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演变
2015-02-21叶紫琳
叶紫琳
论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演变
叶紫琳
对西方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绘画的理性色彩语言、印象主义的理性感官色彩语言与后印象主义绘画主观性色彩语言和20世纪早期西方绘画多元化色彩语言进行探析与研究。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演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拓和丰富绘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获得更大的艺术创造力。
西方绘画;色彩语言;演变
人类文明尚未诞生之前,色彩就成为了人类表达精神世界的语言。从西方美术史来看,对色彩语言的研究一直是艺术家们思考、努力挖掘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色彩语言的演变推动着绘画艺术不断发展,也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西方绘画流派种类繁多,本文主要对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绘画色彩语言、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时期绘画色彩语言和20世纪早期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演变进行探析研究。
一、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绘画的理性色彩语言
从西方绘画发展史来看,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至18世纪中叶,绘画基本上是以固有色作为色彩基础,色彩只是素描的补充,是为之服务于明暗的,细化了它们内在色彩感觉机能,是科学的理性色彩观。从绘画程序看,是先用素描构成作品,然后再上色。画家主要依靠不同色相的对比与色彩的明度变化来表现物象。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很善于表现诗意化的生活,作品具有很高的品格。然而,与同时期画家们一样,画中弥漫的光线只是明与暗的关系,暗部多为黑褐色,画面中的色调也总是变化不大的棕褐色调。这时期的古典绘画被人们称为“酱油调”。从伦勃朗、安格尔等古典主义时期绘画大师的许多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他们在绘画色彩语言观念上是概念化的,只重视物象形体的塑造,在色彩实践中只有固有色的明暗关系,虽然具有完美的造型,却没有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画家一直是在写实精神指导下“随类赋彩”。再现物体的固有色,是西方画家苦心孤诣追求的目标,古典绘画的理性色彩观念和色彩实践,直到德拉克洛瓦时代才开始受到挑战。
二、印象主义的理性感官色彩
色彩变革的先驱德拉克洛瓦,以强烈的光与色的对比创造出辉煌而又和谐的色调,他对色彩的追求孜孜不倦,在各种场合和时间中注意对色彩的观察和分析,在他的自述中:“我终生都在追求把白色的衣褶画出准确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白天,我发现了一个明显的例子,阴影是紫色的,而反光是绿色的”[1]103。德拉克洛瓦一生致力于色彩的探讨,但是他在这条革新的道路上没能取得成熟的果实,却为之后的印象派提出了重要的课题。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印象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展出而获名,西方绘画从此迎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实现了绘画色彩史上的真正革命,印象主义绘画色彩语言完成了由“素描第一”发展到“色彩第一”的变革,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绘画“酱油调”的色彩观念,进入光与色表现的新时期,重点表现自然的瞬间印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直接感受光与色彩的微妙变化。这个时期在色彩上最杰出的代表画家是莫奈、西斯莱、毕萨罗等人,他们强调室外写生、真实地再现自然界的色彩,绘画艺术从“博物馆色调”中获得解放,走向大自然色彩缤纷的世界。而最能代表印象派色彩观念的是莫奈。莫奈的《草垛》,忠实地记录了光线对色彩的影响,画面中物象的亮面与暗面,不仅仅是明度对比,而变成了冷与暖,鲜与灰,或者是蓝与橙、黄与紫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印象派画家为转折,绘画从此进入一个新世纪,每一笔触、每一色块、每一调式都是以色彩为中心,由昏暗的“酱油调”变得斑斓璀璨[2]13。另一位印象派画家毕萨罗曾说:“观察主题时多注意形体和色彩,而不要太着重于素描刻画……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它会破坏各方面的感觉。”[1]104可见,此时期的色彩,已被强调到了一种比形体塑造更重要的地步,摆脱了色彩对形象的从属地位,主张直接用色彩塑造物象。
印象派常常被说成是“把光学现象和生理学、心理学对人的色彩感觉的研究,应用于绘画”。而真正把光色原理直接用于绘画实践的是修拉与西涅克,他们开创了独特的“点彩”画法,修拉习惯于像科学家那样工作,西涅克对此曾有一段描述:“他(修拉)长时间地玩弄着那块当作色板使用的烟盒盖,一面观察自然一面斟酌用色,然后他从按光谱顺序排列的一小堆颜色中,挑选出能最恰如其分地表达他所发现的奥秘的种种颜色来,从观察到动笔,从一笔到另一笔,最后把画板盖满颜色。”[1]105点彩派用色点并置的手法造成颤动的色彩效果,为了这种闪烁着的色点,修拉不得不整年地在一幅画上拼搏,换来一种不同一般的视觉效果。点彩派过分忽视了科学与艺术的界线,势必会影响画家个人风格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除了使印象派的色彩探索简单地推进一步之外,未能产生更多的影响,而点彩派本身却很快地结束了并不长久的艺术生命。
三、后印象主义绘画主观性色彩语言
