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京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想、定位及实践

2015-02-25

学术交流 2015年1期
关键词:俄罗斯政府普京俄罗斯

戴 慧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32)

政治理论研究

普京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想、定位及实践

戴 慧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32)

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提出并形成日臻全面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探索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政策方法,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持续发展。这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是围绕国家文化年活动、传统历史文化符号、语言文化文学教育、大众传媒电影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性质的内容而展开,不仅要唤起全社会对俄罗斯的历史及国家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巨大作用的深切关注,还要重新挖掘、充分发挥俄罗斯在思想意识上深刻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强大作用。这当中,尤其突出“四位一体”的新定位,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重点培养青年一代、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维护良好国家形象对接起来,旨在夯实国家共识基础、明确国家发展方向、再现世界大国风范、增强国际社会认同。所有这些,无不践行着普京一再宣扬的“国强民富”的治国理念。

普京;俄罗斯;国家文化;民族传统;国家文化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俄罗斯愈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既决定着自身文化的走向与命运,又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作用和影响。文化因素理应成为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力量,而不是分裂依据。在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并形成国际认同,显然离不开对保持“统一概念”有着巨大整合力的国家文化建设。为此,2012年普京第三次出任总统后,响亮密集地提出并实施了更加强有力的国家文化建设政策及举措。他签署了多个法令,责令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各职能部门牵头,相继推出俄罗斯历史年、文化年、文学年等横跨全年度的、国家级的、大型化的、系列化的主题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彰显俄罗斯政府竭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继承文化传统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了普京在第三任期内加快建设国家文化精神资源的基本施政方针。

一、新构想:落实“国强民富”的治国理念

国家文化作为公民的“心理软件”,规范着俄罗斯人的思考、体认和行动。当前,俄罗斯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对公民思想和灵魂进行改造。即从以往的、一般意义的“俄罗斯文化建设”,全面转向新的更高位阶的“文化俄罗斯建设”。诚如普京所言:“俄罗斯不能丢掉本国的文化根基,这一深厚的根基是几个世纪由不同民族和宗教多少代人传承所形成的,不止一次在国家历史的重要节点上保护了俄罗斯民族及其后代。”[1]这一国家文化领域的政策举措,构成了新时期普京施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鲜明地体现了“国强民富”的治国理念。

对民族精神的坚持与国家文化的弘扬,是普京再次执政以来一直极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为配合落实“国强民富”的治国理念,他加快形成了日臻成熟的国家文化建设构想:其一,打造以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为核心的“俄罗斯精神”,由此统一俄罗斯公民思想,进而服务于现代化的强国复兴目标;竭力保护俄罗斯民族文化遗产,并大力弘扬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珍视俄罗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其二,形成无社会地位差别、无民族属性差别、无宗教信仰差别、无居住地域差别,覆盖所有俄罗斯公民的高质量的、社会性的、免费化的国家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加快复建统一的剧场体系,恢复日常性的巡回演出,探索创建文学艺术小组模式,创作了大量新的民族剧目。其三,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减少国家内部的差异性,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增强国民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夯实国家复兴的文化基础。通过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更好地维护与增进国家核心利益。其四,确保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的大国领袖地位,更多地宣传自身文化价值,与世界各类文明进行对话,引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方式,加快重建世界大国的威望并使之产生影响力;积极引导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智慧潜质,更好地服务于捍卫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宏大事业。

二、新定位:“四位一体”加快国家文化建设

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情势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凸显。为此,普京在第三任期伊始,就把加快国家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战略位置,尤其是突出“四位一体”的新定位。即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重点培养青年一代、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维护良好国家形象四个方面对接起来,旨在为夯实国家共识基础、明确国家发展方向、再现世界大国风范、增强国际社会认同。这充分体现了普京在第三任期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准确定位。

1.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夯实国家共识基础。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民族与宗教问题历来复杂。近年来,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派别对抗情况有所加剧,反对派经常制造紧张局势,长期潜伏的民族矛盾迅速抬头,各种社会力量分化愈加严重,甚至是恐怖主义事件一再上演。2013年12月,距离索契冬奥会倒计时40天之际,与索契700千米之遥的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接连发生恐怖袭击爆炸案,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极度的社会恐慌。这再次敲响了俄罗斯政府不能忽视民族问题的警钟。

