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周思聪《彝女》系列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2015-02-23邓雅轩吉林大学长春1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矿工关怀画作

邓雅轩 (吉林大学长春 130000)

论周思聪《彝女》系列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邓雅轩 (吉林大学长春 130000)

周思聪是当代杰出的女画家,其《矿工图》《彝女》等组图使人们更加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具有高度的人文价值。本文试图分析《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与《秋林负薪图》这两幅作品来揭示周思聪《彝女》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周思聪;彝女;人文关怀

“世界上众多的人为生存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而我不是,我很幸运。”这句话出自周思聪—《幸运的选择》一书,她在初中毕业时没有听从父亲想要她学医的意见,“固执”的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正是对梦想的坚持与绘画方面的灵性使周思聪成为了中国20世纪末最为杰出的女画家。1963年,周思聪于中央音乐学院国画系毕业至1979年尝试用水墨画人体可看做周思聪创作的初期,这一时期,她的作品题材主要有农民、纺织女工、矿工、售票员、清洁工等,这些作品无不充斥着浓浓的人文关怀。1969年,周思聪与卢沉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卢沉婚后便一直在南口农场与河北磁县农场活动,鲜少得空回家,周思聪不仅要一人操持家务,更要赡养双方父母,在这样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周思聪始终默默付出,她这样的品质与她选择的题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喜欢悲剧,喜欢揭示人生苦难的作品,也许这就是一种特质。”在周思聪看来,画画就是要表现真实的生活。

一、《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1982年5月,周思聪在完成《矿工图》之三《人间地狱》后,与画友到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写生,途中所见所闻都令她感到冲击,人与人之间干净的相处模式、简单至极的经商方式、平淡无奈的生活状态都使周思聪想要将他们“写”入画中,因此便有了“彝女”系列画作。《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是周思聪的第一张彝族题材作品,“我的魂依然在凉山飘荡,就在那低低的云层和黑色的山峦之间……”,画中一老一少的彝族妇女,披着棉袄,大捆的柴火几乎要将老人的背压弯,在他们眼中透漏的是沧桑与无可奈何,通过那浓厚的墨色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她们沉重的呼吸,而这就是画面中女性对生活淡然的态度。在色彩上,周思聪仍然受《矿工图》创作时的影响,显得较为苦涩沉重,写实是最大的特点。从这一幅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阶段周思聪将视角转移到需要每日辛勤劳作女性的身上,这两位彝族妇女背上的柴火好似映射着独自默默承受社会、家庭压力的周思聪,正如周思聪所说:“实际上我并不是在表现彝民,而是表现我自己。”11983年,周思聪又根据同样的素材做了《母子》《高原暮归》《负薪暮归》《边城小市》《戴月归》等作品,但这些画作尽管仍是孤独、淡漠的格调,却明显有了一些轻松的抒情意味。周思聪改变了过去重墨干笔的用笔方式,开始趋向于中国画意向造型方式,背景不再采用重墨,显得轻松开阔,人物刻画的时而优雅,时而可爱,这正是周思聪心境越发淡薄、宁静的写照。

二、《秋林负薪图》

1983年,周思聪被确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虽不见好转却还能够正常生活,1987年,周思聪的病情恶化,在最严重的时期手不能握笔,身体僵直,无法行走。无法再劳累于家庭的周思聪卸下了生活的重担,忍痛持笔以表达心中所思,心境越发超脱。1987年,病情越发严重的周思聪已经无法靠信念来坚持作画,1990年,周思聪在气功大师严新的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周思聪在游崂山时类风湿复发,这次她为了完成更多的学术活动与访问,开始服用激素来支撑身体,这一时期,周思聪创作了彝女系列中最成熟的一幅作品—《秋林负薪图》。(见图1-1)

图1-1 秋林负薪图

占有大篇幅的是几棵粗壮的大树,一位少女正疲惫的倚靠着树干休息,背景与人物的比重对比也显示出少女的弱小,可即使是在休息,少女依旧没有将包袱放下,她将包袱紧紧抱在怀中,这描述的不正是周思聪当时的处境吗?!虽然身患重病,可心心念念的全是家人与追求一生的艺术。

三、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1.珍贵的道德品质

我们不难从《矿工图》组图中看出周思聪画作中的人文关怀,而《彝女》系列画作则进一步体现了周思聪对社会的关怀、对女性的关怀,其兄长周思敬曾说过:“思聪医生淡泊名利……胸怀祖国山川,爱平凡的人,孝双亲,尊师长,爱家人……”,这些珍贵的品质很大一部分受母亲的影响,每每提及母亲,周思聪总是愧疚的回忆起母亲挨饿将食物省下给家人吃。由《矿工图》至《彝女》的创作路线正是周思聪将题材由强烈的社会谴责转向朴素淡然的过程,《彝女》的创作陪伴她走过了这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标志着周思聪在探索艺术的路途上最终寻到了自我。

2.擅用悲剧题材

在另一方面,许是受到时代影响,周思聪十分偏爱悲剧题材:“人生充满了苦难,它往往最震撼我的心灵,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它不容我装腔作势,故做多情,只能老老实实诉说出来。”2她的画不只再说自己,更是再说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大众能读懂她的画,热爱她的画。 《彝女》中的女子大多是同她一样承受家庭负担的形象,通过《彝女》系列画作中人物的双眼时常能够透漏出周思聪对女性的同情,这些对社会、对民众的人文关怀使她的作品不再只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种精神。

3.艺术即真实

周思聪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十分不喜雕琢加工过多的创作方式,因此每次文化少的庄稼人或偏远地区乡村里的人们都十分激动,她热爱那纯净的心灵,这正是她画作所需要的。“艺术语言要自然、随意,一过分,就不舒服。”“要朴素、自然、不要人为地编造。”(《周思聪纪念文集》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周思聪画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真实的,这也正是许多人在分析周思聪画作时觉得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可以的原因。

关注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在作品中体现“以人为本”,在每一个细节体现人性关怀,这是周思聪作为画家最为成功之处,其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社会性的高度统一,将真挚的感情寄托于画笔之上,使艺术具备了人文价值。同样的,周思聪的伟大也体现在她的个人品质上,她谦虚却自信,执着却不执拗,在与苦难的对话中,与自己达成了共识。

注释:

1.顾承峰.周思聪访谈录《江苏画刊》,1991.1第60页.

2.参见周思聪.《艺术想法》一文.

[1]华天雪.《中国名画家全集—周思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1.

[2]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大象出版社,2007.

[3]周思聪.《周思聪与友人书》大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矿工关怀画作
基于新SEIRS 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分析
金牌挖矿工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矿工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