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02-21刘彦慧王媛婕廖瑞雪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状况弹性子女

刘彦慧,王媛婕,高 佳,廖瑞雪



·社会·行为·心理·

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彦慧,王媛婕,高 佳,廖瑞雪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人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弹性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选取天津市2个社区的2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84.0%。老年人心理弹性总分为(115.7±15.7)分,其中家庭凝聚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5.6±3.5)分,精神寄托维度得分最低,为(9.1±3.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子女居住地及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流状况的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子女居住地及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流状况均与老年人心理弹性呈相关关系(P<0.05),纳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现居住状况及与子女、朋友、邻居交流状况对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现居住状况及与子女、朋友、邻居交流状况是其影响因素,社区、社会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塑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

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横断面研究

刘彦慧,王媛婕,高佳,等.社区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18-822.[www.chinagp.net]

Liu YH,Wang YJ,Gao J,et al.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7):818-822.

心理弹性是指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1]。它是一种能够帮助个体抵御应激、促进良好适应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在克服孤独等不良心理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与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及身体健康有显著联系[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4]。目前国内对于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张阔等[5]考察老年人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关系,认为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是老年抑郁的重要保护因素。谢丽琴等[6]认为老年人怀旧功能与心理弹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促进老年人心理的研究,并为老年人心理干预政策与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选取天津市2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0岁;在本市居住2年以上;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确诊有精神病或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不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读写能力良好的老年人在调查员的辅助下填写;读写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则由专门调查员一对一进行讲解和辅助填写,再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为84.0%。

1.2.1 一般资料问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听取有关专家建议后自行设计,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参加活动状况、子女居住状况及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流情况。

1.2.2 老年人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自编的老年人心理弹性量表。(1)该量表以Kumpfer[7]的心理弹性框架为依据,以Friborg等[8]编制的成人心理弹性量表为基础,采用标准的量表编制程序,通过研究国内外老年人心理弹性相关文献、咨询12名护理学专家和1名心理学专家等初步形成量表草本。(2)在40名老年人中进行预调查后,修正形成老年人心理弹性(预试)量表。(3)采用预试量表对251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及重测测试。通过严格科学的量表信效度评价后,形成正式版老年心理弹性量表。(4)采用正式版老年心理弹性量表对474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经验证性因子分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6个维度:自我效能(6个条目)、组织风格(4个条目)、社交能力(5个条目)、家庭凝聚力(6个条目)、社会支持(6个条目)、精神寄托(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赋予1~5分,分数越高表示老年人心理弹性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0.9,重测信度系数为0.9,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量表拟合优度指数(GFI)、比较拟合指数(C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值分别为0.906、0.995、0.994,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

2.1 老年人一般情况 210例老年人中男94例(占44.8%),女116例(占55.2%);年龄60~69岁138例(占65.7%),70~79岁50例(占23.8%),80~岁22例(占10.5%);婚姻状况:配偶健在159例(占75.7%),丧偶48例(占22.9%),离异或其他3例(占1.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7例(占51.0%),高中或中专65例(占30.9%),大专、本科及以上38例(占18.1%);职业(退休前):机关或单位干部41例(占19.5%),技术人员或个体户60例(占28.6%),工人、农民或其他109例(占51.9%);现居住状况:夫妇单住104例(占49.5%),与子女同住95例(占45.3%),其他11例(占5.2%);健康状况:较差34例(占16.2%),一般116例(占55.2%),良好60例(占28.6%);经济状况:比较困难22例(占10.4%),一般161例(占76.7%),比较宽裕27例(占12.9%);参加活动状况:没有88例(占41.9%),偶尔67例(占31.9%),经常55例(占26.2%);子女居住地:本地176例(占83.8%),外地34例(占16.2%);与子女交流:不怎么来往9例(占4.3%),一个月一次30例(占14.3%),一周一次66例(占31.4%),几乎每天105例(占50.0%);与亲戚交流:不怎么来往40例(占19.1%),一个月一次96例(占45.7%),一周一次53例(占25.2%),几乎每天21例(占10.0%);与朋友交流:不怎么来往47例(占22.4%),一个月一次73例(占34.8%),一周一次54例(占25.7%),几乎每天36例(占17.1%);与邻居交流:不怎么来往32例(占15.2%),一个月一次22例(占10.5%),一周一次48例(占22.9%),几乎每天108例(占51.4%)。

