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副肝静脉分布规律及其血流状态的超声表现
2015-02-24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075000
杜 平 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 075000
探析副肝静脉分布规律及其血流状态的超声表现
杜平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075000
摘要目的:探析副肝静脉的分布规律和血流状态,为临床诊断布加综合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被检者均给予副肝静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副肝静脉的分布规律及患者的血流状态,并进行对比。结果:30例健康成人中有19例检出副肝静脉24支,其平均内径为(0.34±0.13)cm。3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共检出25例患者有副肝静脉35支,平均内径为(0.76±0.14)cm。两组被检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及布加综合征患者均有副肝静脉显示,超声能够有效地检出副肝静脉,并能够观察直径和血流情况,为临床观察副肝静脉提供参考,并为诊断布加综合征提供依据。
关键词副肝静脉超声肝静脉血流内径
目前临床对肝脏静脉系统的三大分支的命名较为统一,分别为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但是对肝脏其他的回流静脉均没有统一的命名[1]。临床主要将肝右后静脉等归纳为副肝静脉,且认为只有直径在6mm以上的副肝静脉才有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意义,同时,副肝静脉主干可能为1支或多支,不同成人的分支可以有多个开口或者同一个开口,且与不同肝静脉均有交通,一旦发生肝静脉阻塞等情况,副肝静脉就会成为肝脏血液回流的一个通道[2,3]。为了更好地认识副肝静脉,笔者使用超声检查的方法,对健康成人、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副肝静脉的超声检查,以分析两组被检者之间的不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布加综合征患者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8.52±7.5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22±0.69)年;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状12例,下腔静脉高压症状18例;根据临床分型,肝静脉型28例,混合型2例。健康成人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7.63±7.66)岁;被检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肝脏病变和转氨酶等病变,既往无肝肾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两组被检者的年龄和性别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被检者均给予超声检查的方法。被检者在空腹8h后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取仰卧位,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3~4MHz。扫描以第三肝门为主要扫查的部位,切面选取两方面,第一为扫描剑突下的纵切面、横切面、右腋前线纵切面;第二为扫描中上腹的横切面和肋间斜切面。扫描过程中在局部做平扫及扇形扫描。使用二维超声扫描并叠加二次谐波,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4]。
1.3观察指标对所有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做详细的记录,观察被检者是否有出现副肝静脉,副肝静脉的数量、走向和内径大小,并观察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对布加综合征患者检出的副肝静脉观察其血流情况[5]。对比健康成人、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副肝静脉检出率、平均内径和血流情况。
1.4数据处理所有副肝静脉的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内径检出结果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检出率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成人及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副肝静脉检出率及内径两组被检者副肝静脉检出率及其平均内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成人与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副肝静脉检出情况比较
2.2健康成人及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副肝静脉特点健康成人的副肝静脉特点:健康成人30例,共有19例检出,检出24支;其中14例被检者有1支,5例被检者有2支,所有副肝静脉均汇入到下腔静脉,没有显示有肝外段的情况。其中20支与下腔静脉近似直角,4支与下腔静脉呈现钝角。布加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从梗阻肝静脉通过交通支流入下腔静脉。30例患者有25例检出,共检出35支,其中19例患者检出1支,3例患者检出2支,3例患者检出3支或3支以上。35支中,肝静脉型31支,包括右后下肝静脉7支,迂曲的副肝静脉24支;混合型副肝静脉4支。
