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时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5-02-24顾红美江苏省南通老年康复医院心内科226001
顾红美 江苏省南通老年康复医院心内科 226001
慢性心力衰竭时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顾红美江苏省南通老年康复医院心内科226001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人群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静脉血2.0ml抗凝离心,收集血浆,放于-20℃冰箱冻存待测,脑钠肽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673.27±253.20)pg/ml高于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其中脑钠肽升高118例(74.68%);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P<0.05);随访(19.34±5.45)个月,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例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组(P<0.05)。结论: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判读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归宿,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其基本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误诊,因此快速而准确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发现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等方面越来越受重视[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诊断符合有关标准[2],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4.09±13.07)岁;原发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等;NYHA分级:Ⅱ级58例,Ⅲ级70例,Ⅳ级30例。选取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人群,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3.13±12.98)岁,均经详细问病史、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健康者,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脑钠肽检测方法两组人群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静脉血2.0ml抗凝离心,收集血浆,放于-20℃冰箱冻存待测,脑钠肽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
2结果
2.1脑钠肽水平测定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平均为(673.27±253.20)pg/ml高于30例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t=22.07,P<0.05),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脑钠肽升高118例(74.68%,118/158)。
2.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P<0.05)。见表1。
表1 不同慢性心力衰竭分级脑钠肽、左室射
2.3脑钠肽对预后影响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34±5.45)个月,118例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例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脑钠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复杂的血液动力学、神经体液内分泌及炎性免疫系统的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脑钠肽是继心钠肽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分,是含有32个氨基酸的多肽,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输量;有利尿和利钠作用;亦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内皮素和垂体加压素的释放,从而调节水盐平衡,改善血容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4]。在慢性心力衰竭情况下,血浆脑钠肽水平增加,可通过心室充盈作用而减轻体液负荷过重及静脉充血;还可抵抗或延缓体循环和肾血管收缩及其所引起的心脏前负荷增加和肾脏钠潴留[5]。
长期以来心力衰竭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物理仪器,如超声心动仪和X线诊断,无相应的生物化学标志物[1]。脑钠肽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心源性神经激素,右心室容量负荷、室壁压力增加、心肌细胞损伤等因素是导致脑钠肽代偿性分泌增加的主要原因,当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不全时,循环中脑钠肽的分泌代偿增加[6]。本文结果显示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平均为(673.27±253.20)pg/ml高于30例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而且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脑钠肽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P<0.05),无论何种基础疾病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不管存在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与否,血清脑钠肽浓度同样能够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的异常状况,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表明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是可以用来评价心功能的。本文亦显示血浆脑钠肽水平与LVEF成负相关,说明脑钠肽可准确反映左室功能,血浆脑钠肽浓度越高,左心功能越差,预后越差;进一步随访发现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11.86%、住院(2.67±0.97)次、总住院(57.34±14.23)d高于脑钠肽正常组的2.50%、(1.32±0.88)次、总住院(29.23±12.20)d(P<0.05),提示脑钠肽也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8]。
综上所述,脑钠肽是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判读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建议临床医师在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基础上,积极结合脑钠肽综合判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价[9]。
参考文献
[1]林德谦.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C型利钠肽原水平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1-9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王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的水平检测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75-76.
[4]黄天宝,杨志燕,李武祥.50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变化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29-130.
[5]黄蕾,郑侨克,贾芳,等.BNP与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5034-5036.
[6]张日,金玲,张宏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检测意义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2):315-352.
[7]钟文娟,陈慧,吴小盈.监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4(11):115-116.
[8]潘三葱,秦中胜,张卫玲,等.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43-44.
[9]韦丙奇,杨跃进,张健,等.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6):481-485.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6-28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