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2015-02-22潘广川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熊 兰 吴 宇 潘广川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4)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式,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迅速。自2003年5月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了全国第一个院级朋辈心理辅导学生机构——“阳光加油站”以来,全国各大高校都成立了朋辈心理辅导机构。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希望所在[1]。近年来国内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近年来朋辈心理辅导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做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一、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辅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其定义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起步较晚,早期较为完整的定义是《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中指出的“朋辈心理咨询(peer-counseling)也称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或者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2]。

有关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论述中,张淑敏(2008)提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经过培训或辅导的非专业人员通过心理安慰、劝导、支持和鼓励等方式为辅导对象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的过程”。[3]该文强调了朋辈心理辅导员应经过培训和辅导。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4][5]。

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朋辈心理辅导定义,较全面的是张靖在《浅议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中将其定义为“由受过一定心理学知识培训和专业训练并在督导员督导下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矛盾化解、危机干预、情感沟通等工作,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和支持,实现学生‘自助互助’的成长模式”[6]。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施快捷,便于见效。高校朋辈辅导员主要由大学生构成,朋辈辅导员学习、生活在学生生活圈内,一旦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以迅速反应并解决。同学之间的相互心理辅导,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有共同的感知,容易打开心扉畅谈,便于问题处理,针对性时效性强[7]。第二,覆盖面广。朋辈心理辅导员来自于学生,覆盖大学各个院系班级,并且在生活上与大学生们在一起,能覆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自发性和义务性。成静(2012)认为“在调查中,有 82.4%的学生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尝试做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问题时选择的是愿意”,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朋辈心理辅导方面有积极性和义务性[7]。第四,非专业性。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多数是由培训或经过辅导的非专业大学生担任的,并非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或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因此具有非专业性[8]。

(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心理教育一种新的方式,具有实施简单易行、见效快、覆盖面广等特点,相应的也具有各方面的优势:第一,朋辈心理辅导双方都能从中取得收获,张靖(2013)[6]论述到朋辈心理辅导相较于专业心理辅导,具有年龄优势、数量优势、时空优势、“准专业”优势。其中“准专业”优势指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过程中,不仅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提升,在助人的过程中自身也会得到历练和成长。第二,朋辈心理辅导相较于传统心理辅导的优势也很明显,有助人与自助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辅导效果及时有效、辅导方式便捷可行等益处[9]。

二、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施模式

(一)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在朋辈心理辅导理论研究方面,最早的系统性成果是陈国海、刘勇编著的《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一书,此书对朋辈心理咨询进行了基本概述,对朋辈心理咨询运作提出了建议等,促进了国内朋辈心理咨询的发展,也为朋辈心理辅导的运用开辟了新的天地[10]。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国内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观念提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心理氛围的建设,在朋辈心理辅导中,位于核心位置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应给来访者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辅导者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心理辅导技巧上,更应体现在辅导态度上,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气氛,站在对方的角度观察事物。另外,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班都拉社会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都为朋辈心理辅导运作理论提供了支撑[11]。

(二)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模式综述

目前,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多级模式。梁真真(2008)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构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网络[8],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多级实践模式,即在学校形成统一的一级学生心理协会,统筹各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以及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以及增设宿舍心理信息员。分级式设立心理辅导实践模式全方位覆盖学校,形成一个多级阶梯心理教育,使朋辈心理在大学中得以普及[12]。

2.学生社团实践模式。李存锋(2007)提出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要和学生社团联合起来,优化朋辈辅导员来源,另外通过学生社团的影响力更好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拓展朋辈心理辅导覆盖面和影响力[13],即在学生组织机构(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中设立朋辈心理帮扶部门,专门负责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学校相关部门派出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3.“三点一线”的心理联络模式。部分学者提出建立“朋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心理联络模式,朋辈辅导员由班干部和寝室室长担任,负责收集心理信息和处理简单问题;辅导员作为中间联络站,起承上启下的传递作用;专业心理老师负责困难问题解决和心理健康咨询等。[14]

(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与培训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朋辈辅导员的力量,因此对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并进行相关专业训练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在《学校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培训与评估》一文中,李辉等论述到:“朋辈心理咨询员的要求并没有像对专业心理咨询员的要求那么高,但是朋辈咨询员也应该具备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暖、诚实可信的素质,以及满足健康的心理与生活态度、真诚负责、宽容接纳、善于倾听、理智分析、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等要求。”[15]

对高校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模式,钟向阳认为应按照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活动导入—活动体验—反思分享—总结应用四个阶段来完成[16]。周杰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出,应该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没有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原则、心理辅导基础知识、心理辅导技巧,包括起始技巧、倾听技巧、分享技巧、诠释技巧、校园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等[17]。另外《高校朋辈辅导员体系构建探究》一文认为形成朋辈辅导员考评与激励体系,通过书面测试和实际工作测试结合的方法考评朋辈辅导员,并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鼓励朋辈辅导员积极服务,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再次进行培训,形成选拔—培训—上岗—考核—再培训的动态循环培训体系[14]。

