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和四川省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05高菲菲高占良邓梅洁

重庆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影响生活

高菲菲,高占良,邓梅洁

(1.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辽宁锦州121000;2.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营里镇前店子小学,山东菏泽274927;3.重庆市求精中学 40001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家乡超过半年以上而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它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状况下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数量已经超过5 800万,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人以及所属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人们对儿童教育的观念和行为影响等[2]。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躯体、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3]。留守儿童一般物质生活条件较富裕,但长期与父母分离,长期的隔代、单亲抚育或他人抚育、无人监护,情感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主观上的生活感受如何,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现状以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利于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留守儿童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为共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四川省南充市和山东省菏泽市两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小学中分别抽取3所,共6所小学的所有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的纳入标准为:(1)该校在校生;(2)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超过半年;(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1)不愿参与调查;(2)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而无法完成调查者。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

1.2 方法 2013年10~12月,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留守特征、父母关爱情况、家庭关系等基本情况。(2)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问卷,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参照国外有关量表编制的自评量表,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能力及生活环境等方面,适于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进行多维度研究。所有条目4级评分,部分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展开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的指导语和步骤,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填写,逐一完成问卷的所有内容。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和调查员的协助下完成。调查完成后,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回收问卷,并由质检人员逐一审查问卷的质量,以免出现缺项、漏项或逻辑错误,剔除不合格的调查问卷。

表1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比较[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并校对,采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在山东省和四川省两地共调查1 842名在校小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 804 份,有效率为97.94%(1 804/1 842),其中山东省1 086 名,四川省718 名,分别占60.20%(1 086/1 804)和39.80%(718/1 804)。被调查儿童平均年 龄(10.62±1.37)岁;男 生994 名,占55.10%(994/1 804),女生810名,占44.90%(810/1 804);778名属于留守儿童,其中山东314名,四川464名,留守比例分别为28.91%(314/1 086)和64.62%(464/718);留守儿童中,多数为父亲外出(48.71%,379/778)或父母均外出(37.66%,293/778),母亲单独外出者少(13.62%,106/778);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大多(90.10%,264/293)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照顾。见表1。

2.2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比较 山东和四川两省的留守儿童在生存质量各方面,除生理健康方面外,自我满意度、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活环境4个方面及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留守儿童特点,以可能的14个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05。最终共筛选出5个指标进入模型,分别为年龄、监护人类型、留守时间、父母关爱程度、学习成绩,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监护人类型。大年龄、由祖辈或他人监护、留守时间长、父母对其关爱程度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低。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 比较(±s,分)

表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 比较(±s,分)

项目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t P自我满意度 2.49±0.46 3.41±0.42 3.426 <0.01社会功能 38.97±6.12 41.62±5.99 3.924 <0.01心理健康 38.56±5.68 39.93±5.28 2.054 0.029生理健康 21.64±3.27 21.39±3.19 1.052 0.246生活环境 12.98±2.86 14.07±3.06 4.217 <0.01生存质量总分 133.86±16.24 139.07±16.19 4.635 <0.01

表3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大多数孩子生活在隔代的家庭或寄养在亲戚家中,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不同程度的亲子教育缺失,他们所生活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缺少正常的家庭氛围,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四川和山东两省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留守者,其中年龄、监护人类型、留守时间、父母关爱程度和学习成绩是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

低年龄的儿童学习负担较轻,家长、老师对其的期望要求较低,心理压力较小,心理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单纯,容易从物质上得到满足,对生活质量的体验不深,较易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阅历知识的增长,使得高年龄的儿童较低年龄者对外界的感知和对学校、家庭、同伴交往、生活环境方面的要求增高,获得认同的心理需求也更强烈,更易出现不满足,这与国外Bradford等[4]的结果一致。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祖辈,他们仅仅为儿童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很少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由祖辈或他人监护的儿童,长期处于特殊的家庭结构和氛围中,导致其自卑、不自信、焦虑和抑郁、人际敏感,甚至在社会功能方面亦表现出不足,留守时间越久,对其消极的影响就越严重,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差于非留守儿童,相关研究也显示出相同的结果[5-7]。

父母对儿童的关爱可以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一般而言,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关怀、照顾对儿童主观满意感有着正性的影响作用,而拒绝、否认、惩罚、偏爱这类消极不良的养育方式,则起着负性的影响作用[8]。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父母的关爱不足是形成青少年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原因[9]。由此可见,父母对儿童的关爱可以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因此,父母关心、关注儿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父母经常给予子女情感温暖和理解,多一些鼓励和赏识,那么儿童就会趋于自我肯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10-11],有研究显示儿童生活质量与自我意识有显著正相关,自我意识高的儿童,认知、情感满意度和总满意度亦高,这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相符[12]。所以,通过家长的关爱,多与子女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学习成绩对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内以往有关学习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相似[13],国内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成绩越好,生活质量满意度也越高[14]。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以及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因此学习成绩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成绩越好,生活质量满意度越高,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15-17]。

本研究对山东和四川两省1 804名儿童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不高,且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在今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重高年龄、留守时间长、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加强监护人和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及时纠正儿童不良的情绪和心结,从而使每个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也存在不足,研究对象仅来自山东和四川两地,其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尚待考察。但本研究调查实施过程中,与当地学校密切合作,各班班主任和调查员全程陪同调查,在严格的质量控制条件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确保了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2] 姚伟,关永春.儿童教育与儿童的生活质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8(2):140-144.

[3] Sloan JA,Aaronson N,Cappelleri JC,et al.Assess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 items relative to summated scores[J].Mayo Clin Ther,2002,77(5):479-487.

[4] Bradford R,Rutherford DL,John A.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people:ratings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Adolescent Version[J].J Adolesc,2002,25(3):261-274.

[5] 侯玉波,过剑寿,胡平.影响儿童心理的家庭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53-256.

[6]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2):19-24.

[7] 黄春香,李雪荣,易受蓉,等.婴儿心理发展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2):12-15.

[8] 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05-107.

[9] 宫翠风,李涛,薛秀梅,等.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 系[J].中 国 临 床 心 理 学 杂 志,2002,10(2):152-153.

[10] 兰燕灵,张海燕,徐红兵,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汉族、瑶族儿童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78-8281.

[11] 林崇光,杜亚松,何艳,等.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96-98.

[12] 杨宏飞.301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2,330.

[13] 程灶火,高北陵,彭健,等.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1):11-16.

[14] 兰燕灵,张海燕,李萍,等.行为问题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79-81.

[15] 吴汉荣,蒙衡.学习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0,14(4):241-243.

[16] Langeveld JH,Koot HM,Loonen MC,et al.A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headache[J].Cephalalgia,1996,16(3):183-196,137.

[17] Juniper EF,Guyatt GH,Feeny DH,et a1.Measuring quality oflif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J].Qual Life Res,1996,5(1):27-34.

猜你喜欢

儿童影响生活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