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诸葛亮庙宇的由来和现况

2015-02-21朴现圭

关键词:武侯卧龙诸葛亮

朴现圭

(顺天乡大学校中文系,韩国忠清南道 336-745)

一、序论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蜀(汉)国丞相,字孔明,号卧龙,谥忠武。后汉末期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幼时丧父,后在荆州叔父诸葛玄手下长大。207年(建安12年)隐居南阳乡野时,受刘备三顾草庐之邀请而出仕,在立蜀国、与魏吴三分中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全力治理蜀国。234年(建兴12年)在与魏国司马懿争夺五丈原时病逝。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不仅在中国广为人知,在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也广为流传。诸葛亮的名字及其作品很早就通过中国的文献为人熟知,到高丽和朝鲜时期,诸葛亮被奉为忠义和智谋的代表,其传播速度和传播力度进一步得以强化。当时,在君主、臣子、儒生中,则立庙宇尊拜诸葛亮,在民间则奉诸葛亮为信仰。即使在今日,各种书籍及新闻媒体中都时常提及诸葛亮的名字,其被引用指数算是居高不下。

二、高丽李齐贤参观的西蜀诸葛孔明祠堂

韩国人是从何时开始知晓诸葛亮的呢?对此,虽然没有直接、具体的记载,但可以推测至少是在(韩国的)三国时期,人们就通过从中国传入的《三国志》《文选》等文献已经知晓诸葛亮这一人物及其作品。《三国志》乃晋朝陈寿编撰的关于(中国)三国时期的正史书,其中关于诸葛亮的记载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蜀志》卷5中载有《诸葛亮传》。《三国志》早在高句丽时期就已传入,高句丽时期重视教育,喜爱书籍,在地方教育机关——扃堂里,将五经、前四史,字典类文献等作为教材来使用,其中就有《三国志》和《文选》。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在临出征伐魏前,上书蜀国后主刘禅的表文,该表文饱含赤诚之心,后世众多文人拜读后无不潸然泪下,《出师表》亦成了千古名文流传后世。《出师表》收录于《文选》卷37。《文选》是522年到527年间,由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现存最古老的文学选集。前述高句丽时期的扃堂就将《文选》活用为教材,新罗的国学也有全职教师教授《文选》。7世纪,强首为实现留学中国之志,修习了《文选》。在778年(元圣王4年)设立的新罗官吏录用制度——读书三品科中就有《文选》一科。

高丽时期,文人们也已知晓诸葛亮的人品。比如,在金富轼的《三国史记》中评论说,高句丽故国川王提拔乙巴素就如同刘备提拔诸葛亮;恭愍王时期尹绍宗就曾直接引用诸葛亮的话说蜀国兴旺得益于亲贤臣、远小人。

新罗、高丽时期,许多韩国人频繁出入中国大陆,有可能在中国大陆参观过诸葛亮的庙宇。当时,在中国大陆,诸葛亮的庙宇主要设立在古蜀汉地区。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记录是高丽末期李齐贤在中国大陆参观过诸葛亮庙宇。1314年(忠肃王1年),李齐贤奉先王忠宣王的召唤,前往大都(北京)万卷堂与元朝的文士们交游,展现了高丽文人的学问和诗才。在中国期间,他走访了西蜀、吐蕃、江南等很多地方,这对于当时的高丽人来说是很少有的事。1316年(忠肃王3年),他奉忠宣王的旨意,在途径西蜀前往佛教圣地峨眉山致祭时,参拜了诸葛亮庙宇,并留下了作品,他在《益斋乱藁》卷一《诸葛孔明祠堂》中写到:

群雄蜂起事纷拿,独把经纶卧草庐。

许国义高三顾后,出师谟远七擒余。

木牛流马谁能了,羽扇纶巾我自如。

千载忠诚悬日月,回头魏晋但丘墟。[1]

李齐贤来到西蜀,寻访的诸葛孔明的祠堂到底是哪里?西蜀和汉中属于古蜀国领土,蜀国领土内成都、勉县、岐山、奉节等多地都建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其中成都武侯祠在后世最为有名。李齐贤于1316年8月17日乘船沿锦江而上,前往峨眉山,而成都是锦江流经之地,且是进入峨眉山的要塞,亦是四川的行政中心。所以推定李齐贤寻访的诸葛孔明祠堂乃是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在成都,早在4世纪初就设立了诸葛亮祠堂,后来被拆除,唐宋时期在刘备惠陵旁新建了一座武侯祠(现成都武侯祠)。当时庙宇的规模甚小,但众多文人留下了诗作。明朝初期,蜀王朱椿以君臣一体为名,将武侯庙和刘备惠陵合并,后又经过几次重建和变更,延续至今。

李齐贤的《诸葛孔明祠堂》记述了诸葛亮的忠义和智略。第一、二句提及了时代变更和诸葛亮的经纶。诸葛亮开始活动的时点正是汉朝即将灭亡、世道艰难的乱世。群雄纷份揭竿起义,各自称霸。诸葛亮安居在南阳卧龙岗的草庐中,等待胸怀拯救天下之大志且赏识自己的真正的君主。第三、四句歌颂的是诸葛亮的志向和计策。刘备三顾茅庐,即三次亲自找到卧龙岗的草庐,随即诸葛亮奉刘备为真正的主公,并出仕。此后不分日夜鞠躬尽瘁,以西蜀和汉中为据点,与魏、吴鼎立。并且七擒七纵蜀国后方的南蛮王孟获,平定后方之乱,一心出师中原。故此,欲设立蜀国的志向自三顾草庐之后更为高昂,出师中原的谋略自七擒七纵后更为远大。第五、六句吟诵了诸葛亮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木牛和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为了便于在山区搬运军用品。这些运输工具在和魏国争战时,不仅在搬运军用品方面效用良好,并且提升了蜀国军士的战斗力。诸葛亮发明的具有独创性的工具表明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纶巾和羽扇是诸葛亮平时在军中爱用的东西,分别是用线织的头巾(又名卧龙巾)和用白羽毛做的扇子。他即使在需要紧急行动的战场也保持神仙一样的风范和高度的冷静,如此泰然自若,无形中给蜀国军士以信心,在战争中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第七、八句,通过对历史的评价,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诸葛亮的忠贞日月可鉴、永垂不朽,而后世灭蜀国的魏国以及此后的陈朝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消失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大河中。

李齐贤作此诗,将诸葛亮视为自我实现的表率。诸葛亮所处的环境,一句话概括就是乱世,而李齐贤所处的亦是乱世,当时正值高丽遭受元朝干涉时期,高丽政局不稳,李齐贤的主君忠宣王滞留在大都,无法摆脱元朝的控制。诸葛亮凭其忠义和力量,救蜀国于乱世,李齐贤通过这首诗亦透露了想像诸葛亮一样,凭借忠义和力量救高丽于水火的愿望。而且李齐贤也重视蜀国为汉室正统,这种历史观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脉相通。

朝鲜光海君时期,曾有使臣在燕京(北京)参观过诸葛亮的祠堂。1614年(光海君6年),金中清作为千秋使信使到访明朝燕京,同年11月3日他在崇文门外约5里处的三忠祠见到了流浪人。三忠祠供奉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金中清说自己在祠堂前行了两次礼,肃然起敬,在他们的画像中蕴含有英雄的模样。①金中清《苟全先生文集》卷一《谒三忠祠》:“贞珉十尺揭三忠,武穆文山配卧龙,再拜祠前重起敬,祗今遗像俨英雄。”(文集刊行会本原本,卷一页四二)。《朝天彔》光海君六年一一月三日条:“午后,出崇文门,门外五里许,有三忠祠。漂人河三才,待祠前邀请,即下马谒祠,乃奉享诸葛武侯,配以岳武穆文文山者。”(原本别集,75-76页)