塞尚、凡高和高更通常被归为后期印象派,他们与印象派艺术主张不同,对印象派客观真实地再现自然界的色彩并不满足,认为在色彩观念上应该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观性色彩”。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曾说:“色彩愈谐和,线描就愈准确,……线描和形象塑造的秘密就在于色调的对比和协调。人们不说塑‘物体’,而说塑‘色彩’。”[3]19他不像莫奈那样专心致志于光与色的变化,而是力图以色彩的冷暖变化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他自己的主观感受,不是简单地复制大自然。这种创作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绘画重客观再现对象的传统,比起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观念,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凡高是以自己的心灵作画的大师,他用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吸取东方绘画,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装饰趣味,直接用原色对景写生,他把色点扩展成色线来塑造物线,终于开拓出一条独有的“色彩之路”。高更自称是“幼稚而粗鲁的野蛮人”,他从土人生活中获取灵感,强烈的色彩与粗犷的造型,使他的老师毕萨罗也为之瞠目结舌,无法接受。高更的画面上出现较多的近似平涂的色块,加上热烈而浓郁的用色,使他形成了具有东方装饰味的绘画风格,尽管塞尚认为“高更不是画家,他只搞了些中国玩艺儿”而不屑一顾,然而高更的风格与创作思想对现代派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都从中受到启发。相反,对“中国玩艺儿”持轻视态度的塞尚却暴露出追求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局限性。至此,西方绘画的色彩演变几乎走到了尽头。
四、20世纪早期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多元化
20世纪的西方社会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毁灭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这一时期的色彩审美趣味都有很大变化。当我们为莫奈、毕萨罗、雷诺阿、西斯莱等一幅幅五彩缤纷的杰作所陶醉时,不要忘记一个具有实质性的审美观念的变革——古典主义时期“素描第—,色彩第二”的绘画标准已经出现了颠倒。在解放绘画色彩全面本质的过程中,马蒂斯用“单纯的色彩画画”,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颜色大面积平涂,各个色块之间没有过渡,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立体派画家用几种颜色的色调浓淡层次来表达物体的分解;表现主义画家则把色彩当作了精神支柱,色彩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作品。他们彻底地冲破了传统绘画色彩观念,不受任何旧规律的束缚,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画家内在的情绪,西方传统绘画写实描绘就此遭到彻底的瓦解。因此,马蒂斯称色彩“是一种解放的手段”。这种“解放”,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再充当“素描的补充”,绘画程序变了,色彩不再是姗姗登台的后来者了;二是色彩的运用不再严守物类的固有色,而是独立于物类本然的存在,如马蒂斯所云“题材无关紧要,应寻求的是强烈的色彩。”[4]86
20世纪现代派画家接过塞尚的衣钵,在主观意念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色彩观念已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标志着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抽象派有“热抽象”和“冷抽象”之分,“热抽象”的代表画家康定斯基,他追求画面中用色和形(色块的抽象形)来表现主观情感和内在动向,在画面寻找视觉的音乐感与之共鸣。而“冷抽象”的代表画家蒙德里安则认为:“创作中不应受到主观感情的制约。”他的作品只使用红、黄、蓝三原色或黑、白、灰,以表示色彩的纯净。
总之,西方现代绘画近乎一部色彩革命史,而且冲击的力度日益强烈。直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极端地将颜色作无意的抽象泼洒,意图摆脱被现有的规章所束缚的内心感受。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当我开始作画时并不知道要画什么,待我画完后才知道我是画了什么。”[5]146可见,20世纪的前50年,色彩语言成了绘画王国中的君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西方绘画每一次色彩语言的变革,总是或多或少地受着社会变化、审美观念的制约或促进,而技法上的进步往往为之提供了变革的条件。研究西方绘画色彩语言的发展、变革、创新,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色彩语言随时代的演变逐渐由较为单一化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艺术家们往往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正是他们一次次的艺术实践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因此,我们在立足于理解传统的同时,更应开拓和丰富绘画语言的表现手段,获得更大的艺术创造力。
[1]冯健亲.绘画色彩论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胡明哲.色彩表述:主观配置色彩训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宗白华,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6]向新元.对绘画语言的探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2).
(编辑:张齐)
J20
A
1673-1999(2015)01-0080-02
叶紫琳(1979-),女,硕士,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236800)讲师,研究方向为绘画材料与装饰艺术研究。
2014-09-30
201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2013jyxm287);2012年安徽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zy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