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常用药对举隅
2015-02-22张亚萍
张亚萍,朱 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
朱佳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常用药对举隅
张亚萍,朱 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
朱佳教授擅长治疗咳嗽、哮喘等慢性肺病。在临床用药中重视药物间的配合使用,结合药物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理论,独创性的提出了数种临床常用药对,如苏叶与薄荷,二者合用,既能止咳化痰,又能缓解单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麻黄与石膏,二者合用的功效,关键在于麻黄和石膏的用药比例;葶苈子与麻黄,二者合用除止咳外,还能减轻麻黄的毒副作用等。
慢性咳嗽/中医药疗法;苏叶;薄荷;药对;朱佳
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中医谓之“久咳”。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咳不离乎于肺,邪犯于肺则令人咳。因肺脏本身病变所致者,属直接关系;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腑受邪,影响及肺而令作咳者,是间接关系。反之,肺咳久延不愈也有可能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古人认为咳嗽的兼证多与脏腑功能及脏腑的经脉循行路线有关 ,总结出咳嗽以五脏辨证分类的方法,但不能误解为除肺咳外,其他脏腑(心、肝、脾、肾等)会直接出现咳嗽。笔者结合跟随朱佳教授抄方临床经验,运用“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指导,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将朱佳教授临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苏叶与薄荷
苏叶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对偏寒证的病人有效,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定喘,安胎。”现代研究[1]表明,紫苏叶有效成分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如石竹烯是一种特异性气味成分,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橼酸引起的咳嗽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有时会引起口干、咽干等毒副作用,朱佳教授认为此时若加用薄荷则可缓解不良反应,薄荷性味辛凉,入肺肝经,常用于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等,另外,薄荷还具有抗病毒、抗刺激和止咳的作用,薄荷脑的抗刺激作用导致器官产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黏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亦有报道[2]称薄荷脑对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薄荷醇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使稠厚的黏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故朱佳教授认为,二者合用,既能祛风止咳化痰,又能缓解单用药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2 麻黄与石膏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咳喘者,可改用炙麻黄继续治疗,生麻黄发汗解表效果好,炙麻黄平喘止咳效果佳。麻黄药理作用广泛,已经有报道[3]的作用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血压、解热、抗病毒等作用。石膏辛、甘、大寒。《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一般认为,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大热、大渴、喉咽干燥、遇热则喘咳加重等),则加入生石膏。而朱佳教授认为石膏还可加大麻黄的析出,并能减少其毒副作用,而石膏和麻黄合用的功效,关键在于麻黄和石膏的用量比例,一般而言,麻黄和石膏的比例为1∶2或3∶5时,有发汗解表之功,若石膏的用量超过麻黄1倍,甚至数倍于麻黄,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等。
3 葶苈子与麻黄
葶苈子辛、苦、寒,入心、肺、肝、胃、膀胱经。《药性论》:“葶苈子,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朱佳教授认为,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有强心功效,常用于夜间咳喘不能平卧者,“咳则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现代研究[4]表明,芥子苷为其止咳有效成分,炒后能减少其刺激性,而且葶苈子的利尿作用,与其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有关。故朱佳教授认为,二者合用除止咳外,还能抑制使用麻黄后夜间睡眠不佳以及兴奋心脏等毒副作用。
4 荆芥与防风
荆芥味辛、微苦,归肺、肝经。防风辛、甘、温,入肺、脾、膀胱经。二者性偏温,均为风药之润剂。荆芥配伍防风,能加强祛风解表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的潜伏期,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尚有祛痰的作用。另有实验表明,荆芥、防风2味药单独使用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镇痛和抑制家兔离体肠管蠕动作用;2药配合,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使抗炎和解热镇痛作用更为明显。而毒性试验表明此2味药物临床使用安全[5]。朱佳教授常常把二者相配使用,用来祛风解表、解热镇痛,兼有抗炎及化痰。
5 五味子与麻黄
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有研究[6]表明,五味子还有强肺的功效,五味子醚提取物有镇咳、祛痰作用,挥发油及五味子素有镇咳作用,其酸性提取物部分有明显祛痰作用。另外,五味子还有保肝降酶的作用,防肝损。朱师认为麻黄辛散,五味子收敛,可防麻黄太过;麻黄用后汗多,五味子可敛汗;麻黄有兴奋作用,而五味子可安神。另外,药理学研究[6]表明,麻黄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慎用,而五味子煎剂、水浸润物及稀醇和醇浸出物静脉注射给药,对多种实验动物均有降压作用。故二者可相互为用,共同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且能相互抑制其毒副作用。
6 栀子与淡豆豉
栀子苦、寒、无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研究表明,栀子或栀子提取物具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解热、镇痛、抗氧化等作用。淡豆豉苦、辛、凉,入肺胃二经。药理研究表明,淡豆豉具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由二者组成,栀子苦寒,有清热除烦之效;淡豆豉其气上浮,有宣透之功。二者为伍,清热而不寒滞,宣透而不燥烈,为清宣胸中郁热,治心烦懊恼之经典良方。朱师认为,此二者除上述功效以外,亦能治疗部分患者因心理因素而咳,此类患者常常也会出现心中懊恼不畅。
7 橘皮与竹茹
《本草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本草汇言》:“橘皮味辛善散,故能开气;味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另有实验[7]表明,橘皮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菌能力,橘皮挥发油能松弛气管平滑肌,水提取物或挥发油均能阻滞或解除氯化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且挥发油对豚鼠药物性哮喘有保护作用。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研究[8]表明,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朱师常常用二者治疗长期咳嗽,咳甚并伴有呕者,而且还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效果明显。
