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疆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5-02-21李莉,阿力木·吾斯曼,尔西丁·买买提
新时期新疆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
李莉1, 阿力木·吾斯曼1, 尔西丁·买买提2
(1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2新疆医科大学, 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领者和管理者,其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一个和谐班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时期新疆高校新生班的特点,根据作者从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新生引导的亲身工作体会,探索和实践了新生班主任如何用心去构建新时期新疆高校和谐班级,希望对大学新生班主任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 新生; 班主任; “五心”; 和谐班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5.01.033
[收稿日期:2013-07-19]
基金项目: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YG2013025)
作者简介:马海平(1975),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院校是新一代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新生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与梦想走进大学的校门,大学一年级(大一)是他们对大学从认识到适应乃至今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深远影响。高校新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作为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新生班主任工作做得好与坏,导向如何,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的优劣及班级的和谐,因此新生班主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和谐班级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贯穿于各种文化之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新的历史时期下,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全民共创和谐社会。在校园里,和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班级依然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构建和谐班级,使大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和锻炼,实现全面发展,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和谐班级”是一个和谐的群体,在和谐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愉悦地活动、健康全面地成长,通过和谐的人际交往,发展和谐的班级文化。这样的班级是一个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班级[1],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班风、浓郁的学风、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其“和谐”体现在师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家与校的和谐、学生与家长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新疆高校班级特点
新时期,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部门和内地兄弟院校的正确指导和长期扶持下,新疆高等教育事业跨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疆高校的学生人数也在迅速增长,导致了学生群体内部结构的变化。
2.1多民族大家庭由于招生计划的调整,新疆高校的生源也发生了变化,少数民族学生约占50%,其中大部分是新疆本地的维吾尔族学生,还有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20多个民族。此外,还有外国留学生。在我校,汉族班中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占30%左右,各族学生在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及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2生源地多样化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选择内地高校的优秀学生(包括少数民族)越来越多,考入高校的南疆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内地考入新疆高校的学生也在增加,导致新疆高校的生源更加多样化。由于地域文化和周围环境的差异,从而造成一个班级中,疆内学生与内地学生、南疆学生与北疆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和个人在学习、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及思想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2.390后独生子女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而且多为独生子女,在新疆不乏少数民族。从小在相对优越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都个性鲜明、追求张扬,有的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有的曾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老师、家长的骄傲,当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不再是众人瞩目的中心,难免会产生失落、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
2.4意识领域的差异性俗话说:“人性不同,各如其面”,造成班级学生的千差万别。由于新疆高校招收的内地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广大农村和牧区,而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和落后,接受的新观念相对少一些,宗教氛围浓一些。从他们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家庭教育环境来看,无论在性格、言谈举止方面,还是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新疆高校多民族、多宗教及多样性文化背景下的新生班集体,班主任作为新生入校所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应当用心展示积极和优雅的道德人生,用道德智慧的美丽去以身立教,走近学生,洞悉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一位引路人。本人作为班主任,在从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如何用心去构建新时期新疆高校和谐班级的做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3.1信心是动力信心是成功构建和谐班级的奠基石。有了信心,教育才有成功的可能。因此,班主任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学生有信心,才会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让学生充满自信。
新生入学伊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入学教育活动,使新生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教学科研、师资设备及专业设置、发展、贡献和就业前景等等;培养新生爱校、爱院、爱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引导新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科学规划大学生活、职业生涯乃至人生道路,充分利用高校优越的学习条件,不断提升自我,挖掘自己的专业兴趣,逐步完成自我定位,充满自信地迈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生自信心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关系到和谐班级的构建。因此,班主任要把班带好,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新生班级管理办法,不断地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新生、适合新疆高校班级的工作计划,参与教育研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2工作要细心细微之处总关情,宛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班主任应该做个细心人,对于新生,有别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个适应过渡期,班主任要紧密配合校院学生工作的部署,关心他们的学习,定期与任课老师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情况,对学习态度、行为予以引导;关注他们的生活,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卫生和人身财产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染;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特长,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赏识,让他们探索自己的价值;发现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积极带头作用,让他们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当然也会遇到一些沉迷网游、谈恋爱、借钱提前消费、与寝室同学难以相处的学生,班主任要细心洞察他们的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区别对待,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拿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使班主任的工作质量与日俱增。
3.3对学生给予爱心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师生关系的和谐源于爱,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为构建和谐班级供给更多的新鲜氧气,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对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感受力极强的当代大学生,班主任应善于从情和理两方面着手,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贴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动学生,哪怕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严肃批评时,也应体现出爱护和关心,播撒无限的爱心。
面对大学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生活,有的新生不能尽快适应;有的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有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困惑感;还有的学生是孤儿或单亲,情感缺失,家庭贫困。新生班主任要尽快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快速、全面、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情况。首先在生活上真诚关爱每个学生,积极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尊重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最好能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当你采用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以真挚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心,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3]。但是,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你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
3.4教育要有耐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展望未来,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新时期新疆高校的学生面临着时代的迭宕革新,身受传统道德文化和现代道德文化的交错、撞击,他们独立、自主、自尊心强、十分好胜,却又情感封闭,有的或多或少地受到宗教的渗透和影响,而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班主任要管理和教育全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育人目的,即正直、善良、智慧、健康。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4]。
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如果没有耐心,如果不注意或不懂得怎样与学生沟通,一味讲大道理、讲这条条那筐筐,对开展工作是相当不利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是前提,诚是基点。首先尊重他们,以诚求诚,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注重激发其学习潜能,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教育,变“批评”为“提醒”;其次,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真心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最后,要以尊重、诚恳和朴实的语言和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培养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会有教育不了的学生。
3.5管理要有恒心“恒”即“久也”。人们常说,学贵有恒,其实教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十分重视班级建设工作,为营造一个具有良好的班风、浓郁的学风、健康、团结、和谐的班级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
3.5.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贯穿始终针对新时期新疆高校新生班级这样一个新诞生的多民族大家庭,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例如参观自治区博物馆使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新疆的历史,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科学知识与现代文明,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了解不同民族间的风俗习惯及风土民情,增加师生及同学之间的友谊,从而促进民族大团结、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5.2班风、学风建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5]。没有持之以恒之心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在班风、学风的建设上,能否在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改变自己,对于学生从而适应新的环境至关重要。通过抓认识、抓纪律、抓形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要放得开、收得住。课堂上,“学会倾听”,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也遵守了纪律;课堂下,因势利导,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主题班会活动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郁的学风。
3.5.3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教室和宿舍卫生方面,严格要求,实行劳动委员、生活委员、舍长、值日生负责制,学生自我监督检查和不定期考核制,开展内务整理比赛,发展寝室文化,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俗话说,教无定法,针对新时期新疆高校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更何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一是他们对大学从认识到适应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模式,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作为。因此,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领路人,作为大学生活中睿智负责的陪伴者,一定要坚持“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以集体活动培养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用心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为“百年树人”的育人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翁礼成,高岳仑.关于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66-67.
[2]张超,杨建宇,苏伟等.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引导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223-225.
[3]陈莉. 谈话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2,(4):52-54.
[4]谢玮.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方法探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24(6):41-42.
[5]张春波.浅谈民族地区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 科技信息,2011,(24):398-399.
(本文编辑张巧莲)
通信作者:古丽斯坦·阿力木江,女(维吾尔族),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实习生教学的策略与探索,E-mail:1378016084@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