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戏”等词义的误解误用探究
2015-02-22顾军
“串戏”等词义的误解误用探究
顾军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要]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由于人们对“串”义的误解,从而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产生了误解误用。文章考察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串;词义;误解误用;心理;语用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词义出现了误解误用的现象。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语言事实的挖掘和语言的规范,成果较为零散,系统性的历时考察成果比较少见,视角也有待于进一步开拓。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朱庆之(2010)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将,把汉语史中的误用问题与社会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材料丰富,分析深入[1];汪维辉、顾军(2012)从词义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词语误解误用义的常见类型、导致该语言现象的常见因素进行了分析[2]1-8;顾军(2012)对“词义的误解误用”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不但对语言事实进行了描写,还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是该专题研究的系统性成果[3];顾军(2013)考察了近代汉语中产生的几个词的误解误用义[4]56-58。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从成语的误解误用出发,探讨词语意义发展的原因,如冉启斌、张玉岩(2012)[5]36-38,李运富(2013)[6]1-7等。但就总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对语言事实的挖掘还是理论的阐述方面,都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我们在对语言材料的观察中发现,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等意义。由于“串”的上述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因此一些人对其意义产生了误解,导致对“串”组成的一些合成词意义出现了误解误用。本文考察“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并从心理和语用角度对这些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串”有“表演;扮演;演奏;装扮”义
从近代汉语开始,“串”产生了“表演;扮演;演奏;装扮”诸义。例如:
(1)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戏,又复妙绝。(明张岱《陶庵梦忆·不系园》)
(2)你去对戏房里说,我有一位亲戚张大相公高兴,要串一出,有劳你们帮腔,停歇歇另外酬谢。(清醉墨斋主人《少妇怨》三十五回)
(3)业余闲暇,他们或围鼓座唱于茶馆、院坝,或粉墨登场串戏于戏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石柱文史资料》第12辑)
以上三例,“串”为“表演”义。
(4)光绪庚寅、辛卯间,户部有小吏曰魏耀庭者,能演剧,尝串花旦,人戏呼为“魏要命”。(清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魏耀庭串花旦》)
(5)这样,以他为始,生扮旦、旦串生、净扮丑、丑串净互相颠倒,满台起哄。(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徽班与京剧:北京市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学术研讨论文选编》)
以上两例,“串”为“扮演”义。
(6)客于袜中出玉笛,随声便串,曲终笛止,彭惊叹不已。(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彭海秋》)
此例“串”为“演奏”义。
(7)你上了他当了!他那两个人便是母子,故意串出这个样儿来骗钱的。(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十七回)
此例“串”为“装扮”义。
“串”的上述意义还体现在由“串”组成的合成词中:“客串”指以“客”(即非本行当或者本职业)的身份进行表演;“串演”指“扮演;表演”;“反串”是指戏曲演员临时扮演非自己本来角色的其他角色;“下串”即配角(因配角扮演的角色在剧中居于次要地位,故曰“下”,如戏曲中给武戏中的主要演员做武打对手的演员角色);“会串”指联合演出。例如:
(8)……某某老板等等,都来“爱美”一下,说句直译的俗话,就是客串一下,串得个珠圆玉润,满纸琳琅。(瞿秋白《〈乱弹〉代序》)
(9)票友使黑钱,女权难展,夜戏不白唱,客串贪金。(老舍《赵子曰》第十七)
(10)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林黛玉串演袁崇焕。(逗红轩《石头印红楼之明亡清兴录》)