8 远志与石菖蒲
远志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咳嗽痰多,入肺祛痰止咳,故治疗痰多,黏稠,咳吐不畅者。研究[9]表明,远志能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促使支气管内容物容易咳出,有祛痰作用。远志在镇咳祛痰、抑菌、免疫增强,抑制乙醇吸收、活血抗炎、止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活性。石菖蒲性温,味辛、苦,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有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朱师认为,二者合用,远志的量小于石菖蒲的量,常用于化痰开窍;远志的量大于石菖蒲的量,常用于化痰安神。另外,现代临床研究[9]发现,远志常规用量偶可引起轻度恶心,若使用过量或使用时间较长,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导致胃肠道明显胀气、肠壁变薄等现象。而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有延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10]。
9 麻黄与钩藤
钩藤甘、苦、微寒,归肝、心经,不宜久煎。《本草汇言》:“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朱师认为,钩藤可避免麻黄太过,临床上,一般高血压患者应慎用麻黄,但有患者使用麻黄效果颇佳,此时就可以佐以钩藤,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钩藤的降压作用效果显著。国内外学者从多途径证明其降压机制是通过多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直接和反射性抑制血管中枢并阻滞交感神经及神经节,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也通过对降压活性物质的水平调节发挥降压作用[11]。二者配伍使用,既可祛风化痰止咳,又可避免麻黄不良反应。
另外,朱师临证还常用葶苈子与苏子药对,认为二者协同可增效,寒温并用,对寒痰、热痰均可配对使用 ,临床可用于痰涎壅肺,咳嗽气喘[12-13]。桔梗与甘草药对朱师常用二者治疗咽痒或者咽痛咳嗽,患者自觉咽部不适,有痰而咳吐不出等;常用于肺经郁热,外感寒邪,口干喘满,咽燥肿痛,夹寒咳嗽,唾有脓血[14-15]。蜂房与诃子药对朱师把二者相使配对 ,一散一收,走窜则有祛邪之功,收涩则有敛肺之效。
[1]伍永富,秦少容,刘世琪.紫苏叶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8):2019-2020.
[2]梁呈元 ,李维林,张涵庆,等.薄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9-12.
[3]吴雪荣.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173.
[4]王妍,贡济宇.葶苈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39-40.
[5]王长林,王秀君,浦仕飞.荆芥与防风的药理作用试验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6-8.
[6]郭冷秋,张鹏,黄莉莉,等.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6(4):51-53.
[7]欧立娟,刘启德.陈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0):787-789.
[8]张建友,吴晓琴,张英.竹茹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功能初探[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2):151-153,273.
[9]刘大伟,康利平,马百平 .远志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1):32-36,44.
[10]陈俐,廖卫平 .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30(4):75-78.
[11]叶齐,齐荔红.钩藤的主要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 ,2012,27(5):508,封3-4.
[12]孙凯,李铣.葶苈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2,33(7):附3-5.
[13]吴旭锦 ,朱小甫,郭泾利.紫苏子油的应用研究进展[J].养殖技术顾问,2011(8):84.
[14]蒋娜,苗明三.桔梗现代研究及应用特点分析[J].中医学报,2015(2):260-262.
[15]刘育辰,陈有根,王丹,等.甘草化学成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2011(7):1251-1255.
Cases of herb pairs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of professor ZHU Jia
ZHANG Yaping,ZHU Jia*
(First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Professor ZHU Jia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pulmonary system disease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He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especially good at the treatment of cough,asthma and oth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 clinical medicine,Professor ZHU Jia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erb pairs,and comb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promotion,mutual enhancement,mutual restraint and counteract toxicity of another drug of the herbs,Professor Zhu originally proposed several commonly used herb pairs.And he obtained a good clinical effect.According to experienc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of Professor ZHU Jia,The author summarize out More than ten kinds of herb pairs,such as perilla leaf and Mentha haplocalyx Briq,Ephedra and gypsum,Tinglizi and Ephedra.according to the drug'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nd previous research literature,the author 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herb pairs.
chronic cough/Chinese medicine therapy;perilla leaf;Mentha haplocalyx Briq;Herb pair;ZHU Jia
R256.11
A
2095-6258(2015)05-0944-03
10.13463/j.cnki.cczyy.2015.05.022
2015-0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祛风宣肺方抑制PAR2下调TRPV1活性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新机制”(81473609)。
张亚萍(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机制研究。
*通信作者:朱 佳,电话-13813988992,电子信箱-jsnj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