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2015-02-23王玉娟帕丽旦肉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9期
关键词:皮下血肿心血管

王玉娟 帕丽旦·肉孜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

✿论著/护理✿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王玉娟 帕丽旦·肉孜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

目的 分析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共19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73例、对照组9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反射性低血压、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护理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是在影像学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对相应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患者个人体质等的影响,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护理干预就尤为重要,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19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173例,女772例;年龄范围22-75岁,平均年龄(48.58±5.65)岁;其中1例行CRT,起搏器32例,21例行先心封堵,21例行射频消融,1450例行单纯造影,420例行支架植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73例、对照组97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介入诊疗的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术前尽管病房护士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但患者对手术的效果的担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手术后应激反应也是造成心理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动员患者家属多陪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2)皮下血肿:保持手术一侧肢体的舒适,并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宜过量。对于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即刻进行血肿及周围组织的按摩,并重新进行加压包扎。(3)假性动脉瘤: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愈合情况,在穿刺点的正上方进行局部加压,并嘱患者每日平卧16h,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对于已经明确动脉瘤的患者,则立即用弹性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并限制肢体的活动。(4)静脉血栓:严格掌握溶栓、抗凝等药物的用量及用法,减少用药期间进行创伤性的检查。进行穿刺检查后,适当增加局部按压的时间。(5)穿刺部位出血: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选择及穿刺力度。穿刺时,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6)血管痉挛:选择与血管直径合适的导管进行穿刺,减少对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的刺激。穿此前,进行局部麻醉;穿刺时,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一旦发生血管痉挛,则应更换穿刺血管,并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7)反射性低血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情绪。并准备好多巴胺、阿托品等药品,必要时进行药物抢救。(8)排尿困难:术前3d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消除患者的紧张、羞涩心理。对于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可进行患者膀胱部位的热敷或者按摩。(9)心律失常:进行诊疗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对心血管的刺激。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的读数变化,对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适当给予营养心肌、活血化瘀等药,必要时可开胸手术治疗。

1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反射性低血压、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与传统外科治疗性比,心血管介入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微创性: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对人体局部进行穿刺,将2-3mm的导管送入血管,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对患者的创伤小,也减少了患者的疼痛[2]。(2)恢复快:由于介入治疗的微创性,患者各部分脏器功能受损小,一般于术后1d即可下床进行适当活动。(3)美观性强: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穿刺体表部位无瘢痕残留,不影响患者的美观。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领域近30年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既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和某些并发症[3]。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减少了各并发症的发生发生情况[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及时对各类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措施,患者发生皮下血肿、静脉血栓等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下降,国内也有相类似的报道[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各血管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玉如,何英,周丽华,等.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行呼吸阶梯化管理的护理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4):52-54.

[2] 范延红,王海昌.心血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7):594-596.

[3] 杨光梅.一例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4):56-57.

[4] 苏爱静,刘洪.优化介入流程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现通时间的观察[J].天津护理,2015,23(1):56-57.

[5] 李冬梅.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7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05-106.

猜你喜欢

皮下血肿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