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象要素“刚柔”与“敛散”临床辨识*

2015-02-22刘呈祥齐向华

西部中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顺应性脉象桡动脉

刘呈祥,滕 晶,齐向华△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

脉象要素“刚柔”与“敛散”临床辨识*

刘呈祥1,滕 晶2,齐向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

就刚柔与敛散在定义、练习要点、表征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指出“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创立的一个继承与创新并茂的脉学体系,在继承传统脉诊的基础上,将信息丰富的脉象系统分化为25对脉象要素,刚柔与敛散是其中两对,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病因、病机、体质、个性等脉象体系中出现,临床应仔细辨识。

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刚柔;敛散;辨识

“系统辨证脉学”是齐向华教授在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及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的一套全新的脉学体系。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出25对脉象要素,并用现代物理语言进行描述。刚柔与敛散是“系统辨证脉学”25对脉象要素中的两对,对临床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病因、病机、体质、个性等脉象体系中出现。刚柔与敛散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临床需从定义、表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辨识。

1 刚柔与敛散的基本信息

1.1 刚柔 刚、柔是指血管壁顺应性的强弱。顺应性强者为柔,顺应性弱者为刚[1]。周学海曰:“刚柔,以诊形之软硬也。”刚柔古人也称为“缓急”。刚柔要素见于整体脉象和局部脉象。

正常情况下,血管壁总保持一定的张力,使心脏间断泵出的血液形成定向血流,以运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对人体发挥相应作用。血管壁张力过大,则血流阻力增加,过小则不能形成定向而持续的血流。血管壁的柔韧程度与遗传因素有关,并受年龄的影响。有高血压病遗传病史者的血管壁的顺应性减弱、张力增加,血压低和阳气虚者血管壁顺应性强、张力降低。金伟称血管刚者为“硬搏”;柔者为“软搏”,属于“力变脉应”的范畴。

1.2 敛散 敛、散指桡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运动的态势。敛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限而迅速回敛;散是桡动脉搏动扩张有余而回敛态势不足[1]。敛散要素可见于整体脉象也可见于局部脉象。

脉象“敛、散”的概念出自《重订诊家直诀》:“敛散,以诊气之寒热也,以两旁之边际言,非宽窄之谓也。宽窄,指脉体之大小;敛散,指脉边之清浊。故气寒血盈,宽而亦清;气热血虚,窄而亦浊,亦非刚柔之谓也。刚柔,指脉体之硬软;敛散,指脉边之紧松。故血虚气寒,软而亦紧。血实气热,硬而亦松,脉中有脊,而两边浑浑不清也”。

敛散是血管在周向上的扩张收缩势能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引起势能的变化,势能变化的相对趋势导致敛散的相对平衡与否。势能的相对变化是速度变化的直接结果。根据速度的作用原理,血管周向上所有半径方向的速度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之合,最终形成血管的收缩和扩张运动,转变为人体可以感受到的可查物理量,其实质就是加速度。

在生理状态下,血管在周向上收缩和扩张的运动幅度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压的稳定和组织器官的血供。在心理因素、形体疾病的病理作用下,收缩与扩张的动态平衡打破,而表现为扩张不及迅速回敛,或扩张有余而回敛不及。

敛是经典脉学紧脉、弦脉的重要构成因素;而散是散脉、虚脉的重要组成因素。刚、柔是组成经典脉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弦、紧、实、芤等脉都有“刚”的成分,而虚、缓、濡等脉都有“柔”的成分。

刚柔与敛散均是“收缩”的结果,但鉴别时要注意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与脉管整体的收缩是两个不同概念,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程度大小表现的是刚柔,而脉管整体的收缩势能的变化是敛散。

1.3 刚柔表征的意义

1.3.1 辨病邪寒热 寒则收引,热则弛张。外感寒邪则脉象刚劲,传统脉象的“紧”“弦”脉都有血管壁顺应性减弱的因素;热邪、湿邪充斥,则筋脉弛张,血管壁的顺应性减弱。

1.3.2 辨疼痛 “弦主痛”,任何部位的疼痛和肌肉的痉挛状态,都会在相应的脉搏部位出现血管壁顺应性减弱,如许跃远氏所发现的“边脉”,就是当某个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由于受病灶刺激而出现相应桡动脉血管桡侧或尺侧壁的局限性顺应性减弱。

1.3.3 辨心理状态 心理张力高者则脉刚,心理张力低者则脉柔。心理紧张者,表现右尺脉的刚、直,血管壁顺应性降低,心里欣喜者,表现左寸脉的柔、缓,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呈现出松弛的状态,反映出和谐、从容,圆润悦指的感觉[2]。