3讨论
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肝胆外科治疗的进步,临床也需要对肝尾状叶肿瘤、布加综合征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临床常用的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和肝右静脉等,还要求对副肝静脉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和显示[6]。副肝静脉对肝胆外科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肝脏肿瘤患者由于必须将肝静脉切除,因此需要保留副肝静脉,以代偿肝脏的血液回流情况;如果是肝脏移植的患者,在切除肝脏的同时,如果肝静脉被侵犯,需要保留较粗的副肝静脉,以促进供肝的存活。
3.1健康人的副肝静脉情况健康成人副肝静脉一般较多,且变异性较大,一般与下腔静脉的夹角为近似直角或者锐角,钝角较少,这可能与副肝静脉的发育过程有一定的关系,在胎儿的胚胎期,肝静脉一般还没有发育成熟,副肝静脉的压力较大,随着肝静脉的逐渐成熟,其功能也日趋完善。一般肝静脉的血流会从第二肝门左侧、右侧或中部流入到下腔静脉中,但是通过副肝静脉回流则较少,患者副肝静脉的压力较低;而后随着肝脏的逐渐增大,肝脏后间隙变窄,会导致部分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更贴近,引起迂曲和走行等的情况,最终呈现了锐角或直角汇入到了下腔静脉内,血流阻力较小,血流速度更低。尤其是短的副肝静脉,更多为直角汇入到下腔静脉中,走行直且血流阻力更低,可以保持较高的血流速度,为代偿性的扩张等情况。
3.2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副肝静脉特点布加综合征为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段的下腔静脉或者肝静脉的部分狭窄或者完全狭窄,导致静脉回流受到阻塞,引起血液淤滞等产生的一系列疾病,患者肝淤血肿等引发了各种症状。而副肝静脉为主肝静脉外的一个引流血管,当患者的血流不畅等情况发生,副肝静脉引流到了下腔静脉,则会减轻肝窦的压力。
在布加综合征的患者中,阻塞的肝静脉血流一般会依靠副肝静脉,且在超声检查的过程中会显示出有副肝静脉的管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张,且可以观察到肝脏内的不同数量的交通支与梗阻肝脏相连。且随着患者的下腔静脉梗阻程度的日趋严重,患者的副肝静脉也会出现有较大的扩张情况。
3.3超声检查的特点超声检查能够从患者的纵切面等入手,对副肝静脉的走向、与下腔静脉毗邻的关系等显示,且可以显示出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走行情况,且超声检查的角度灵活。在检查过程中,使用方便且无创,可以重复使用,能够多方位的做切面,且使用过程中能够使用二维超声、能量Doppler、彩色Doppler及二次谐波等,以更好地显示患者的血管的走行方式和内径,可以显示血流情况、血流状态等,对被检者损伤小。
对肝脏肿瘤、肝脏病变需要切除的患者,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发现粗大的副肝静脉,明确其走行和方向、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等,并设计好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时结扎相关血管。对肝脏移植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的肝脏内血管系统,并对其直径、血流速度及方向等进行测定,明确副肝静脉的数量,在手术中进行保留,促进剩余肝脏的恢复。
医生还要注意,使用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会受到副肝静脉的角度及充盈度的影响,尤其是对有迂曲走向的副肝静脉,充盈度较低,导致显示会不清晰。二维超声对内径在2mm以上的副肝静脉显示效果较好,联合使用彩色超声等方法则可以显示出0.1mm以上的副肝静脉。同时,对有肥胖、腹腔胀气、脂肪肝等患者,也需要医生进行反复的检查。
综上所述,健康成人及布加综合征患者均有副肝静脉显示,超声能够有效地检出副肝静脉,并能够观察直径和血流情况,为临床观察副肝静脉提供参考,并为诊断布加综合征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傅宇飞,张科,魏宁,等.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5):346-350.
[2]赵建峰,陈佳,付华东,等.MRI诊断24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22(4):262-264.
[3]孙占国,蒋京军,张学民,等.经股静脉-副肝静脉-肝静脉通路治疗布加综合征两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12):970.
[4]汪卫兵,孟晓梅,钱银锋,等.3.0T MRI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序列对Budd-Chiari综合征侧支的评价及分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53-556.
[5]盖永浩.Budd-Chiari综合征副肝静脉及其病变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7):641-644.
[6]陶杰,廖明松,邓旦,等.超声观测副肝静脉(肝短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5):369-372.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4-07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1-29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