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日语无主句特征看日本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影响

2015-02-20

关键词:日本文化特征影响

姜 芳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透过日语无主句特征看日本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影响

姜芳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215500)

摘要:由于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在日语中,主语缺失或主语经常被省略。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也就是离不开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因而,主语缺失或主语省略这一现象不仅由日语自身特点决定,也与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日本的自然地理位置、生产方式、语言心理、认知方式,等等。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充分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日语无主句;特征;日本文化;主语省略;影响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不论是日语还是汉语,主语缺失的现象都大量存在。但相比较而言,日语中这样的现象显然要比汉语多,而且复杂。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对于日语主语的定义、主语的概念、主语的范围、主语的构成等,在日语语法界或语言学界,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有比较极端的,如语言学家三上章认为:“日本語に主語はない。”[1]日语中不存在印欧语言那样的与谓语对应的主语,因而主张取消日语中主语的名称。也有温和派,如宫地裕曾指出:“日本語には、主語のない文や主語のあいまいな文が少なくない。文脈?場面との関係上、主語が省略されたり、あいまいになったりすることも多いけれども、文脈?場面がどうなっても主語がなかったり、あいまいであったりする文というものがある。”[2]笔者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后者的观点,日语主语这一句子成分还是存在的,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会出现无主句或主语被省略。

日语句子中的主语大量地且经常性地被省略掉,充分显示出了日语语言的特殊性。它主要表现为:谓语有明显的方向指向的主语省略;完善的敬语表达方式下的主语省略;授受表达句式中潜在的人称指向的主语省略[3]。

那么,影响上述主语省略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也就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因此,语言是作为载体,是文化的反映和折射。笔者试着从这一观点出发,来分析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影响。

二、日语主语省略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繁多而且复杂,试着将其进行归类,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主语省略;谓语有明显的方向指向的主语省略;完善的敬语表达方式下的主语省略;授受表达句式中潜在的人称指向的主语省略等。

(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主语省略

日语中常常听不到「わたし」「あなた」这样的第一、第二人称作主语。此种省略主要出现在对话双方明确的场合。

例1,「はじめまして、派遣社員の中村です。お世話になります。」

(初次见面,我是派遣工中村。要给您添麻烦了。)

例2,「もしもし、鈴木です。」

(喂喂,我是铃木。)

例3,「さっき、どこへ行ったの。」

「ちょっとそこへ行ってきたのよ。」

(“你刚才去哪里了?”“我刚才到那边去了一下。”)

(二)谓语有明显的方向指向的主语省略

构成日语句子中心成分的是谓语,而非主语。很多场合下,谓语决定了主语的存在。并且,在日语中,很多的谓语具有相对明确的方向指向性,例如表述涉及人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内在性质的内容。

例4,勉強不足を強く感じた。

(我强烈感觉到我学习不足。)

例5,この案はいいと思う。

(我认为这个提议不错。)

例6,子供たちを教えることはとても楽しい。

(我感到教小孩子很愉快。)

例7,今日は体の調子が悪くて、何もほしくない。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什么也不想要。)

例8,どういうわけか、行きたくなくなった。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想去了。)

(三)完善的敬语表达方式下的主语省略

日语语法体系中,敬语表达是很发达的,也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依然保留完善敬语体系的语言之一。敬语划分细致,根据对象及场合的不同,分为尊他语、自谦语及郑重语。尊他语由于是用于对他人表达敬意,因此说话人自身有关的内容被排除在外,主语通常被锁定在第二或第三人称。

例9,明日、お宅に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您明天在家吗?)

例10,結果はご覧のとおりです。

(结果正如您看到的一样。)

例11,ちょっとお伺いしたいことがありますが。

(我有件事情想请教您……。)

例12,お便りを拝見いたしました。

(我拜读了您来信。)

(四)授受表达句式中潜在的人称指向的主语省略

日语中,授受表达非常普遍。「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等授受动词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谁为“施动者”,谁为“受动者”。因此,授受句中的主语也通常会被省略。

例13,お茶を一杯くれませんか。

(能给我一杯茶吗?)