1.4 敛散表征的意义

1.4.1 辨寒热 中医学认为,热则发散,寒则收引,故感受寒邪,经脉拘急,脉管扩张不及而见“敛”象;感受热邪,经脉弛张,血中邪热透发,脉管扩张有余而见“散”象。

1.4.2 辨气之虚实 阳气具有统摄功能,正气充足,统摄有力则脉见“敛”象;气虚统摄乏力则脉见“散”象。

1.4.3 辨心理状态 在心理脉象中“敛”多表示心理张力较高,表明有紧张、关注、贪欲等,认真负责,谨慎细心的人脉常敛;散则表示心理张力较低,大大咧咧或无欲无求[2]。

2 刚柔与敛散在脉象系统中的体现

刚柔是指脉管壁的张力和硬度的大小,敛、散指桡动脉血管收缩和舒张运动的态势。但刚柔与敛散关联度较高,常在脉象系统中协同出现。刚常与敛、细合并出现,表征机体心理张力的增加、感受寒邪等气机收敛的实性病机。柔常与散、粗合并出现,表征机体的心理张力低、欲求不多,或感受湿邪、气虚收敛不及的虚性病机[3]。

“刚”与“敛”可同时出现于感受寒邪、感受湿邪、感受燥邪、思伤、恐伤、过度劳伤、房劳过度伤、木形人体质、金形人体质、少阳之人个性、太阴之人个性、少阴之人个性等脉象系统中。

“柔”与“散”可同时表现在感受暑邪、感受风邪、喜伤、过度劳伤、劳神过度致病、过度安逸伤、年老体衰、土形人体质、水形人体质、阴阳平和之人个性等脉象系统中。

“刚”与“散”可同时出现于年老体衰、饮食不节、太阳之人个性等脉象系统中。

下面详细介绍刚柔与敛散这两对脉象要素在病因、病机、个性、体质脉象系统中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时所表征的意义。

2.1 病因脉象系统

2.1.1 外感六淫脉象系统 1)感受寒邪脉象。感受寒邪,“刚”“敛”要素可以出现于局部,也可以出现于整体。全身感受寒邪较重,充斥机体内外,气血运行受到约束,经脉拘急,会出现整体脉象“刚”“敛”的改变。寒性收引,局部组织出现痉挛,相对应的桡动脉管壁张力增高,则脉“刚”;局部受寒,寒性凝敛,相应脉段的搏动不能自然舒张,周向搏动受限,则脉“敛”“细”。2)感受湿邪脉象。湿邪浸渍肌表或四肢经脉,经络阻痹不通,肌肉炎症痉挛等,相对应的桡动脉桡侧缘出现张力增加,则脉“刚”;水湿伤阳,温煦不利,则脉“敛”“寒”。3)感受燥邪脉象。感受凉燥者,在脉“枯”的基础上,寒性收引,血管收缩,则脉“刚”“敛”。4)感受暑邪脉象。“柔”“散”要素多出现于整体脉象。感受暑湿之邪,湿邪盛者则经脉弛张,桡动脉管壁的张力减低,故整体脉“柔”;暑性升散,内侵机体,蒸腾既久,则伤气耗阴,气虚则摄纳不利,故见脉“散”。5)感受风邪脉象。风性开泄,肌腠疏缓,桡动脉血管壁张力相对较小,则脉“柔”“散”。

2.1.2 七情内伤脉象系统 1)喜伤脉象。心理愉悦,较之愤怒、恐惧、忧思等心理压力和张力偏低,因此血管壁的张力降低,过喜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气机张越,故脉“柔”“散”。2)思伤脉象。萦思不断,钟情迷恋,心无旁骛的要达到某种目的,在“过度关注脉”“直”“细”特征的基础上,出现左手脉周向扩张后停留时间过短而迅速回缩的“敛紧”特征,给诊者以贪婪的获得或占有的心理感受,齐向华教授称之为“钟情脉”。这种欲望长期不能缓解,加之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心理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可现脉“刚”“敛”。3)恐伤脉象。恐惧是一种状态,是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张力高,脉管壁张力较高,脉搏周向扩张不利,回缩动度加大,则出现脉“敛”“刚”。

2.1.3 饮食不节脉象系统 饮食积滞能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大量蛋白、脂肪和糖分等摄入,使得血液内成分增加,血脂升高,改变了血液黏稠度,血液容量的增加导致压力增大,血管壁所承受的内部压力加大,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硬化影响血管壁的扩张和收缩运动,脉管壁顺应性减弱,则脉“稠”“刚”“散”。临床上给许多老年人或因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诊脉,其脉管壁的顺应性很差,如按塑料管一样。

