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

2015-02-23付武良张友来刘春江宋赵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9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经皮

付武良 张友来 刘春江 宋赵云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三三一医院,湖南长沙412002)

✿论著/冠心病✿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

付武良 张友来 刘春江 宋赵云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三三一医院,湖南长沙412002)

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PCI治疗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经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TMPⅡ级以上血流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随后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明显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需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动脉,促使心肌组织血流再灌注,减少死亡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常见手段。STEMI闭塞性血栓包括红、白血栓,阻碍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是临床治疗STEMI的重要措施。据相关研究表明,PCI应用于STEMI中,虽能开通梗死动脉,但仍有10~20%患者存在无复流现象[1],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在PCI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中,采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能明显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提高PCI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1.3±10.1)岁。全部患者均符合STEMI心肌酶、胸痛、心电图体征及动态改变,发作时间<12h行急诊PCI治疗,均排除伴有STEMI机械并发症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者,肝、肾功能性障碍者,近期有外伤、手术史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80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 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0.3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进入导管室前30min,给予10μg/kg负荷剂量,确保3min内静脉推注完成,随后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滴24~48h。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给予0.1g阿司匹林口服,1次/d,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术后4~7h给予0.4~0.6ml低分子肝素行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治疗3~6d。

1.3 评价指标

TPM分为4级:无心肌充盈显影,无排空为0级;Ⅰ级:心肌缓慢充盈显影,缓慢排空;至下次造影时仍有造影剂滞留;Ⅱ级:心肌充盈显影和排空缓慢,造影剂滞留时间>3个心动周期;Ⅲ级:心肌充盈显影和排空均正常。TIMI分级:无灌注,动脉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为0级;Ⅰ级:无灌注,有渗透,造影剂不能使整个远端血管床充盈;Ⅱ级:部分灌注,造影剂可使远端血管床充盈,充盈显影和排空速度慢;Ⅲ级:完全灌注,闭塞远端前向血流和近端血管床充盈速度一致。TIMI血流仅为0~Ⅰ级,判定为无复流现象[2-3]。本组80例患者均获随访治疗,随访时间为6个月,MACE包括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在P<0.05时,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TMP≥2级、TIMIⅢ级、无复流现象及随访6个月内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PCI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所致血管腔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灌注中断或降低,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4]。因此治疗STEMI应尽快恢复梗死动脉畅通,重建心肌血流灌注,维持心脏功能,缩小缺损范围,预防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风险。临床再灌注治疗措施包括溶栓和PCI,在微创介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急诊STEMI患者行PCI的禁忌症越来越少,大大提高了梗死动脉再通率,且手术出血量少,临床安全显著,广泛应用于急诊STEMI临床治疗中。由于急诊PCI术后,术中球囊扩张、金属支架刺激等[5],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大量血小板凝聚、粘附,形成冠脉微栓塞,提高了无复流发生率,限制了PCI临床治疗效果。

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6],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最大程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使用后快速达到抑制血小板的最佳状态。因此STEMI患者行PCI术治疗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有利于恢复冠脉微小循环的灌注,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最大程度确保PCI治疗效果。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TMPⅡ级、TIMIⅢ级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替罗非班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强,可通过增强一氧化氮活性,改善冠心病微血管内皮功能。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减少MACE,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明显提高心肌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俊英,王佐岩,彭建军等.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3): 512-514.

[2] 李国境,才江平,魏宁等.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12(11):987-989.

[3] 李春华,丁振江,王竹君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研究 [J].山东医药, 2010,50(48):93-94.

[4] 潘庆丽.替罗非班与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对慢血流的影响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 3630-3631.

[5] 刘君,李冬义,靳文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1):40-43.

[6] 任晓楠,王乐丰,王明生等.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131-135.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