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2015-02-21

关键词:激励

赵 茜

(重庆交通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74)

中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赵茜

(重庆交通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74)

摘要:相比较美国研究生教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本文从入学制度、教学制度、科研训练制度、激励—淘汰制度、资助制度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就以上制度比较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总结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入学制度;教学制度;科研训练制度;激励—淘汰制度;资助制度

一、引言

近期发布的《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提出今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7万多人,说明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1]。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而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标准规范、灵活多样,满足了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顺应了社会趋势,促进了美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和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简介

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影响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入学不做统一规定。美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入学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分离。根据Burdon R.Clark教授在《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专著中所述,综合梳理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马大学)等20余所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定,总结出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如下一些特点[2-4]。

(一)入学制度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基本由民间组织完成,培养单位根据前期考试情况进行录取工作,政府教育部门不参与考试大纲制定、录取比例设定的招生工作,即GRE董事会和招生单位是研究生招生的两大主体。

1.GRE入学考试

美国研究生入学必须要经过GRE考试,该考试是申请攻读硕士、博士等高等学位的人员必须参加的考试。申请学校时,各招生单位要求申请者提供该考试成绩,以此作为录取的要求之一。GRE董事会作为入学考试的组织者,由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ST)、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和美国研究生院协会联合组成[5]。组织不划定国家统一的考试及格线,没有权利决定应考者是否录取,而是由招生单位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要求划定具体分数线,以此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

2.招生单位考核录取

美国大学的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简章,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具体的专业和学科要求,制定不同的招生标准。考生在参加GRE考试获取成绩后,便可向招生单位提交研究生攻读申请。招生单位依据各自的招生标准、专业学科要求、申请者GRE考试的最低成绩,确定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通常情况下,除提供GRE成绩,还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在本科或者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证明;教授推荐信;考生自荐材料,在材料中需说明学术经历、工作经历、学习计划、科研意向等。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入学考试由GRE董事会负责,考试类型类似中国的资格类考试,考试成绩在规定年限内有效,而招生录取则由各招生单位全权负责,综合衡量,选出有科研培养前途的学生。

(二)教学制度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美国研究生主要有三类:学术型研究生、运用型研究生、开发型研究生。不管是何种类型,均需要达到一定要求的基础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基础课程学习。美国研究生培养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选修课与必修课,其中选修课占四分之一的学分。一般而言,美国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30个学分左右,博士研究生需修满35个学分左右[6]。可见,美国研究生教育不仅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二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美国的研究生课堂教育与中国有很大区别,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仅是参与者和组织者。除必要的讲授以外,往往是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由学生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研究,完成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再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与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能力。

(三)科研训练制度

1.重视科学训练

科学研究一直是美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遵循研究生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研究创造的能力。目前,美国研究生还呈现多元化的培养趋势,不仅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还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研究型和专家型培养并重的新模式。

2.鼓励学科交叉

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文理知识的渗透,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跨学科研究,认为交叉学科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以杜克大学为例,在该校官网上设有专门的Inquiry Across Disciplines(跨学科研究栏),下面分设Arts(艺术)、Humanities(人文)、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Natural Sciences(自然科学)、Engineering(工程类)等栏目。鼓励启迪学生大胆想象,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

3.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除分派专职导师以外,还成立一个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由其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般而言,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由3~ 5人组成,博士生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有5~ 7人,由其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学习和科研计划、论文指导和评定,并对学生进行专业咨询和具体的指导[7]。

(四)激励—淘汰制度

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实行“宽进严出”,考核淘汰制贯穿美国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具体而言,是在课程学习、资格考试、论文答辩评审等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这样,一方面能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动力,激励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和研究层次的深入。

1.课程学习淘汰制度

美国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必要的硕士生课程和学位论文,至少完成30学分的学习计划。部分学校的一些专业不要求硕士生撰写论文,用多修学分来代替。课程学习达不到专业要求学分的学生将被淘汰。课程考试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举行,目的是了解所学课程,若未能通过课程学习,则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资格考试[8]。

2.资格考试淘汰制度

高年级的研究生需要进行综合理论考试,以测试其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而言,不要求撰写论文的专业,研究生只要通过综合考试就能被授予硕士学位;要求撰写论文的专业,只有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则会被要求重新学习或直接淘汰。

3.论文评审淘汰制度

目前美国高校有一种趋势是以课程学习来代替论文写作。因为硕士生科研能力差,很难写出富有创造性的成果,通常要求其提交一篇小论文或课程设计,这些作品必须是学生自主完成,且能体现独立科研的能力和创新性。而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非常高,其论文写作主要分为论文选题、论文研究计划的审核、口试、论文撰写过程、论文答辩过程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严格要求,实行论文评审淘汰制度[9]。