三、朝鲜金时习吟咏的南阳武侯祠

根据现存的记录,在朝鲜时代最先以诸葛亮的祠堂为题作诗的人是金时习。金时习是反对首阳大君逼退其侄子端宗、篡夺王位,一生退居乡野的“生六臣”之一。他钦慕诸葛亮,在他的《梅月堂》文集中,有几处记录可见他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其中有2首《武侯庙》咏的就是南阳忠武堂,第一首是:

古庙荒凉树老苍,臂弓捻箭据胡床。

犹生扶汉呑曹气,不腐攻城破敌肠。

侧耳似闻先主嘱,摇唇如吐出师章。

藓文虫食书题壁,知是南阳忠武堂。

忠武是诸葛亮的谥号,河南南阳是诸葛亮在乡野时居住的地方,其西南边有卧龙岗,卧龙岗立有武侯祠。虽不知河南南阳武侯祠何时设立,但从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的诗句可以看出,至少在唐中叶就已经存在。那么金时习这里指的是河南南阳的武侯祠吗?这种可能性很高,但是难以下定论说一定是。理由如下:在朝鲜半岛,有同名的京畿南阳(今华城市南阳洞地区),在京畿南阳,虽然是在后世设立的供奉诸葛亮的龙柏祠,但金时习游遍了近畿地区,此时他可能已经听说过南阳。在《梅月堂集》卷2《陵庙》中,与《武侯庙》一起还收录了《读健元陵碑》《健元陵》《显陵》《岳王庙》[2]。健元陵是朝鲜太祖的陵墓,显陵是文宗的陵墓,这两个王陵都在京畿道九里市东九陵,九里和南阳都在近畿地区,所以京畿南阳说也有一定的根据。

当然,认为京畿河南说是正确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岳王庙是供奉宋朝岳飞的庙宇,朝鲜后期,在永柔等地曾有武侯庙供奉岳飞的,但是朝鲜初期是否已经建立岳王庙则不明了。《梅月堂集》中还有一首咏诸葛亮的作品,即楚辞体《南阳庐赋》,该诗的吟咏对象是位于河南南阳的诸葛亮隐居的草庐,①《梅月堂集》卷20《南阳庐赋》“锦城花重,西川波净,布谷鸣畬,子规啼岭,桑木千株,硗田数顷,昆令季强,恂恂乡井,此非南阳诸葛先生闲闲之幽境耶?当是时也,曹丕据魏,孙权守吴,玄德欲起,依于成都,天下三分,竞逞雄图,先生之庐在南阳兮,先生之身国尔忘兮,先生之事虽不终兮,先生之志在呑雄兮,先生之魂死不灭兮,先生之名虽千载而宛在今日,至今闻先生之名者,孰不为之企慕而悽切也哉。”(韩国文集丛刊本,13册,409~410页。)锦星和西川,指西蜀。《卧龙》第1首是说徐庶为汉朝举荐隐居于南阳的诸葛亮的故事,②《梅月堂集》卷2《卧龙》第一首:“若非徐庶思扶汉,谁识南阳有卧龙。”(韩国文集丛刊本,13册,112页。)这些作品都是以河南南阳为背景场所的。

总的来说,金时习的《武侯庙》记述的是河南南阳还是京畿南阳,稍显模糊。对此,在出现新的资料之前,暂且不下结论。如果金时习的《武侯庙》是指京畿南阳的话,那么在朝鲜半岛出现诸葛亮庙宇的时间就可以追溯到朝鲜初期。

回到本论,来鉴赏《武侯庙》,金时习通过这首诗吐露了自己复杂的心声。一方面,胸怀如诸葛亮般救世的心,另一方面又批判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第一、二句描述了南阳武侯祠的全景和诸葛亮的外貌。南阳武侯祠立于荒凉之地,旁边的老木依然葱郁,承受着岁月的洗礼,守护着武侯庙。庙宇的主人公诸葛亮坐于胡床之上,手抚弓与箭,已准备好走向未来。第三、四句说的是诸葛亮的远大理想和志向,诸葛亮辅佐汉室正统刘备,反击奸恶曹操的气势跃然纸上,上战场、退敌军的耿耿忠心分毫不减。第五、六句描述了诸葛亮的使命感及其悲壮,他对已故先帝刘备的遗训一字不落地铭刻在心,并遵循遗训上书后主刘禅《出师表》,欲与魏国决战。读者们可以从这一幕中感受到他的使命感及其悲壮之情。最后两句说到诗的背景场所,南阳忠武堂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墙壁上留有诸葛亮的字迹,但因岁月久远,长满了苔藓。

《武侯庙》第2首中讲的是诸葛亮的忠贞和未完成的功业。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节中写到:如今倾听着诸葛亮的忠贞之情,能感受到他挠腮痛斥世风不正、满目疮痍的情形。金时习通过诸葛亮这个人物,隐约点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诸葛亮遵循先帝刘备的遗训,为年幼的后主精心治理蜀国。那么,金时习自身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首阳大君驱逐了年幼的侄子端宗,自己坐上了王位。要是首阳大君是诸葛亮的话,到底会不会驱逐年幼的侄子呢?金时习反对首阳大君,脱离世俗,但只是虚度光阴,没能力挽历史的大流。金时习为此深感惭愧,这也正是他难以承受的内心之痛。

四、朝鲜宣祖修建的永柔武侯庙

到了朝鲜时代,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关心渐渐增多,并终于在壬辰乱的发生过程中,朝廷开始修建诸葛亮的庙宇。壬辰乱,因日本军侵略韩半岛而突发的。接着明朝援兵为了支援朝鲜,进入韩半岛,打响了所谓的东亚国际战。在韩半岛,从政府的角度建诸葛亮庙宇的契机和壬辰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平安道永柔县根据朝鲜宣祖的王命,建了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平安道永柔县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对永柔武侯庙的修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惟我昭敬大王之二十五年,日本贼入寇,上西幸龙湾。明年正月,王师克进西京,上还驻永柔县。其后松京、汉京次第收复,而车驾乃还。其明年,永之武侯庙始建。盖有圣祖之微意焉。或曰:“上驻永久,眷顾永,不置邑。西有卧龙山,古称武侯为卧龙,缘名置庙,以荣賁其邑。”或曰:“属时艰厄,群臣莫可属上意者,思得古贤臣用之,如汉文帝忧匈奴而恨不得廉颇、李牧为将,故托意于武侯云。”圣意深远,固不敢隐度,然表揭古昔杰然钜人,使忠义之风,警动一方而兴起之。其嘉惠西土,岂浅鲜哉,是则圣祖之旨昭著如日星,而西土人至今奉承而鼓舞之者也。(藏书阁拓本 K2-4935)

这碑石立在平安南道平原郡永柔面槐泉里,篆额是“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碑文是李敏叙作的,字是金寿增写的,篆书是金万重写的。这碑石的拓本被收藏在藏书阁内(申请号是K2-4935本,每半页有6行10字)。

1592年(宣祖25年),壬辰乱爆发,日本军大举入侵韩半岛,日本军北上,国王不得不离开汉城,逃奔义州。不久后,因朝鲜军队和义兵的活跃,明朝的朝鲜援兵,战势开始迅速转变。1593年(宣祖26)正月,朝鲜和明朝的联合军收复了平壤,宣祖把居处从义州搬移到了永柔。接着朝明联军几次收复松京和汉阳,宣祖回到了汉阳。之后,平安道的监司和儒士们详细记录了宣祖曾在永柔县呆过的事,请求在卧龙山建造武侯祠。在那时,宣祖下令在永柔县修建武侯庙。那年正是宣祖在永柔呆过的第二年1694年(宣祖27年)。但是,李敏叙在《请重修永柔县武侯祠疏》中写到是在“万历三十一年癸巳”修建的[3],①《请重修永柔县武侯祠疏》:“伏以臣在永柔县,见县东有汉丞相诸葛武侯祠,臣因访其建祠之故,万历三十一年癸巳,宣祖大王之所命置也。”(韩国文集丛刊本,144册,104页)这里有误,癸巳年是1603年(万历31年),而不是1593年(万历21年)。而且武侯庙的建立年度是1593年(宣祖26年),而不是1594年(宣祖27年).

