双极化之分;单本振、双本振之分;单输出、双(多)输出之分。其实弄明白Ku波段高频头并不难。Ku波段高频头除了工作频率高,结构尺寸小以外,还有一点与C波段高频头不同,就是其本振频率比卫星下行频率低一个中频。卫星接收机的输入频率范围是950~1450MHz,选择Ku波段的输入频率范围,只要是欲接收的卫星信号下行频率与高频头本振频率之差落入卫星接收机的输入频率范围即可(见表1)。

Ku波段高频头,目前有两种最常见的选择。一类是本振LO=11.25GHz或11.3GHz的双极化单本振馈源一体化高频头,例如PBZGOLD1040(11.25GHz),Acer(11.3GHz),ASN(11.3GHz)等,它可接收下行频率为12×××MHz的大多数Ku波段卫星节目。另一类是本振LO=9.75/10.75GHz或10.60GHz的双本振Ku波段高频头,这类Ku波段高频头可以接收11×××~12×××MHz的所有Ku波段卫视节目。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的发展逐渐由C波段趋于Ku波段的发展,Ku波段卫星调整也较为频繁,为了更好地保障各台站、Ku波段信号的顺利接收,我们务必掌握Ku波段的高频头技术性能和各项参数,使我们接收的卫星信号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冯伟,平凉广播转播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