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病例分析

2015-02-22胡月琴王燕燕

重庆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去甲西林万古霉素

胡月琴,王燕燕

(1.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药剂科,湖北宜昌443003;2.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剂科 443003)

去甲万古霉素是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菌药物,有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糖肽聚合酶的作用,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于革兰阳性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身高180cm,体质量65kg,职业:厨师。因“咳嗽伴间断发热1周”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少,伴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6℃,发热时感胸闷,无胸痛,无鼻流涕、盗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2012年12月5日于本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6%,行抗感染(头孢西丁静脉滴注0.5g/d)治疗3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012年12月7日复查胸片疑为右上肺、左下肺炎症。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肺部感染”收治呼吸内科。患者既往体质一般,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 Hg;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诊断:双侧肺炎。入院后查肺部CT示:两肺感染性病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2.6%↑;给予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抗感染治疗。2012年12月9日患者体温39.5℃,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痰培养+药敏:正常菌群。一般细菌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真菌,加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继续抗感染治疗。2012年12月12日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9.2℃,肺部CT示:(1)右肺上叶尖后段病灶较前无变化;(2)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下叶内后基底段病灶范围较前增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5.3%↑。将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更换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8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2012年12月15日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测定0.8mg/L。纤支镜刷检液:痰培养+药敏为正常菌群。改去甲万古霉素用法为: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2012年12月18日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测定:10.46mg/L。2012年12月20日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3.5%↑。2012年12月22日肺部CT示病灶大部吸收,停用去甲万古霉素及莫西沙星,出院后继续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治疗。

2 讨 论

2.1 该患者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指征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咳嗽伴间断发热1周”入院,入院诊断:双侧肺炎。患者曾于院外使用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根据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1],该患者可能的致病菌考虑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患者入院后,先后给予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但患者仍持续发热,血常规示感染,肺部CT提示病程进展。那么在我国,尽管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CAP的常见病原体,但当病情变化快、病变进展迅速和治疗效果不符合规律时,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考虑到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肺部感染的可能[2],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包括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等。由于我国CAP中缺少确切MRSA感染的资料,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遇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MRSA感染:(1)重症肺炎,且影像学呈坏死性肺炎;(2)流感并发细菌性肺炎;(3)免疫功能低下或患多种严重基础疾病;(4)群居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军营中的士兵、监狱中的犯人等;(5)从事身体密切接触的某些体育运动(如橄榄球)的运动员(主要为皮肤感染,重症者可累及肺部);(6)静脉毒瘾;(7)其他参考因素,如当地检出率高,有MRSA感染或定植病史,与感染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3]。该患者的职业为厨师,工作环境较狭窄,存在较多的身体接触,且该患者住集体宿舍,因此存在MRSA感染的可能,另外近年来我国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2010年中国CHINET监测网分离得到了革兰阳性菌13 568株(28.4%),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1.7%和71.6%,PRSP的检出率有所上升,且药敏结果显示已出现少数对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耐药的菌株[4]。该患者入院后所使用的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及莫西沙星已可覆盖CAP可能的致病菌,虽然住院期间两次痰培养结果均为正常菌群,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应高度怀疑患者为耐药革兰阳性菌如MRSA、PRSP(且可能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感染。因此,该患者有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指征。

2.2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偏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5](以下简称“共识”),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控制在10~20mg/L,至少要保持在10 mg/L以上,以避免发生耐药。2012年12月15日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0.8mg/L,低于共识要求,主要原因考虑与给药方式有关,该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初始用法为:800mg静脉滴注,上午8点给药1次,下午3点给药1次,而该药在肾功能正常成人体内的半衰期为6~8h,这种给药方案不能维持全天稳定的血药浓度,尤其是在次日清晨给药之前血药浓度最低,而此时正是血药浓度采血时间。故造成患者此次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偏低。

2.3 去甲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成人,美国胸科协会(ATS)推荐,万古霉素治疗剂量为15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谷浓度应维持在15~20mg/L,但据文献报道15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的给药方案,不大可能达到上述谷浓度范围[6]。另根据说明书,去甲万古霉素的每日总剂量为0.8~1.6g,而肾功能正常的成人该药的半衰期为6~8h,为维持全天稳定的血药浓度,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将该药用法调整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4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连用3d后,2012年12月18日复查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为10.46mg/L,符合共识要求的10~20mg/L,且患者感染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控制。

2.4 总结与体会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与广泛应用,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革兰阳性菌的感染却在逐年增加,且出现了许多耐药菌株,如 MRSA、PRSP等,使得糖肽类抗菌药物去甲万古霉素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毒性反应密切相关,由于去甲万古霉素的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度过高可导致耳、肾毒性,血药浓度过低而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不仅保障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翟英芬,孙晶,曲辉,等.大学生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并喀血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28.

[3] Graffunder EM,Venezia RA.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infection including previous use of antimicrobials[J].Antimicrob Chemother,2002,49(6):999-1005.

[4]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5] 陈佰仪,管向东,何礼贤,等.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8):561-573.

[6] 张抗怀,黄泰康.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2):157-160.

猜你喜欢

去甲西林万古霉素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压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