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足迹探寻*

2015-02-22张瑞贤

西部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临安

梁 飞 ,张 卫 ,李 健 ,张瑞贤 △

1山西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山西 太原;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赵学敏(约公元1719-1805年),字恕轩,号依吉,清代著名医药学家;生长于官宦之家,与其弟赵学楷,皆承父命读儒学医。学敏年轻时于药物颇有兴致,而广收博采,并曾亲自栽培、观察,其家有“养素园”,即为试验种药之地。

赵学敏著有《串雅内编》《串雅外编》各4卷,整理了我国古代铃医、走方医(民间医生)的治病经验与丰富知识;还著有《本草纲目拾遗》10卷,辑录了《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药物共716种,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

有关赵学敏的史料文献,较多地保存于他的上述传世著作中。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能够对赵学敏的生活经历形成大致了解。

1 福建

赵学敏的父亲原任职于江苏,后转至福建永春、尤溪,而赵学敏出生于福建。这在《本草纲目拾遗》(以下简称《拾遗》)一书中有明确说明,内引《利济十二种总序》言:“先君子昔艰于嗣。尝至京口,遇异人云,准君相无后,若行利济事,可得子。及总鹾下砂,时海溢,淹毙者不下数十万,先君悉为设法捞埋;秋疫疠继作,又为捐俸延医,合药以疗疾,赖生者数万人。更详创筑塘,当事转题,得奉谕旨允行。时各场皆被潮灾,攀辕借寇,自下砂、石堰、穿山、龙头、鸣鹤等凡七邑,皆一身董其事。塘成,名曰‘利济’。是年秋潮骤至,迄无害。后由永春司马宰尤溪,甫生予昆季二人,乳字之曰‘利济’。”[1]33

《拾遗》其他文字中也零星透露着赵学敏的福建记忆:

“昔在闽中,有素火腿者,云食之补土生金,滋津益血,初以为浙江处州笋片,盖处片亦有素火腿之名也。及索阅之,乃大南瓜一枚。蒸食之,切开成片,俨与金华猪腿无二。”[1]42

“此粉余前在闽中及玉环俱有,土人造以售客,贩行远方。”[1]213

2 浙江

据现有资料而言,赵学敏的生活足迹更多的集中于浙江。

2.1 嘉兴 赵学敏曾馆平湖幕署,故于嘉兴居住过一段时期。如:“戊子(公元1768年),余曾历平湖幕署”[1]189,“予昔馆平湖,仙塘寺沈道人从遂安带有慈菇花一盆来,亲见之,其花白色,俨如石蒜花。”[1]39平湖,县名,位于浙江省东北边沿,属浙江嘉兴府,明置,清因之,今为浙江平湖市。

《拾遗》中还提到东江:“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偶在东江晤柴又升先生。”[1]262经考,东江即东阳溪,在今金华、义乌一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三》称“东江即东阳溪也,自东阳县流入境,县境诸山溪之水悉流合焉,至县东三里始有东江之名”[2]《清史稿·地理志》亦称“东江,古乌伤溪,自东阳入,合廿三里诸溪”。

《拾遗》中还提到东塔:“吾里东塔朱买臣墓。”[1]189嘉兴城区角里街原有东塔寺,传是朱买臣故宅,寺后有朱买臣墓,已毁。

2.2 宁波 赵学敏亦曾馆奉化刘明府署,故又于宁波居住过一段时期。明府为明府君的略称。清代官场中不直接称正式官衔,而用代称,知府称“明府”。如:

“乙未(公元1775年),予馆剡川,故鄞属也。”[1]88剡川,水名,即剡溪。此处借指奉化。鄞州,浙江宁波的古称。

“丁未(公元1787年),余馆奉化。”[1]107“忆庚子岁曾于刘明府席间食之。”[1]218“丁末,余馆奉化刘明府署。”[1]178

公元1775年至1787年,赵学敏在奉化生活至少12年之久,所以常在其间见闻一些药物。如:“予于庚子在奉化长桥,见丐者手握此蛇乞钱。”[1]250

“檀胡即弹涂二字之讹也。弹涂乃跳鱼,余姚宁波皆有之,沿海沙涂上甚多,形如土附,有刺能螫人。闽中及宁人皆呼为弹涂,有中其毒者,羊蹄叶可解之。”[1]40

2.3 绍兴 赵学敏曾于绍兴的上虞会晤过友人:“癸丑冬,在上虞署晤平司马少君莱仲。”[1]125。鉴于相关文献甚少,尚不能确定其是否馆上虞署。上虞:县名,秦置,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清属绍兴府。