民族团结关涉俄罗斯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尤其是高加索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繁荣。俄罗斯的再度崛起,有赖于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整合力量。国家文化是串联民族关系的纽带,文化共性是增加国家共识的密码。相同的历史文化基因,能够消除民族隔阂。普京强调,“俄罗斯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共存的文化及感觉是巨大统一国家空间的前提条件。理解生活在同一个强大的国家,对各个民族均是有益的。这是俄罗斯稳定、发展和强大的重要基础。”[2]把共同的历史文化经历,作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继承和发扬国家传统文化价值,大力培养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就成为新时期俄罗斯加快建设国家文化精神资源的题中之义。另外,增强国家共同性认识,弱化民族分离主义情绪,凝聚民心民力,激发爱国情感,都离不开各族人民对俄罗斯传统文化价值精髓的一致体认。

2.重点培养青年一代,明确国家发展方向。长期以来,青少年群体是俄罗斯国家文化教育的重点对象。普京第三次就任总统后,多次强调俄罗斯的国家文化政策应以满足青年一代的需求为己任,巩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群体对本国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满足青年一代的文化需求。目前,俄罗斯政府已积极着手在教育、文学及艺术等领域,为青少年文化教育提供更多条件,同时完善制度安排,加快形成中央政府牵头、各级部门响应、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局面。参与该项工作的不仅有文化与艺术界人士、教育工作者和记者,还包括政党、社会团体和科技文艺事业资助人等。2014年2月,普京专门召开文化艺术委员会扩大会议,深入讨论俄罗斯地方剧院及青少年剧场发展等问题。他指出:“剧院、电影、绘画及文学和民间创作等文化领域的问题,应在形成一个统一特性的国家文化空间前提下进行讨论。”[3]这是建立在推行统一的国家文化政策及创造统一的国家文化发展的法律及经济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并向重点培养青年一代倾斜。

3.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再现世界大国风范。民族传统文化是俄罗斯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思想资源。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曾一度奉行“全盘西化”政策,迅速大量引入西方自由民主等思想,各类政党组织泛滥,人们失去原有的精神信仰并日趋分裂,意识形态领域极为混乱。俄罗斯历史被“碎片化”,俄罗斯民族被“丑陋化”。在俄罗斯历史研究及教学领域,出现“否定苏联70年历史”“抹黑苏共”“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尤其是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教科书及公开场合刻意对二战期间苏军的历史功绩予以贬损,否定苏联及苏联红军的历史作用。所有这些,引发俄罗斯政府及民众的深刻忧虑。为此,包括普京总统在内的俄罗斯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重新审议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2012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指出:“俄罗斯应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有影响力的国家,它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并保持民族精神的同一性,俄罗斯民族不能迷失自己。”[4]毫无疑问,割裂与过去的历史相联系的行为是无法接受的。作为民族认同及民族文化基础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为俄罗斯的国家复兴、民族和睦和社会团结提供认同动力。由此,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正视国家历史,重建大国荣誉感,成为当前俄罗斯政府的紧迫任务之一。

4.维护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社会认同。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为巩固独立地位,构建自身的民族认同,纷纷推行“去俄罗斯化”政策。尤其是在民族文化领域,力图把俄语及俄罗斯文化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排挤出去。早在2004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就表达了对苏联解体的根本态度:“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俄罗斯人民的悲剧”。而部分独联体国家对此持相悖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本民族独立的重要历史时刻,标志着“民族解放”。比如:拉脱维亚坚持认为1940—1991年是“被苏联占领”,1945年5月9日的胜利代表“被苏联占领的延续”。一些前苏联加盟国公开对历史问题大做文章,通过破坏本国留存的苏联纪念碑、重新编撰历史教科书及更改城市街道名称等行为,消除街巷与建筑中苏联历史及文学的记忆痕迹。在乌克兰,俄语被限制使用,俄罗斯文化遗迹被大量剔除。2013年刚刚铺设在南部城市敖德萨街道为纪念普希金1823—1824年流放该地的艺术图像——“普希金的身影”被恶意涂白。另外,格鲁吉亚等国家出现与俄罗斯版本苏联历史相佐的本民族历史书写取向,中亚各国的首都、城市和街道的名称均发生改变,波罗的海三国出现拆除苏军纪念碑事件。