例14,くださった本はとても役に立ちました。

(您给我的书帮了大忙。)

例15,ほしかったら、あげるよ。

(想要的话,我给你。)

三、影响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文化因素

毋庸置疑,影响日语主语省略的因素一定不是单一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个体的思维及语言模式跟他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王佐良先生就曾指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笔者认为这个“文化”是广义的,它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等。因此,日语主语省略的表达习惯势必与其独特的文化密不可分。故,笔者将从文化视角,来探讨日本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形成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文化是多方面的,暂且将其划分为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

(一)日本的自然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的影响

笔者将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环境,来分析其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的影响。

日本四面环海,是典型的岛国[4]1。由于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几近封闭的生存环境,使得日本民族自古与外国、外民族交流处于不畅通的境地。其次,日本尽管是岛国,但自农耕技术由古代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日本民族主要依靠农业赖以生存,因此日本被称为“农业民族”,而非“海洋民族”。但由于日本岛内广泛覆盖着森林和山地,不适合游牧或大面积农耕,而且内水域、河川星罗棋布,因此日本选择了适合的稻作。而受稻作的种植特点决定,人们只能固守在同一水域附近,不可随意迁徙[4]230-234。

这样一来,日本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自然就较其他四通八达、来往交错的民族来得固定而接近。因此,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多场合下通过表情、眼神、细微的动作即可完成传递。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是通过“言行”来表达。当“行”已然完成了传递,那么,“言”自然就显得多余了。很多相互都了然于胸的信息,不需要事无巨细、一一道来,而是会被略去,或点到为止即可。相反,如果没有省略,反而会被认为是不自然的,或者有故意突出自己的嫌疑,甚至是“失礼”的行为。

例如上文讲到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省略,可以说和日本民族这种特殊的生存、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人们有着太过相近的语言环境、或者彼此掌握了太多共同的信息,这种共同环境或信息给主语省略提供了条件。

3组例文分别列举了3个极为日常的交流场景。

例文1和例文2分别是自我介绍时和打电话时的用语。外国人通常会特意说「わたしは○○です。(我是○○)」。而日本人则会认为当自己已经站在大家面前,或电话已经接通,这时信息已经传达给对方,就没必要加上“我是”,否则有过于强调自己之嫌。

例文3是日常寒暄时的用语。多数中国人在此时,会问“你去哪里了?”“我到那里去了去。”认为这样才能将主语、动作主体交代清楚。而日本人由于上述共同而闭塞的生活环境,认为两个人会话条件下,即使不交代动作主体,也不会产生歧义,因而省略。

随着日积月累,日语的日常表达中,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省略现象,尤其是人称主语的省略现象尤为繁多。因此,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可以说具有极其明显的岛国特征。

(二)日本的社会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的影响

社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思想控制言行,因此要深入分析人们的言行,首先要深入分析思想根源。笔者暂且单从狭义上,来试着分析日本社会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出现及形成的影响,即主要从作为观念形态的日本民族的认知方式、社会意识等角度着手分析。

1.认知方式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看待、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同的认知方式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及言行。日本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原因,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以及接受信息的不畅通,造成日本人对外围事物的不了解或者缺乏自信。日本人习惯了或者说养成了由身边事物来推理其他信息的认知方式,也就是由内向外看。久而久之,日本人会尽量避免直述己方以外的第三者内容,尤其是涉及外表无法把握的内在性内容,例如人的心理、思想、感受等。而表示这些内容的相关动词、形容词等,就只能用于自己或己方对象,从而使这些词汇具有明显的人称指向。诸如「思う」、「感じる」等表达思考、判断等动词做谓语时,由于表述内容涉及心理及思想内容,主语通常为第一人称。又诸如:「うれしい」「苦しい」「恥ずかしい」之类的表达感情、感觉,以及「たい」「ほしい」「う」「つもり」等表达希望、愿望、意志等的形容词或形容动词,这样瞬间产生的感情、感觉或愿望、意志应当来自于说话人自身的直接感受,因此日语中使用此类词时,主语被限定在第一人称上[4]。若主语为第二、第三人称时,则需要词形活用,或增添其他辅助成分。因此,当谓语为上述感情、感觉、意志等相关内容时,主语也往往被省略。

