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文化创新建设的哲理思考
2015-02-21邓新梅
邓新梅
图书馆管理文化创新建设的哲理思考
邓新梅
为顺利实现向智慧图书馆的过渡转型,讨论了管理文化与服务机制的主从关系;论述了管理文化创新的必然性;从管理文化角度剖析了智慧图书馆的外部特征和互联、高效与便利的内在本质特性。针对传统服务管理弊端,基于管理效益最大化理念,探讨了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与人为等因素局限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新模式。创新实践表明,正是创新思维与新的管理文化理念推动了图书馆向广泛互联、融合共享与智慧服务方向的高端发展。
智慧图书馆;管理文化;创新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方向的转型[1-3]。尽管面临技术、经济等诸多困难,但是实现向智慧图书馆转型难于突破与逾越的障碍瓶颈却在于管理文化的创新。智慧图书馆是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图书馆形态,但是其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并没有变化。管理服务机制是由管理文化确定的,两者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管理文化就有其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因此管理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4-5]。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规章制度、价值观以及行为规则的具体体现。如果认为图书馆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献收藏保管与给用户提供资料查阅等一般性服务,那么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就远没充分体现与有效发挥。因此,对其管理文化创新建设作某些哲理思考是有现实意义的[6-7]。
一、管理文化与服务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早就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研究图书馆的管理文化与服务机制之间的关系。图书馆管理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形象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管理精神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形象文化是表层文化,是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沉的文化。实质上管理文化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与价值观,是群体结合在一起的共同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服务机制是指服务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与管理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服务机制是在管理文化指导下制定的,是从属于管理文化的,不同的服务机制又有不同的服务文化,因此服务文化是图书馆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人和读者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和享有的规范准则、行为格式和价值体系。因此,理清图书馆管理文化内涵与服务机制的关系,有利于图书馆在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中增强馆员的凝聚力,用更智慧的服务方式推动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实现图书馆的宗旨和目标,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智慧服务[8]。
二、图书馆管理文化创新的必然性
管理文化创新的必然性是由图书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在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图书馆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智慧图书馆的特性进行研究,针对现行管理文化存在的弊端,探索创新的发展方向与途径[9-10]。
(一)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属性
智慧图书馆最重要的技术属性在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广泛互联特性,即智慧图书馆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广泛互联的图书馆,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融合的时代产物。正是互联特性支持了广大读者、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可以整合在一个智能网格中,从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海量知识网络,而且各个网络要素之间可进行相互互动,使之方便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广泛互联包括:
(1)图书馆的馆馆相联,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书目、资料数据库,实现对馆藏信息数据资源的集中运作、管理和维护,借助门户网站的集群协同,实现统一导航、统一检索与统一使用。
(2)网网相联可将网络服务渗透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之中,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新的服务增长点,顺利实现与网络有关的各类图书馆服务,其便捷可为更多读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3)库库相联可将相关文献资料库进行集成,借助云计算和云服务进行统筹管理,构建量身定制式的“我的图书馆”,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服务,使图书馆更加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例如,可借助一台iPad在库库相联技术支撑下,实现将文字、书本、声音、图像、数据以及各类动态信息进行整合,使之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中获得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4)人物相联是指人和物相联、物和物相联、人和人相联,即在智慧图书馆中,将图书馆员和读者与图书馆的各类设施相联。例如图书馆自动选座系统服务,可实现读者与图书馆座位设施的联系,预定座位、协调座位安排,使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读者与读者通过人物互联进行互动,借助互通互联的服务管理实现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研究技术属性有利于寻找智慧图书馆技术管理的创新途径与方向。广泛互联特性给智慧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智能技术,可实现智慧图书馆向融合共享服务理念的转变,比如构建三网融合、跨界融合、新旧融合与多样融合的图书馆,可以更加优质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服务。以图书服务为例,由于每本书都经过分类、汇总、分析、加工、编码和链接,都有索引、脚注与电子摘要,既可以按页拆分,也可以单独摘录成一页,经过再加工而变成一种新的图书。正是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以及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的技术属性,支持了图书馆向丰富多样的智慧图书馆的高级形态发展。
(二)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属性
对技术属性的了解,有助于从管理文化角度考察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属性。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外在表象特征,属于技术属性范畴,其内在特性则在于智慧图书馆的互联、高效和便利的管理属性。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目标就是通过互联、高效和便利的管理属性得以实现的。
(1)互联意味着借助全面感知、深度协同与立体互联技术,可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细节、流程、领域与各项业务的相互关联,通过智慧技术可以相互渗透与融合。因此,广泛的互联特性是图书馆实现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创新的关键所在。
(2)高效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一线服务与二线保障系统的各个具体环节,基于图书馆的集群整合与灵敏便捷,可将其导入智慧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管理的前台与后台系统,鉴于书书、书人和人人相联,从而为读者节约相互沟通的时间,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各类事务。高效可以使整合集群后的图书馆规模效应和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各项资源利用的效率最高化与效益最大化。
(3)便利是指读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联机上网进行所需要的信息互联,基于全面立体感知形成的无线所在环境,用户可以采用自己喜好的方式,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也有利于图书馆馆员进行随意、随时、随处与随身的自主智慧服务。这种便利性可将原本异地、复杂的服务集成为就近就地一体化的简化方案,使之方便地进行个性化、内外部与虚实场景的互动,充分体现了智慧图书馆的人本理念。