面对独联体内外对苏联70年历史的极度抹煞和丑化行径,虽然俄罗斯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积极应对举措,但是一直缺少从“心灵的争夺”中寻求最终妥善的解决方案。普京总统强调:“历史帮助我们确定民族的属性,指明俄罗斯社会发展方向”;“尊重并继承自己历史的民族才会有真正的未来。俄罗斯政府要让全世界人民正视俄罗斯历史。”[5]而重新编审历史教科书、重视纪念二战庆典活动、重拾大国文化传统等举措,能够不断增强前苏联国家对俄罗斯的大国认同感,更加有助于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三、新举措:国家文化建设的深入实践

语言、历史、宗教、价值、习俗和体制等内容,是规定国家文化共性的重要因素。作为精神、道德、伦理等价值总和的俄罗斯文化,其明确界定了“俄罗斯人”的身份认同,也是俄罗斯民族特性的来源基础和俄罗斯国家及历史继承性的关键象征。普京第三任期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诸多新举措,即是围绕国家文化年活动、传统历史文化符号、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性质的内容所构成。这些新举措的实践目的,不仅要唤起全社会对俄罗斯的历史及国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的深切关注,还要发挥俄罗斯在思想意识上深刻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强大作用。

1.大力实施国家文化年活动计划。普京第三次担任总统后,通过立法、颁布总统令等多种形式,搭建起日臻完善的国家文化政策框架,尤其是出台了文化年、文学年等国家级活动的补充政策及实施机制。2013年12月28日,总理梅德韦杰夫根据总统令签署相关法令,确定了2014国家文化年的主要活动计划。该计划的政府执行部门包括文化部、联邦通信与大众传媒部、独联体事务—境外同胞及国际人文合作署、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以及各联邦主体政府部门。俄罗斯政府将为本年度国家文化年活动拨款59.698亿卢布。该项活动计划涉及12个方面,多达125项具体措施[6]。

(1)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主要包括:制定2025年俄罗斯联邦文化发展战略;小城市及农村居住点文化设施的现代化,小城市多功能文化中心计划;设立总统(政府)基金,用来颁给各联邦主体的主要创作团队,并设立奖金鼓励青年创作;推进保存小城市历史原貌计划,倡导文化认知旅游,遴选文化城市及设立文化旅游中心;在全俄罗斯范围内,推行国家文化年的论坛、研讨会等专项配套活动。

(2)启动俄罗斯文化启蒙运动。主要包括:“人民统一日”(11月4日)之前,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民族传统文化展览会或艺术节活动;定期举行俄罗斯青年艺术学者竞赛、青年画家作品展览、摄影艺术展览等活动;开展面向青年一代的、旨在保护俄罗斯历史文化遗产的启蒙活动;建立国家级电子图书馆,举行“我如此需要图书馆”读者竞赛、图书管理知识竞赛等活动。

(3)举办国际性及全俄性的戏剧、音乐、现代造型艺术演出活动。主要包括:俄罗斯各大知名剧院的艺术节、戏剧艺术节;各地区合唱比赛;俄罗斯各地区剧院巡回演出,等等。比如,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举行的有世界级音乐巨星参加的“白夜之星”艺术节、纪念俄罗斯日国际合唱比赛、复活节联欢活动、现代艺术国际艺术节、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俄罗斯之歌”马拉松联欢活动、乌拉尔地区现代工业艺术双年展活动等。

(4)保护发展俄罗斯民间创作及传统文化。主要是创办传统文化论坛、艺术节、竞赛等活动。比如,举办“俄罗斯在我心中”国际创作比赛、“胜利的礼花”全俄罗斯联欢活动、全俄罗斯民间艺术大师竞赛活动等。同时,举办国际性及全俄性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比如,举办“俄罗斯套娃”传统民间艺术活动、民俗及传统文化艺术节、“西伯利亚的世界”民间音乐及工艺美术节活动、北方—西伯利亚及远东原住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观摩等。

(5)制定各联邦主体的展会活动及创作项目支持计划。比如:在各联邦主体进行俄罗斯博物馆的多媒体展示活动,在中小城市举行俄罗斯博物馆的巡回展览,大力推行俄罗斯在境外的文化节活动等。同时,敦促联邦各行政主体的关键性文化设施尽快完工,并投入使用。比如,图瓦共和国的文化宫、马里共和国的儿童木偶剧场、部分地区历史博物馆修缮再使用等工程,都得益于国家文化年框架下对文化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及政策引导。

