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与构建

2015-02-21

关键词:职场校园文化办学

周 鑫

高职院校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与构建

周 鑫

在全国高考生源相对萎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彰显学校的发展理念和方向,是学校特色办学的组成部分。分析了高职院校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系统化培育和建构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对策。

高职院校;职场化校园文化;产学研合作育人

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1 050万后,随后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急剧下降。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虽然止跌回升达到939万人,但较最高峰时期已累计下降200多万人[1]。可见,高考生源相对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各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不仅要创硬件一流,更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彰显一所学校的发展理念和方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高校形成自身的特色教育模式。从本质上讲,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自身的行业性特点和职业性特点,必须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和企业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构建具有职场化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一、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高校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这种心灵的塑造是与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的”[3]。传统的校园文化是“以师生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4]。这一文化营造的地域是特定的,主要是以校园为空间。营造的主体也是特定的,主要是学校的在校师生员工及校友。文化营造的主题是学校精神。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被打上的也是校园特色的烙印。可以说,传统校园文化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围墙文化”,虽然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塑造人并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但并不完全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所需。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属性、技术属性和实践属性”[5]的特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但是要有助于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如何培养职业人”,满足企业对生产技术人员需求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获取技术知识,形成社会所需的思想政治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技术知识的能力,具备敬业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所在的企业环境,所以,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自身的特色校园文化。笔者认为,这一特色校园文化可称之为职场化校园文化。该文化由政府、学校共同主导,在营造地域上穿越了“校园空间”,融通了院校与社会,与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衔接紧密;在营造主体上,也不再单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的互动,行业企业也需要参与到这一群体文化的构建中来;文化营造的主题,不仅是学校精神,也蕴含了企业行业的文化基因;精神环境和文化环境,打上的是以诚信敬业、精技强能、团队协作、竞争进取、实践创新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体现职场特色的烙印。相较于传统校园文化,职场化特色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类型,它既具有一般或传统意义的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特色文化”,可以在解决“培养什么人”的基础上,帮助高职院校进一步解决“如何培养职业人”的问题。

二、职场化校园文化的特点

职场化校园文化,在表征上是文化构建,在本质上反映的是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日常教学模式上,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自200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中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6]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已占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仅江苏省的高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就达到了103 845人。其中:文科类院校476所,计划招生39 918人;理科类院校520所,计划招生63 567人[7]。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办学理念遭到漠视,办学定位日益模糊,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向传统高校看齐,自身特色日益丧失。

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一要认清自身所处区域的产业特征,办学必须要根植于区域行业,秉承开放视野,服务城乡发展的办学理念。二要明确自身办学的定位,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都要为培养学生具备职业能力服务。基于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构建以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为核心,学习情境和职业情境互融的“双核心,双情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的“四环相扣”教学方式。与之对应,高职院校职场化校园文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价值趋同。就是职场化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要与企业行业的相关岗位职责、道德品行的要求相一致。通过这一群体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能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形成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诚信敬业、精技强能、团队协作、竞争进取、实践创新的品质特征和价值取向。第二,角色主体。职场化校园文化在满足师生个体精神需要的同时,要注意联系社会生产发展所需,通过构建准职场环境或者通过真实职场环境逐步培养师生群体的职场化角色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角色素养。第三,团队协作。高职院校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就是要渗透和培育职场文化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建立职场化人际关系。

三、建构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对策

职场化校园文化的特点要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生活中彰显出来,落实到实践中。一要开办与区域行业产业对接的应用型特色专业,用应用型专业来支撑应用研究、职场文化和专业建设。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特色。三要课程教材体现实践性特色。四要培育教学科研团队的“双师”特色。五要彰显教、学、研、产的协调统一特色。六要实现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的一体化融通特色。笔者认为,从具体实践来看,职场化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理念文化、制度行为、视觉识别等系统来综合建构。

(一)用先进理念指导职场化校园文化建设

政府应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系列配套法规和政策,加大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职业院校应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职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确立“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战略发展理念,把凝练职场文化作为“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文化兴校”战略提升到学院长远战略发展高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彰显职场化校园文化的理念。

(二)用制度规范培育职场化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制度规范职场化、教学活动职场化、学习过程职场化”的制度格局,立体多元地培育职场化特色校园文化。

在“制度规范职场化”方面,应探索建立授课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和顶岗实践制度、学生到行业企业定岗实习制度等系列规章,参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修订完善实训实习中心的操作和管理规程,培养院校师生的职场行为习惯。

在“教学活动职场化”方面,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确保教学活动的职场化方向。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这些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既能给学生传授理论、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职场化素养,引导学生核心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三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订单式特色班级,组织实施职场化定向教学活动。四是在学校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开设与职场联系紧密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学习过程职场化”方面,一要将传统教室改造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给师生提供职场化或准职场化环境。二要与学校所处地域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密切联系,协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定期定时参与企业生产,体验职场化的真实环境。三要成立学生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社团,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科技文化和职场化竞赛。

(三)用视觉识别系统打造职场化特色校园文化

要通过一系列的形象符号将这一抽象的群体文化具象化,并被师生员工的视觉识别和传递。一是高职院校校园整体规划布局要打破传统惯例,着力体现“校中厂、厂中校”的职场化校园布局特色,减少传统课堂教室,大量增加“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二是校园人文景观要准确展现学院办学定位,将学校的职业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传递给师生员工。三是实习实训场所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命名、规章制度制订以及师生实训着装等都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进行规划。四是学院的标准色、标准字和标识系统尽量体现职场化特色,并在师生的活动场所中广泛使用。

[1]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4-09-25].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4/index.shtml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彭正禄,刘方明,林金蓉.高校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建设[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4]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5]董熙.高职院校构建“职场化”校园文化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7).

[6]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 [2014-09-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755.htm

[7]2014年江苏高职院校共计划招生103 485人[EB/OL].[2014-09-25].http://www.diyigaokao.com/news/detail.aspx?infid= 8784.

(编辑:文汝)

G711

A

1673-1999(2015)01-0132-03

周鑫(1982-),男,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4-10-25

猜你喜欢

职场校园文化办学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