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范

2015-02-24何秋阳沙艳萍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67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感染者技术人员医务人员

何秋阳 沙艳萍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 671000

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范

何秋阳沙艳萍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671000

摘要目的:了解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 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我院检验科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30例,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类型、暴露源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率最高的实验室为临床实验室和流式细胞室,都占16.7%;暴露类型为皮肤暴露23例,占76.7%,黏膜暴露5例,占16.7%;加样枪头戳伤2例(伤口未出血),占6.7%,没有刀片或玻璃划伤的,以上均为暴露源明确污染。暴露源微生物携带率50%。结论:实验室技术人员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以皮肤暴露为主,黏膜暴露次之,暴露源具有较高的传染源携带率,实验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遵循普遍防护原则,增强防护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关键词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实验室技术人员零距离的频繁与患者血液、尿液、胸腔积液等接触,职业暴露频繁发生,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现就我院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和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2006年1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有关实验室技术人员职业暴露的记录档案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 岁,最大45 岁,平均年龄33 岁。

1.2方法首先确认暴露源的诊断,确诊都来源于我院(三级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可靠资料。对暴露者的实验室分布、暴露源情况、初处理情况、暴露后检测追踪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见表1~4。

暴露后实验室人员第一时间已实施局部急救处理措施[1],按实验室管理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均已接种过乙肝疫苗,抗体浓度每年检测都符合要求,30例暴露者都在暴露当时及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抽血检测HIV抗体、乙肝两对半、HCV抗体、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职业暴露的实验室分布

注:各实验室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各实验室间职业暴露率无差别。

表2 职业暴露类型

注:*与其他暴露类型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皮肤暴露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暴露。

表3 职业暴露的暴露源携带病毒情况

注:*与其他阳性率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暴露源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病毒感染率。

表4 15例暴露源阳性#在各实验室分布情况

注:#暴露源阳性:乙肝、丙肝、乙肝+丙肝、HIV、梅毒任一阳性均视为暴露源阳性;*分别与其他实验室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IV确证实验室、流式细胞室和PCR室暴露源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室。

2结果

各实验室间职业暴露率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各实验室间职业暴露率没有太大差别;皮肤暴露率最高,为76.7%,与其他暴露类型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皮肤暴露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暴露,加样枪头戳伤2例(伤口未出血),没有刀片或玻璃划伤的,暴露源均明确污染。暴露源微生物携带率50%,其中HIV抗体检出率23.3%为最高,与其他阳性率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暴露源HI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微生物感染率;流式细胞室、HIV确证室和PCR室暴露源阳性率都为100%,分别与其他实验室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IV确证实验室、流式细胞室和PCR室暴露源微生物携带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室。

3讨论

各临床实验室间职业暴露率无多大差别,以皮肤暴露率为主,暴露源携带微生物主要是HIV病毒,暴露源携带率高的是流式细胞室、HIV确证实验室和PCR室,都为100%,笔者认为流式细胞室、HIV确证室和PCR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也最大,这主要因所分担工作引起,流式细胞室以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为主,所接触到的标本绝大部分为HIV感染者标本,HIV确证实验室标本都来源于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HIV感染者同时感染HBV、HCV、梅毒等的几率远高于非HIV感染者,而PCR室检测标本90%以上为HBV或HCV感染者。本院30例暴露者无1例感染,主要与实验室人员暴露后第一时间实施局部急救处理措施有关[1]:刺激出血,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如果是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到艾滋病等专业防治机构进行进一步咨询和处理。暴露者均已接种过乙肝疫苗,抗体浓度每年检测都符合要求,以预防为主,每次操作都采取系列防护措施,遵循普遍防护原则。有研究证实:医务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对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为0.09%,无破损皮肤暴露者则未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2]。

据1981年以来国外开展的针刺伤对医护人员危害的研究显示,针刺后HBV感染风险是6%~30%,HCV是3%~10%,HIV为0.2%~0.5%。截至2001年底美国医护人员HIV感染者中84.21%因皮肤刺伤所致[3]。医务人员长年工作在临床一线,随着各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有创操作的增加,由血液、体液暴露引起的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据报道[4],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验室技术人员零距离的频繁与患者血液、尿液、胸腔积液等体液接触,职业暴露会更加的频繁发生,医务人员无时无刻不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职业暴露的另一个危害是对暴露者的心理影响,尤其是暴露于HIV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多数暴露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甚至会停止工作。而且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5]。所以实验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应急预案,以预防为主,采取系列防护措施,遵循普遍防护原则,增强防护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参考文献

[1]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46.

[2]陈竺.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EB/OL〕.http://news.xin huanet.com /health/2007-11-29.

[3]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4]陆连芳,孙惠媚.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508.

[5]Trim JC,Elliontt TS.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tive strategies〔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4):237-242.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5-24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267-02

猜你喜欢

感染者技术人员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