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与使用的几点思考

2015-02-2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总览学术期刊学术

■ 赵 均

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与使用的几点思考

■ 赵 均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基于众多现实需要而存在,尽管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之所以出现多种评价体系是源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同评价目的和标准的评价工作,学术期刊评价也需要多种评价体系的创新、竞争和互相借鉴。应该把评价体系作为我们在具体评估中需要参考的依据,而不应该对其简单迷信。使用方应立足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评价体系,也可以参考评价结果自主建立评价体系,“以刊评文”宜应用于具体使用的初选阶段。

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科研管理

对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认识和研究,是学术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有学术期刊评价这一命题以来,学术界对此的分歧、争议不断,对此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这一方面说明了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关乎学科发展、学术进步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很难获得一个公认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着较多不确定性,促使很多研究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不断促进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就中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而言,目前主要有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CASS)等专业机构研制的期刊评价体系,原新闻出版署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原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教育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评审标准》(以下简称“名刊工程”)等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期刊评价体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以下简称《概览》)等行业学会创建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年度“学术期刊被转载、摘录量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以下简称“指数排名”)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以下简称“重要转载期刊”)等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研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万方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其他学术期刊主管部门的评奖、评优体系等。

社会各界对于学术期刊评价的期望并没有因为有了如此众多的评价体系而满意,反而对此提出很多疑问和责难:有必要存在如此多的评价体系吗?这么多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反而没有一家是让人完全心服口服的呢?这些评价体系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的必要性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出现是应运而生、应需而生的,是基于学术期刊界自身发展、图书馆藏机构订购学术期刊、读者选择科研用刊、作者选择投稿方向、科研管理机构评价学术成果等方面的现实需要而存在。尽管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但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有继续存在的意义,而且有继续深化发展的必要。确立评价目的、选择评价主体、优化评价条件、改良评价过程、改善评价结论、讨论评价效用应始终与评价活动相伴随,仅看到缺陷和不足就呼吁要摒弃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学术期刊界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术繁荣和知识大爆炸催生了众多的学术期刊,也引发了同类学术期刊间的竞争。学术期刊界的竞争和发展需要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完全放任自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正是整合集中了学术共同体的整体要求,规范了学术期刊竞争的核心内容,对于学术期刊的整体进步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首先是学术期刊界自身发展的需要。

1.指导学术期刊的发展

学术期刊主要是为学术共同体而服务的,学术共同体需要通过学术期刊来发布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也需要通过学术期刊来获得学术前沿的最新进展从而继续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学术共同体来指导学术期刊的发展,其对学术期刊的主要评估要求是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整体要求的具体集中呈现。

(1)评价体系体现着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的要求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学科设置、选用指标、筛选方法等主要来源于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整体要求的凝聚,体现着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无序多元要求的整合集中。这种整合集中趋向于被最广泛接受,而不可能全面呈现点状分布的意见表达,且在意见的收集分析中必然会存在部分意见的散失和误读,但总体上基本达成了主流意见的目标实现。当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将这些意见要求具体化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实现难度、应用条件、科学合理性等因素,并加入研制方其他目标要求的实施。如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创建的期刊评价体系在重视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也从政治标准、编校质量、出版质量、社会影响、质量保障水平等方面考察学术期刊。其中,政治标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意识形态指导,编校质量、出版质量体现了管理部门对刊物的普遍性要求,社会影响体现了对学术刊物社会效益的考察,质量保障水平则考察学术刊物的基础条件和硬件配置。