平安道永柔县《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谈到了有宣祖建武侯庙的潜在意图,一个推测是宣祖为了荣坟曾一时居住过的永柔县,从而在县名山卧龙山上建了武侯庙;另一个推测是就如同汉武帝担心匈奴入侵,遗憾没能招拢廉颇和李牧一样,宣祖遇到了灾祸,希望能求得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解除国难,从而建了武侯庙。

事实上这两个推测都是宣祖在永柔建武侯庙的潜在意图,宣祖建武侯庙时,从战势上来看,朝明联合军正有效地击退日本军,但日本军仍占领着韩半岛的东南部,并继续抵抗。对于宣祖来说,他绝对需要一位能一举把日本从韩半岛中赶出去、结束战争的杰出人物。因此,宣祖在历史中找到了方法,若在历史性的人物中找寻一位能倾动全国、兴起国家的杰出的人物来表扬的话,一方面能奋发朝廷的诸臣下们,另一方面能对在野的杰出人物起到一个提拔的作用,因此宣祖在永柔卧龙山建了表扬诸葛亮的武侯祠。此外,在建武侯祠的同时,附带的效果是表扬永柔人民的忠诚。在永柔官舍的墙上写有宣祖离开永柔时下的谕书。谕书上宣祖约定日后再来永柔,和这里的父老一起举行宴会。②《请重修永柔县武侯祠疏》:“至六月乃发,征缮供给,实藉此县之力,是以宣祖嘉之。临发之际,手教奖谕,至今书在馆壁。臣就读圣教,其末有曰予他日更巡,与此县父老共设一酌,其眷顾之意至矣。”(《韩国文集丛刊本》,144册,104页。)宣祖表扬永柔人民的目的虽也是为了报答他们之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但也包含着为了安抚当时因战乱而十分混乱的西北地区的民心这一潜在的意图。

1661年(显宗2年),李敏迪前去看望在永柔的母亲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武侯庙。他在看到宣祖建的庙宇由于岁月的流逝,建筑颓落,享祭粗陋,而上书向朝廷奏请保修建筑和授职[3]104~105。显宗命令平安监司按照广州温祚王的庙食,派3个奴婢在永柔武侯庙守职。③《显宗实录》2年12月1日(丙午)条。有关这一记录的文献和石碑在年度上存在着差异,《西河先生集·永柔武侯庙碑》上说是在1661年(显庙辛丑2年),而碑石《平安道永柔县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说是在1663年(显庙癸丑4年)。④《西河先生集》卷14《永柔武侯庙碑》:“历三朝至我显庙辛丑,近臣有以建庙本末庙祀颓废状上闻者,于是上慨然下明旨,责守臣因旧庙易以新之,修祀仪益备。”(韩国文集丛刊本,144册,243页)《平安道永柔县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历三朝至我显庙癸卯,近臣有以建庙本末庙祀颓废状上闻者,于是上慨然下明旨,责守臣因旧庙易以新之,修祀仪益备。”(藏书阁拓本K2-4935本)从《显宗实录》来看,《西河先生集》是正确的。1667年(显宗14年),朝廷向永柔武侯庙下赐了名为褒忠的祠额。

李敏迪在《请重修永柔县武侯祠疏》中,说到在永柔卧龙山上建武侯庙的缘由是出自朱熹曾在庐山卧龙庙内祭享诸葛亮。⑤《请重修永柔县武侯祠疏》:“且其县西有卧龙山,缘名置祠,实出于朱子因庐山卧龙庵之名而享武侯者。”(韩国文集丛刊本,144 册,104 页。)1686年(肃宗12年),在永柔武侯庙内立了李敏迪写的《平安道永柔县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1688年(肃宗14年),宋时烈看了李敏迪写的碑文后,说文章十分的刚健,义理正统,给了很高的评价,并下令在碑阴处刻上朱熹的诗[4]。⑥《宋子大书》卷149《书永柔县武侯祠碑后》:“碑面所刻,乃西河李公文也。西河之作,文健而义精,诚无间然,然不可无晦翁诗。遂书以寄,俾追刻焉。”(韩国文集丛刊本,113册,215页。)宋时烈下令刻的诗就是1181年(宋淳熙8年)3月29日写的《卧龙庵武侯祠》[5]。⑦《御纂朱子全书》卷66《古诗·卧龙庵武侯祠》:“空山龙卧处,苍峭神所凿,下有寒潭幽,上有明河落,我来爱佳名,小筑寄幽壑,永念千载人,丹心岂今昨,英姿俨绘事,凛若九原作,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公来识此意 顾步惨不乐,抱膝一长吟,神交付冥漠。”(四库全书本,721 册,784 页。)朱熹在庐山西涧时,把有诸葛亮庙宇的地方作为居处,因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忠诚而深深感动。此外,在《朱子全书》中,朱熹提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略,崇慕诸葛亮的记录随处可见[5]667~671。韩半岛到处都有名叫卧龙山的地名,这些地名中大多数和朱熹崇慕诸葛亮密切相关。

自那以后,朝鲜国王们经常派官员前往永柔的武侯庙,进行祭礼或表扬诸葛亮。1695年(肃宗21年),肃宗在读阅《宋史》时,对宋朝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非常感佩,下达了要求把岳飞配享在供奉着诸葛亮的永柔武侯庙的备忘记。①《肃宗实录》21年(1605)3月30日(辛卯)条(国史编纂委员会拓本;以下同)。金镇圭写了把岳飞配享在武侯庙的致祭文(《竹泉集》卷11《岳武穆王追享永柔诸葛武侯祠致祭文》(韩国文集丛刊本,174册,133页)),肃宗也曾把三国的英雄关羽亲祭在庙宇(东庙)内,②《承政院日记》肃宗17年2月26日(壬午),27日(癸未)条(国史编纂委员会拓本;以下同)。肃宗的志文中写到,肃宗亲自前往东庙,下令把岳飞配享在永柔武侯庙中,以激奋将士之心。③《肃宗实录》附录《肃宗·志文》:“尝临幸关寿亭庙,命并亨岳武穆于永柔武侯祠,以兴起将士之心。”肃宗重视东庙和永柔武侯庙的原因,用一句话来槪括的话,就是为了强调臣下的忠诚之心。东庙的关羽、武侯庙的诸葛亮、岳飞都是在战乱中对君主尽忠的历史人物,肃宗把东庙和永柔武侯庙作为胜地,期盼将士们能尽忠报国,守护国家,并求王室的安定。当时的武人们见肃宗这么重视武人界统的祠堂,萌生了对国王的忠诚心,肃宗也是利用这一点来强化自己对军事统治权的掌握。