2.2 老年人心理弹性现状 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为46~146分,平均为(115.7±15.7)分,其中111例(占52.9%)得分<116分,99例(占47.1%)≥116分。进一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分为三类:高心理弹性水平50例(占23.8%),低心理弹性水平36例(占17.1%),中等心理弹性水平124例(占59.1%)。其各维度及条目均值得分见表1。

2.3 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子女居住地及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流状况的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Table 1 The total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and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维度最小值最大值总分平均值条目平均值自我效能83023.3±4.73.9±1.0组织风格52014.9±3.43.7±1.1社交能力93022.6±3.83.8±1.1家庭凝聚力133025.6±3.54.2±0.9社会支持52520.3±4.04.1±1.1精神寄托3159.1±3.03.1±1.5总量表46146115.7±15.73.8±1.1

Table 2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ore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人口学特征例数心理弹性得分F值P值性别0.60.200 男943.8±0.5 女1163.9±0.5年龄(岁)1.40.250 60~691383.9±0.5 70~79503.8±0.5 80~223.7±0.4婚姻状况1.90.151 配偶健在1593.8±0.5 丧偶483.7±0.6 离异或其他34.1±0.8文化程度1.90.159 初中及以下1073.8±0.6 高中或中专653.9±0.5 大专、本科及以上383.8±0.4职业(退休前)0.50.223 机关或单位干部413.9±0.5 技术人员或个体户603.9±0.4 工人、农民或其他1093.8±0.6现居住状况4.90.008 夫妇单住1043.9±0.5 与子女同住953.8±0.5 其他113.3±0.8健康状况1.90.146 较差343.7±0.7 一般1163.9±0.5 良好603.9±0.5经济状况8.00.000 比较困难223.5±0.6 一般1613.9±0.5

(续表2)

比较宽裕273.9±0.5参加活动状况1.90.146 没有883.8±0.6 偶尔673.8±0.5 经常554.0±0.5子女居住地4.50.035 本地1763.9±0.5 外地343.7±0.5与子女交流5.60.001 不怎么来往93.3±0.9 一个月一次303.7±0.5 一周一次663.9±0.4 几乎每天1053.9±0.5与亲戚交流7.10.000 不怎么来往403.5±0.6 一个月一次963.9±0.4 一周一次533.9±0.5 几乎每天214.1±0.5与朋友交流7.10.000 不怎么来往473.6±0.6 一个月一次733.9±0.5 一周一次543.9±0.5 几乎每天364.1±0.4与邻居交流7.40.000 不怎么来往323.5±0.6 一个月一次223.8±0.4 一周一次483.9±0.5 几乎每天1084.0±0.5

2.4 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人口学特征中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子女居住地等7个因子均与老年人心理弹性呈相关关系。其中,现居住状况、子女居住地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4、-0.146,P<0.05)。经济状况、与子女交流、与亲戚交流、与朋友交流、与邻居交流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5、0.243、0.258、0.287、0.299,P<0.01)。

2.5 老年人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相关分析中得到的与老年人心理弹性呈相关的各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心理弹性总分作为应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α入=0.05,α出=0.10),对老年人心理弹性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各人口学特征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弹性的预测性。最终现居住状况、与子女交流、与朋友交流、与邻居交流4个因素进入了心理弹性总分回归模型,4个影响因素在模型中的复相关系数为0.434,判定系数为0.188,调整判定系数为0.172,估计值的标准误为14.31。对老年人心理弹性拟合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老年人心理弹性拟合模型的检验