(2)评价体系的调整因应着学术共同体的意见指向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不断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使评价效果更贴近主流意见中的稳定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吸收了学术共同体对其最新的反馈意见。如《总览》的评价指标选用沿革上,第一版只采用载文量、文摘量、被引量三个评价指标,在当时评价指标数值依靠大量手工统计的条件下,进行如此巨大工作量的评价工作,评价指标数量较少是可以理解的①。第二版②、第三版③新增了被索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三个指标,引入被摘率是为了消减载文量大的刊物在被摘量统计上的占利,引入影响因子是为了消减载文量大、刊龄长的刊物在被引量统计上的先天优势。第四版为了降低不恰当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增添了他引量指标;旨在吸收期刊重要评奖和其他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增加了“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指标;为了消减载文量、被索量、被摘量这三个指标的叠加偏向,取消了载文量指标④。第五版与第四版相比,增加了基金论文比指标,以此来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加了Web下载率指标,从网络阅读使用角度来对期刊进行评价。⑤由于统计时限内未进行过国家级期刊评奖活动,而地方性奖项的统计数据收集困难,而且各地评奖标准不一,不具有等同可比性,因此第五版中的“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指标在第六版改为“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⑥

2.具体规范学术期刊的竞争内容

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必须在良性的规则下进行,否则就会出现竞争的混乱与无序,不仅发挥不了竞争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还会影响到学术期刊界的整体进步。各类评价体系从研制目的、遴选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具体体现了对学术期刊的竞争内容的规范。

(1)专业机构、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电子期刊数据库研制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考察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

分析专业机构研制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选用的评价指标,《总览》主要使用过的载文量、文摘量、被引量、被索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量、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率等指标,CASS主要使用过的学科总被引、学科影响因子、期刊总被引、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即年影响因子、总转摘量、加权转摘率等指标,CSSCI使用的“他引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基本上都属于衡量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的定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专家评审意见,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

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研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或者仅为被摘量(率)(如“排行榜”),或者在被摘量(率)指标的基础上再加上同行评议指标(如“指数排名”和“重要转载期刊”),其主要依据是对学术期刊刊载论文学术质量的定性评价结果。

(2)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建立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注重全面评估

政府主管部门对期刊的评审标准注重对期刊出版质量的整体评估和对期刊工作的全面评价。如《评估办法》的评价内容分为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四个标准;《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出版能力和经营能力四个板块;“名刊工程”的一级指标包括学报质量、主办单位对学报建设和管理工作、编辑部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三个板块。

(二)图书馆藏机构订购学术期刊的需要

应该说,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诞生就是源于图书馆藏界选择订购期刊的现实需求。由于当时我国期刊数量的迅猛增加和图书馆购刊经费的普遍不足所产生的尖锐矛盾,迫使图书馆藏界寻求一种广泛认可的在期刊海洋中选择订阅期刊的办法。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总览》就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发起研究、主持编制的。《总览》的研制成功把过去存于阅读者心中的点状个人感受和学术共同体集体意识之中的片状评价意见整合成为使用科学评估方法的、有章可循的、系统更新的社会化评估。

《总览》以及之后相继诞生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图书馆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图书馆藏服务也一直是各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小型图书馆出于提高目标读者使用效用的考虑,在订购期刊时会征求相关学科、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学术专家的意见,或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图书馆主要使用群体的目标意向,以及统计学术期刊在读者群日常使用中的被利用程度等,但为以上几种方式提供的可选择目录基本上是由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提供的。

(三)读者选择科研用刊和作者选择投稿方向的需要

读者在查找研究资料以及平时浏览学术动态时,需要在本研究领域的众多学术期刊中选定最有价值的、优先阅读的刊物。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工作流程评选出来的学术期刊,基本上代表着本专业领域最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前沿发展方向。如果没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提供的入选期刊目录作指导,单凭作者个人的学术感觉来选择,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产生很大偏差。

科研人员在发表科研论文时会依据论文的专业领域、内容指向、学术水平,寻找适合自己的投稿刊物。如果投稿被拒,可能会选择同级别其他刊物或同类低一层次的刊物继续投稿。这些选择基本上都会参考刊物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四)科研管理机构评价论文成果的需要

评价学术论文成果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个很重要也很常见的环节,由于其在职称评聘、项目评审、成果验收、绩效考核等工作中的大量存在,全部依靠专家组鉴定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科研管理界迫切需要一种简便易行开展学术成果评价办法的出现。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没有被广泛使用以前,个别地区甚至仅以刊物主办单位行政级别和归属将学术刊物粗糙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以此来对其刊载论文进行简单评价。