那么,当主语或主体已不言而喻时,当然也就会被省略。如例文4-5,句尾的「感じた」、「思う」在主语不出现的情况下,依然应当理解为“我觉得”、“我认为”。例文6-8也无需言明,「楽しい」、「ほしくない」、「行きたくない」是说话人“我”的情感、感受。

2.社会意识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语至今仍保留了相当完善的敬语表达,追根求源,这跟日本自古深受儒教影响不无关系。儒教自公元5世纪,由百济汉人和迩吉师(在《古事记》中,此人名为“和迩吉师”,而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为“王仁”。经史学家考证,应为同一人)携带《论语》传到日本之后,渗透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儒教又称为“礼教”,“礼”是儒教重要的思想,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日本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它孕育出了日本较典型的社会意识,如“内外意识”、“和的精神”等。

日语敬语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能否正确地用好敬语甚至常被作为评价一个人日语水平、教养水平的标准。对敬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涉及日本文化、日本社会,自然也涉及日语语言文化。在日常表达中,说话人往往会从两个方面来选择说话方式,即人物关系和场合。前者主要划分为上下关系和亲疏关系,也就是“内外关系”。在日本人的为人处世中,有着相当明确的内外观念,有着相当明确的内外界限,这反映在语言待遇上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限。用“内”的世界的语言去与“外”的世界的对象交际,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不合礼仪:反之,用“外”的世界的语言与“内”的世界的对象交际,又会被认为客气见外、故作文雅[5]422-423。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有了这种注重“内外关系”的意识,才使得日语敬语表达至今仍保留得如此完善。

既定的语法规定,使得敬语中的动作主体毫无悬念。如例文9-10,从「いらっしゃる」(“在”的敬语动词)、「ごらん」即可看出,说话人使用的是尊他语,自然动作的主体即句子的主语就是“您”,无需言明。而与此相反,自谦语是以谦逊的态度表达自身行为等内容,因此主语为第一人称。如例文11-12,「お伺いしたい」、「拝見いたしました」是两个自谦动词,一看即知动作主体,即主语为“我”“敝人”。此种场合下,动作主体一目了然,因而常常被省略。如若再使用人称主语,则显得画蛇添足。

再来看授受表达。授受表达不是日语独有的,但日语中的授受动词较之其他语言,语义功能划分更加清晰、明确。如在汉语中,无论何人“授”,都是一个“给”。 而日语中则要基于“内外有别”,分为由内向外授,或由外向内授[5]123-124。如「くれる」,只能用于给“我(们)”,或者是可以被划分在己方的对象。如例文13-14,看到「くれませんか」、「くださった……」,那就一定是“能给我……吗?”“您给我的……”。而「あげる」就只能用于给“我以外”的对象。来看例文15,很显然就是“……我给你。”

授受句中,由于谓语部分的动词确定了施动者与受动者,因而主语就可以省略。甚至在授受表达中,还可以结合上述的敬语立场,也就形成更为复杂的授受关系,因此,日语中授受动词有7个之多。

四、结语

笔者从文化视角,探讨了日本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形成的影响。如前文所述,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和使用,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也就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文化背景下,理解语言现象是正确学习外语的条件,也是准确使用外语的关键。分析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对于理解日语主语省略现象将有很大的帮助,也将提高使用日语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三上章.象は鼻が長い——日本文法入門[M].くろしお出版,1960:73-74.

[2]宫地裕,等.讲座研究資料——日本文法⑧:構文編[M].明治書院,1984.

[3]崔崟.关于日语的主语省略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95-99.

[4]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日本(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8-285.

[5]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黄航

In fluence on Japanese Subject Ellipsis from the Japanese

Culture tbrough Janpanese Sentences without feacture

JIANG Fa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215500,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anguage habits, the subject is often missing or omitted in Japanese. Any language cannot be formed without its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ackground,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ubject is missing or omitted is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Japanese society, history, culture, such as Japan's natur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production mode, language mentality, methodology, and so on. The phenomenon of subject ellipsis in Japanese ful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culture.

Key words: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 in Japanese;characteristic;Japanese culture;subject ellipsis;impact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3-0099-04

作者简介:姜芳(1976-),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研究日语语言文化。E-mail:riyu0904@126.com

收稿日期:2014-07-10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15.03.019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特征影响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