对模型中包括常数项在内所有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现居住状况、与子女交流、与朋友交流、与邻居交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说明回归方程无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老年人心理弹性拟合模型中系数的检验

Table 4 The coefficients test in the fitting model of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影响因素非标准化参数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参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值95%CI常数项94.0004.900-19.2410.000(84.412,103.686)与子女交流3.9351.1980.1433.2860.001(1.574, 6.296)与朋友交流3.4281.0620.2213.2270.001(1.334, 5.522)现居住状况-3.3321.1880.216-2.8040.006(-5.675,-0.989)与邻居交流2.0361.011-0.1792.0130.045(0.042, 4.031)

注:-代表无该数据

3 讨论

3.1 我国老年人心理弹性有待提高 本研究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弹性总均分为(115.7±15.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在116分及以上的有99人(占47.1%),提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弹性位于中间水平。进一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高心理弹性水平的老年人占23.8%,低心理弹性水平的老年人占17.1%,而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心理弹性水平的老年人占59.1%,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后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并适应较好,但对于正在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老年人口总数来说,17.1%的低心理弹性水平老年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者及老年人的家属和医务人员均应对这一群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这一群体老年人的心理弹性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挥他们的余热,是我国目前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同时在目前迅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更多老年人滑向这一群体也是当务之急。

精神寄托维度得分为3~15分,平均(9.1±3.0)分,为得分最低维度,且该维度中“喜欢养宠物”得分最低。其原因可能为:目前我国部分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兴趣爱好,精神寄托单一,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把子女当成惟一的精神寄托,对子女过度关注、过分依赖,而忽视了自身的生活和幸福[9]。而有研究已表明,有精神寄托的老年人在面对生活压力和负性事件(如丧失亲人或患生理疾病)时,与无精神寄托的老年人相比,其幸福水平增加而抑郁水平降低[10]。因此在提高老年人心理弹性的过程中,应帮助老年人建立多样化的精神寄托。

同时,本研究考察了子女居住地对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在天津本地居住的老年人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在子女外地居住的老年人,这可能是由于子女在本地居住则与父母联系较多,且能照顾老年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增强,心理弹性水平也较高。反之子女在外地居住则与老年人联系较少,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不足,老年人较多感到孤独和寂寞,心理弹性水平也相应较低。研究表明,老年人孤独感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11],这与本研究结论相一致。

3.2 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经济状况与其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即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越好其心理弹性的水平越高。这与主观幸福感理论中所认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的收入状况紧密相关,较好的经济状况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这一内容相吻合。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经济状况较好,就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负性因素,自主性较高,后顾之忧减少,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2]。而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于自身对整个家庭造成的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13]。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人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的交流次数与其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即老年人与子女、亲戚、朋友、邻居交流的次数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同时,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与子女、朋友、邻居交流状况及老年人现居住状况可以作为老年人心理弹性的重要预测因子,四者联合预测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变异量为18.8%。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性格中自主能力、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等[14]多种因素有显著关系,且开朗乐观、乐于交流的老年人心理素质优于抑郁、孤僻的老年人[1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可见,不同性格倾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

3.3 提升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对策和建议

3.3.1 加强社区管理,增强邻里老年人交流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与朋友、邻居的交流状况与老年人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对于增强老年人与朋友、邻居的交流方面,研究者认为,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应加强社区活动,使老年人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娱乐活动,从而增强其心理弹性[16]。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应对不善交际、孤僻、忧郁的老年予以重视,通过更多的深入交谈,了解其人格特征的薄弱之处,并逐步改善,使其能够更多地与朋友、邻居交流,及时化解消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对压力及负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3.3.2 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空巢老年人 本研究表明,子女居住状况对老年人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子女在本地居住的老年人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子女在外地居住的老年人。一方面,对于社会而言,要求社会应高度重视空巢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社区及老年工作者在工作时,应对空巢老年人予以特别关注,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宣传力度,呼吁居住在外地的子女对老年人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从而提高空巢老年人心理弹性;另一方面,对于空巢老年人自身而言,应积极主动地与朋友交流,化解不良情绪,减少内心孤独感,从而提高自身心理弹性水平。