研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很好地解决了科研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有效地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获得了科研管理界普遍的积极欢迎和响应。学术期刊评价由此也参与到个人科研水平、单位科研成果、地区科研实力、国家整体科研状态的评估工作中。依靠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评价论文成果虽然存在着“以刊评文”的不足,但同时也摒弃了专家鉴定易受个人学术造诣、评审态度、人情关系等的影响。将其运用于论文成果的初评阶段,对下一步进行专家集中评审缩小参评范围、提供评价参考非常有效。

为了满足科研管理界的现实工作需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向刊物的学术质量评价主动靠拢,在评价过程中也结合了各专业领域权威专家群的定性评价,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尽管依靠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评价论文成果还存在不足之处,但就目前来讲仍是最实用、最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基本满足了当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科研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二、多个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并存发展的必要性

评价活动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行为,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绝对科学、绝对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的评价体系是源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同评价目的和标准的评价工作,学术期刊评价也需要多种评价体系的创新、竞争和互相借鉴。各评价体系的普遍良好发展其实也说明了多种体系并存是符合现实需要的。

(一)不存在绝对科学、绝对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评价行为是个体认识客观存在的必经过程,评价活动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当然也属此类,并从学术期刊出现之日起即伴其而生。通过个体的主观感性体验以及与以往的类似关联经验相比较,再经过思维整理和意识升华所得出的评价结论,直观显性但总不免会流于片面。经过群体认识的相互交流所达成的评价结果和评价标准,或通过群体认可的采集方式获取的评价数据,是协调大多数人的评价所得和接触经验的结果,但依然存在着某些局限和误差。目前存在的各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评价指标、遴选方法就是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协调中逐渐稳定下来,并永远处在更新和发展状态中,不可能臻于完美。

不管评价体系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方式、评价意见的收敛方法如何理性、科学,都摆脱不了评价活动是人类的主观认识行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只是交流和协调众多主观认识的平台这一本质特征。从这一点来说,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绝对科学、绝对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组成,也不可能出现穷尽了所有评价方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二)促进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整体进步的需要

质疑众多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并存必要性的研究者们一是从节约人力物力的经济原则从发,认为只需要保留一种评价体系即可,没有必要多头研制开发;二是认为众多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指标不同,让被评价期刊感到无所适从,不利于规则的统一。这些质疑虽然认识到了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忽略了其发展的必要性。

从学术期刊自身发展考虑,一方面,学术期刊评价需要多种评价体系的创新、竞争和互相借鉴,仅保留一种评价体系会降低其主动调整、提升的积极性和危机感;另一方面,使用各方使用目的的不同也需要评价体系保持各自的差异化发展,仅仅一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不可能满足对评价体系如此众多的需求指向。

多个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并存对于促进评价体系的发展、使用单位各取所需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眼界来看待这件事情,而不是考虑把它们统一为一个体系来满足所有的使用要求,或者抛弃、打压其他评价体系,仅为一个目的(比如学术评价)服务,都是错误的和不可能实现的。

(三)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并不同一

学术期刊界自身发展、图书馆藏机构订购学术期刊、读者选择科研用刊、作者选择投稿方向、科研管理机构评价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多方向、分层次需要,不可能仅从一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获得完全满足。实际上,从编制初衷、服务对象和评价内容的各自不同来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彼此存有差异也正是出于响应现实中的不同需要而来的。