(三)管理文化创新的必然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智慧图书馆的技术与管理属性决定了图书馆管理文化创新的必然性。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书馆管理文化为适应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需要,在网络信息时代新形势下,面临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智慧图书馆先进的管理文化,也要重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留中华文化的管理特色。因此必须对现有管理文化进行创新,正确处理传统图书馆管理文化和智慧图书馆文化的关系,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对管理文化进行创新,只有推陈出新,才能革故鼎新。事实上,智慧图书馆的互联、高效、便利三大管理特征之间是互相紧密联系的。互联是体现智慧图书馆有别于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型图书馆的关键所在,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石与体现高效和便利管理属性的强大技术支撑。高效是基于互联服务与管理的具体应用,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与本质体现。便利是智慧图书馆互联、高效特征的落脚点,只有创新才能充分体现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与人本理念精髓。
三、创新建设的哲理思考
图书馆是以资源、服务、技术和馆员为要素进行建设的,创新就是建设以知识环境为依托,灵活运用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实现对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图书馆服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传统“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办馆服务理念并没有完全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在管理文化方面滞后于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时代节拍,如被动的管理模式、老套的信息传输方式、服务方式受限于地点、时间、空间与人为因素等影响,与智慧图书馆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并不匹配,在规章制度、服务方式等方面很难满足个性化主动智慧式服务的期望。
(一)服务的智慧化
智慧化服务实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数字化、明晰化和自主与个性化信息的获取。首先,传统图书馆意义下的纸质图书、资料等实体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人们需要的是载体所包含的知识与信息,并非载体本身。在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是数字化的,面向网络的馆藏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形成有完整知识定位的知识网络中心,给读者提供全新的数字化资源,因此智慧化服务意义下的图书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图书馆实体。在信息网络时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应当以数字化资源为主,贡献给用户的应是智慧图书馆中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系统化数字资源。其次,海量信息如何处理,网络时代读者面临的是海量信息,面对繁多的冗余信息,读者与用户往往不知所措,常常陷于难以找到自己想要获取信息的困境,检索率极低,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智慧化服务应当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平台,借助导航平台将庞大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与整合,使信息检索方向明晰化,让读者能有的放矢地查找目标信息,信息明晰化可使读者以极高的效率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最后,要有利于自主与个性化地获取信息,将图书馆静态的数字信息资源转变成动态的数字信息资源,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服务的个性化与主动化
为解决网络环境下资源迷向和信息过载问题,基于用户行为、兴趣和偏好等信息特征,在无需用户干预和指引的情况下,可采用主动推荐或推送等服务方式,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自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然后按照用户反馈修正其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可将传统信息服务的被动响应模式转变为有特定目标的针对性主动服务模式,主动采集信息、主动预测需求信息、主动处理与主动发布信息,并且采取措施主动适应用户的特征,主动进行人机交互、主动挖掘知识与主动预测仿真。在网络环境下,主动信息服务正在转变成主流的服务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模式:基于用户定制的服务模式与基于用户跟踪的服务模式。前者是指系统根据订阅的方式或用户注册直接获取用户需求偏好和用户个人基本信息(如从事专业和研究方向等),针对需求提供有目的的服务,其实现的关键在于用户的主动参与,目前的典型应用有个性化信息定制和基于电子邮件推送两种服务形式。后者是借助对用户的信息跟踪,系统自动收集并动态更新用户需求,无需用户提供其信息需求偏好,就可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
(三)智慧化服务实现的对策与措施
智慧化服务是服务管理工作的最高端服务形式,为顺应时代潮流,馆员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知识环境为依托,转变服务思路以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为了实现智慧化服务,当前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是有必要的。
(1)强化图书馆的专业技术建设。加强建设有专业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结合,建立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馆藏体系与特色数据库。智慧图书馆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数字化,因此应当强化数字化建设,加大数据库的信息摄取量与技术处理,使数字化资源变成易于为读者方便使用的知识,更加专业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用户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进行穿越时空限制的优质智慧化服务。为高效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有必要强化对读者信息素质的培训,以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并关心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2)突出专业服务。为直接面向专业服务,可引进与选拔非情报专业但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以发挥馆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用户提供如课题查新等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3)提高馆员素质。面对更高更新的智慧化服务要求,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对馆员不仅要求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独立思考能力与个性化思维,而且应当具有适度的采集信息能力,掌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各项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外语水平与计算机应用管理能力也应当有所要求,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网络时代要求的图书馆员。
四、结语
图书馆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化图书馆的发展转型。为了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必须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文化,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主动智慧化服务创新思维必将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1]赵晓辉,庄华峰.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提升的必由之路[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4).
[2]崔虹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
[3]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2).
[4]董乾枫.图书馆服务监督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1(6).
[5]崔虹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11).
[6]伊安·约翰逊.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2(7).
[7]时彦艳.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6).
[8]李显志,邵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3(8).
[9]王显燕,覃线型.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J].理论探索,2013(2).
[10]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8).
(编辑:张齐)
C289
A
1673-1999(2015)01-0094-03
邓新梅(1969-),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文化与技术管理。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