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与优势
2015-02-20徐素莹李锐
徐素莹?李锐
摘 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而是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尤其是作为联系先进青年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更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切入点,能够将先进性理念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理念引导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就业;共青团组织;先进性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方针,党与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就业工作,为保障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相继制定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的就业创业政策,就业问题已经与科研、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一样贯彻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影响重大。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而是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尤其是作为联系先进青年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更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切入点,能够将先进性理念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理念引导和实践支持。
一、就业指导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异同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还与家庭、社会资源配置、高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密不可分,需要学校各个层面与职能部门都协同配合,共同参与。其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就业工作的主力军,需要根据国家发布的一些就业政策对就业生进行宣传与引导,积极推进国家项目的落实,与社会用人单位沟通,收集并及时发布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信息;常年接待用人单位,组织校园宣讲、报告与招聘活动;开展就业咨询与指导,帮助毕业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与企业建功立业;办理就业协议书的签约手续,承担着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平台、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等基本职能。
高校共青团组织承担着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组织青年的职责,而大学生需要的诸多服务中,毕业就业服务是每个青年学子都要经历的阶段,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困境与思想压力增多,在校期间的就业形势指导教育与多元化就业信息的沟通成为就业环节的必需品,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的代表力量,更应该以其凝聚力、先进性与创新力帮助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以学生为本是共青团的宗旨,共青团也是学校联合社会资源的一个平台,通过共青团的力量,广泛吸收,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不仅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能要求之一,也是共青团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结合点。在保障学生顺利就业的这个工作前提下,就业指导中心与共青团工作是相互配合的,就业指导工作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学生,而共青团工作能够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深信息的反馈机制,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生的权益。
二、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政治方向与就业形势是共青团工作先进性的表现,共青团的凝聚力则体现在组织力量、工作机制上,而共青团与时俱进的创新力正是能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转换的重要保障。共青团组织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在校党委统一部署、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下,以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本,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为平台,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发挥其服务学生的职能。
1.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就业调研活动
良好又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顺利求职的重要前提,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时所面对的选择较多,自由空间宽泛,反而容易失去目标,生活状态迷茫,在就业时感性思想占据上风,缺乏理性与正确的择业观,出现部分同学心理预期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功利性与随波逐流的就业心态比比皆是,不能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职业目标规划的缺乏有着重要关系。因此,为使大学生能够在早期就制定职业规划,妥善安排学习与生活,高校共青团应大力开展各种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为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善的职业规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与各行各业优秀的管理者来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职业选择与就业形势分析,通过青年创业导师宣讲组织,从人生历练、人格影响和实践道路上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业热情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以班级和专业为单位举办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对大学四年的生活与学习确定方向与计划,管理好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咨询。第二则是通过社团活动与学生组织的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个性化的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以职业取向、就业意向普查、职业能力测试、简历制作大赛与职场征文大赛突破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结合学校的特色,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把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活动相匹配,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教育。
2.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共青团组织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领导者,也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这就需要共青团利用其凝聚力与组织能力来进行资源整合,一是在团学内部成立创业就业小组,通过组织同学参加创业导师专题报告会、大学生跳蚤市场、大学生勤工俭学、校园创业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对有创业兴趣和意向的同学重点实施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创业和指导创业。二是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依托学校创意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泰安杯”两岸四地创业创新大赛的各类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这种创业性质的比赛。三是成立创业兴趣社团,并组织有企业工作与创业经验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对于毕业班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要求指导教师一对一地进行就业指导帮扶,完善的学生创业管理运营模式。四是提供场地支持,支持学生组建团队进行创业,对需要进行创业宣传的创业团队提供场地支持与帮助,邀请其参加到学校各项活动中来提高其知名度,让创业团队能够作为合法的公司对外开展业务。
3.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大学生主要的社会实践仍然是依靠学校的资源,在相关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与实习,虽然对于自身专业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高,但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与形势尚不明确,只有通过更多与社会相接触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从“学校人”转化为“社会人”
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性质决定着它具有优良的服务传统与丰富的资源,覆盖面广并且与社会联系密切,可以承担着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桥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匹配程度,是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磨合中认识的,只有在了解自身专业优劣与社会需求关系后,将自身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积累择业就业的经验,才能够走发展性就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