1.专业机构研制的期刊评价体系

《总览》的研制目的起初主要是为了向各级各类图书馆提供采购目录和指导读者阅读利用。《总览》第一版“前言”中指出,“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人们对为数众多的期刊加以系统的研究,认真地鉴别它们的水平与质量,了解它们在所涉及的学科或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于各图书馆有选择地收藏与剔除和有计划地管理与开发利用,也便于读者从期刊的海洋中探寻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筛选、确认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已成为图书馆界和情报界当务之急。⑦”第四版又将研制目的扩展为七项:一是“核心期刊表可以作为期刊采购的参考工具”,二是“核心期刊表可以作为图书馆导读和参考咨询的参考工具”,三是“核心期刊表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四是“核心期刊表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五是“核心期刊表可以为文献数据库选择来源期刊提供参考依据”,六是“核心期刊表对提高期刊质量有促进作用”,七是“核心期刊研究对文献计量学研究有促进作用”⑧。

CASS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为“学术期刊使用”和“文献资源的利用”服务,2013年版的“研制报告”专门提到“为了便利和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以及优化文献资源的利用。”“‘学术影响力’统计,特别是期刊在学科中的影响力统计,是研制工作的重点和贯穿始终的主线。”⑨

CSSCI的主要研制目的是评价学术刊物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这一点可以从其一直自视为SSCI的中国版,其评价指标也同SSCI一样选用他引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两项主要评价指标等方面可以看出。

即使是同为专业机构研制的期刊评价体系,三者的研制目的还是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总览》的研制目的较为全面兼顾,包括刊物的图书馆藏价值和学术影响力;CSSCI的研制目的较为单一明确,主要针对刊物的学术影响力评价;CASS介乎两者之间。

2.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的期刊评价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的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是对期刊出版质量的整体评估和对期刊编辑部工作的全面评价。主管部门对刊物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促进发展的方向,由此也在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上存有差异。如《评估办法》注重对刊物的舆论导向、学术质量、编辑水平、出版规范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对刊物的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出版能力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名刊工程”对刊物的学术质量、主办单位的支持力度、编辑部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从主管部门角度出发,出台这样的评审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术期刊建设的方向,让更多的未入选者以这些评审标准要求自身、查找不足,对学术期刊编辑部工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促进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整体普遍提高。

3.行业学会创建的期刊评价体系

行业学会创建的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的期刊评价体系比较接近。以《概览》为例,其遴选原则为“除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外,还从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出发,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做出全面评估和鉴定。⑩”没有与政府部门建立的期刊评价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是行业学会开展的期刊评价一直没有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4.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研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转摘数据统计机构研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与其他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完全不采用引文分析方法,或仅以摘转统计测定法(如“排行榜”),或再加上同行评议(如“指数排名”和“重要转载期刊”),其主要依据是对学术期刊刊载论文的定性评价结果。

5.电子期刊数据库研制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电子期刊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依托自身巨量的期刊数字出版资源和强大的数据统计、逻辑运算、综合分析能力研发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其最大优势也体现于其超大样本的来源数据。广泛收录的大样本统计源的主要优点是以海量的统计数据体现其评价指标数值的可靠性,但学术水平差距较大的来源期刊在统计中被同一对待的引文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小样本统计源的来源期刊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其引文质量差距较小,但来源期刊数量较少也影响到其评价指标数据的实际效用。

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选用和使用

(一)评价结果仅为具体使用提供参考

仅依靠某一家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成的评价结果来简单评价某家期刊、某一篇文章或某个人的学术水平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应该把评价体系的结果作为我们在具体评估中的参考依据,而不应该对其简单迷信。《总览》第三版就此专门解释说,“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书,这里要特别强调‘参考’二字。当文摘刊物选择文献源、图书馆选购期刊和为读者导读、教师研究生查找资料和选择读物、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时,都可以把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表作为选择的‘参考’。‘参考’的意义在于根据各自的需要做增删修改,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搬来使用。”“核心期刊表的价值在于它能面对有各种不同需求的不同层次用户,而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要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才能使它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向社会提供一种‘参考工具书’,这便是我们研究并筛选核心期刊的初衷。(11)”

CASS2008年版的“研制报告”对研制目的做了专门说明,“通过对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找出期刊发展和应用中的核心部分,为便利学术期刊的使用和优化文献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服务。(12)”