(11)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坚决要求逮捕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反动的军国主义流氓团体“黑龙会”魁首等战争罪犯。但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竟利用这些战犯串演丑剧。(江天编《日本投降经过》)
(12)汤显祖《牡丹亭·虏谍》:“俺怕不占场儿砌一个《锦西湖上马娇》。”徐朔方等校注:“砌,串演。”
(13)以著作者的身分照例是板起面孔说话的,在此斗然降尊就卑,反串了一出《打花鼓》;我们读者受宠若惊,还敢拒却吗?(俞平伯《文训》)
(14)不管你多大的角,归哪道蔓儿,只要不小看我,给你当下串,保叫你露脸。(邓友梅《〈铁笼山〉一曲谢知音》)
(15)【下串】行话。指给武戏主要演员做武打对手的演员。(黄钧、徐希博主编《京剧文化词典》)
(16)每逢岁阑,会串之多,除本邑曲社诸人之外,且有湖州、嘉兴、苏州、松江诸曲社员,不远百里而来,加入登台,兴复不浅。生旦净丑角色,剧中遂无虞缺乏。以是每岁此种会串,曲社中皆视为盛举。(海上漱石生《海上戏园变迁志》,《戏剧月刊》1929年二卷二期)
(17)戏码相当的硬,倒第三是文若霞的《奇双会》,压轴是招弟的《红鸾禧》,大轴是名角会串《大溪皇庄》。(老舍《四世同堂》六十三)
那么,“串”的“表演;扮演;演奏;装扮”义来自何处呢?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来自“用绳索提拉”。梁章钜《称谓录》云:“【串客】《温州府志》:‘土俗尚傀儡之戏,名曰串客。’案:以索为之,故曰串。”[7]571
如果真是这样,“串客”最初应当是操纵木偶(傀儡)进行表演者。但我们却难以发现“串客”表示“操纵木偶者进行演出”的用例。而且木偶的表演形式多样,并不仅仅只有用提线操纵的一种形式。[8]5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另一种观点是来自“爨”。清代翟灏《通俗编·俳优》“爨戏”条云:“《辍耕录》国朝院本用五人般演,谓之五花爨弄。或云: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其衣装、巾裹、举动可笑,使优人效之,以为戏焉。〔按〕院本只般演而不唱,今学般演者,流俗谓之串戏,当是爨字。”[9]684-685我们认为,此说较为可取。
“爨”出现较早。《左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杜预注:“爨,炊也。”从字形来看,“爨”本指烧火做饭。《说文·爨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10]60后来,“爨”才用来指优人的表演。宋周密《武林旧事·圣节》:“杂剧,吴师贤已下,做《君圣臣贤爨》,断送《万岁声》。”元代夏庭芝所著《青楼集》也有类似的记载:“或曰:宋徽宗见爨国来朝,衣装鞋履巾裹,傅朱粉,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因名曰‘爨弄’。”[11]43可见,“爨弄”本来是指“像爨人一样弄(表演)”,后来泛指优人的表演。但由于“爨”书写不便,因此人们便以读音相近的“串”代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内殿杂戏,为有使人预宴,不敢深作谐谑,惟用群队装其似像,市语谓之拽串。”[12]221这种表演以“群队”的形式进行,群队与“牵连;连贯”有关,正与“拽串”意义相合。另外,“爨演”和“串演”均有“扮演”义,也从侧面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串戏”等词义的误解误用
但“串”之“表演”义不常使用,有时会被误解误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串”为语素构成的“串戏”等合成词中。
(一)串戏
“串戏”即演戏,但有人会将其误解为“非职业演员演戏”(相当于“客串”义)或“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演戏”等意义。例如:
(18)【串戏】……②特指非职业演员参加演戏,俗称“客串”。《红楼梦》四七回:“又打听他最喜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王贵元、叶桂刚《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13]271
(19)14人演足65个角色 《云图》史上最强大明星串戏(《南充晚报》2013年1月31日)
(二)客串
对“客串”一词的释义,各辞书基本一致。例如《汉语大词典》“客串”条:“谓非专业演员或非本班社演员临时参加演出。”[14]144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客串”条:“非专业演员临时参加专业剧团演出,也指非本地或本单位的演员临时参加演出。”[15]736
有的人不明此义,常常在“客串”之后加上“表演”类动词或其他动词,从而在误解的基础上形成了误用*何亚南先生见告:这类现象属于词义中的羡余现象。我们把这类羡余现象视作由于词义的误解误用而造成的语病现象。。例如:
(20)可他心思全用在泡女演员,客串演话剧上,结果混个不良不莠。(李国文《危楼记事》)
(21)1977年,他被一位电视制片人发掘到,开始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客串演出,协助宣传该电视台秋季推出的连串新节目。(艾朴《大卫令美国魔术起死回生》)
(22)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项目,以及贵宾们的自然参与和互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都由组织者现场组织、贵宾们客串出演,参会的贵宾们在主办方热情又不失礼节的款待中,彻底抛弃了往日的矜持和节数,大家敞开心扉,尽情地享受着心与心的坦诚交流。(益川敏英《浴缸里的灵感:益川敏英的诺贝尔奖人生》 )
