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哲学性质∗

2015-02-21刁隆信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刁隆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重庆合川401524)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哲学性质∗

刁隆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重庆合川401524)

费尔巴哈人本学是直观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非辩证法的,他对辩证法的一些具体说明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在费尔巴哈人本学中也有一些正确的辩证法观点,但其辩证法并不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费尔巴哈人本学;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哲学;非辩证态度

一、问题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理论工作者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他们在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只以马克思的哲学为依据,由此就自觉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与列宁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或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把恩格斯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进行批判。在笔者看来,这种批判从总体上说有一定的积极性、合理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它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但是,批判应有文本依据,有哲学史的依据,同时这种批判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与辩证思维方法。

有一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学者,为了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点,竟把费尔巴哈人本学抬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言下之意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占正统地位的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观点并未超过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范畴,也就是未超出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的范畴。笔者认为,这种批判是不合理的,是缺乏文本依据和哲学史依据的。这里涉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等重大问题,也涉及如何看待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理解。从其性质和功能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其创始人与继承人的理论成果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哲学观点与学说的体系。这里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又包括后辈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和毛泽东通过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方法,它是一个完整的又不断发

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创始人并未给出一个统一的称谓,马克思把它叫做“新唯物主义”,恩格斯把它叫做“历史唯物主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苏联哲学家根据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或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那时开始,辩证唯物主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用名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种称谓已被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并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这些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不容否认。

这种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以前旧的哲学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从它的本质特征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从其内容看,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从其功能看,它致力于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使整个世界革命化。辩证唯物主义,从其体系结构看,是“一总三分”的:“一总”是辩证唯物主义总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一般本质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三分”就是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它特别突出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历史进化的问题。”[1]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最伟大的革命”[2]。列宁也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3]311他还强调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里主义哲学“这一整块钢铁”的一部分,“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3]221

上述那种把费尔巴哈人本学抬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的观点,之所以不科学、不合理,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的理解过于狭隘之外,还在于它没有真正弄清楚费尔巴哈人本学性质及其缺点,没有弄清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及其对辩证法的具体说明。因此,弄清楚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性质、缺点,弄清楚它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及其对辩证法具体的理解与分析,对于全面正确理解费尔巴哈人本学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二、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总态度是非辩证法的

有的学者在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点时,提出要为费尔巴哈的哲学“翻案”。他们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其理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中有辩证法思想,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费尔巴哈人本学从总体上说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不彻底性与被动性是它的主要缺点。对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笔者曾在《论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一文中做了说明,在这里不再重复[4]。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费尔巴哈人本学在其自然观和认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观点。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费尔巴哈人本学从总体上说仍然属于直观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这里关键在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是非辩证法的,他对辩证法的一些具体说明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第一,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的态度是非辩证法的。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指出:“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5]123黑格尔所讲的“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只是“上帝创世说”的另一种说法,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这是他的巨大历史功绩。但是,他在否定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之时采取的是抛弃而不是扬弃的态度。首先,费尔巴哈不懂得批判与继承的辩证法。当然,只要全面考察费尔巴哈的哲学,我们也能发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哲学还是有一些正确评价的。例如,他说:“黑格尔哲学从严格的科学性,从普遍性,从无可争辩的思想丰富性来说,要超过从前的一切哲学。”[5]50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费尔巴哈在这里并不是

单纯地高扬黑格尔的哲学,而是要说明黑格尔哲学同其他哲学一样,都是属于过去时代的哲学,“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黑格尔哲学看成是现实的哲学,那么,“我们难道不会像过去的改革家们感觉中世纪亚里士多德是一种历史,一种负担那样,感觉到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吗?在旧哲学与新哲学之间,在由于继承而来的因而不自由的哲学与由于自己获得的因而自由哲学之间,岂不是必然形成一种对立”。[5]50在这里,费尔巴哈虽然正确说明了黑格尔哲学只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但是,在他看来,黑格尔哲学对于新哲学来说只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种“不自由”。可见,费尔巴哈就是不懂得新与旧、创造与吸收、批判与继承的辩证法。其次,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只不过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时,只看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即辩证法和他的唯心主义相统一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黑格尔概念辩证法把握事物某些真实联系,因而同唯心主义相矛盾的一方面。因此,在费尔巴哈心目中,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真正的辩证法,“真正的辩证法并不是寂寞思想的独白,而是‘自我’和‘你’之间的对话”。[5]185相反,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是黑格尔为了论证其唯心主义而玩弄的思辨把戏。

第二,费尔巴哈对辩证法的一些具体说明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首先,费尔巴哈不懂得矛盾的客观性。在他看来矛盾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存在于抽象的思维中。因此,费尔巴哈才说:“对立范畴的直接统一,只有在抽象之中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5]147-148同时,他也不懂得对立双方的内在统一。按照费尔巴哈的理解,一个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属性,但是这些不同的或相反的属性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而是在不相同的时间里出现的。他说:“在同一个本质中统一对立面、矛盾的手段,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时间。”[7]49按照费尔巴哈的这种矛盾观,矛盾双方的关系不是内在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而只是时间上先后出现的外在关系。其次,费尔巴哈也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而近代哲学是矛盾的体系。他说:“近代哲学是矛盾的,尤其是泛神论是矛盾的,因为泛神论是站在神学立场上对神学的否定,就是说泛神论是神学的否定,然而本身又是神学:这个矛盾特别成为黑格尔哲学的特征。”[5]147与此相反,费尔巴哈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人本学看成是一种绝对的无矛盾的体系。虽然,他承认自己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实现,也是以前哲学的实现。这个实现同时也是以前的哲学的否定。但是,这“是一种无任何矛盾的否定”。[5]182因为,“新哲学完全地、绝对地、无矛盾地将神学溶化为人类学”,“新哲学不仅像旧哲学那样将神学溶化于理性之中,而且将它溶化于心情之中,简言之:溶化于完整的、现实的、人的本质之中。”[5]这种以人的情感、人性、人的爱、人的本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人本学,在费尔巴哈看来就是绝对的无矛盾的体系。在这里,费尔巴哈的矛盾观是很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他不懂得他的新哲学既然是以往哲学的否定,就不可能是一种无矛盾的否定。同时,费尔巴哈这种以人的情感、人的爱、人的本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新哲学”也是充满矛盾的。这里有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相对与绝对等等的矛盾。事实上,新哲学中的每一个命题,甚至每一个范畴都包含着矛盾或矛盾的萌芽。所以,费尔巴哈这种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费尔巴哈以上的矛盾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而且他对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说明也是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的。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上,费尔巴哈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但是,他把这种反映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不能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全部内容。由于他的直观性,他不懂得思维的能动性,不懂得人在实践中实现存在向思维的转化,又在实践中实现思维向存在的转化。他只承认物质变精神,不承认精神变物质。由此,他就把主体的能动性“让给唯心主义”了。