这样的措施在英祖和正祖年代也曾有过,1730年(英祖6年),英祖钦慕岳飞的精忠大节,找到了《精忠录》,并派臣下前往永柔的武侯庙,祭祀岳飞和诸葛亮。④《英祖实录》6年9月26日(壬辰)条。1750年(英祖26年),英祖和大臣们一起议论祭祀文天祥,结果决定在永柔武侯庙内进行配享。⑤《承政院日记》英祖26年2月3日(丙子)条。文天祥是南宋灭亡时坚守忠节的文臣,那时,南有容接受王命写下了赞扬岳飞和文天祥的碑文,根据他写的碑文所述,永柔武侯庙内留有诸葛亮的遗像和碑石[6]。⑥《雷渊集》卷11《永柔县武侯庙,追配鄂王、信公纪事碑》:“维圣上二十有六年庚午春,上临筵下教,若曰永清县之庙武侯,维其山之名卧龙也,而圣祖因以思其人也,上又教曰:所以庙武侯者,既有碑矣,维渊王之事,石具而未文,殆有待于今欤。其令词臣,并与信公之所以配者而撰次之,以刻示来者,于是以命臣有容。“(韩国文集丛刊本,217册,245~246页。)1763年(英祖39年),英祖把永柔的武侯庙命名为三忠祠,派郑尙淳向诸葛亮、岳飞、文天祥致祭。⑦《英祖实录》,39年10月30日(癸丑)条;承政院日记,祖39年11月4日(丁巳)条。1769年(英祖45年),英祖印刷了《精忠彔》,并送到永柔武侯庙,向诸葛亮、岳飞、文天祥致祭。⑧《英祖实录》45年4月22日(甲戌)条。1786年(正祖10年),正祖把肃宗做的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画像安置在了永柔三忠祠内,并亲自提了祭文[7]。⑨《弘斋全书》卷21《肃庙御制赞武侯、岳王、文山图像》,移奉于永柔三忠祠时,致祭文(文化财管理局藏书阁本,1册,326页)。那时,奎章阁检校尹行任进行了致祭,平安道都巡察使赵璥写下了正祖的《御制三忠祠致祭文》,致祭文的拓印本被收藏在藏书阁中,申请号为K4-2529本。而且,赵璥写了记载正祖下致祭文过程的《永柔县三忠祠纪事碑铭》[8]⑩《荷栖集》卷9《永柔县三忠祠纪事碑铭》(韩国历代文集丛书本,2520册,192~196页)。

1871年(高宗8年),兴宣大院君在全国只留下了47所书院,其他的书院都被拆毁了。这时,永柔武侯庙因是奉宣祖之命而建的,也被包括在存续的书院内。据《东亚日报》1927年7月10日的报导,1902年(光武6年),供奉在三忠祠的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画像和肃宗赐的影帧都被盗了,1927年时的三忠祠殿阁只供奉着牌位和留下的3块碑石,每年的端午节,男女老少都会前来三忠祠尽享为期2~3天的欢乐。⑪《东亚日报》1927年7月10日字,“名实相符的平南平原”中“三忠祠”(国史编纂委员会拓本;以下同)。

五、朝鲜儒林修建的南阳龙柏祠

朝鲜文人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很关心,并且留下很多作品。⑫洪圣民《拙翁集》卷6《孔明庶几三代礼乐论》;具凤龄《柏潭先生文集》卷9《孔明庶几礼乐论》;李天辅《晋庵集》卷7《武侯论》;安锡儆《霅桥集》卷5《诸葛孔明论》;河溍《台溪先生文集》卷6《张子房诸葛孔明优劣》;金春泽《北轩居士集》卷8《诸葛亮七擒孟获》;金昌协《农岩集》卷25《读陈同甫孔明论》。这样的风气让儒林创建诸葛亮庙宇,在京畿南阳有奉安着诸葛亮的另一座祠堂龙柏祠,在尹行恁的《龙柏祠重修记》中,详细记载了龙柏祠的修建过程,尹行恁是龙柏祠的配享者尹棨的后孙,他的文集《硕斋稿》中的卷12《龙柏祠重修记》:

南阳府治不数里,有山呀然而邃者,俗所称卧龙岗,而有祠屋而丹雘之.府之人士,肃钦僾慕咨嗟而不能已者,乃先祖忠简薪谷先生俎豆之地也。都御史閔公蓍重,仿朱子卧龙遗志,以诸葛武侯、胡文定主厥享,忠简公侑食焉。华阳夫子迹其緣起而碑其庭,朝廷赐号曰龙柏祠。

龙柏祠建在离南阳府不远处的俗称卧龙岗的下面,南阳这一地名和诸葛亮隐居的河南南阳一致,卧龙地名也指称诸葛亮。光看这个,就可以知道京畿南阳是一个和诸葛亮密切相关的地方。闵蓍重做南阳县监时,学朱熹建卧龙古祠,建了龙柏祠。朱熹的卧龙故事,在前面李敏迪的永柔武侯庙重修上奏文和宋时烈的碑阴记中也被提到过。龙柏祠的建立年是在1666年(显宗7年),主享者是诸葛亮和胡安国,从享者是尹棨。胡安国是倾身在性理学硏究的宋朝学者。尹棨的字是薪谷,谥忠简公,他在丙子乱时,作为南阳副使在这儿殉节。华阳父子指的是宋时烈父子,他们向朝廷上奏了建龙柏祠的用意,在龙柏祠内立了石碑。1669年(显宗10年),朝廷赐予了龙柏祠的庙号。

那以后,龙柏祠作为诸葛亮的祠堂被流传,几次受到朝廷的关注。1760年(英祖36年),英祖问大臣们在韩半岛的诸葛亮祠堂在何处?南阳是否也有诸葛亮祠堂?同副承旨李心源回答英祖说在南阳卧龙山上有卧龙祠,英祖下令让京畿监司画命令呈上南阳卧龙祠的图面。①《承政院日记》英祖36年11月28日(戊辰)条。1745年(英祖21年),英祖在读阅《资治通鉴》时,因诸葛亮为蜀汉尽忠诚而被深深感动,下令儒臣在南阳龙柏祠致祭。但是,臣下们秉明龙柏祠是乡儒们建的祠堂,而永柔武侯祠是宣祖特命建的祠堂,等级不同,英祖就把致祭的场所换成了永柔武侯祠。②《英祖实录》21年1月19日(辛卯)条。1797年(正祖21年)8月,正祖离开安山的行宫,在水原鸥浦暂作休息时,对供奉在和鸥浦接境的南阳龙柏祠内的人物进行了评论,派遣官吏前去致祭。那时的正祖知道龙柏祠的主享者是诸葛亮和胡安国,从享者尹启是在南阳杀身成仁的事实。③《正祖实录》21年8月17日(癸丑)条。正祖的致祭文被收录在《弘斋全书》卷24《龙柏祠致祭文》中。此外,士林也间或在游览龙柏祠后,吟咏祠堂的面貌和周边的风光。英祖年间,蔡彭胤写下了《武侯祠》。龙柏祠的丹青十分的高古,山门则是草树成荫,坐落在卧龙岑的下面[9]。④《希庵先生集》卷9《武侯祠》:“庙貌丹青古,山门草树深,森然下马地,道是卧龙岑,郁郁擎天手,悠悠旷世心,衰兰一长啸,梁甫有餘音。”(韩国文集丛刊本,册182,页176)此武侯祠,指龙柏祠。1871 年(高宗8 年),下令撤废书院时,龙柏祠被拆毁了,从那以后直到今天都没被复原。