(23)他甚至还客串当了电影演员!那是在日本导演段吉顺拍摄历史影片《紫禁城奇恋》片时,邀请庄则栋和佐佐木敦子饰演影片中的日本公使夫妇。(叶永烈《庄则栋的新创作》,《海上文坛》1995年第11期)
(24)胡健相信,那个言论闭塞的时代已经过去,让每个访谈对象自由地表达人生、展示个性,再通过他们剪出—个时代的侧影,这就是她每周不辞劳苦往返于目前就职的工人日报和客串主持的中央电视台之间的全部意义。(祝华新《胡健剪影》,《人民日报》1996年4月17日)
(三)反串
人们在使用“反串”时,有时也会后接“表演”类的词语,成了叠床架屋的结构。例如:
(25)几位著名的主持人曾在一次晚会上反串表演一个小品《买鞋》,首先出场的是倪萍,以大姐姐的身份耐心劝买鞋者冯巩买下一双运动鞋,并且告诉他该如何穿鞋、怎样系鞋带……(胡伟、邹秋珍、周红梅主编《演讲与口才实用教程》)
(26)如演《再生缘》时他反串表演孟丽君的文状元,文雅大度,重现孟丽君女儿身份,婀娜多姿。(谢彬筹著,张解民、叶春生等编著《顺德粤剧》)
(27)张君秋早年同俞振飞一起演出过很多戏,还一起拍过戏曲影片《玉堂春》。他一九四七年在香港反串演出《法门寺》,他演赵廉,俞振飞演旦角宋巧娇,马连良演刘瑾,电影演员韩非也参加了演出。(重野、阿发《四大名旦与张君秋》)
(28)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仍保留着反串演出的形式。(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著《老天津画廊(第七集)》)
(29)黎氏负责编剧并反串演庄子妻,其兄黎北海任导演并饰演庄子。(中国电影年鉴社编《中国电影年鉴2005》)
(30)我记得接受过一个叫《天雨花》的剧本,也叫《左维明断案》。我演这个戏的女主人公,她叫庞三春,是个杀害丈夫的荡妇。这出戏,我小时候演出过,可我因不喜欢她,总演的不好。后来我只好反串演小生左维明。(新凤霞《舞台上下:新凤霞自述散文新作》)
(31)当时她在爱德蒙罗斯当(Edmond Rostand)的戏中女扮男装,反串出演拿破仑17岁的儿子。(河西《巴黎摩登:阿尔方斯慕夏和他的时尚传奇》)
(32)电影诞生之初,由于封建思想的约束,电影创作者们很难找到肯于出镜的女演员,以至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黎民伟不得不反串出演《庄子试妻》。(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
(四)串演
“串演”为“扮演;表演”义,也有人将其误解为“扮演与本来面貌相对的角色”或“业余人士参加专业剧团演出”等意义而使用。例如:
(33)在中外电影、电视界,也有这种情况,男演员串演女角色,女演员客串男角,别开生面、出人意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祎岸、戴素《出类拔萃50法》)
(34)【串演家】指曲友中擅长表演艺术的专家。(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
(五)会串
“会串”的误解误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会串”后接“演出”类的词语。例如:
(35)【会串演出】与调演、会演、汇演形式近似,但其范围规模较小,属一种展览性演出活动,演出的内容多为传统剧目。一般由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由一些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社会名望的名角荟萃一堂,各自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以展示其精湛技艺,并有对青年演员示范之作用。(鱼讯主编《陕西省戏剧志·西安市卷》)
上面解释的其实是“会串”的意义,而不应当是“会串演出”的意义。
另一种是对“会串”的意义理解有误。例如:
(36)【会串】指演员、运动员等在某场演出中扮演或充当自己平时不充当的角色。△上海足坛业余球星大会串。(《新民晚报》1988年11月5日)(曲伟、韩明安主编《当代汉语新词词典》)
其实就“会串”的构词理据来看,无论是平时是否充当的角色,均可称作“会串”。
(六)彩串
“彩串”本指画好彩妆登台表演。但由于对“串”意义的误解,也出现了误解误用。例如:
(37)曲社彩串由于行当、搭配等等原因,一般多与戏班艺人合作,以求紧凑好看。如演《断桥》,白娘娘和许仙由曲友扮串,小青常归艺人陪演。唯上海平声曲社彩串,从主角到零碎一概由曲友担任,不借助于专业演员,号称“全清”,足见其实力修养之深厚。(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上海卷》)
(38)【彩串】指曲友粉墨登场,上台演戏。因业余者称为“串客”,脸面上彩化妆,故称“彩串”,或称“串戏”。(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
(七)串座
从构词语素来看,“串座”本当指“表演”义,但却被误作“客串”义使用。例如:
(39)我只纳闷儿,怎么状元夫人到了北京城,也下戏馆子串座儿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由上可见,“串戏”、“串座”等词语意义的误解误用现象从近代汉语开始出现,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那么,导致这些词语意义误解误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对此做进一步探究。
三、误解误用的原因探析
顾军(2012)指出,出现词义误解误用现象的原因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心理、语用、文化等因素[3]68-78,“客串”、“串演”等的词义误解误用主要同心理和语用因素有关。
(一)心理原因
