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基因论略

2015-02-21田歧瑞黄蓉生

关键词:红色价值观核心

田歧瑞,黄蓉生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基因论略

田歧瑞,黄蓉生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

红色基因是在火热革命实践中锻造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红色基因既具有文化基因的共同特征,又具有鲜明独有特征。梳理红色基因在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确立、塑造、实现历程中的具体表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价值要求的红色底色。红色基因对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社会风尚、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理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基因;红色基因;体现;作用

红色基因已融入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构成。厘清红色基因的特定蕴含及其特征,探究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把握其稳定性和恒定性,传承无产阶级的政治性、思想性等属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的特定蕴含及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就会数典忘祖而失去生命力,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传承红色基因就会迷失方向而失去社会主义性质。红色基因是革命烈火铸造的永不褪色的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本色,具有鲜明的文化基因共同特征和独有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的厘定

近来,习近平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要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①习近平先后于2014年4月29日在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期间、10月30日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12月14日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期间,均反复强调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思想。“红色”是物理光波最长的光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喜悦、激烈、鲜血、革命。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以“红色”为阶级代表颜色,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以示高举马列主义、以别反动白色恐怖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红军、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就指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2]、“如果没有政治工作,没有党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不会产生红军的”[3]。因此,“红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革命、无产阶级政治性和思想性浑然天成、浑然一体。“红色”升华为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无产阶级政治性、思想性底色。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1958年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将来政治这个名词还是会有的,但是内容变了。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4]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毛泽东关于“又红又专”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发展。邓小平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5]48;“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5]166。江泽民提出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阐明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6],以讲学习、讲正气加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性。2003年12月5日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升华了对政治性、思想性认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性、思想性具体内容差异但本质如一,决定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习近平多次强调“两个不能否定”也正基于此。

因此,红色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先进理想信念为导向的无产阶级思想性、政治性,是无产阶级的灵魂,表现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正确的无产阶级政治性、思想性文化内容,是框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状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流行的红色文化现象,既是红色基因孕育的革命文化在当下的存在状态,又是红色基因持续孕育生成新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彰显了红色基因活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的特征

启发于生物基因,人类学家提出文化基因概念。文化基因特征同生物基因特征比较,二者既具有共同特征,又具有相互区别的自身特征。同样,红色基因以思想、文化形态存在并传承,既具有文化基因的共同特征,又具有独有特征。

1.红色基因具有文化基因的共同特征

稳定性。稳定性是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共同特征。生物基因的稳定性是指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生物信息遗传具有稳定性,负载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即DNA,在细胞中多种形式的DNA忠实性维护有关机制作用下,DNA忠实复制转录出RNA信息链后合成多肽蛋白质从而稳定生物性状。同样,文化基因的稳定性是指文化“DNA”结构及其复制外化的稳定性,文化“DNA”是文化系统中最核心恒久起决定作用的文化元素,在代际之间多种形式文化“DNA”忠实性维护有关机制(如血缘、社会习俗等)作用下,复制出文化持有群体独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外化为一贯的文化性状。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性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稳定传承中国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表现。文化基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在变异中保持稳定。

变异性。变异性也是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共同特征。生物基因在遗传的同时,由于细胞内外诱变因素的影响使DNA碱基、无碳糖、磷酸分子某点化学反应损伤,“导致DNA的点突变、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转位、DNA的断裂等,结果可能影响生物细胞的功能和遗传特征,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也有机会使细胞获得新的功能或从而进化”[7];同样,文化基因的变异性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化(如不可抗力、杀戮、生产力变革等)影响,导致文明消亡或文明进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介入后,使传统文化基因变异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生成中华民族新文化。其中,红色基因是前瞻性的人类先进文化基因。忽视现实文化环境极易发生“基因变异”导致外化“畸形”,但红色基因的实践批判性特征又赋予其自我重组的纠偏能力。

外在性。生物基因存在于生物细胞体内,在生物遗传机理信息管控中无声自然地、自发地规定着生物整体性状。而从一般意义上看,文化基因的外在性是基于人类文化传承的个体后天习得性,处于个体外的社会文化环境领域而非生物个体内,决定着人类社会属性而非自然生物性状。虽然

文化基因可以内化于人类头脑思维意识中,但文化基因外在性存在优先于个体内化,且内化程度取决于个体自觉性。中国共产党秉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强调永远讲政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意义正在于此。

多维性。生物基因遗传是从上代至下代不可逆、不跳跃地发生的,只具有单一性、射线状的纵向传承方向。文化基因的传承方向则是多维的,代际之间纵向传承可逆、可跳跃、可互动,且这种特征极为宝贵,如中华优秀传统主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同时,文化基因还可以进行横向传承,如中国共产党主张“洋为中用”、积极吸收一切有益人类文明。但文化基因交流、互鉴必须以文化基因稳定性为前提,只有基因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才能够交融。马克思主义是在契合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主体性选择和消化后融入中国社会,并积淀出红色基因。