随着国家文化年活动的启动,俄罗斯各地区掀起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新热潮,形成了俄罗斯历史文化潮流的回归之势。目前,国家文化政策基础框架的制定,已经正式纳入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工作日程。总统文化艺术委员会对国家文化政策基础框架的讨论,已经召开了多次大型会议。未来,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将会更加有力地推动俄罗斯国家文化资源建设的持续展开。

2.重塑传统历史文化象征符号

(1)掀起恢复传统节日及庆典活动的热潮。从2005年开始,每年的11月4日成为俄罗斯庆祝人民统一日(或民族统一日)。作为国家级节日,全体俄罗斯公民放假3天。人民统一日旨在纪念1612年秋俄罗斯各族军民联合将波兰侵略者逐出莫斯科,恢复统一国家的身份。在历史上,人民统一日代表俄罗斯正式结束了政治危机频发的混乱时期,由此快步走向国家复兴。时任俄罗斯大牧首阿列克谢表示: 11月4日的人民统一日这一节日提醒我们,不同信仰和民族的俄罗斯人能够克服分裂,战胜强大的敌人,实现稳定的国内和平。人民统一日的重新设立,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论出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的全俄民族的大团结精神。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民统一日纪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俄罗斯各民族对国家统一的强烈认同感,对“俄罗斯精神”的凝聚和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

(2)重视东正教节日对全体俄罗斯人民的精神滋养作用以及东正教会对促进国内和平与和谐的重要作用。普京第三任期以来,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与教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尤其在文化教育领域增加了更多的实质性合作内容。俄罗斯领导人认为,“东正教会是巩固和谐及道德的基石,在培养青年爱国、巩固家庭及慈善等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7]作为东正教的最大节日——复活节深刻的道德含义,被俄罗斯政府所重新认识。2012年复活节之际,梅德韦杰夫致电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时表示:“复活节不仅对信徒,而且对珍惜悠久精神传统和丰富历史文化的人具有重要意义”。普京也对东正教徒及全体俄罗斯公民发表贺电:“复活节给予人们喜悦和希望,鼓励为善和良好的志向,应关注俄罗斯历史上发挥作用的传统精神价值观。”他表示,“俄罗斯东正教会将永远同俄罗斯人民同在。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加强国际合作,俄罗斯政府同东正教会在未来将继续加强合作。”[8]

(3)通过纪念伟大卫国战争的相关节日和城市纪念活动等,号召俄罗斯公民牢记历史,珍视民族文化传统。作为所有俄罗斯人共同集体记忆的伟大卫国战争,是俄罗斯民族间联合的重要精神纽带之一。面对欧洲及俄罗斯周边地区对二战中苏联的不公正评价,不断引起俄罗斯政府的高度关注。在201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表示,“我们要记住斯大林格勒,不能抹黑,坚决制止对二战历史的扭曲,不允许抹杀使世界重新获得解放的人建立的功勋”[9]。每年5月9日,为庆祝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俄罗斯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并邀请国外政要参加观礼及纪念活动,俄罗斯各地也都举行类似活动。此外,祖国保卫者日(每年2月23日)、“英雄城市”及“第一朵礼花的城市”等历史符号的重拾,不仅引发了俄罗斯公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并增加了国家认同感,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各项措施的深入落实。

3.扩大语言文化文学教育影响。普京一再强调:“俄语和俄罗斯文学让俄罗斯人成为俄罗斯人”,“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的是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和对其教育道德精神价值及世界文明的伟大影响的深刻理解”[10]。“对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俄语及文化起到强大的连接作用,俄语构成国家的共同文化及人文背景。俄语让全世界认识了钦基兹·艾特玛托夫(作者注:吉尔吉斯斯坦苏联作家)、尤里·雷特海乌(楚科奇族苏联作家)、阿列西·阿塔莫维奇(白俄罗斯族苏联作家)、拉苏尔·伽姆扎托夫(俄罗斯阿尔瓦族诗人),这一传统不能丢失。”为进一步夯实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俄罗斯政府成立了官方支持的社会组织。2013年11月,“俄语语文中学教师联合会”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成立。这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国内规模最大的俄语教师联合组织,它将促进中学俄语语文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建立统一的信息空间,同时在专业语文教学中推广并审定新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有助于推动俄罗斯语言文化与文学的广泛传播。