2.4 温州 赵学敏在温州的记录多为只言片语,言之不详。能推测其多年在此生活,可能主要是生活在玉环岛上。如:

“敏曾居东瓯数年。”[1]255东瓯:温州的古地名。包括今浙江台州与丽水地区。

“予在瓯亲见小儿捕之嬉戏。”[1]267

又如,“(敏)前在东瓯玉环,见其岛民少谷食,多以茹为粮。彼土有地,率多种茹。土人云,其利十倍于谷,以茹粮多者为富。”[1]212玉环:今为浙江省玉环县,顺治18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下令撤边海30里,境民内迁,塘塌地废,一片荒芜;雍正5年,浙江巡抚李卫奏请展复玉环,钦准招徕沿海居民报荒垦种,展复玉环,境业再衍;雍正6年(公元1728年),始建玉环厅,隶属温州府,至此,玉环始有独立行政建制。

从《拾遗》中可以看到赵学敏有岛内生活经验。

“此粉余前在闽中及玉环俱有,土人造以售客,贩行远方。近日宁波及乍浦多有贩客市粉,价贱于面粉。”[1]213

“亲见台、温、处州及新昌、嵊县人有货此参者。”[1]89

2.5 衢州 赵学敏有可能寓居于衢州西山寺一段时日。

据《拾遗》载:“庚辰,予读书西山寺回峰精舍。”[1]33西山寺,有可能是衢州西山寺。衢州西山寺古代称西山禅院,位于衢州城南,坐落在乌巨山半山岙中,东晋至南北朝,佛教寺院创立,宋代禅院林立是鼎盛时期,殿宇多达九座十五幢数百间。元代寺毁,明初重建。

2.6 杭州 杭州是赵学敏主要的生活栖息地。《拾遗》中提到杭州最多且详,常谓之“吾杭”,足见其与杭州之关系。如:

“《湖志》所言‘碧飞’,吾杭山乡多有之,土人名‘方胜板’。”[1]249

“吾杭西北山近留下小和山一带地方,及南高峰翁家山等处皆产野术。”[1]90留下是杭州古镇地名,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都,并言道“西溪且留下”,后“留下”便成为当地的地名。小和山,山名。位于杭州西南。翁家山,山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山种茶油悠久的历史。

“今杭城多有业此,名曰‘粉坊’。”[1]43

“今杭城西湖凤凰山甚多。”[1]94凤凰山,在杭州市的东南面。

“乃菱中一种小者,止两角,临平湖一带多产之。”[1]196临平湖,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

还有提及西溪和西湖的。如:“嘉庆癸亥,予寓西溪吴氏家。”[1]109西溪:在杭州市区西部,为南宋辇道,建炎时欲筑行宫于此,曲水湾环,群山四绕。

“癸亥,予寓西溪,看地见山野间道旁有小草。”[1]130嘉庆癸亥年(公元1803年)赵学敏曾寓居西溪。

“吾杭西湖岳坟后山,生一种草。”[1]40“各地皆产,钱唐西湖南山尤多。”[1]88

“乃小菱也。生杭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1]195里六桥为西湖杨公堤上的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

赵学敏在杭州府辖县(清代杭州府下辖钱塘、仁和、富阳、余杭、临安、於潜、新城、昌化共8县,及海宁1散州)内也有足迹。

如余杭:“杭州钱塘所属良渚桧葬地方,乡人多种菊为业……今杭俗以茶菊作饷遗客,为用最广。”[1]180良渚,镇名,是杭州市余杭区辖镇,位于余杭中部。

又“己亥冬,遇刘挹清少府于余杭。”[1]122,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秦置县,始皇舍舟杭于此,故名。明清皆属杭州府。