无形性。生物基因经过早期逻辑猜想最终依据生物学、化学、量子理论等精细化科学试验研究清晰了基因的化学成分、最大尺寸[如:研究表明,果蝇基因的平均长度为10kb(1kb表示1 000个碱基对)[8]]、基因载体DNA分子结构及其工作机制等。而一般来讲,截止当前文化基因中的信息因素仍处于猜想阶段,没有发展到依靠科学技术直接测试实证量化研究,尽管部分交叉研究已经初步利用现代化、数据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开展文化基因组工程。文化基因的厘定主要基于对文化的把握和逻辑推理进行界定和描述,这是当前对文化基因认识不一的根源。近来,习近平多次谈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的重要价值,促进了我国文化基因研究的新高潮,也是本文选题的一个初衷。

2.红色基因独有特征

无产阶级性。红色基因是无产阶级的灵魂,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社会理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根本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的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最根本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这些是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灵魂,使之中国化积淀出的红色基因,既属于又决定着中国无产阶级的性状。因此,红色基因框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区别于其他阶级、其他国家的价值观。

实践批判性。红色基因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彻底性,“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解放前夕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时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0]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指出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内部的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社会制度的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科学技术的先进和落后之间的斗争”[4]351。红色基因总是在不断生成和灭亡、落后和先进的矛盾运动中而存在,具有批判性特征,赋予了红色基因自我纠偏能力。

先进前瞻性。红色基因是立足现实而指向未来的。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奋斗,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1]红色基因天然具有超越腐朽落后文化基因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论者。红色基因的这种特性使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导意识形态反对庸俗化、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潮;红色基因的这种特征又极易“基因突变”导致类似“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思潮,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实践批判性防范规避红色基因变异发生。

中华民族性。红色基因是为了中华民族自由独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积淀的,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新内容。毛泽东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其民族形式和中国特点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2]660。马克思

主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实践标准、人民群众等主体选择性和主体消化能力的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也滋养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性、思想性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基因。

因此,属于文化基因的红色基因是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遗传密码”和生命线,其先进前瞻性特征和实践批判性特征驱使中国共产党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公民价值准则不断超越既有迈向高远,其无产阶级政治、思想内容的规定性有机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无产阶级政治性、思想性文化,其中的核心观点构成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

二、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3]。红色基因一贯历史地丰富并最终孕育出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以生命线的地位和异彩缤纷的内容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红色基因框定的国家价值目标

红色基因是递进性框定国家价值目标的生命线。红色基因的原初切入点是无产阶级救国,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掌握领导权框定的新民主主义反帝反封建国家价值目标和偏向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掌握政权后,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框定社会主义国家目标三大基本维度的根本制度;红色基因经历“文化大革命”曲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国内外落后敌对思想侵蚀的考验历久弥坚,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框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

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基因孕育的国家价值目标最终构成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的价值要求。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目标超越国民党反动派落后的“旧三民主义”,系统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国家价值目标,“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12]663,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我国国家价值目标鲜明无产阶级属性和三大基本价值维度凸显;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建立以人民民主专政最根本政治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经济制度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主体框架的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4];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路,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集改革开放十年之智慧,凝练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在新时期第一次准确定位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此后,中国共产党以执政纲领的最高形式,逐渐廓清国家奋斗目标的实质性内容和可行性方案。在“两个文明”基础上逐步阐释了政治文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5]等论断。在新时期,党的十七大首次完整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上首次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至此,红色基因在新时期以党“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定力,框定出我国国家价值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红色基因框定的社会价值取向

红色基因是递进性框定社会价值取向的生命线。在革命时期,红色基因主要体现阶级斗争思想框定领导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战胜落后敌对阶级专制统治的价值取向;革命胜利后,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框定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集体和个人关系必须维持在恰当程度,否则“基

因变异”导致社会的价值取向平均主义、个人主义等非集体主义的“畸形胎”。改革开放以来,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框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价值取向。

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基因孕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最终构成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价值要求。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以纪律性和组织性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反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非组织观点,以提升党员修养开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反对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官僚主义,以“组织起来”的方针凝聚群众力量,反对缺乏群众、分散狭隘观点;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开展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论断,使集体主义民主集中制作为社会主义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群众之间的组织制度、动员优势;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方式多样化超越落后的平均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形成在集体主义经济基础上依法保障正当利益、鼓励积极创造、承认个体差异、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封建习惯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形成集体主义民主集中制基础上依法保障权利平等和义务平等相结合、民主和法治相结合、自由和纪律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社会和谐的一切体制机制弊端,塑造兼顾效率与公平、反对“四风”强化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牢固协商民主、以宪治国等新时代趋向。其中的核心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红色基因框定的个人价值准则

红色基因是递进性框定个人价值准则的生命线。在革命时期,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推翻“三座大山”压迫解放人民框定唤起每个人以高尚道德为国抗争的价值准则;新中国建立后,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框定个人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的价值准则;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16]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基因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理念框定“四有”新人、公民道德规范和荣辱观价值准则。

