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历程探析

2015-02-25张永刚

学术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高素质干部队伍

张永刚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历程探析

张永刚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工作经历了单项突破、整体推进、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经验丰富。这些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工作具有重要启示,表现为:必须把握住“好干部”的标准,把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必须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着力把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

高素质干部队伍;历史进程;好干部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管干部的原则就已经提出。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管干部的原则得到进一步确定。在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上,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先后就干部教育、选拔、学习、交流、考核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具体的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又相继推动建立并初步完善了党的组织制度,初步提出了党政分开的制度、干部轮训制度。尽管“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干部人事工作遭到空前破坏,但党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推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历史阶段

(一)单项突破阶段。大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之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过去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中的教训,这一时期所做的重点工作是适当放权,尤其是向地方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变以往干部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的局面,以此为突破口,建立符合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把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完整准确地概括为“四化”。随后,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党中央将这一方针写入了大会所通过的党章。此后,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为了实现干部正常新陈代谢,促进干部队伍良性循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中央于1982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为了扩大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级人事管理部门的积极性,1984年,中央出台并实施了“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下放干部管理权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这次大会确立了我国干部人事分类管理的原则。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在干部的选拔、任命、交流、考核以及如何培养年轻的后备干部等单项改革方面进行了试点。

(二)整体推进阶段。大致从十四大到20世纪末。这个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不同领域持续推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全面展开。其中,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多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极大地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正确、全面地贯彻干部人事工作“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快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这项要求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主要成就有:一是制度建设成果突出。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它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用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的法规。1993年,中央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务员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央还先后出台了法官法、检察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工作。这一时期,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在干部考核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三是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一时期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对规范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五是进一步推进了干部人事交流工作。这一时期,中央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些重要的领导职务和岗位进行了交流任职安排。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部监督体制,1997年,中央发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试行)》。

(三)深化改革阶段。大致从本世纪初以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这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2000年6月,考虑到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适时制定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首次提出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对新世纪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安排。《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深化改革阶段的重要标志。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完善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积极稳步推进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法规文件先后出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建设工作。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迈向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规范干部选用的提名制度,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建设。2009年,《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对未来十年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进行了新的布局。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则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化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方面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抓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保持一致,要服务和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这是我们党在处理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和要求。尽管在干部人事工作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一要求得到了坚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们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了适应这个重大转变,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及时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工作确立了正确方向。1992

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在干部选用方面开始引进竞争机制,同时有关干部选拔任免、考核考察以及监督管理的改革措施也陆续制定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实践表明,只有根据不同时期中心任务,不断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干部队伍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重视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党管干部是党做好干部工作的核心原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和灵魂,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不会发生变化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事例证明,只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搞好我国干部人事工作才能方向正确,党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才能获得落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明白:坚持党管干部这个总的、根本性原则不能变,但在干部管理的具体体制、机制,以及管理程序等问题上,则需要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否则干部管理工作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适应、满足现实需要。新时期我们一方面坚持这一原则不动摇,同时又重视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党管干部的方法,使党管干部逐步向管方向、管方法、管程序转变。如在干部管理体制的调整上,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了分部、分级的干部人事制度,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中央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情况。鉴于此,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及时对此进行调整,为干部管理松绑。

(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法制化。鉴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干部制度体系。一方面,重视建立健全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以《宪法》和《党章》为基础,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制度的出台,对我们规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起到根本性保障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与《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又对新世纪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度建设进行了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够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完备的干部制度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更加重视制度的执行。具体说来:一是出台了一些实施保障性措施;二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督制度体系。由此,通过上下级的相互监督保证了制度贯彻执行。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P143)新时期我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成就,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不僵化、不教条,敢于开拓创新,能够根据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去积极探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创新是促进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工作取得成就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若干次的解放思想过程中,一些束缚人们思想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才得以建立。但是,也要看到,社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新世纪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变化,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要求,我们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任务的提出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同时,这个任务的实现仍然需要解放思想。

三、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的现实价值

(一)必须把握住“好干部”的标准,把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贯穿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全过程。坚持“好干部”的标准,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首要问题,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核心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始终抓住“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执政骨干,也使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当前,我们所说的好干部就是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这要求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时,既要重视干部的才能问题,更要审慎把握干部的道德品行问题。特别是当前,一些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更加突出以德为先,把德放在选人用人的首要位置。党的执政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我们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就能得到加强,我们的事业就会进步;反之,则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推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必须把握住“好干部”的标准。

(二)必须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党执政最根本的基础。无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获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当前,如何选用、监督干部已不仅是党内事情,更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视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求,推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特别是这些年来,党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为切入点,将重点工作放在扩大民主,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获得进一步提高。通过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差额考察办法,完善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借鉴历史经验,今后我们更应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获得群众支持、理解和认同,做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必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力争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当前,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是简单地否定过去,而应在过去好的经验基础上创新发展,有些好的做法必须坚持。如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等,任何时候都不能否定,必须继承、发扬。而对干部选拔模式,则可根据现有模式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事关干部队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控制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做到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分步实施和总体目标设置相结合,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表明,正是坚持立足现实基础,不超越阶段,兼顾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科学选择改革的项目和领域,统筹考虑改革的进程,将总体目标设置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改革成果才获得社会认可。

(四)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着力把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有其复杂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理论指导,这既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需要。因此,应重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找出建设方面的规律,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此:一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原则、民主与集中、权威与自治关系的论述,特别是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思想,对今天的工作依然具有指导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理论时代价值的研究。二要重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干部人事工作的理论研究。党的几代领导人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既有大量实践经验,又有丰富思想理论。如毛泽东提出的“五湖四海”和老、中、青“三结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思想,邓小平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等等,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为此,需要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三要重视对我国古代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我国是文官制度发源地,在悠久历史中曾创造了大量优秀人事管理思想,如荐举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回避制度、官品官衔制度以及用人标准、用人原则等。对此我们应该系统研究,以便更好地继承。四要重视对国外人事管理理论的研究。现代人事管理理念产生于西方。时至今日,它们在人事管理的考试录用、职位分类、人员交流、辞职辞退、自愿退休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吸收,以便为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添活力。五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也会随时出现新情况,遇到新挑战,因此应创新完善已有的理论,孕育新的、符合历史进步要求的新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工作。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周志华]

张永刚,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部讲师,博士,河南郑州450002

D6

A

1004-4434(2015)03-0027-04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问题研究”(2014CDJ008)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高素质干部队伍
基于体制改革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研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