图1是根据丹麦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Edgar Rubin)的人面/花瓶图(the Face/Vase Illusion)而设计的。一些人看到的是花瓶,即将花瓶看成图形(Figure),即有意识感知到的部分;而将人脸当作背景(Ground),即无意识感知到的部分。另一些人看到的则是两张人脸,即将人脸看成图形,而将花瓶当作背景。Talmy(1978)开始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认知语言学中,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
图1
在对词义的认知过程中,易被识认的语素往往在认知中占据优势,成为注意的焦点,突显程度较高,会作为图形而存在,在理解时易被强化;而不易被识认的语素往往在认知中处于劣势,突显程度较低,会作为背景和认知的参照点而存在,在理解时易被误解或忽略。
在“客串”、“反串”和“串演”等词中,“客”、“反”和“演”的意义使用频率较高,更为人们所熟知,突显程度较高;而“串”的“表演;装扮;扮演;演奏”义不但使用频率较低,使用范围也很有限,因此难以为人们所熟知,突显程度较低,在理解时更容易被误解。下面以“客串”为例,分析图形-背景理论在其词义误解误用中的所起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客串”释作“非专业演员临时参加专业剧团演出,也指非本地或本单位的演员临时参加演出”[15]736,是。但“串”条又收入了“担任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义,举“客串”、“反串”、“串演”为例[15]202,则不够得当,因为“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这一意义是由“客”这一语素所承担的,与“串”无涉。这从该书“客”条的“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义也可反映出来。实际上,“客串”是偏正结构,“串”为“演出”义。
由于人们对“客”的“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义更为熟悉,因此对[-本地区/单位/行业]的义素更为强化,成为图形;而“串”的“表演;装扮;扮演;演奏”义突显程度较低,作为背景而存在,在理解时甚至被忽略。因此,才出现了“客串演出”、“客串演话剧”、“客串出演”等误用现象。
“反串”、“串演”等词义误解误用的原因与“客串”类似,兹不赘述。
(二)语用原因
在词义的理解和使用方面,语言的研究者和语言的使用者各有侧重:在语言研究中,人们会根据词语的来源和构词的语素义,分析其构词方式;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词义的理解常常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文化等因素,根据语境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整体判断和感知。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后者占据主要地位,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当然,语言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使用与规范能够起引导作用,但语言研究所起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但在对词语的意义进行整体判断和感知时,言语的传递者与接收者由于经历、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对词义理解的偏差。我们曾就“莘莘学子”一词中的“莘莘”义在一些高校的学生和老师中做过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莘莘”有“茂盛貌”、“像草一样繁茂”、“众多的”、“辛苦的”、“突出;佼佼”等义。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通过语境对“莘莘”意义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有的立足于数量(“众多的”)、有的立足于状态(“茂盛貌”、“像草一样繁茂”、“辛苦的”),有的则立足于性质(“突出;佼佼”);有的仅考虑“义”的因素(如“辛苦的”、“突出;佼佼”等),有的在理解时还不忘记考虑“形”的因素(如“像草一样繁茂”,因为“莘”为草字头)。
“串演”为同义连用,本来为“扮演”义。因此,既可以指扮演本行当的戏曲角色,也可以指扮演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但由于人们在使用时常常并不关注其构词方式,而是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在用于指扮演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的例子中,会根据语境误推断“串演”有“扮演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义。《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串”条义项六为“担任戏曲角色”,“串演”的释义为“扮演”[16]196;第5版“串”条义项七为“担任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串演”的释义为“扮演(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17]212。第6版的释义[15]202-203与第5版相同。这一变化反映了“串演”的意义存在着向误解误用义发展的趋势。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串”的意义所做的分析,并将“串戏”、“客串”、“反串”、“串演”、“会串”、“彩串”和“串座”等词义的误解误用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写和解释。实际上,我们发现,在研究词义的误解误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导致词义误解误用的动因和机制有哪些?使用频率对词义的误解误用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将有助于将汉语词义的误解误用研究引向深入。
