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15-02-22吴雪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酚丁胺输出量多巴

吴雪照

·短篇论著·

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吴雪照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贵溪市中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包括扩血管、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O、SV、LVEF、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O、SV、LVEF、C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律失常,心性;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

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患者多伴心脏超负荷、心肌收缩能力下降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2]。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但其临床疗效有限[3-4]。本研究旨在探究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溪市中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5]。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神经系统疾病者以及不能配合研究和治疗者。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平均(66.5±2.4)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40例;冠心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3~76岁,平均(65.9±2.3)岁;心功能分级:Ⅲ级8例,Ⅳ级42例;冠心病19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基础疾病间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包括扩血管、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酚丁胺180 mg溶入5%葡萄糖溶液32 ml中,微量静脉泵泵入,速度为2.5~10.0 μg·kg-1·min-1,持续用药4~6 d,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与心功能改善情况调节用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定时用彩超检查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2],显效:患者心功能状况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心功能状况改善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状况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93,P<0.05,见表1)。

2.2 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CO、SV、LVEF、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O、SV、LVEF、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症状,在病情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还会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等[6-7]。临床多针对心力衰竭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有学者将该常规治疗应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8]。基于此,多巴酚丁胺被广泛应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合成儿茶酚胺,也是一种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α及β1、β2受体,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可切实降低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慢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9-10]。周雪英[11]研究显示,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药效作用机制科学,应用价值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

多巴酚丁胺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1)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受体乏力,不利于药效的发挥;(2)持续使用多巴酚丁胺也会造成受体乏力,影响药效,严重的还会造成高血压,加重心力衰竭;(3)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长期用药对病情缓解效果不佳[12]。因此,应科学地选用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并控制剂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3]。

综上所述,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以切实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CO=心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CI=心脏指数

[1]王贤奎.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4(1):62.

[2]曹大平,贾玲,王颖.老年高血压患者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213-1215.

[3]阳明玉,张明,王丹,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儿并心律失常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0,10(23):783-784.

[4]胡圣,张成,王宽,等.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44.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3(12):1076-1095.

[6]闵晓梅,宁渝,罗杰,等.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14(26):178-179.

[7]纪建新.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83.

[8]曾召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用持续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心力衰竭114例报告[J].中国保健营养,2012,30(14):2647-2648.

[9]陈安芳,李勤,姜荣泸.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洋地黄中毒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8(4):60-61.

[10]戴闺柱.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国循环杂志,2012,30(1):9-24.

[11]周雪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69-170.

[12]赵娇,谭章华.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401-403.

[13]王敏,齐国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6):576-577.

(本文编辑:毛亚敏)

335400江西省贵溪市中医院内科

吴雪照.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2):67-68.[www.syxnf.net]

R 541.6

B

10.3969/j.issn.1008-5971.2015.02.021

2014-08-23;

2014-12-19)

Wu XZ.Clinical effect of dobutamine on systol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bradyarrhythmia[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5,23(2):67-68.

猜你喜欢

酚丁胺输出量多巴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如东需求锐减过半,海南缩减85%! 一代苗输出量2000亿尾,未来前景看好
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利用药物半衰期做好护理配合的体会
词块输出量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观察倍他乐克、雅施达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杨仲鸿《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审查经过补说
入壶给药后输出液体量与药物浓度关系研究
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颤止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40例
屈昔多巴用于纤维肌痛症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