如仁和:“叶如槐,夜即合,开黄花,仁和笕桥人多种之。”[1]105仁和,县名,宋置,明清时与钱塘并为杭州府治。笕桥,镇名。位于杭州市城区东北部,宋咸淳间长网桥于走马墉,即今笕桥。

赵学敏在杭州府提及最多的,还是临安,因其曾馆临安刘芳洲署中。

刘芳洲即刘田,字孟畲,号芳洲,刘维焯(刘墉七叔)长子,刘墉堂兄弟,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庚寅恩科顺天第四十三名举人,官浙江临安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卒于官。

相关记载如下:

“敏按:临安馆刘芳洲署中,刘为诸城相国胞侄。”[1]259

“戊申(公元1788年),携赴临安,斋前有隙地一畦,呼童植之。”(《本草纲目拾遗·凤仙谱自序》

“友人张寿庄己酉(公元1789年)与予同馆临安。”[1]69

“庚戌(公元1790年),予在临安。”[1]122

“庚戌,予馆临安,署后荒圃多生此草。”[1]132

“庚戌中秋,钱唐赵学敏识于临安旅舍。”(《本草纲目拾遗·凤仙谱自序》)

“辛亥(公元1791年),予寓临安署中,见荒圃中多此物。”[1]99

在临安期间,赵学敏曾出游宝珠寺,如“辛亥,予馆临安,游西径山宝珠寺,见山门外遍隙地皆麻衣接骨。”[1]100西径山,又名双林山,位于杭州临安市府锦城东北集贤古村,属浙西天目山山系。宝珠寺为双林寺的古名,始建于后唐天成年间(公元926~930年),北宋治平年间(公元 1064~1067年)英宗皇帝诏改为双林寺。

临安期间,赵学敏曾因病而获赠鸡血藤胶,而将之收录于《拾遗》中:“辛亥予在临安,患臂痛,胡春熙明府长君名什曾,宦滇南归里,蒙赠鸡血藤胶。”[1]105

又因小仆之疟疾的偶然治愈,而认识了辣茄:“癸亥(公元1803年),予在临安,有小仆于暑月食冷水卧阴地,至秋疟发,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1]216

此外,他还见识了羊哀:“庚戌冬,友人李金什在临安西关外屠羊肆……购归示予”[1]246。

从戊申(公元1788年)至癸亥(公元1803年),赵学敏在临安生活至少15年之久,《本草纲目拾遗》中所涉及的就有留下、小和山、翁家山、凤凰山、西径山、宝珠寺、临安西关和临平湖等镇名、山名、湖名、寺名等。这段生活正好与赵学敏的宁波生活相衔接。

3 待考

3.1 著作地点 赵学敏遗留下来的4部著作中,《串雅内外编》的原序、凡例等都没有时间与地点信息,而《凤仙谱》、《火戏略》及《拾遗》皆有自序,并标明时间、地点。

如《凤仙谱自序》:“庚戌中秋,钱唐赵学敏识于临安旅舍。”除明确表明地点是在临安外,从时间上也可推测是在临安。

而《火戏略自序》云:“庚子(公元1780年)天中节后一日,恕轩赵学敏书于仙舟旅馆。”仙舟旅馆虽未标地名,从时间上看应该在奉化。

又《拾遗》云:“乾隆乙酉(公元1765年)八月钱塘赵学敏恕轩题于双砚草堂”[1]35,双砚草堂无地名,无从判断。幸有天津图书馆保存的稿本《火戏略》五卷,形制为半叶十行二十字,黑格,左右双边,书口题书名,版心下镌“双砚草堂存稿”。[3]从《火戏略》作于奉化,或可推测《拾遗》也作于此地。然戊子年(公元1768年),赵学敏“曾历平湖幕署”(《本草纲目拾遗·琐琐葡萄》),显然《拾遗》不可能作于奉化。“双砚草堂”可能仅是赵学敏书房的名号,随着主人的迁居而移动。

