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2015-02-24马智超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101
陈 兵 马智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18101
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陈兵马智超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8101
摘要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托幼机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出现手足口病传播的班级(“病例班级”)和未出现传播的班级(“对照班级”)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病例班的教室无阳光直射(OR=11.1,95%CI:1.2~101)、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OR=5.5,95%CI:1.3~23.4)、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OR=3.7,95%CI:1.1~11.8)、晨检不严格(OR=4.3,95%CI:1.4~13.7)、隔离不彻底(OR=4.8,95%CI:1.3~18.0),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 结论:增加教室的阳光照射,采取洗手、消毒、晨检、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
2008年5月-2010年12月,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共报告446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手足口病暴发成为托幼机构所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许多托幼机构采取班级、年级或全园停课的控制措施以控制疫情传播。停课是目前托幼机构控制传播的主要手段[2,3],但对社会的影响较大,且控制效果尚有待评价[4~6]。为调查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宝安区疾控中心开展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搜索深圳市宝安区2013年3月1日-6月30日所报告手足口病病例的托幼机构及班级,共有186个班级出现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3d内出现病例≥2例)的班为“病例班”;在病例同街道,按1∶2频组匹配的原则,随机选择出现散发病例(7d内出现病例1例)的班为“对照班”。 通过查阅对照班缺课登记,收集发病儿童发病前、后1周内是否有手足口病患儿,以排除传染病漏报情况,如有则放弃该对照。通过现场观察和面访问卷调查,获取病例班和对照班教室情况,晨午检和消毒隔离措施、幼儿饮水卫生和手卫生状况等24项因素的暴露情况。
2结果
共调查27个病例班(应答率100.0%)、50个对照班(应答率92.6%)。病例班罹患率中位数为8.4%(范围5.0%~20.5%);对照班罹患率中位数为3.5%(范围2.5%~5.2%),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1)。
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班的教室无阳光直射、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晨检不严格、隔离不彻底5项因素的暴露率均高于对照班,二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幼儿园为私立性质、教室通风不良、水杯未专人专用、毛巾未专人专用4项因素有较高的OR值,但二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其他15项因素的OR值较低(范围:0.32~1.8),且二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危险
为综合分析班内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采取评分方法,每暴露1项因素计1分,计算各班总评分,比较病例班和对照班评分的差异。对OR值较高的9项因素进行评分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班评分中位数(1.9,95%CI:1.3~2.3)高于对照班(0.83,95%CI:0.61~0.9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分每增加1分,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增加3.8倍(OR=4.1,95%CI: 1.7~8.2)。对OR值较低的其他15项因素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发现,病例班的评分中位数(3.9,95%CI:3.4~4.9)略高于对照班(3.4,95%CI:2.8~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影响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教室因朝向或建筑物遮挡导致门窗不能直接照射到阳光、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晨检不严格、隔离不彻底,均为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本文结果提示,增加教室的阳光照射,采取洗手、消毒、晨检、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
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的快速传播、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给公众造成重大影响[7,8]。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高危场所,在疫情暴发时,往往采取停课措施控制疾病传播。但停课是否为阻断托幼机构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居家隔离是否会造成患儿居住区其他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以及停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均有待科学评价。本文所提示的影响因素:增加阳光照射、使用手清洁用品、开展预防性消毒、病例及时居家休息、加强晨检,均为可干预因素,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建议托幼机构的选址和设计应考虑采光和通风条件,综合改善卫生消毒措施,包括手卫生和饮水卫生,加强晨检隔离等防控措施。针对本文提出的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开展干预性研究,对停课措施与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为制定手足口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宋灿磊,曹志城,李澜,等.金山区幼托机构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4):362-36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S/OL].(2013-12-07).http://www.chinacdc.cn/n272442/n272530/n3479265/n3479308/31860.html.
[3]吴金菊,赵科伕,姜凌.合肥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探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19(4):789-791.
[4]何书,赵建,超朱俊,等.2010年南通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8):209-1211.
[5]袁国平,郭祖鹏,杨兴堂,等.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07-1409.
[6]安庆玉,姚伟,吴隽,等.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Mea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576-578.
[7]刘孩博,王红漫. 大众媒体对手足口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的相关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35-38.
[8]寻庆美. 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保健,2009,17(7):817-818.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06-15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