和这一情况有点不一样的,是金寿增在自己的居处挂了诸葛亮的画像。在1689年(肃宗15年)己巳换局时,他的弟弟金寿恒和金寿弘被赐死,两个弟弟在配所死后,他就辞官隐居在了华川谷云。1693年(肃宗19年),华阴三一亭的里面建了3间无名窝,东边一间叫有志堂,里面挂着诸葛亮和金时习的画像。他第一次到华阴后,在卧龙岑附近造了房子,在那儿居住。这时他追随朱熹在庐山建卧龙岑的故事,把诸葛亮的肖像挂在屋内。后来,建了无名窝后,拿来了诸葛亮的画像把它挂在了有志堂内[10]。⑤《谷云集》卷4《有志堂记》:“初余入山,以其有卧龙潭,欲仿晦翁庐山之举。又近有梅月堂遗址,而又有所谓隆义著者,将立一堂于其上,中置武侯·梅月真像,以寓瞻慕之意,今就无名窝东头一间,安二公真簇,以成夙志,而名之曰有志堂。”(韩国文集丛刊本,125册,219页)。就像这样,在朝鲜后期的儒林,特别是重视性理学的老轮派学者们追随朱熹的卧龙故事,十分崇慕诸葛亮。

六、民间信仰修建的南山卧龙庙

朝鲜的文人们主要是通过正史《三国志》《文选》《朱熹文集》等中国文献接触到了诸葛亮这一人物,那么民间是通过何种渠道接触到了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呢?虽然通过上述的书籍也可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但影响最大的书籍是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以正史《三国志》、元代《三国志平话》以及从宋朝开始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和记录为背景从新改编的小说。这书在明朝时广泛地传播,有了很多版本,特别是毛宗岗改写的120回本最为流行。这书被视作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不仅在中国大陆广泛流传,而且流传到了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三国演义》在壬辰乱时传入到了韩半岛,到了朝鲜后期,出现了各种手抄本和翻译本,成为了大众的读物,很受欢迎。直到今天,仍然在各种书籍、公演作品或舆论中频繁出现。

在把蜀汉作为正统史观的《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很是伟大。在朝鲜后期,拥戴蜀汉的主人公的气氛热情澎湃,特别是对关羽的崇慕热情十分的高涨。关羽的庙宇在壬辰乱的时候,由明将陈寅第一次建了南庙,自从朝鲜朝廷建东庙以来,历代的国王经常亲自前去祭祀或提及关羽这一人物。后来,它作为民间的信仰,被发扬光大,形成了关圣教,到处修建了关帝庙。1883年(高宗20年),高宗为了保护皇室,劝学关羽的忠义而建了北庙。北庙是明成皇后在真灵君(李氏)的奏请下建的,高宗亲自举行了奠酌礼,在甲申政变时曾避难到了北庙。①《承政院日记》高宗21年10月21日(戊辰)条;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原碑、北庙碑;梅泉天录》卷1上真灵君条(国史编纂委员会本,69页);朝鲜の类似宗敎(朝鲜总督府本,438~439页)等。

1902年(光武6年),高宗建了供奉刘备、关羽、张飞的三义祠(又名西庙),三义祠是由于赵秉式的上奏而建的,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纯献皇贵妃答应了贤灵君(尹氏)请求而建的。②《承政院日记》光武6年9月3日(庚申)条;朝鲜の类似宗教(朝鲜总督府本,438~439页)。朝鲜末期,在民间追随皇室修建北庙、西庙的活动,崇拜《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的信仰盛传,祠堂随处可见。在朝鲜朝野中崇慕诸葛亮的热潮,虽然没有像崇慕关羽那样,但就如前面所看到的,朝廷和儒林们修建诸葛亮庙宇,进行致祭。后来,乘着这股社会气氛发展成为了民间信仰,一一在首尔南山(木觅山)和普光洞各各建了卧龙庙和武侯庙。

那么,南山卧龙庙是在何时建立的呢?大体上有四种说法,第一种是李成桂修建说。今天卧龙庙的本殿左侧墙壁上挂着崔基南在1934年(檀纪4267年)作的《武侯庙记实》,③崔基南(1875—1946),号餐松居士,餐霞居士,咸北镜城郡人。根据《武侯庙记实》所说,不知是谁在何时在南山绝壁上刻上了诸葛亮的石像。高丽末,李成桂在潜邸时,为了将要定都,爬上了南山,望着诸葛亮的雕刻石像致祭,并建了庙宇。④崔基南《武侯庙记实》:“槩闻高丽之末,李太祖潜邸之时,密行视察汉阳,肇鼎之基,渐次南山,登麓仰观悬崖,有雕刻武侯之石像,而亦未详其何代谁人之手功,于是焚香斋,供奠都之后,斫建庙宇。”(卧龙庙原本;以下同)根据现卧龙庙的侍奉者安明焕所述,南山卧龙庙的本殿后的岩石壁上刻有诸葛亮的画像,但1934年重建卧龙庙时,因把本殿建在了岩石壁的对面而遮住了诸葛亮的画像,李庆善在1969年8月对南山卧龙庙进行了调查,他也说到在调查中,在一块约50年前的大石块上刻有卧龙(诸葛亮)像[11]。笔者在卧龙庙本殿的后面进行了寻找,在本殿和岩石壁之间有一点点儿缝隙,建筑把岩石壁的一部分给遮住了,很难看到在岩石壁上是否刻有诸葛亮的画像。又在现存文献中,也没能找到可以证实是李成桂修建了诸葛亮庙宇的其他记录。如果南山卧龙庙的确是李成桂修建的话,他在建国朝鲜以后,按惯例的话,李成桂会再次前往离宫阙很近的南山卧龙庙,或是以后朝鲜国王把这里作为与太祖李成桂的重要遗址而进行致祭。但是,在南山卧龙庙内没能找到朝鲜朝廷正式下的任何记录。

第二种是高宗纯献皇贵妃修建说。李庆善说南山卧龙庙的三圣阁是在甲戌年(1934)由严妃建的[11]45,严妃指的是纯献皇贵妃,在文化财厅的网页上,有朝鲜时代严尚宫始建之说。⑤文化财厅的网页(http://www.cha.go.kr)。笔者闻讯了南山卧龙庙的侍奉者,他说是严贵妃或是她派的人前往了帝释殿参拜,生下了英亲王。英亲王出生于1897年(光武1年)。如果纯献皇贵妃前往南山修建了卧龙庙,生下英亲王是事实的话,那么高宗应该会像向北庙下达特别的措施一样,向卧龙庙也下达特殊的命令,但没能找到任何与这相关的正式的记录。

第三种是1862年(哲宗13年)修建说。首尔市文化财委员会根据《首尔的传统文化》中写到的庙宇的岩石壁上刻有诸葛亮肖像这一说法而说在哲宗时期(1862),有志者们为了追慕诸葛亮伟大的功绩而修建了祠宇[12]。在今天南山卧龙庙的示意图上也提到了哲宗之说,但是没能在现存的文献中找到任何可以证实在哲宗年间修建之说。

第四种是朝鲜高宗年间安奭铉修建说。李康五在《韩国新兴宗教总监》中提到韩末安奭铉在南山有矿泉的地方建了庙堂,并在那儿奉安了诸葛亮,来祈求世民的祈福,消灾、治病[13]738。笔者询问了南山卧龙庙的相关人员,安奭铉是现侍奉者安明焕的祖父,但在这里还是提一下,从朝鲜高宗年间至日帝中期,看守南山卧龙庙的是金善玉。如果安奭铉和金善玉有特殊关系的话,那么南山卧龙庙是在他们修建之说就有力了。