CSSCI来源期刊遴选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审查监督下进行。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12月28日就学术界和社会上存在着的对CSSCI片面理解、不合理使用等倾向,为科学对待、合理使用CSSCI,专门发出《关于科学对待、合理使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倡议》,提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恰当地使用CSSCI,在参照是否被CSSCI来源期刊收录、被引次数多少的同时,还应积极完善同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力戒简单以CSSCI数据作为评价指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标准,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力戒简单依据CSSCI数据对教师进行科研成果评价或周期性的工作量考核。……学术期刊也要在高度重视CSSCI对期刊发展积极引导作用的同时,切实避免将是否被CSSCI收录作为办刊质量的唯一标尺”。(13)

(二)对具体使用的建议

1.使用方应立足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使用者应该立足于自身需求,按照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实用性等因素,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来开展适合自身需求的学术评价工作。

在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选择上,首先应考虑使用方向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研制目的的契合度问题。如普通图书馆藏机构选择期刊订阅目录参考选择《总览》较为合适,而科研机构资料室订阅期刊则选择CASS或CSSCI作为参考更佳。因为CASS或CSSCI主要是对学术期刊作评价,而《总览》就不只限于学术刊物。如果使用方向是对刊物的综合评价,可以选择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学会建立的评价体系。如果仅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单项数据,可以选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提供的大样本统计数据或CSSCI提供的小样本统计数据。

其次应注意所选用评价体系的更新。各评价体系都会定期公布最新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是对学术期刊最近办刊质量的反映。使用方应该及时响应,更新自己的评价参考依据,以提高评价效果的合理性。

2.使用方可以参考评价结果自主建立评价体系

使用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评价目的、被评价方的实际情况,参考所选定的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自主建立更具实用意义的评价体系。这一点也是期刊评价体系研制方所提倡的。对于社会上争论最为激烈的《总览》在职称评定上的使用,《总览》第三版专门指出“尤其是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自己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专业人员都用同一个核心期刊表评定职称,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如国内高校的科研管理机构普遍采用CSSCI评价来源期刊目录作为科研论文的评价基准,很多高校按照本校学科积累和学术发展实际,或者对CSSCI评价来源期刊目录进行增删,或者再进一步结合本校实际划分为“权威期刊”“重要期刊”“核心期刊”(有的表述为“A类、B类、C类”)等几类,以提高其对于本校科研实际的评价效度。

自主建立评价体系可以在参考期刊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加切合具体使用实际。在自主建立时,首先应对使用对象开展较为细致的调研工作。如科研管理机构应对本单位各学科的科研力量、以往发表论文情况、主要刊发期刊群等进行摸底。其次应广泛征求意见,争取获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自主建立的评价体系应接受各学科专家、使用者、被评价方等多方意见整合而成,而且这个评价体系也应始终处于不断修订之中,以适用于不断发展中的实际评价工作。

3.“以刊评文”宜应用于具体使用的初选阶段

一方面,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确为科研管理机构提供了评价海量的多学科方向学术论文的简化工具,极大地简化了繁复的工作程序、有效降低了繁重的工作量,而且大多数在高级别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其学术水平还是有保证的。另一方面,不用研读论文、不必具备专业知识,只依靠刊发期刊等级“以刊评文”,简单鉴别学术论文价值,也的确有失严谨。有鉴于此,“以刊评文”适宜使用于具体评价的初选和粗略评价阶段,精细评价还需要有在各专业学术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的参与下的定性评价。将“以刊评文”应用在初选和粗略阶段正好可以扬长避短,在下一步的精细评价中可以加入评审组的定性评价或更多数据支撑的定量评价,这样的评价配置可以较充分地发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自的优点,有效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注释:

① 庄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② 林被甸、张其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 戴龙基、张其苏、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 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⑥ 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⑦ 庄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⑧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⑨ 姜晓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⑩ 龙协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戴龙基、张其苏、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姜晓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材料来源:http://cssrac.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73。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副主编、编审)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总览学术期刊学术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2018年世界3大环赛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