附记:董志翘、何亚南、汪维辉、阚绪良、赵家栋和王本灵等诸位老师对本文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李申先生惠赐资料,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朱庆之.论“误用”在汉语历史演变中的作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史研究札记之一[J].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8届年会(IACL-18,Boston,哈佛大学),2010.
[2]汪维辉、顾军.论词的“误解误用义”[J].语言研究,2012,(3).
[3]顾军.汉语词义的误解误用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2.
[4]顾军.论近代汉语中几个词的误解误用义[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6).
[5]冉启斌、张玉岩.词语误用义的产生及原因探讨——以“三姑六婆”为例[J].语文知识,2012,(4).
[6]李运富.从成语的“误解误用”看汉语词汇的发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
[7](清)梁章钜撰,王释非、许振轩点校.称谓录(校注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8]李全华等.浙江木偶文化的传承及在儿童教育中的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清)翟灏.通俗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元)夏庭芝著.孙崇涛、徐宏图笺注.青楼集笺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2](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3]王贵元、叶桂刚.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1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商务印书馆,2012.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Z].商务印书馆,200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商务印书馆,2005.
(责任编辑何旺生)
Inquiry into the Words’ Meaning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use Such As Chuanxi(串戏)
GU Jun
(SchoolofLiteratur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2,China)
Abstract:From modern Chinese, Chuan(串)developed the meanings of perform,act,play and dress up. As the meaning misunderstanding of Chuan(串), thus caused the misunderstanding misuse in some compound word meaning composed of Chuan(串).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meaning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use such as Chuanxi(串戏), Kechuan(客串), Fanchuan(反串), Chuanyan(串演), Huichuan(会串), Caichuan(彩串) and Chuanzuo(串座), and discussed them from psychological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s.
Key words:chuan(串); word mean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use; psychology; language use
[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4-0013-05
[作者简介]顾军(1976-),男,安徽颍上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对外汉语词汇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 “汉语词汇误解误用义产生的动因与机制研究”(14YJC740026)、安徽师范大学基金会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汉语词汇的误解误用义研究”(2013qnzx01)
[收稿日期]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