根据汉末的新闻报导,可以肯定的是南山卧龙庙最迟在朝鲜高宗年间时也已经被建好了。据1899年(光武3)4月20日《独立新闻》的报导说:“在南山的卧龙嵴上,有把诸葛武侯的神像刻在石上的房子,金善玉打算重修房子。”《独立新闻》的报导的取材是南山卧龙庙,在报导中说到诸葛亮的神像刻在南山龙卧嵴上。这里的“龙卧嵴”,应该是“卧龙嵴”的误记。卧龙是诸葛亮的号,当时的新闻制作用的是植字印刷法,有时也有把活字从上到下倒着放的情况,“重修”指的是把老的建筑从新进行修理的意思,因此可以知道卧龙庙的创建时间最晩也应该是在1899年(光武3)之前。

南山卧龙庙在1924年被毁,在1924年10月30日《东亚日报》上载了“南山卧龙堂火灾”的报道,对报道内容进行整理的话,说的是那年10月28日因点在南山卧龙堂(卧龙庙)神殿前的蜡烛而发生火灾,神殿和诸葛亮像被烧毁,当值的金善玉(当时65岁)脸和头部被烧伤而入院。这里的金善玉和《独立新闻》中1899年报道重修南山卧龙庙的“金善玉”是同一个人。金善玉管理卧龙庙至少也有25年之长,在1924年10月31日的《时代新闻》中,载了“火焰中的卧龙先生”的报道,这一报道中也登载了类似《东亚日报》的报道内容,卧龙堂损失了500元左右的财产,负责灭火的是京城(首尔)消防队、龙山消防队和青年团员。

在1926年12月29日《东亚日报》上,报道了一名乞丐进入了南山卧龙堂而被冻死的消息。从这个报道中可以看出,卧龙庙经历了1924年的火灾后,虽有继续在经营,但管理情况并不好。到了1934年,南山卧龙庙被再次修建。这次重建工作的重要人物是金教商,金教商重建了庙阁,并把它称为武侯祠,连关云长(关羽)也一起奉安了,曾一时成了关王庙支部[11]738。崔基南的《武侯庙记实》是记述重修南山武侯庙后的文章,文中提到朝鲜灭亡以后,南山卧龙庙的石像被剥落,庙宇被毁,只有石室才勉强被保护了下来,这次在神灵的帮助和信徒的出资下,才得以重建了庙宇。①崔基南《武侯庙记实》:“玆李朝末叶山河革新之时,石像剥落,庙宇崩颓,不遇重修之机会,石广安肖,仅仅守护,郁结舆情之憾恨,旣有年所矣。神运回泰,天人合发,出愿时局,既承许可,神不自进,依人成事,公之精灵,默示于东悟道人,全教商之真梦,首出发起,通告于平日崇拜诸处,咸愿出资,重建庙宇,经始营之,不日成之,神之能力优越于人之智力,于玆观感叹服处也。”但在《武侯庙记实》中有意没提到有关1924年火灾的事。

李庆善曾在1969年8月考察了南山卧龙庙,据他的考察进行整理内容如下:在卧龙庙的本殿上,挂着“武侯庙”的匾额,俗称卧龙堂。当时的看守者是安相圭(55岁),一身僧服打扮。约在50年前,曾在一块巨石上刻有卧龙像,那以后,因火灾被烧毁,在戊寅年(1938)7月被重建了,本殿的中央供奉着诸葛亮,右侧和左侧各配享着檀君和关羽,把画像作为了神像,在本殿的上面是极乐宝殿,它的再上面是三圣阁。极乐宝殿的旁面有日帝强占期所建的朝鲜神宫,因此卧龙庙对抗日帝而建了极乐宝殿。三圣阁是在甲戌年(1934)由严妃所建的[11]45。1976 年,安相圭(现侍奉者安明焕的父亲)和信徒们一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保修。

下面对南山卧龙庙的现况进行一下阐述。卧龙庙,现位于首尔市中区艺场洞山5-6番地,1974年1月16日被首尔市定为民俗资料第6号。从南山市立图书馆出发,顺着南山循环散步道路的北边的路走10余分钟,就可以看到在后边的名为“木觅山卧龙庙”的碑石。卧龙庙的下面是虎岩矿泉,矿泉旁边立着在1968年竣工的反共青年运动纪念碑。从红箭门进入卧龙庙庙宇的石阶的周边立着各种功德碑(卧龙庙重修竣工永世纪念碑等)。卧龙庙里面有本殿(卧龙庙)、檀君圣殿、三圣阁、帝释殿、药师殿、文臣阁、寮舍。境内面积是1 244 m2建筑面积是145 m2。土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山林厅的,建筑的所有权是属于卧龙庵,现侍奉卧龙庙的是安明焕,他继承了祖父安奭铉,父亲安相圭,作为第三代人,看守着卧龙庙。管理文化财的机关是首尔市中区厅公园绿地科,庙宇的开放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

本殿卧龙庙的正面有三间、侧面有三间,正面挂着“卧龙庙”的匾额,匾额的右侧挂着李用植在1988年(戊寅)吟咏卧龙庙的汉诗匾额,匾额的左侧挂着李用植在1976年(丙辰)写作的“卧龙庙上樑文”匾额,楹联写下了诸葛亮一生的传奇。本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关羽,正中央是诸葛亮的神坛,右侧是关羽神坛,诸葛亮神像是石膏像高2.5m左右,神像把诸葛亮平时读书的样子给形象化了,头上带着白色的卧龙冠,穿着淡绿色的长袍,定坐着,右手上拿着羽扇,左手放在膝盖上面。神像的左边分别放着文房四宝、《诸葛武侯全集》和玄琴。神像的后面挂着诸葛亮的画像。神坛前面摆着一个香炉、2个烛台、一个饭器和一个羹器。

关羽神像也是石膏像,高2.5m左右,头上带着棕色的帽子,穿着黄色的长袍,红红的脸上留着长长的胡须,露出尖锐的目光。右手上放着翻开的书(《左传》),左手朝着书的一侧,左脚边放着一把刀。神像的左边摆着文房四宝和偃月青龙刀,神像的左右挂着关平、周仓、廖化的画像。神坛的前面摆着一个香炉、2个烛台、2个祭器,本殿右边的墙上插着五色旗和一把三叉戟、两把青龙刀。那前面放着一个香炉、一个杯子,右边的墙上挂着崔基南的《武侯庙记实》。诸葛亮神坛旁边有在1955年(乙未)制作的平和鼓和近期制作的坐钟。

本殿的左侧是檀君圣殿,正面有三间、侧面有两间,瓦房。综合李庆善的考察和现侍奉者安明焕所述的话,檀君圣殿原来是极乐宝殿,1970年被指定为文化财时,改成了檀君圣殿。殿阁的房檐上挂着“檀君圣殿”的匾额,檀君神像为石膏像,高2.5m左右。檀君穿着绿黄相间的长袍,定坐着,黑黑的头发,长长的胡须,两手放在袖口内。神像右边的墙壁上挂着和神像差不多的檀君的画像。