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基因孕育的个人价值准则最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价值要求。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立足“为国而战才能解放个人”、“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无产阶级的阶级友爱、实事求是等的基本认识,唤起国人为国奋斗的信心,倡导模范的共产党员应鄙视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应敬重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具备有利于人民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2]660塑造出无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行为标准;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以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抵制封建腐朽个人伦理道德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规范;红色基因驱使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培育“四有”新人,批判和超越以神为本、以物为本的个人片面价值准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上,完整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重点的立体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供社会主义个人发展的载体依托、途径条件、道德素质、人际态度等基础条件及其对个人提倡的价值准则,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红色基因的推进作用

作为框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生命线”,红色基因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保证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丰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引领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风尚、夯实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理想基础的推动作用。

(一)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红色基因作为政治思想方向、政治思想辨别力、政治思想敏锐性,始终是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坐标。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4],这个旗帜就是红色基因框定的唯一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回答着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等“左”或右的错误思潮夹杂在意识形态中混淆视听。另外,“在以市场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背景下,以消灭阶级为实质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分清敌我为前提的政治动员方式、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以超党派、超阶级的‘全人类’、‘一切人’面貌出现的抽象人道主义面前,乃至在以‘张扬个性’、‘合理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面前,甚至赤裸裸追求一己私利的拜金主义和纯粹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面前,都已不再具有振聋发聩的震撼力”[17]。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以无产阶级的政治性思想性为“制高点”,始终以无产阶级政治方向作为前进方向;以无产阶级的政治性思想性为“定位仪”,从中知更替兴衰,面对未来更加自觉地坚持哪条路不坚持哪条路、选择哪个方向不选择哪个方向、选择直行还是迂回、选择急行还是缓行等;以无产阶级的政治性思想性为“刻度尺”,守住自己的“魂”和“质”,衡量人类文明成果、祛除敌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拨开纷繁复杂、云雾缭绕的意识形态谜团,保持清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二)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容

红色基因的政治性、思想性结合实践、服务实践、保障实践,在实践中以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破解中国发展难题,结晶出每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内容。在革命时期生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成的“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生成的“航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价值内容,都包含红色基因遗传密码。这些价值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斗志、凝气聚魂、强基固本的宝贵资源。实践是常为常新的,将红色基因寓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民族梦想的奋斗中,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先进性克服折腾、动摇、自满和懈怠情绪,发扬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将红色基因寓于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中的群众路线,塑造模范汇集力量,服务改革大局保障改革创新;将红色基因寓于文化创作中,挖掘、释放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强大精神支撑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三)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善美社会风尚

红色基因的政治性、思想性把握着科学规律的真理、秉持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价值、引领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奋斗之美。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掌握了引领中国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富强再到伟大复兴的发展真理之大“真”;红色基因蕴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取向,形成解放人民、富裕人民、人民梦想成真的价值之大“善”;“真”与“善”结合就是“美”的文化反映。奔向延安投身革命的景致、进军大漠荒原奉献祖国的景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征的景致,构成时代性社会真善美风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充分外化红色基因蕴含的无产阶级真善美的资源禀赋,传承红色基因“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18]。使红色基因蕴含的科学思想武装人、正确舆论引领人、优秀作品鼓舞人、高尚情操塑造人,让党的红色潮流永远流淌在时代风尚的前沿。现实中人们选择重温红色经典、重走长征路、重回红色根据地、重吃红军饭极大地震撼、洗涤着人们的心灵,正是历久弥香的红色基因魅力所在。

(四)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共同理想基础

红色基因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是无产阶级最高理想和人民群众共同理想的统一。革命时期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共同理想,建设时期致力于建设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理想,改革时

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了实现共同理想,红色基因鼓励一切先进生产力发展、一切先进文化发展、一切真善美的道德发展,而最根本的是思想掌握群众,让“批判的武器”掌握群众后变成成就共同理想的物质力量。因此,红色基因是人民群众的基因,人民群众是红色基因的“基因”。在从党成立前夕“唤起民众”到今天“以人为本”的历史跨越中,始终流露着红色基因对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肯定。在历史新时期,“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群众造福”[19]。只有将红色基因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20]的论断严肃而认真地贯彻下去,夯实人民群众共同理想之基,长期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局面,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脚踏实地,迈向高远。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2-1933)[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269.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3)[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24.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6.

[7]潘学峰.基因的自身维护疾病的发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

[8]尚义和.分子生物学的起源与进展——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交互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5-5(02).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2).

[1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

[1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9.

[17]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

[18]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01).

[19]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2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责任编辑 刘荣军

D61

A

1673-9841(2015)03-0048-07

10.13718/j.cnki.xdsk.2015.03.007

2015-01-18

田歧瑞,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西南大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与培育路径研究”(2014SWUJCZX08),项目负责人:黄蓉生。

猜你喜欢

红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