2.1.4 劳逸所伤和衰老脉象系统 1)过度劳伤脉象。劳力过度指较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劳伤形体而积劳成疾,或病后体弱,勉强劳作,伤及正气,又称“形劳”。体质素弱之人脉管壁薄软,强力久劳则脉管收缩无力而见散象,故见脉“柔”“散”;如若血液长期充斥四肢血管,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较大,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则可见“刚”“散”。2)房劳过度脉象。思欲过度,气血运行趋于身体下部,机体下半部血管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故尺部的血管壁张力增高,则脉“刚”“敛”。3)劳神过度致病脉象。劳神过度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导致“神伤”而积劳成疾,古人又称“心劳”,属现代医学“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范畴。古代养生家主张人体内有三宝,即“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为用,一旦其中之一损伤,则其他二者也会受到牵连。劳神过度则神伤,神伤过度则会导致“精”和“气”的不足而出现虚劳病,心神为心血所养,过度劳心则导致心血亏虚。气血亏虚加之心理过度疲劳,给诊者以“怠”“散”“柔”“细”的脉象感觉。4)过度安逸脉象。过度安逸,阳气失于振奋,以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则脉可见“柔”“散”之象。5)年老体衰脉象。年老体衰,机体阳气不足,加之动脉硬化,可见脉“刚”“散”。典型的长寿脉象给诊者以如同把玩美玉的细腻、滑润、圆通感,其血管壁没有一般老人的硬化现象,则脉“柔”,如若加之心境平和,生活安逸,亦可见“散”。

2.2 体质与个性脉象系统

2.2.1 体质辨证脉象系统 1)木形人体质脉象。全身皮肤相对较紧,血管壁张力相对增高,心理细致、敏感,思想容易拘紧,脉管扩张不利,则脉“刚”“敛”。2)火形人体质脉象。性情粗狂,谨慎不足,脉搏周向扩张的幅度较大,则脉“散”;性情急躁,心理张力高,则脉欠柔和。3)土形人体质脉象。心地宽厚、温和,不计较日常的琐事,血管壁张力较低,则脉“柔”;心底坦荡,不计较日常琐事,脉象应之缺乏敛紧之象,则脉“散”。4)金形人体质脉象。个性谨慎,易于思虑,血管壁张力相对偏高,则脉“刚”;思想谨慎、认真负责,桡动脉应之周向扩张不及,则脉“敛”。5)水形人体质脉象。心底较宽,平时做事胆大、不拘谨,脉象缺少收敛之象,则脉“散”,体质多血多液,充盈脉道,可见脉“柔”。

2.2.2 个性脉象系统 1)太阳之人个性脉象。随意而不拘谨,性情欠稳重,意气散发于外,可见脉“散”象;气血散发于外,血管壁应之张力较高,则脉“刚”。2)少阳之人个性脉象。处事谨慎,做事考虑周全,容易放心不下,脉搏的搏动扩张不及,则脉“敛”;工作认真负责,心理张力高,则脉“刚”。3)太阴之人个性脉象。贪得无厌,时时关注获得利益,血管搏动周向扩张不及,尤其表现于左关尺部,则脉“敛”“刚”。4)少阴之人个性脉象。心理张力较高,思想敏感,血管壁的张力偏高,则脉“刚”;贪心重,施舍不足,脉搏周向搏动应之扩张不及则脉“敛”。5)阴阳平和之人个性脉象。“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的心态,心理张力较低,血管壁张力低,则脉“柔”;心底宽广无私,无欲无求则桡动脉搏动周向扩张充分,则脉“散”。

总之,脉象要素是脉象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客观存在于脉中的固有信息,在整体状态脉之下具有独立物理特性。脉象要素“刚柔”与“敛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诊断辨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其定义与练习方法,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开放感觉单一通道,最终形成情景记忆,方能于临床辨识时做到游刃有余,并以此类推,逐步学习好25对脉象要素,逐步掌握“系统辨证脉学”,能够使受训者具备学习、掌握、融会贯通当代其他脉诊技法的能力。

参加文献

[1] 齐向华.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

[2] 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44-45.

[3] 滕晶.辨证脉学功夫沙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5-37.

ClinicalDifferentiation ofPulseManifestation Elements″Hard-soft″and″Astriction-dispersion″

LIU Chengxiang1,TENG Jing2,QI Xianghua2△
1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to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pointed out that″systematic differentiation sphygmology″,rich i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is established by Professor Qi Xianghua through illustrating hard-soft and astriction-dispersion from the definition, practice points,the meaning of superficial symptoms and others systematically.On the foundation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pulse-taking,the pulse system,abundant in information,is divided into 25 pairs of pulse manifestation elements,hard-soft and astriction-dispersion are two pairs among them,they usually appear in pulse system such as etiology,pathogenesis,constitution,characters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 forms,and they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carefully in clinic.

systematic differentiation sphygmology;pulse manifestation elements;hard-soft; astriction-dispersion;differentiation

R38.4

A

1004-6852(2015)11-0035-03

2013-02-27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编号320.6750.14115);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4ZZ034)。

刘呈祥(1988—),男,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药诊治。

△通讯作者:齐向华(1963—),男,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脑病证治规律及中医脉象研究。

猜你喜欢

顺应性脉象桡动脉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天麻钩藤饮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