檀君圣殿上面是通称山神阁的三圣阁,正面有三间、侧面有一间,瓦房。殿阁的房檐上挂着“三圣阁”的匾额,殿阁内部的正中央供奉着山神,右边供奉着七星,左边则供奉着独圣。山神画像为黑色的头巾,留着长长的胡子,定坐着。外衣穿着红色的长袍,里面穿着绿色的衣服,右手上拿着白扇,左右放在膝盖上。后面画着守护山神的勐虎和侍童。祭坛左右挂有守护着木觅山的大王(木觅山王大神)和王后(木觅山后土圣母)的徽帐,独圣一般指的是那畔尊者,前面的神像秃头,穿着红色的长袍,定坐着,右手抓着短杖,左右拿着念珠。后面的神像画的是秃头,眉毛又白又长的老人,长袍红色和绿色相间。山神和七星神坛前各摆着一个香炉,2个烛台、2个祭酒杯。独圣前面摆着一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酒杯。三圣阁的旁边是帝释殿,正面和侧面各有1间,瓦房。帝释殿内供奉着帝释天的帧画,帝释天是保护佛法和寺庙的守护神,神坛的前面摆着一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酒杯。

从本殿往檀君圣殿走的路上,有药师殿,殿阁是用石块堆的,它旁边是庙宇的水源矿泉,出矿泉的地方通常供奉着药师佛和龙王,卧龙庙也是如此。药师佛是医病的菩萨,这儿的是一尊坐佛像,右手向上,左手拿着药坛子,龙王是掌管水的神,头上带着红冠,穿着红色的长袍,定坐着。在卧龙庙入口处有一个矮矮的门神阁,门神阁供奉着守护庙宇的两尊将军像,右侧的将军像拿着枪,左侧的将军像拿着刀。药师殿现在被看管者使用着,以前,在本殿的左边有把房檐连在一起的钟阁。若看以前的照片的话,可以看到钟阁的房檐处挂着一块叫“卧龙钟阁”的匾额。10余年前钟阁被拆了。

南山卧龙庙的信仰对象基本上是属于萨满教。李康五在分析卧龙庙的信仰时,说到供奉诸葛亮和关羽属于重视崇奉忠节的儒教;供奉檀君是鼓吹民族意识的现象,但实际上还是没脱离祈福,治病的萨满教信仰[13]738。1969年,李庆善说卧龙庙的信徒约有500名[11]45。1972年,张筹根说信徒到了 2000左右[14]80-81,现在的看管者说信徒有数百名左右,笔者在调査时也来了好几个虔诚的信徒。

侍奉者在早上和晩上作日课祈祷,阴历7月23日诸葛亮诞辰日、8月24日诸葛亮忌日、6月24日关羽诞辰日、10月19日关羽忌日、3月16日山神、10月3日檀君、1月9日帝释天、进行祭祀。此外,每月8日擧行奉安日、3月1~21日、9月1~20 日各举行为期 21 天的春秋祭[11]45。1924 年10月30日,从《东亚日报》的火灾报道来看,可知在每月的朔日进行祭祀。到了最近,这些活动减少了很多,祭仪是按照侍奉者读祝,拜礼的顺序来进行的。诸葛亮读祝文是“天枢上相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至仁至圣广明,正大忠武真君”,关羽读祝文是“大圣大慈真元,显应翊汉天尊,三界伏马关圣,帝君大悲大愿”。这读祝文刻在神像左右的帷帐上,祭物是糕饼、肉、蔬菜、水果等,祭酒主要用的是法酒。

七、举行民间洞祭的普光洞武侯庙

在首尔供奉着诸葛亮的还有一个庙宇是普光洞武侯庙,普光洞武侯庙所在村庄的人们在那儿进行了100多年的洞祭。直到今天这儿的当地人组成了武侯庙祭奠委员会,进行洞祭。普光洞武侯庙原来在龙山屯芝味村,有关普光洞武侯庙的迁移过程,在崔天玉的《武侯庙略史》中有详细的记载,《武侯庙略史》和《武侯庙重修工事进行抄录》是崔天玉在1964年重修武侯庙时一起写作的,原文被转录在《普光洞的人们,普光洞》中。①首尔历史博物馆.普光洞的人们,普光洞.2008年,178-182页。《武侯庙略史》说:

現在的武侯庙以前的所在地是一个名叫龙山区龙山洞四町屯芝洞的地方,俗称屯芝味。后來有了屈辱的韩日合邦以后,成了日军的练兵场,而在屯芝味居住的善良的百姓们的生活来源被剥夺了,所以搬到了现在的普光洞。也因此,武侯庙也受了难,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屯芝味的居民当时搬到了高阳郡汉芝面普光里,从在屯芝味那时起,村庄的领导者就是金善有氏,搬到了普光洞以后,当时进行武侯庙奉祀理所当然还是以金善有氏为中心,武侯庙一般被称为府君堂,指的是村庄最年长的长辈住的家的意思。把这府君堂移到普光洞,出过力的有总监役金善有氏,财务张先源氏,会计闵相千氏、金朱景氏、川顺旭氏、石春吉氏、金尚云氏。从屯芝味移到普光洞是在檀纪4250年,而西纪则是1917年,丁巳年。把府君堂搬到普光洞是在居民搬后的两年后的己未年,在檀纪4252年,西纪1919年10月竣工,修建了別置城(首尔历史博物馆本,178~179页)。

屯芝味村位于今天龙山战争纪念馆旁边美军部队附近,屯芝味这一名称,在1751年(英祖27年)颁布的《都城三军门分界总录》也有记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屯芝山是从三角地往东的低矮的丘陵,村庄位于丘陵下,从屯芝味往南稍走一点,有渡口,对面是铜雀津;又往西南方向走的话,就是守着汉江的汉江镇。同时,屯芝味一带在很早之前就被用为军队的驻屯地。壬辰乱时,日本小西行长攻打了这个镇,壬午军乱时清朝的吴长庆攻打了这儿,而在日帝强占期,日本军把这儿用作了军用地,解放以后则变成了美军的驻屯地。屯芝味在朝鲜末期属于高阳郡汉芝面,到了日帝强占期则变为了龙山洞四町屯芝洞。1904年(光武8年),日本军能在韩半岛驻屯的军用地使用权条文一下,签订了韩日议定书。1908年,决定把龙山一带300万坪作为日本军的军用地。但事实上的征用则是在几年后了,屯芝味村也被纳入了军用地内,因此人们不得不搬到了他地。70~80%的村民搬到了邻近的普光洞地区,从而形成了集团村落。①首尔历史博物馆.普光洞的人们,普光洞.2008年,24-43页。他们全部搬到普光洞是在1917年。

屯芝味府君堂是屯芝味武侯庙的俗称,普光洞武侯庙是在村民搬到普光洞的两年后,即1919年,搬移工作是以村庄的领导者金善有为首,其他村民一同进行的,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屯芝味府君堂作为祭堂守护村庄的已经很久了,最晩在朝鲜末期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屯芝味府君堂是在何时创建的呢?在《武侯庙略史》中,没有具体言及屯芝味府君堂的创建历史,根据1990年11月考察普光洞武侯庙后的《首尔民俗大观》的记录,以前中国商人们来到汉江,顺着在汉江边停船的有堂木的丘陵进入了都城。那时,他们开始供奉他们所信奉的神诸葛亮,而普光洞武侯庙则由此而流传开了[12]271-272。但据《首尔民俗大观》的考察记录所述,并没有提及屯芝味府君堂是否存在,因此普光洞武侯庙是由中国商人创建的这一说法就失去了妥当性,定要把屯芝味府君堂和中国联系在一起的话,还不如把它和壬午军乱时清朝军队的驻屯之说联系在一起。屯芝味府君堂把诸葛亮作为主神供奉,诸葛亮作为军事智略家,成了清朝军士们崇慕的人格神。