另外,俄罗斯教育部已经着手加快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除增加每周语言及文学课课时外,还深入研讨开设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课程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府将制定本国文学长期支持计划,包括国民阅读计划、“100本俄罗斯经典著作”丛书编写计划等。这些支持计划的核心目的是,力求让每一位俄罗斯的中学毕业生阅读本国的经典文学作品,热爱俄罗斯伟大的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其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俄罗斯政府将为作家创作及恢复文学评论传统等创造新的更多的有利条件,如设立奖励儿童及未成年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的总统奖等。该奖项分为三大类别,每一类别的奖金高达50万卢布。俄罗斯政府在加快制定公平的出版政策,积极利用图书馆、文学博物馆及作家纪念馆等资源,借助莫斯科图书展等活动,进一步增加和扩大俄罗斯语言文化文学的巨大影响力。

4.推进大众传媒电影支持计划。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电影市场一度被欧美影片所占据,其国产电影质量不高,很难吸引本土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观影兴趣。在俄罗斯年轻观众中,形成了只有海外才能生产高质量影片的刻板印象。根据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的报告显示:“1/3的俄罗斯人支持限制电影进口;当前俄罗斯电影无法超越苏联时期,他们最喜爱的仍是苏联时期的经典电影;大多数俄罗斯人期待高质量的国产影片出现。”从国家文化战略的角度看,“国产影片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承担起重要的建设性和教育性任务,是推动健康的生活方式、爱国主义热情、善意和责任的重要力量”[11]。可以看出,当前俄罗斯政府对电影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独特重要作用,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为此,近年来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强对电影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限制引进海外电影数量,积极发展国产电影业;另一方面,大量增加对电影业的财政预算拨款。2009年,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关于国产电影社会经济支持联邦基金》的命令,重新拟定“俄罗斯电影基金会”的章程及条例,扩大其职责范围。该基金会由以往的独立组织转变为俄罗斯文化部的直属机构,其每年从联邦中央财政预算获得资金补贴和支持。根据修改后的章程及条例,俄罗斯电影基金会的使命更加明确,即支持国产电影、巩固大众电影支持体系、提高电影质量及竞争力、推广国产影片等[12]。据统计,2013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共计拨款66亿多卢布用于发展电影业,拍摄完成三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片——《传奇17号》、《斯大林格勒》和《圣诞树3》,传递了对国家荣誉至高无上的敬仰之情和二战苏军士兵的英勇无畏精神的缅怀。这些影片取得良好的票房收入和国内国际影响,也推动俄罗斯政府出台新的更大的大众传媒电影支持计划。

[1]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Нельзя потерять свои 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рни,то,что формировалось веками http://www.russkiymir.ru/russkiymir/ru/news/common/news43424.html.

[2]Сила россии–в 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м едистве её народов.2014.02.11 http://www.kremlin.ru.

[3]Вступительное слово на заседании президиума Совета по културе и искусству.2014.02.03 http://www.kremlin.ru/ transcripts/20138.

[4]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2012.http://kremlin.ru.

[5]陈余,整理.从历史碎片中重拾俄罗斯未来[N].社会科学报,2012-09-20.

[6]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лана основных мероприятий по проведению в 2014 году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Год культуры.http://government.ru/docs/9378.

[7]梅德韦杰夫向全体东正教徒致以复活节祝福[EB/OL].俄新网,2012-04-01.

[8]普京.复活节提请关注精神价值观[EB/OL].俄新网,2013-05-05.

[9]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приёме по случаю 70-летия победы в 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ой битве.

[10]Выступление на Российском литературном собрании.2013.11.21.http://kremlin.ru/news/19665.

[11]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провёл совещание по вопросам развит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кинематографии.

[12]Фонд кино:история и миссия.http://www.fond-kino.ru/fund/mission-and-strategy.

〔责任编辑:常延廷 巨慧慧〕

G512.1

A

1000-8284(2015)01-0074-05

2014-10-09

戴慧(1981-),女,吉林白山人,讲师,博士,从事俄罗斯国情研究。

猜你喜欢

俄罗斯政府普京俄罗斯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普京:不排除2016年推动大型国企私有化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同舟共济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