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媒介信息处理能力调查——以恩施州 W村为例

2015-02-20李烨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女博士色情婚恋

■ 秦 娜 李烨辉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媒介信息处理能力调查
——以恩施州W村为例

■ 秦 娜李烨辉

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指公众是否具有批判性解读所接触的媒介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媒介化与社会生活媒介化情况下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本研究是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媒介素养调查研究的一部分。该调查以湖北省恩施州某个土家族聚居村落W村18—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媒介使用习惯、媒介认知、媒介信息处理与媒介参与四个维度考察她们的媒介素养状况。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法,从全村510名18—55岁的女性中,获得121个有效样本。

本研究选取了若干与W村女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媒介内容,如女性健康、家庭暴力、女性形象、婚恋观、涉性信息等,主要分析她们对这些媒介内容的获取、解读、质疑和核实等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考察她们利用媒介信息为自己日常生活服务的状况。

一、对健康类信息的获取与核实

乳腺癌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在2009年全国妇联、卫生部就共同启动了关爱女性健康的公益活动——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恩施州积极响应落实,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调查中发现,68.6%的受访者表示能通过媒介学习到乳腺癌预防和自我检查知识,只有9.9%和21.5%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或者一般。但是,有33.9%受访者能对媒介中健康信息真假作出粗略地判断,而不能分辨或者分辨能力一般者则占24.8%和41.3%。如果对媒介上获取的健康知识存疑,56.2%的受访者表示会向医生核实,说不清是否核实或者不会去核实者占到30.2和13.2%。最后,68.6%受访者都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从媒介中获得的疾病防护或养生知识。

二、对家庭暴力信息的获取与判断

媒介在揭露社会中存在的家庭暴力现象问题上,揭露其危害性,普及相关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家庭暴力认识不全面,针对“家人之间的嘲讽、威胁、辱骂等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一题,只有34.7%的受访者同意这一说法。这一方面反映了受访者从媒介中获取家庭暴力相关信息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也表明样本群体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危害呈现不明显的精神暴力认识不足。

不过,76%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能从新闻报道中学到应对家庭暴力的办法,只有10.7%的受访者持反对意见。针对响应国务院法制办就《反对家庭暴力法》公开征求意见,有3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能通过网络搜索找到提意见的方式,34.7%和31.4%的受访者不能或不知可否。但是只有27.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就反家暴立法表达意见,49.8%的受访者则不愿意。

三、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批判

1.六成受访者都认为广告夸大了身材、外貌对于女性的重要性

性别意识形态和商业价值意识形态共同存在于广告中,将女性塑造为男性凝视的对象,使被观赏性和外在美成为评价女性的标准与砝码。调查中发现,59.5%的受访者都同意“广告夸大了身材、外貌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只有10.8%和29.7%的受访者不同意或者感受一般。

2.六成受访者同意媒体恶化了婆婆的形象,夸大了婆媳之间的矛盾

随着80后集体步入婚姻市场,以80后媳妇与50后婆婆的婆媳冲突为题材的青春家庭剧大量涌现。电视剧作为一种虚构性叙事艺术,本身需要矛盾冲突来推动电视情节发展和吸引受众,因而容易夸大现实生活中的婆媳冲突,将婆婆塑造成处处挤兑、为难媳妇;爱挑事;言语尖酸;得理不饶人的恶婆婆形象。

调查中发现,61.9%的受访者同意“媒体恶化了婆婆的形象,夸大了婆媳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表明大部分受访者不会完全接受此类电视剧对婆婆形象和婆媳关系的建构,只有15.7%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

3.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媒介妖魔化了女博士形象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看来,女博士的高智商高学历是对男权的一种挑战;而女博士的大龄未婚特点也不符合其女子应适龄而婚、做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因而,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对女博士的大量偏见和刻板印象,而新闻媒体更是通过选择性报道,强化了这种偏见。如网络中广泛流传着“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是“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等对女博士的污名化与妖魔化现象。

针对“媒体妖魔化了女博士的群体形象”一题,调查发现,52.5%的受访者同意这一说法,22.5%和25%的受访者不同意或感受一般。

4.只有两成受访者认为“剩女”一词是贬义词

在男性媒介话语权的运作下,“剩女”无疑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被指那些大龄未嫁的女子。但在调查中,只有24%的受访者视“剩女”为贬义词,而52%的受访者则持反对意见。在她们眼中,剩女这个词更像是褒义词,往往指那些学历又高、工作又好、还年轻没结婚的女性。

四、对电视剧中婚恋观的思考与拒绝

当代青年婚恋观念与传统的婚恋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其生活压力更大,个体意识更强,更强调婚姻的自由与独立,因而出现了很多新型婚恋观念和形式。大众传媒恰好反应了这一点。而裸婚、试婚、闪婚则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新婚恋形式。

调查发现,人们的接受度排列依次是裸婚、试婚、闪婚。33.1%的受访者能够接受裸婚;19.9%的受访者接受试婚,47.9%的受访者不接受;只有9.9%的受访者比较认同闪婚,75.3%的受访者则不接受。调查还发现,受访者中大多数都能够分清电视剧和现实的区别,53.7%的受访者不同意“电视剧中流行的婚恋观就是现实生活中主流的婚恋观”,23.1%的受访者对此感受一般。

五、对色情信息的感知与抵制

传播媒介一直都是性环境建构的重要平台。从书籍、报纸、录像到互联网,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发展,传媒时代如何转换,色情信息始终夹杂其中。色情信息被认为是危害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治理色情信息成为政策推行、媒体宣传的净化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和国人的普遍共识。

不过对此也存在许多不同声音。这些声音认为,色情信息关乎性或性暗示,而性行为根源于人性生理与心理,是人皆有之的生命现象和生活体验,故而应多用科学视角审视,力避一刀切将其关入道德牢笼。作为具备独立认知和选择能力的成年人,有权力自由实践自己的生命体验,因而接触色情信息的需求和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对此,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态度各不相同:抵制者居多,44.6%的受访者都不同意“成年人接触色情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也有26.5%的受访者持赞成意见。还有28.9%的受访者不表明态度。

在对网络中色情信息环境的感知上,107位会上网的受访者中66.3%的人都认为网络上色情信息泛滥,需要相关部门及时管理和控制,只有10.3%的受访者持不同意见,而从未上过网的14位受访者中有4位也听闻网络上色情信息泛滥。

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中更多的人对色情信息完全抵制,其性观念相对传统与保守。不过这也许只是思维惯性而已,其实受访者的性态度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保守,比如在评价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中妃嫔衣着时,她们的接受度就更大。30.5%的受访者同意妃嫔衣着“太过暴露”,48.8%的受访者不同意,20.7%的受访者态度不明。

六、结语

从上述调查可知,大多数女性能从媒介中获取信息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别意识,能认识到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存在差距;对媒介中出现的婚恋形式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解读;而性观念相对保守,对色情信息多持抵制态度。

(作者秦娜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媒介与女性方向2012届硕士研究生;李烨辉系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女博士色情婚恋
西班牙担忧色情视频毁了青少年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日本“色情报复”增多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警察培训“色情侦探犬”搜寻色情信息存储设备
解读《女博士》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色情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