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地区村级后备干部问题研究
——住村工作调研报告

2015-02-25张斌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协警后备干部南疆

张斌

(新疆警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专题研究】

南疆地区村级后备干部问题研究
——住村工作调研报告

张斌

(新疆警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南疆地区村级组织基层干部是维护南疆农村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是党在南疆农村地区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南疆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掌握政策能力差、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责任意识缺乏、工作方法简单、后备干部欠缺等问题。应积极培养优秀协警、民兵为村级后备干部,以加强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南疆地区协警;民兵;后备干部

【doi】10.3969/j.issn.1622-1195.2015.01.018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根基,它上联党和政府,下联广大农民群众,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前提。南疆村级组织干部处在农村反恐维稳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第一线,是执行新农村建设、维护南疆农村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是党在南疆农村地区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

随着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反恐斗争形势也日益严峻,村级组织基础不牢、战斗力不强、村级组织干部文化层次低、素质不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南疆村级干部队伍亟需加大建设力度。为解决这一难题,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意见,新疆警察学院住村工作组对住村村级组织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听取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加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就加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一、南疆地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南疆地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现状

1.组织干部队伍现状

住村工作组所在乡共有12个行政村,1个农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13个村(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4人,初中学历5人,村党支部成员及村委会成员交叉兼职,每村两委成员均为7人。全乡共计91名村干部,其中党员71名,占78.1%;一般群众20人,占21.9%。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23岁—30岁有15人,占16.5%;31岁—40岁有37人,占40.6%;41岁—50岁有31人,占34.1%,51岁—61岁有8人,占8.8%。大中专文化程度8人,占8.7%;高中文化程度12人,占13.1%;初中文化程度64人,占70%;小学文化程度7人,占7.6%。

全乡共有13个村(场)党支部,党员548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16人,占94.2%;女性党员126人,占22.9%;35岁以下党员126人,占22.9%;36岁—45岁党员148人,占27%;46岁—54岁党员88人,占16%;55岁—59岁47人,占8.5%;60岁以上党员139人,占25.3%。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2人,中专学历7人,大中专文化程度共计20人,占5%;高中52人,占13.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20人,占81.6%。

2.村警务室建设情况

全乡13个村(场)都建立了警务室,有协警47人,其中维吾尔族46人,汉族1人;大中专文化程度4人,占8.5%,高中文化程度2人,占4.2%,初中文化程度36人,占76.5%,小学文化程度5人,占10.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7.1%。1980年以前出生的11人,占23%,其余均为“80后”,占77%。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建设村警务室,现已完成了13个村警务室建设任务,解决了47名协警、78名民兵配置问题。根据村警任村官通知精神,先后把12名村警纳入村两委班子,实现维稳力量下沉、前移。每个警务室配有1名民警,3名协警,6名民兵,人员基本配备到位。

(二)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大部分不懂汉语、掌握政策能力较弱、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缺乏、后备村党支部书记欠缺等问题,极不适应村级组织所承担的艰巨任务。

1.政治素质不高,维稳意识不强

绝大多数村级干部对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执行力不强,贯彻落实政策缩水走样,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强,工作上打折扣,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抓稳定工作的办法不多,对影响稳定的深层次情报信息掌握不清,对宗教事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对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多,理解不深,不善于用群众工作思维、方法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2.学历层次低,文化素质不高

绝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且双语水平较低。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对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经济、科技知识较为欠缺,导致在政策理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

3.缺乏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认真地谋划各自村的发展思路,比如如何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奔小康,如何维护村内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等。仅仅满足于被动听从上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应付各种眼前工作。另外,有一部分村干部还停留在“能推则推”的工作状态之下。一谈工作,首先想到的是报酬;在发展经济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4.工作方法简单,领导能力弱

随着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南疆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面对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诉求和对村级组织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决的办法往往过于简单,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会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不会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去与群众沟通解决。

5.收入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南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被动应付,严重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

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有限,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效果不好,工作中往往还有家族势力参与,导致处事不公,滥用权力,与民争利。在义务工摊派、低保评定、扶贫物资和资金发放、宅基地安排等方面优亲厚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7.工作漂浮,形式主义严重

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领导多,服务群众少,检查评比欺上瞒下。部分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班子不团结,权责不清,有些村干部推诿扯皮,独断专行,不讲民主。