3.2 其他地名 《拾遗》中提及曹娥江:“予渡曹娥江,亲摘(三白草)以视之。”[1]41曹娥江是浙江第三大河,原名舜江。后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被上虞县令度尚所闻;为表彰曹娥,遂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曹娥江,涉及绍兴、杭州、金华、台州、宁波等5市。

又怡园,《火戏略自序》提及:“予童时习此,采辑诸家成法,试验则喜,否则必访订专工,求必获而后已。壬午(公元1762年)春,养疴怡园,舅氏稼村亦同芰癖,偕诸内兄,各出巧制斗嬉,渐通度托作器诸法。”此处的“舅氏”为“外舅”,即岳父。《拾遗》可旁证之:“王子元官于滇,曾以此遗外舅稼村先生,予亲见之。”[1]87然赵学敏岳父之“怡园”在于何处,待考。

此外尚有两处朋友寓所,待考。

如史太守处“:戊戌(公元1778年)春,予于史太守处亲见之。”[1]175)从时间上推测,或在奉化。

又李燮堂先生处“:癸丑(公元1793年)三月,予在李燮堂先生处,见有东洋参二种。”[1]87从时间上推测,或在临安。

4 职业

关于赵学敏的职业探讨,以往的研究未有提及。然从上文所列举的史料文献,我们能够较为明确地认定,赵学敏实际上是从事了一种叫做幕友或者幕宾的工作,亦即俗称的师爷。所谓幕友,是明清时地方军政官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事务的人员。无官职,由长官私人延聘。

《利济十二种总序》中,赵学敏言:“先君尝欲以一子业儒,一子业医。故楷弟自幼年读经书外,兼课以《灵》《素》《脉经》及《伤寒论》诸书”其言外之意,自己乃是业儒的。对于古代儒者而言,皆以科举之路为目标,但科举之路并非人人都能走通;在清代,转而进入幕府,是落第文人非常自然的选择,尤其是在浙江地区。

李乔《中国的师爷》指出[4]:“从事幕业的人来源很杂,有一般的读书人,也有举人、进士甚至翰林,还有学者名流和闲散、退休、失意的官员,以及落魄贵胄、抄胥、破产商人等。其中以一般的读书人即中小知识分子人数最多,他们是幕业的主要从业者,是师爷队伍的主流。”我们现在尚无法得知赵学敏入幕的原因,但其以此为生则是无争的事实。

“戊子(1768),余曾历平湖幕署”[1]189乙未,予馆剡川,故鄞属也。”[1]88丁未,余馆奉化。”[1]107丁末,余馆奉化刘明府署。”[1]178“临安馆刘芳洲明府署中。”[1]259“友人张寿庄己酉(1789)与予同馆临安。”[1]69“庚戌,予馆临安,署后荒圃多生此草。”[1]132“庚戌中秋,钱唐赵学敏识于临安旅舍。”(《本草纲目拾遗·凤仙谱自序》)“辛亥(1791),予寓临安署中,见荒圃中多此物。”[1]99“辛亥,予馆临安,游西径山宝珠寺,见山门外遍隙地皆麻衣接骨。”[1]100

从赵学敏著作中的只言片语里,我们还可以推测,不仅赵学敏本人,连他的儿子赵景炎也很可能是一名幕宾“:长儿景炎在四川叙州府。”[1]1“65景炎曾馆昭通大关司马白公家”[1]166。

以幕宾(师爷)为业,是清代儒生的一条出路,虽然地位不高,但一般都有较好的收入和适宜的工作。浙江一带,这一职业非常兴盛,许多名人也曾居此职,赵学敏从事于此是很自然的。

[1]张瑞贤,张卫.中医必读百部名著·本草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4299.

[3]刘尚恒.二馀斋说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25-27.

[4]李乔.中国的师爷[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25.

猜你喜欢

临安
经营村庄:村落景区发展的逻辑
星光与你,皆可收藏
赠我如你一般的骄傲
岁月也曾可期
临安根雕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浙江临安余村五代墓发掘报告
临安“谢傅东山”说考辩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