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基于转型发展视角

2015-02-21杨睿宇

关键词:师资队伍新建教师队伍

杨睿宇,马 箫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基于转型发展视角

杨睿宇,马 箫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分析了师资队伍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加强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对策。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式无非两个途径——要么追赶发展,要么特色发展。追赶发展之路以老牌大学为目标,有“章”可循,但差距只会越拉越大;特色发展之路则需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虽无坦途但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是指1999年升本的高校,这批高校大多具有类似的特征,即升本时间晚,办学底子薄,发展受到种种局限。在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背景下,同时伴随着高校扩张。近年来,学生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无疑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发展,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2013年,教育部开展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试点工作,旨在引导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定位,通过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培养更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较之于传统院校来说,是一种发展,是一种转型。这种发展体现在:原有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高等教育理念随之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高校发展关键因素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 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特别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项举措将有利于扭转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定位不清、只求规模的现状,引领社会摒弃一提职业教育就是“低档次”的陈旧教育观念。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搭建实践平台,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目前,我国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用性不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欠缺,其根源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由一些地方高校转型形成的,在转型过程中只有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要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科学理论水平高、生产实践能力强、数量和能力结构科学合理的与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与建设高水平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这支教师队伍要能扎根地方和面向行业,善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能力强。另一方面,这支教师队伍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能力强,传道授业水平高,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

二、师资队伍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师资队伍的转型和建设是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甚至决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升本时间不长,而且多是从大专、师范升本而来,学校教师队伍有许多先天不足。首先,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高校年轻教师人数较多,比例高,处于中间年龄层次的教师较少,各年龄段教师人数分布不均衡。其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具有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高,整体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再次,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博士学历人数不多,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的这些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校的转型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许多地方本科高校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只要在企业兼职的教师数量符合教育部评估要求即可。随着高校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经过严格考核才进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他们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另外,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但又缺乏传授知识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很好授课;传统科目教师偏多,新办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这种缺乏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的教师,都不利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政策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

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制定的关于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政策不够科学,缺乏合理的政策指引,只是单纯强调具有实践经历,而对如何具有实践经历,如何做到产学结合、企业和学校的人力互换,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则没有清晰的政策,即使制定了政策也没有很好落实到位。

三、加强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对策

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实力和水平,而管理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则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战略方向准的管理队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能量,反之则会起到限制作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首先要有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师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的主要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单一观念转变为全面质量管理。

(一)组建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是高校为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推动教学改革与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审议、评价、咨询的专门机构。大多数地方高校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是遴选学校学术水平较高、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教师队伍要转型,在教学指导观念上也要转型。通过在教学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能手等,让他们全面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研究、论证和审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审议有关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制度,并通过这些工作让行业企业的理念进一步融入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去。

(二)实施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升工程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注重现有教师的提升和培养,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一方面着力提升教学素养,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设计,让教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并通过教师沙龙、专题研修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在“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基本教育理念下,大力开展具有高度应用型及实用性的教研工作,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质量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科研工作制度,引导和要求教师的工作理念和行为规范不断向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模式转变,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要求所有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教学和实践水平。学校要加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到企业去实践,让企业家进校园。重庆科技学院制订了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的制度,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基地,鼓励任课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与技术改造,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二级学院每年暑期都实施“教师专业回炉计划”,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工作。

(三)引进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师资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加大适应学校发展的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产业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新进教师的相关工作中,要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引进具有实践背景和行业工作经历的师资,对其中条件特别突出的,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可优先引进,并在人、财、物上倾斜,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中应用型教师的比例。要重视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来校兼职兼课,并使这样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为避免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薄弱、流动性过大不便于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应该做好调研与规划,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四)在校教师与引进教师互帮互学

虽然许多高校都注重“引”和“培”,但是大多数都是分别进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利用在校教师和企业引进的教师进行互相培训,在校教师可以将积累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传授给引进教师,企业引进的教师也可以把现场的实际经验传授给在校教师,通过互帮互学,彼此提高,既可以节约培养成本,又可以促进两种类型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有人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没必要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实际上,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国际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需要教师具有指导行业、产业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因此,要培养具有意识国际化、能力国际化、素质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安排教师赴海外访学、留学深造,促进教师转型发展,使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从而构建适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师资队伍。

(六)建立科学的师资队伍评价制度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根据“产教融合”要求,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思路;要积极探索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新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评价制度体系,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的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七)构建适合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无论在什么高校,职称晋升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以往的教师职称评聘主要看重的是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及论文发表期刊的分类。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积极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大胆尝试改革教师的职称评聘,特别是学校内部就能决定的职称晋升,可以在评聘指标里引入实训实践、生产指导、技术发明等考核要素,大胆创新,注重区分,处理好文、理、工教师和教师来源背景等多种因素,最终通过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促进教师的转型发展。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转型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和内部稳定,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1]严欣平.新建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张庆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思考: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办学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朱光俊,杨艳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11).

[4]雷铭.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编辑:文汝)

G645

A

1673-1999(2015)01-0110-03

杨睿宇(1982-),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301331)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马箫(1984-),女,硕士,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2014-10-15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14年度课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XJYX2014B03);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CQGJ13C323);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2014-GX-044)。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新建教师队伍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