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5-02-21林淑霞梁颖闫岩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全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林淑霞,梁颖,闫岩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全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林淑霞,梁颖,闫岩
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全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皮下注诺和灵30R疗法,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疗法;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早、晚餐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治疗糖尿病降低了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赖脯胰岛素;2型糖尿病;诺和灵30R;胰岛素;低血糖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年龄趋于年轻化,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且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1],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成为生活中威胁着很多患者的健康问题主要病种。很多国家对治疗糖尿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是的主要因素是要控制患者的血糖,从而使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痛苦的折磨,分别采用赖脯胰岛素疗法与诺和灵30R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该文中笔者比较了解赖脯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信息资料,均为初诊空腹血糖(FPG)>14 mmol/L儿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在常规控制饮食、运动基础上,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诺和灵30R及赖脯胰岛素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病人中,女性病人有18例,男性病人有25例,年龄介于51~7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5±6.1)岁,病程介于1~10年之间,平均年限为(7.1±2.1)年;实验组43例病人中,女性病人有19例,男性病人有24例,年龄介于52~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2.5±6.0)岁,病程介于1~12年之间,平均年限为(7.3±2.3)年。
1.2 方法
同时要求两组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运动也相对稳定[2],对该类患者进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最终也没有服用降糖药,排除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的影响。对照组采用皮下注诺和灵(丹麦诺和诺德天津分公司)30R疗法,起始剂量为0.3~0.5 IU/(kg·d),实验组则采用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疗法,两种药物治疗后监测空腹血糖及2 h血糖,根据各时间点监测血糖情况,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方法
对此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分别经诺和灵30R及赖脯胰岛素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
表1 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s)
组别 例数 FPG 早餐后2 h血糖 晚餐前血糖 晚餐后2 h血糖对照组 43例治疗前10.1±2.8 13.5±3.5 11.3±3.1 13.2±3.6治疗后 7.0±2.2 11.7±3.2 8.4±2.2 10.4±3.2实验组 43例治疗前10.3±3.0 13.4±3.6 11.5±3.3 13.4±4.1治疗后 6.8±1.9 8.7±2.4 7.7±2.0 8.1±2.0
从以上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 FPG、早餐后2 h血糖、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两组
患者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患者胰岛素分泌障碍,导致自身糖代谢障碍,进而可引起一些了临床并发症,且目前没有可以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或药物,仅能依靠胰岛素维持[3]。而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典型症状及不典型症状,其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不典型症状乃是: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没有任何症状[4]。
赖脯胰岛素是一种新型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吸收快、代谢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可以快速降低血糖,使基线下降至正常水平。且其显著优点就是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优越[5-6]。糖尿病发病早期或发病前期,可能会伴有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等症状。对此,该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了皮下注诺和灵30R与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等两种疗法,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经研究分析显示,赖脯胰岛素与诺和灵30R对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赖脯胰岛素对2 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更好,控制餐后血糖指标更加有效、平稳;且赖脯胰岛素在使用剂量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诺和灵30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证明了,赖脯胰岛素在辅助强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确切的应用效果。
赖脯胰岛素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对人胰岛素 B链上的第28位的脯氨酸和第29位的赖氨酸进行换位修饰,赖脯胰岛素使得门冬氨酸替换人胰岛素B 链聚集,是一种人胰岛素类似物,模拟餐后胰岛素分泌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7-8]。采用单聚体的方式被人体吸收,是当前具有较好效果的胰岛素制剂。总体上,它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无需等待、峰值高、装置简单易,降低低血糖等诸多优点。基于以上优点:其迅速吸收使得注射后能显著的降低餐后血糖;其代谢快的特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一些人胰岛素作用持续时间过长的缺点,使患者注射后降低餐前和夜间低血糖的风险大大降低,可快速恢复基础代谢;因此,采用赖脯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可使低血糖发生率有所将低。
该研究分析,赖脯胰岛素的诸多优点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脯氨酸与赖氨酸移位以后,改变了人胰岛素B链末端的空间结构,从而降低了二聚体的自我聚合功能,这样会更容易解离,故而加快了赖脯胰岛素的吸收速度[9]。且通过临床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赖脯胰岛素与普通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都很高,但是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后会被更快的吸收,普通胰岛素大部分被吸收需要3 h,而90%的赖脯胰岛素会在100 min内被吸收。因此,赖脯胰岛素的持续作用时间比较短,是其降低低血糖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胰岛素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率。
该探究临床实践表明,依据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具有吸收快的特点,一般选择餐前即时注射或者在餐前15 min内进行注射,临床效果最好。皮下注射以后,能迅速达到峰值,所以其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赖脯胰岛素比诺和灵30R 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因此,赖脯胰岛素值得广泛应用2 型糖尿病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金银菊.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89.
[2]李素芳.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0):35.
[3]许国斌.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8):898-899.
[4] 兰洣,杨易,刘莎莎.赖脯胰岛素强化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7):2546-2548.
[5] 陈雪辉,王涛,曹萌,等.赖脯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20-1221.
[6] 热西旦木,吾斯曼.赖脯胰岛素强化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分析[J].2013 (3):112-113.
[7] 李素芳.赖脯胰岛素强化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0):35-37.
[8] Izumi S, Muano T, Mori A,et 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 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 [J].Lif e Sci,2012,78(15):1696-1701.
[9] 金银菊.赖脯胰岛素辅助强化糖尿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7):88-89.
(收稿日期:2015-01-27)
[作者简介]林淑霞(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全科诊疗工作。
[文章编号]1672-4062(2015)05(a)-002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