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2015-02-21王开容陈崇国

关键词:外语应用型大学

王开容,陈崇国

为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习者职业发展为核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专业设置要与地方主导产业接轨,人才培养要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由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所决定,需要有一大批懂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技术专长。英语教师的情况就更加突出,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门又进入校门,他们几乎都来自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而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都是“单能型”专业理论课教师,这种“单能型”教师实质上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现实反映[1]。显然,这种“单能型”教师已不适应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师队伍,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现实诉求。

一、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现状

(一)外语教师发展内涵

教师发展(teachers development)这一术语是在教师培训(teachers training)和教师教育(teachers education)的基础上产生的[2]。教师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及技术方面的培训,是培养教书匠的,不能体现出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态度的重视;教师教育则通过开设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侧重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及文化素养。而教师发展则强调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积极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学会反思性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发展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别人的理论和发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判断都有理论支持,每一次决策都有理论依据[3]。这与 Freeman[4]对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界定有相似之处: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2]。

(二)外语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窘境和压力

目前,外语教师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彭静[5]总结了高校外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主动发展意识薄弱;(2)科研能力有待提高;(3)职业倦怠状态凸显。外语教师发展面临的窘境[6]:(1)没有学科依托;(2)没有学术话语权;(3)没有成就感。英语教师面临着“三提高——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的压力和挑战[7]。

(三)外语教师的发展途径

针对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窘境,许多研究者也在积极思索,寻求解困之道。彭静[5]提出外语教师的发展途径是:(1)进行教学反思;(2)开展行动研究;(3)重视外语教师个人理论。郑磊[6]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1)课程解构,师资重组;(2)师资培训,学科整合;(3)科研跨界,学术创新。孙建华[8]建议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完善培训机制,增加进修机会;(2)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强化激励机制;(3)建立“研究型实践者”范式,注重科研;(4)建立“反思型实践者”范式,强化反思。

这些研究揭示了外语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对外语教师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很多地方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绝大多数外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自己没有技术专长,对于培养具备“语言技能+行业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显得底气不足。因此,加强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意义特别重大。

二、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发展策略

(一)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如果外语教师仍旧固守陈规,不去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就可能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外语教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牢固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发展动力。特别是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并有意识地寻求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主动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应用技术大学重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所以外语教学要侧重于学习者在特定职业情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这对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外语教师普遍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唯有主动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师可以通过认真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从网上获取、听相关专业讲座、或向该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请教等方式积累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与职业素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深入企业,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及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这就要求外语教师需具备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一方面高校应着力构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长效、可持续、规范的培养模式,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到企事业或者地方挂职锻炼,着力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重庆科技学院在校外建立了一批校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鼓励广大教师到企事业或者地方挂职锻炼,大力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工程(行业)实践能力,到2020年具有工程(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达到70%。中青年教师在3~5年内至少参加一轮工程实践能力锻炼,这批教师最终将会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外语教师也应主动寻求和争取培训及实践机会,如有些外语教师的家属或好友具有相关行业背景,可以寻求他们的支持,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到一些企业或公司去脱产顶岗锻炼一年。外语教师的行业实践经历对他们从事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四)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

外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学上,很多教师都感觉没有多少精力从事科研。即使一些教师想从事科研,却发现传统的外语学科研究议题越来越窄,很难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作为高校教师,只教学不从事科研,就会被沦为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在晋职等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外语教师必须要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静下心来寻找科研的突破口。在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外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将外语与行业(如物流、石油等)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高校也应为外语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平台,如制定政策鼓励外语教师加入其他专业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这种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能拓展外语教师的科研思维,获得不同的研究视角,有利于他们进行学术创新。

三、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然而,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缺乏将理论转化为技术的专业实践能力。刘国艳、曹如军[9]指出,就理论层面观之,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把教师发展置于突出地位,通过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研究来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外语教师只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累行业经验、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才能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更好地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对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教师的要求。

[1]文珊,任杨.缺失与建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2]江晓红.教师专业化发展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师自主发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3]李跃文.自我反思型教学:外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4]Freeman D, Richards J 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彭静.着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6]郑磊.大学英语转型期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7]张荣美.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促进教师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8]孙建华.理工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教育探索,2009(8).

[9]刘国艳,曹如军.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外语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