在认识论上,费尔巴哈强调感觉、感性直观的重要性,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源泉,同时,他也不轻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主张感性与理性、直观与思维统一起来。但是,由于他的直观性,他

并未真正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直观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因为,他将理性归结为感性,把理性认识看成一切感觉的总和,把一切知识归结为“二重直观”。

可见,由于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直观性,使他在认识论的总体上并未完全摆脱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两大缺陷: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上述分析说明,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一些辩证法的观点是不彻底的,其理解是肤浅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辩证法不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采取的却是辩证否定的态度。一方面,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张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成合理形态的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是终生敬仰的。1873年,他在《资本论》“第二版跋”里公开申明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他说:“将近30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神秘方面。……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6]112

马克思的这段精辟论述有几个要点值得特别重视:其一,“将近30年以前……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这是指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就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过批判,但所批判的只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並不是要彻底抛弃他的辩证法。其二,就是在神秘形式下,也“未能妨碍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事实也是如此。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论述了辩证法的总体特征、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认识的辩证法与人类历史的辩证法,使辩证法成了一个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逻辑的理论体系。当黑格尔受到种种非难,他的模仿者们,如毕希纳、朗格、杜林等等将他抛弃之时,马克思不仅申明他是黑格尔的学生,而且对黑格尔在辩证法方面的贡献还给了很高的评价。这说明马克思对历史人物及其以往的哲学的态度是正确的,其方法是辩证的和历史主义的。这与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看成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三,马克思告诉我们,需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将其倒立着的辩证法“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其四,要深入地理解和研究马克思所提出的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在我看来,马克思在这里所指的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就是在克服与抛弃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神秘形式”的同时,拯救其“合理的内核”,将其同唯物主义自觉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使之成为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的唯物主义;更为重要的是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庇护所驱逐出去,把历史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辩证法内在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的辩证法才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当然,费尔巴哈人本学中也有一些正确的辩证法观点,例如,他说:“地球并不一直就像现在这个样子,它只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以后,才达到现在这个状况。地质学已经考察出来,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里,还曾经存在过许多现在或早已不存在的动植物……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显然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条件已经不复存在。”[7]449这是一种肯定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条件的思想。费尔巴哈还肯定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并肯定联系是事物运动的源泉。他说:“自然到处活动,到处化育,都只是在内在联系之下,凭着内在联系而进行。”[7]484费尔巴哈对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也有正确表述之处。他说:“我的目的决不是一种消极的、否定的目的,而是一种积极的目的;我否定只是为着肯定;我否定的只是神学和宗教的荒诞的、虚幻的本质,为的是肯

定人的实在的本质。”[7]525这里,费尔巴哈的观点是正确的,否定不是绝对的否定,否定包含着肯定。在矛盾观上,费尔巴哈同样也有正确表述,他说:“单一是不能生产的,只有二元、对立、不同才是多的产生……精神、机智、聪明、判断,只有在对立中、只是在冲突之中发展和生产出来的。”[7]453可以看出,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确有一些正确的辩证法观点。

但是,有的学者只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这些正确的辩证法的观点,却没有看到他对辩证法观点不少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和表述;不考察他辩证法观点的性质,就急急忙忙得出结论说:费尔巴哈的发展观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辩证法的。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不严肃的、不科学的。与此相反,学术界还有一些学者未全面考察费尔巴哈人本学,只看到它对辩证法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表述,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就根本否认费尔巴哈人本学中有辩证法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应当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的辩证法观点是不彻底的,不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首先,费尔巴哈未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进行自觉改造。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已经说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的功绩未给予正确评价,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真正的辩证法”,而只是“寂寞思想家的独白”。未能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一般形式”。也就是未全面阐述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阐述自然的辩证法、历史的辩证法、认识的辩证法,使辩证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只有马克思才全面地、有意识地对黑格尔“神秘形式”的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拯救出了“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对马克思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恩格斯说:“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上建立起来。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6]42-43

其次,费尔巴哈并未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地统一起来。众所周知,费尔巴哈并未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他同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者一样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也就是说,费尔巴哈的历史观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同时,他的人本学也未意识到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

从以上分析可见,费尔巴哈人本学是直观的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直观性、被动性和不彻底性依然是它的基本缺点。

[1]王萌庭.普列汉诺夫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247.

[2]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7.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刁隆信.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106-109.

[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费尔巴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责任编辑 刘荣军

B516.36

A

1673-9841(2015)03-0026-05

10.13718/j.cnki.xdsk.2015.03.004

2014-09-25

刁隆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