(五)资助制度

美国具有完善的研究生资助制度,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使其保持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能够促使学生专注于学业和学术研究。

1.资助来源

在美国,研究生资助来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科研机构、慈善组织和私人组织等。其中,联邦政府提供的资助计划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工读付酬计划。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专业筹资人员,不定期地开展筹资活动、大宗捐赠筹资活动等来争取社会捐赠。

2.资助力度

美国研究生资助力度强劲有力,且资助领域、受众面较为广泛,尤其注重培养和资助各领域的精英。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有研究生科研奖学金,资助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这一制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也设有该类奖学金,但是资助力度不强,资助面也相对较小。

3.资助类型

捐赠和贷款是美国研究生资助的主要类型,此外还有助理奖金制度。通过设立多层次的奖学金,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进行评选认定,给予奖学金、助学金、培训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尤其是发表优秀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研究生助学金实行分级分层管理,减少了复杂的中间运作环节与各种繁琐的手续,使整个研究生助学资助运作机制简洁、高效。

三、中国与美国研究生管理制度对比分析

(一)入学制度

1.美国去行政化,中国行政化色彩浓重

美国研究生录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过程,GRE入学考试和招生单位考核录取,政府基本不参与这两个过程,只是在宏观上通过立法形式影响研究生工作,其他不涉及。然而,中国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这是由中国的管理体制决定的,有其历史原因。行政化涉及到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培养方式、就业指导等方面。

2.考试方式相似,但考试内容差别很大

就考试方式而言,中国与美国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上均包含了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不同的是初试和复试的责任主体不同。美国的复试由GRE董事会负责。中国的初试有两个责任主体,中国教育部研究生考试院负责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招生单位负责复试工作,最终由教育部划定初试合格线。

就考试内容而言,美国GRE考试包括一般测验、专业测验、写作评价三个部分,该考试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科研潜力,对考生的学术前途非常关注。中国研究生初试主要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就业务课而言,多数高校存在指定重点章节、考试大纲和考前辅导,严重限制了考生对于报考学科的整体认知和理论知识的总体把握,可能会对研究生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美国复试注重科研潜力,中国复试流于形式

虽说中美两国在研究生复试的形式、提供材料等方面大体相同,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中国显得形式主义,并不看重考生的科研背景、学术潜力,录取与否还是初试成绩起决定作用,这种现象在地方院校中更为突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情况:美国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演变成大众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高校复试组成员的产生并不规范。因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边界不清,往往具有行政职务的教师进入了复试答辩小组,而高校行政的要求与学术的要求并不一致,有行政职务的并非都是学术水平最优秀的,其结果是复试的学术水平质量不高,以复试作为优秀生源的把关口效果不明显[7-9]。

4.招生责任主体不同,关系不同

美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主要有两个独立的责任主体,即GRE董事会与各招生单位,它们分工明确,不存在任何附属关系,保证了考试的客观公平。中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有两大主体,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招生单位,且它们之间存在附属关系,复杂的隶属关系很难保证在考试中做到客观公平。

(二)教学制度

就课程学习制度而言,中国同样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同的是教学方式的区别。美国向来崇尚自由主义,这种观念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充分体现。美国的课堂永远是活跃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任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研究生课前看书,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讨论,最终由任课老师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的能力,能够培养出真正有批判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课题组对川渝8所高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在这些学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任课老师是主角,老师更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解释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相对较少。任课老师偶尔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学生、老师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

(三)科研训练制度

1.美国有明确的科研培训制度,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长期以来,美国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训练占据了主要的时间。美国研究生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训练制度,跟美国研究生培养目的相契合。中国研究生科研培训制度尚未形成,研究生科研训练更多是依据指导老师,导师有科研项目需要学生参与,就会更多地指导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雇佣关系[10]。加之学生缺乏主动性,很少与导师在学术科研方面进行探讨。此外,地方院校科研条件相对不足,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相对较少。

2.美国专业型、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培养,而中国为混合培养

美国针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更多地加强其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专业型或专家型的研究生,会更多安排其参与实践,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导教授是同时具备较强科研学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专家。在中国,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几乎只是名称上的区别,入学后这两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论文考核标准、论文答辩等不存在区别,毕业论文虽然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制定了不同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执行一个标准[11]。