4 小结

老年人心理弹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社区及医护工作者在做好老年群体相关工作的同时,应强化老年人与外部的交流,使其有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促进老年人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重点关注空巢老年人群体,加强宣传力度,呼吁子女重视空巢老年人。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积极主动与外部交流,及时化解负性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提高心理弹性。

[1]APA.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0-07-12].http://www.apa.org/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2005.[2]Yao GY,Liu YL,Li SW,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in nurse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5):1536-1539.(in Chinese) 姚桂英,刘予玲,李树雯,等.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人员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1536-1539.

[3]Jeste DV,Savla GN,Thompson W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older age and more successful aging:critical role of resilience and depression[J]. The American of Journal Psychiatry,2013,170(2):188-196.

[4]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张阔,张秉楠,吴捷.老年人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83-3385.

[6]谢丽琴,邓云龙,周俊.不同空巢方式的农村老年人怀旧功能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9(19):5535-5536.

[7]Kumpfer KL.Factors and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the resilience framework[M]//Meyer D.Glantz,Jeannette L.Johnson.Resiliency and development:positive life adaptations.NewYork: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1999:179-224.

[8]Friborg O,Hjemdal O,Rosenvinge JH,et al.A new rating scale for adult resilience:what are the central protective resources behind healthy adjust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2003,12(2):65-76.

[9]麦焕钻,司徒锡松.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21(5):166.

[10]Rammohan A,Rao K,Subbakkrishna DK.Religious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arers of relatives with schizophrenia[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2,105(5):356-362.

[11]Zebhauser A,Hofmann-Xu L,Baumert J,et al.How much does it hurt to be lonely? Mental and phys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older men and women in the KORA-Ag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13,29(3):245-252.

[12]于淼.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及自助策略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

[13]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14]Kim JW,Lee HK,Lee K.Influence of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on resilience[J].Comprehensive Psychiatry,2013,54(7):1105-1110.

[15]Julian Davis,Fiona Judd,Grant Blashki,et al.Case studies of mental health in general practice(20)——Down syndrom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8):2549-2551.(in Chinese) Julian Davis,Fiona Judd,Grant Blashki,等.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二十)——唐氏综合征[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549-2551.

[16]Vetter S,Dulaev L,Mueller M,et al.Impact of resilience enhancing programs on youth surviving the Beslan school siege[J].Children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Mental Health,2010,22(4):1-11.

(本文编辑:崔沙沙)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UYan-hui,WANGYuan-jie,GAOJia,etal.

SchoolofNursing,TianjinUniversityofTCM,Tianjin30019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commun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and their ability of coping with negative events.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and enrolled 250 elderly people from two communities in Tianjin from Dec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3.Questionnaires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were used.Results A total of 210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the effective rate 84.0%.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was(115.7±15.7),the family cohesion dimension had the highest score(25.6±3.5),and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had the lowest score(9.1±3.0).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in the differences among score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residence status,economic condition,children′ s place of residence,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relatives,friends and neighbours.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lderly′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had correlativity(P<0.05) with residence status,economic condition,children′s place of residence,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relatives,friends and neighbours.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influence by residence statu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friends and neighbours on the elderly′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is at upper-middle level,and is influenced by residence statu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friends and neighbours.Community,society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elderly an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improve it.

Community;Aged;Resilience;Root cause analysis;Cross-sectional studies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SH124)

300193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刘彦慧,300193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E-mail:yh_liu888@163.com

R 395.6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5.07.021

2014-12-01;

2015-01-25)

【编者按】 近年来,Resilience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有关Resilience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Resilience被译作心理弹性或心理韧性,其研究人群涉及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及护士、戒毒者等,本期重点围绕老年人群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报道,期望促进老年人心理的研究,并为老年人心理干预政策与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指导与借鉴。

猜你喜欢

状况弹性子女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