二、加强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以积极培养优秀协警、民兵为村级后备干部为主要途径,加强南疆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一)优秀协警、民兵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优势

1.协警、民兵大多数政治可靠,组织纪律性强

从调查情况看,协警、民兵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少数为中共党员,这说明协警、民兵受教育多年,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而从其工作性质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他们的要求来看,协警、民兵接触的干部、民警多,了解的政策法规多,平时执勤训练多,上级检查评比多,这“四多”使得协警、民兵与普通青年和村民相比具有政治可靠、组织纪律性强两方面优势。

2.协警、民兵具有年龄、学历优势

调查情况表明,我区南疆地区村级干部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现有村级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广大农村地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目前,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度填补了空白,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留不住人、用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势在必行。我区南疆地区各村大约协警和民兵各有4—6名,作为后备干部基数大,平均年龄低,学历层次也略高于现有村干部,这说明从协警、民兵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3.部分协警、民兵在村里有兼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目前,南疆农村村级干部收入低,加之有的村积累少,无钱承担村干部的费用,很多人不愿意担任村干部工作,导致各项工作难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村安排协警、民兵(主要是协警)兼职村里的工作。协警由县财政拨款,收入固定,人员也是经过挑选的,而且脱离了农业劳动,是全天候专职人员,村里即节省开支又便于工作。对兼职的协警、民兵来说,兼职使他们熟悉了工作流程,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更全面了解和掌握村里的人员、经济、治安等方面的情况,为将来担任村干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协警、民兵长期参与维稳工作,警惕性高,敏感性强

新疆是我国反恐斗争的前沿阵地,南疆地区更是我区与“三股势力”斗争的一线。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保证农村地区的稳定是整个南疆乃至全区稳定的基础,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更是整个基础中的重中之重。在南疆农村地区,协警、民兵的主要任务就是辖区维稳工作,这使得他们警惕性高,敏感性强,对维稳工作熟悉,如果在他们中挑选各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并积极培养,一定会有利于各村乃至广大南疆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积极培养协警、民兵作为村级后备干部

1.按比例确定人选是做好村级后备干部认定的基础工作

确定协警、民兵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工作,首先应该根据我区南疆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如喀什地区共有12个县市,171个乡镇(街道办),2334个村,每个村协警、民兵按3∶6的比例配置,喀什地区的协警为7002人,民兵为14 004人,每个村按照4人配备村干部,喀什地区应该配备村干部9336人,确定村级后备干部的人选应该不能低于这个数量,这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的基本要求,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留得住、用得上、敢于担当重任的人员选拔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一定会为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2.确定人选后先安排在村级岗位兼职

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确认工作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组织程序,严格选拔条件,把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工作上有能力、为民务实清廉、具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的高素质人员选拔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安排在村级岗位兼职,经过乡镇党委组织专门的考察、测评、入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后备干部人选实现动态管理,乡镇党委根据考察结果,按照每村2—3个名额,集体讨论确定各村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

3.构建培训教育机制,进行岗前及定期集中培训和异地挂职锻炼

选拔确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除在村级岗位兼职外,前期集中培训和异地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后备干部政治修养,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纪国法教育,使他们增强党性,筑牢防线,拓宽视野,提高后备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具体学习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党校、成人学校为阵地,加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村致富实用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培训。重视后备干部的学历提升,鼓励、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各大专院校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

4.协警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优于民兵

从目前南疆地区村级安防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协警发挥了很大作用,协警的文化程度比民兵略高,而且工作稳定,而民兵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兑现难,有些民兵在村里工作不足两个月就离开了,村里招不到民兵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把协警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作为一项制度,对于改变村级基层组织现状,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将产生积极的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区基层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培养协警、民兵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任重道远,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好用好基层后备干部,把基层组织的基础打牢,我区的社会稳定工作才能提升到新的水平。

[1]陈金明,李红梅.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2,(2):10.

[2]申瑞锋.村民自治与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2):27.

[3]翟红芳.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5.

责任编辑:张咪

D262.3

B

1672-1195(2015)01-0076-(04)

2014-12-29

张斌(1961-),男,安徽无为人,新疆警察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协警后备干部南疆
南疆木棉红似火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
南疆最美是春天
加强盐业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澳大利亚为何充当美国挑衅中国的“协警”
筑梦南疆
关于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三一一工程”强化培养后备干部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