3.美国为团队指导模式,中国多为单一导师散养模式

美国研究生教育已通过制度保证了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得研究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对各个指导老师的优势进行整合和借鉴。中国仅少数研究生能够参与到导师团队中,接受不同导师的指导。中国研究生教育更多是单一导师的指导,这种培养方式理论上是导师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培养研究生。然而,中国不少高校因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没有精力来指导,学生与导师数年难见几面,一些研究生过着散养的生活,学术训练明显不足,课程学习也存在时数不足的问题。

(四)激励—淘汰制度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都实行了淘汰制度,不管是对研究生还是研究生指导老师来说,均受淘汰制度影响,不同的是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美国是一个法治观念较强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亦如此。美国研究生淘汰率达到15%左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标准较高,这是美国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保证之一;二是较强的制度观念,学校执行淘汰制度时更多的是参照淘汰标准执行。

1.美国研究生论文考核标准相对较高

美国研究生教育从研究生入学接受教育开始就注重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结合,加上导师和导师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学生在参与科研论文写作方面已具备相对较好的基础,这是美国研究生论文考核标准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研究生教育在中国更多定位是大众教育,研究生接受的教育像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如何确保庞大的研究生群体顺利毕业,相对较低的考核标准便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中国研究生缺乏激励机制的保证

在课程学习中,任课老师会在考前划定考试范围或是采取开卷半开卷的考试方式,变相降低考试难度,由此课程淘汰制度失效。在资格考试中,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有些学校已不做要求,有些学校虽有要求,但是为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会设置一个较低的学校内部合格线,资格考试淘汰制度形同虚设。在论文评审中,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并就以上内容负有指导责任。在缺乏激励的前提下,导师很难有激情尽心尽力,全程悉心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在答辩阶段,导师还会与答辩委员会沟通好,确保所指导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论文评审淘汰制度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9-12]。

(五)资助制度

1.中国资助经费相对不足,美国资助经费充足且合理利用

我国政府的财政拨款总量不足,而且没有明确的资助计划,缺乏合理规范资助金额的制度。中国虽然有企业、基金会、名流人士捐资办学,但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效果不明显。美国则是由政府提供专项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明确各项资金的用途,有利于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监督管理。

2.中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完善

美国大学采取收费与激励并举的措施,学生需要交纳学费,受教育成本较高,研究生非常珍惜读研的机会。同时,学校和院系依据学生学术进步和学术表现的不同而给予相应的激励,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研究生受教育机会增多而教育成本降低,加之激励制度不完善,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科研。对于这一点,2014年9月开始执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辅助以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保障了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生活来源[13]。

3.奖助金的申请认定与评审机制不同

中国大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门的资助评审机构,很难开展研究生的资格认定、档案建立、审批程序、跟踪管理等工作。美国具备完整的奖助资格认定程序,学生可以从所在州、学校、社区组织和自治团体及宗教组织等多种渠道获得奖学金。中国高校正在逐步完善研究生奖助金申请、评审机制,部分高校已取消“一考定三年”的做法,采用每年重新申请、评审的原则。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尤其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应充分借鉴和吸收美国较为成功的培养经验,结合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符合中国社会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缩小与国际的差距。

参考文献:

[1]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EB/OL].(2015-04-28)[2015-05-10].http://yz.chsi.cn/kyzx/kydt/201504/20150428/1455175745.html.

[2]Clark R Burdon.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Germany, Britain, France, United States, Japan[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3]Graduate Enrol mentand Degree:1986 to 1997[Z].CGS/GRES urvey of Graduate Enrollmen.

[4]Paul L C.The deve Jopmentand Tendencles of Amercan Graduate Education[M].Reajpeopje Press,1995.

[5]徐莉丽.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分析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1(42):24-26.

[6]史兰新,陈永平.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及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17-121.

[7]王新彦.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45-48.

[8]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C]//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

[9]苏刚.对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新闻杂志,2008(10):78-84.

[10]别敦荣,陈亚玲.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10(11):23-26.

[11]王中华.研究生教育之乱象与治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13-15.

[12]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11-14.

[13]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EB/OL].(2013-02-28)[2015-04-2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9/201303/148129.html.

(责任编辑:张璠)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ZHAO Qian

(Graduate Schoo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graduate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our graduat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not high, mainly due to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researched from the entrance system,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incentive-elimination system, funding system. Finall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umme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Chinese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training system; incentive-elimination system; fund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5-0124-05

作者简介:赵茜(1962-),女,重庆市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职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yij133102)

收稿日期:*2015-01-07;

修订日期:2015-05-12

猜你喜欢

激励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刍议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现状及研究
浅谈如何在组织设计中体现人性化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浅谈《红楼梦》中的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