虽然无法在现存的资料中找到有关屯芝味府君堂的创建历史的具体资料,但如果把它归入朝鲜末期民间信仰的流传的话,说不定可以得出答案。就如前文中所提到的,朝鲜末期,崇拜《三国演义》的蜀国主人公的民间信仰广为流传,到处都建了庙宇,从而推测南山卧龙庙和屯芝味府君堂就是在这种信仰氛围中,把蜀国诸葛亮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而创建的,屯芝味府君堂在1943年被重修,到了1964年又再次被重修。

下面就对普光洞武侯庙的现况进行叙述,它位于首尔龙山区普光洞419番地,从普光洞居事务所往西走3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在东洋业局那儿的三叉路口,在那儿往北走50米左右在右边有西3路,入口处就可以看到写着普光寺的牌匾,从这儿走50米左右就是武侯庙的后门了。往武侯庙前门走的话,有很多交叉的小路,很难找,在武侯庙内有一个叫普光寺的寺院,当地人习惯于武侯庙这一名字,而移居来的人则习惯于普光寺这一名字。

武侯祠大概有约150坪,武侯庙的正门上挂着“玄武门”的匾额,左、右侧的柱子上挂着“普光寺”和“武侯庙祭政委员会”的牌子,对着正门的建筑是本殿,正面有3间、侧面有2间,瓦房。本殿内正中央的墙上供奉着诸葛亮,右边的墙上供奉着张将军和赵将军,左边的墙上供奉着山神爷和府君爷。以前的神像在1980年被盗而流失了,自那以后就一直由现在的神像替代,诸葛亮神像戴着黑色的头巾,穿着红袍,定坐着,右手拿着雨伞,左手放在桌子上面。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书册,神坛的前面摆着1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饭、1个祭羹、1个祭酒杯,祭器旁边放着一对吊花。

张将军和赵将军是守护武侯庙的守护神,可能指的是和诸葛亮一起守护蜀国的张飞和赵子龙,张将军头发高耸,双手拿着青龙刀,赵将军背着弓箭,两手拿着刀。各神坛前都摆放着1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饭、1个祭羹、1个祭酒杯、祭器旁边放着一对人工造花,山神爷坐在勐虎前面,他旁边站着侍童,头上戴着头巾,穿着红袍,右手摸着胡须,左手拿着拂子。神坛的前面放着1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饭、1个祭酒杯。祭器旁边放着一对人工造花,府君爷头上戴着礼冠,穿着淡绿色的圆杉,和蓝色的袍,挂着神坛前面放着1个香炉、2个烛台、1个祭饭、1个祭酒杯,祭器旁边放着一对人工造花。

本殿的左边是普光寺,把普光寺建在武侯庙旁边大致可以分两个原因,一是屯芝味的人移居到普光洞以后,发生了很多不祥的事,传闻武侯庙的气太冲,为此建了普光寺的寺院。②首尔特别市文化财委员会.首尔民俗大观,1990年,271-272页。另一个是据现任的武侯庙祭政委员会会长金永焕所述,为了管理庙宇而修建寺院,收租费。普光寺把真身舍利宝塔供奉在正中央,左右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旁边供奉着地藏菩萨,本殿的旁边有堂木,附属建筑有僧房和仓库。

《武侯庙略史》中记录了祭奠日、祭礼日是在阴历正月初一、十月初一(第二天祭菜被叫做谢礼)、六月流头日(有时七月七夕供养神果和祭菜),此外还有别致诚,别致诚指的是在传统音乐下,叫来巫婆唱跳,一般的致诚就是贡糕点和酒菜,供养的祭菜指的是贡栗子和野菜。①首尔历史博物馆.普光洞的人们,普光洞.2008年,178-179页。1995年开始,因经费问题而被减少了。阴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一进行祭奠,在三月初三,以武侯庙祭政委员会委员为首,作为宗教仪式而简单地进行,十月初一大规模举行大洞祭礼。②首尔历史博物馆.普光洞的人们,普光洞.2008年,171-173页。此外,在正月初一也进行简单的祭祀。

十月初一大洞祭时,所有普光洞的当地人都参加,祭官们穿着长袍,戴着头巾,祭祀从正午开始,祭物主要用的是猪、三色野菜、炸菜、烤肉、水果、糕点等,酒则是直接酿的麴酒。共在九个地方摆上桌子,即5个神坛和大门、厢房、厨房、法堂处。祭祀以儒教的方式进行,先是读祝,接着是初献、下献、终献。祭礼结束后烧纸,然后饮服。

除了南山卧龙庙,普光洞武侯庙以外,供奉着诸葛亮神坛的还有关圣界界统的无量天道。无量天道是金振河(别号月镜)在1945年3月,以关圣教的名字在论山郡豆磨面夫南里创立的,1947年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1983年,本部搬到了大田的大寺洞,1969—1970年,文化公报部对无量天道的现况进行过调査,它的信仰对象是关羽(关圣帝君)、天父天皇、上帝、四斗星君、地皇、山王大神、四海龙王、卧龙(白月天师)、神将、太乙天母,而这里的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1960年发行的经典中,收录了和诸葛亮有关的《卧龙先生宝诰》,进行大祭的时候,21诵《卧龙先生宝誥》。③文化公报部.韩国新兴与类似宗教实态调査报告书(1969—1970),1970年,380~387页。在李康五的调査中,也提到信仰对象有8位神,而这其中包括了诸葛亮[13]938。1969—1970 年,信徒数是男111名、女300名。

八、结语

诸葛亮是建立蜀国时倾注了忠诚和智略的三国时代的英雄,诸葛亮的名字,在除了中国本土外的周边国家广泛传播,在韩国诸葛亮也是一个很熟悉的人物。韩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在漫长的岁月中进行了十分多样的接触,两国的文化传入对方国家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以前的韩国民并不光把诸葛亮作为中国的英雄,而是把他当作了活在他们心中的英雄,南山卧龙庙和普光洞武侯庙是我们重要的民俗文化财产中的一个,希望今后能继续保存这些文化财产,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来参观,并以这样的遗址为媒介,使韩中两国的纽带和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李齐贤.益斋乱藁[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册2.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0.

[2]金时习.梅月堂集[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册13.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88.

[3]李敏敍.西河先生集[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册144.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5.

[4]宋时烈.宋子大书[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册113.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3.

[5]朱熹.御纂朱子全书[M].景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本:册721.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6]南有容.雷渊集[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册217.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8.

[7]正祖.弘斋全书[M].首尔:文化财管理局藏书阁,1978.

[8]南有容.荷栖集[M].韩国歷代文集丛书:2520册.首尔:景仁文化社,1998.

[9]蔡彭胤.希庵先生集[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182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7.

[10]金寿增.谷云集[M].标点影印韩国文集丛刊:125册.首尔:民族文化推进会,1994.

[11]李庆善.对于关羽信仰的考察[M].8辑.首尔:汉阳大学校,1974.

[12]首尔特别市文化财委员会.首尔的传统文化:第2卷[M].首尔:首尔特别市,1986.

[13]李康五.韩国新兴宗敎总监[M].首尔:大兴企划,1992.

[14]张筹根.首尔市洞祭堂调査[M]//韩国民俗论考.首尔:启蒙社,1986.

猜你喜欢

武侯卧龙诸葛亮
安徽卧龙泵阀股份有限公司
《神武3》评测:暴走武侯点杀不留情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嘉陵江水资源分析
七连珠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读武侯
卧龙潭传奇
岔海挠边春捺钵——从卧龙湖周边几座辽城遗址谈起
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