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临床诊治与体会
2015-02-25龚述岩李文满
龚述岩,李文满
(吉林省辉南县畜牧总站,吉林 辉南 135100)
牛焦虫病的临床诊治与体会
龚述岩,李文满
(吉林省辉南县畜牧总站,吉林 辉南 135100)
随着国家基础母牛扩群项目的实施,广大养殖户获得直接经济补贴增加了收益,同时随着肉食牛供应需求的不断增高,极大的刺激了肉牛养殖户的养殖热情,基础母牛的群体呈现爆炸式增长,在原有的圈舍和场地不足,饲草储备不足的条件下,一些养殖户开始进行放牧饲养。
笔者所在地区隶属于多山林区,本地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疫病,如焦虫病也开始不断发生。笔者追踪的基础母牛群体为284头,5~9月中旬在适宜的林区放牧饲养,5~7月间发生焦虫病7头次,因雇佣有经验的林区放牧人进行放牧饲养,治疗及时,没有发生死亡。发现时多为发病中期,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消瘦,食欲不振,可视粘膜重度黄染,稽留热为特征。
牛焦虫病是由蜱(本地俗称“草爬子”)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因牛放牧时被蜱叮咬而感染的(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焦虫寄生于母牛或其他牛体红细泡内。
本地多发生于5~8月份的林区放牧季节,一般发病率不高,没有死亡的相关记录。
1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消瘦明显,食欲不振,体毛发焦或偶有脱落、眼结膜、鼻镜、口腔黏膜、肛门口、阴门等可视粘膜重度黄染(严重发黄),稽留热(高烧不退),体温40~41.5℃,心跳90~100次/min以上,手触体表淋巴结肿胀明显,取颈静脉血液,血液稀薄,无粘稠感,血色发淡,似水。以上症状如无实验室诊断,可以做为临床的初步确诊。
2 实验室诊断
取病牛血,做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石榴体,确诊为牛焦虫病。
3 治疗
3.1 黄色素(盐酸吖啶黄)按4mg/kg·bw,配成0.5%溶液缓慢输液(不要漏出血管),24h后再进行一次。治疗后阴凉处进行饲喂,避免烈日照射。
3.2 樟脑磺酸钠初次用黄色素治疗时,10~20mL肌肉注射一次。
3.3 VB12皮下注射VB1210~20mL(50~100mg),1次/d,辅助治疗贫血。
4 预防
4.1 放牧前预防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按0.1mL/kg由肩部向后,沿着背中线浇泼,7d后再进行一次。
4.2 放牧中预防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或定期进行药物(如:倍硫磷)体表喷淋。
4.3 环境杀虫临近林区的圈舍,应在发病季节对圈舍墙壁进行喷洒或涂抹杀虫药,杀死残留的蜱。
5 体会
5.1 焦虫病发病前期症状与感冒无明显区别,应从治疗效果上区分。
5.2 在进行任何经济动物饲养或扩大饲养规模时都应该相关的技术储备和其他相关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0.3969/J.ISSN.1671-6027.2015.1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