三、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问题综述

在已有的研究中,朋辈心理辅导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面临本土化困境。朋辈心理辅导从美国传入中国之后在国内迅速发展,通过朋辈辅导帮扶团、朋辈心理咨询员等模式发挥作用,但是部分高校在本土化过程中有盲目引进的问题,没有因地制宜开展[18][19]。二是朋辈心理辅导缺乏物质和体制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很大部分是依托于学生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和心理协会,例如朋辈心理协会等。由于学生社团自身的限制,在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过程中,既缺乏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保障,也缺乏体制和机制的支撑,这大大影响了其实施的有效性。三是朋辈心理辅导缺乏适用的培训体系。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关键力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缺乏适用培训体系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培训教材往往是借鉴国外教材而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再加上需要培训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数众多,在实践中往往采取上大课或做讲座的方式开展培训,因此培训效果欠佳,进而影响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效果[20]。四是朋辈心理辅导缺乏专业督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非专业性决定了其只能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在同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就需要向心理专业教师寻求帮助,但是国内大多数高校未开设心理学专业,心理专业教师也比较匮乏,在日常工作中更是缺乏专业教师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督导。五是奖励机制缺乏,工作积极性偏低,大多数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组织都是学生自发组成的,在长期“义务”劳动和无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加上职责上没有明确的定位,存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积极性偏低的情况。

(二)改进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对策综述

针对上述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众多对策建议,综合建议有以下几种:

一是因地制宜,探索朋辈心理辅导有效的运作模式。从照搬国外经验到选择灵活多样的适应自身学校朋辈心理发展的模式,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试点之后进行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更有效地整合心理辅导资源。

二是制度上强化朋辈心理辅导的相应保障。“学校必须从制度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广覆盖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也只有这样,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运作才能得以保障。”应将朋辈心理辅导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完善三级高校朋辈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系统:由专职心理教师集体组成的一级校级心理辅导机构,由学院学工组和辅导员组成的二级院系心理健康部门,完善由朋辈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班级组织[21]。

三是完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培训体系,周杰(2012)、谢丹(2014)等人认为要选择适合本校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的模式,另外加强纵向和横向交流,注重朋辈辅导员与专业心理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防止与高校管理层脱节以及朋辈心理社团换届时出现断层现象,也要注意加强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组织相互之间的交流,借鉴相互的人员培训体系[22]。

四是唐勤(2014)认为要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监管与联系、形成工作联盟;明确职责定位、支持朋辈教育与监督。“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的重视程度,以院系为单位设置联络员进行督导和工作监察,确保心理委员的工作落实到位”[18]。

五是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激励机制,建立相关奖励机制,设立奖项对工作优秀敬业的朋辈辅导员进行表彰,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奖励,对朋辈辅导员中消极怠慢、不负责任者进行批评和再培训教育。

四、总体评述与未来研究展望

从总体来看,学术界关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运作模式和问题及建议等的研究使得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效果卓越,为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当前很多研究都还停留在理论构思和经验总结阶段,实证研究较少;二是关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作用发挥的持续性研究较少,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如何应用朋辈心理辅导,而缺乏朋辈心理辅导作用发挥持续性方面的研究;三是缺乏对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朋辈心理辅导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在运行中真正发挥了其优势、是否得到同学和老师实际认可等问题都应通过实证调查来得到验证。

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发展迅速,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除了要进一步依托学校资源,建立适合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作用,建立朋辈辅导员培训体系以外,为更好地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还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根据实证调查提出“对策与建议”。目前,国内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高校众多,可以运用问卷调查收集各样本学校基础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严密分析,分析得出现阶段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不足,进一步提出对策。二是加强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作用发挥持续性方面的研究。现阶段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得不到持续保障,需要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激励机制,防止朋辈辅导员工作懈怠和不负责任,将奖励和惩罚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体制。三是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运作情况的评价研究。对现有高校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比研究,论证这些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否发挥了优势,是否真正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

[1]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190 -192.

[2]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心理与就业辅导,2003(9):65-68.

[3]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117-118.

[4]蔡秀娟,黄东.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63 -67.

[5]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6]张靖.浅议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3(6):23-24.

[7]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8]梁真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74-76.

[9]王鹤艳.探析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在高校的构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14(4):100-103.

[10]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11]黄赐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2):89 -90.

[12]刘富良,朱逢九.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前沿,2007(3):31- 33.

[13]李存峰,王承清.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7(6):118 -120.

[14]谢丹.高校朋辈辅导员体系构建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2.

[15]李辉,杨婉秋,张满堂,王昆来.学校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培训与评估[J].云南电大学报,2007(1):36-38.

[16]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培训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10(7):24 -27.

[17]周杰.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52-54.

[18]唐勤,毛艳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本土化的困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1-163.

[19]石芳华.探析美国学校中的朋辈心理咨询[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1):39-43.

[20]文秋林.校园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14 -17.

[21]石丽君.朋辈心理辅导在个体咨询中的运用[D].鲁东大学,2014(6).

[22]张艳琼,祁萌.浅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体系[J].理论与实践,2014(10):16.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辅导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