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5-02-20赵洪章陈新星
赵洪章,陈新星
(1.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大学生的亲密朋友和思想导师,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间需要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做好交流与协同,积极推进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铺路筑石,为立德树人添砖加瓦,共同构建高校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地位
心理危机是由于某些诱因的促发,心理状态严重失调和心理问题全面爆发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极端状态。而心理危机预防是旨在调整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消除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主客观因素的努力。它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一部分,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前奏;是心理危机从内隐的心理状态爆发为外显的行为,甚至激化成为某种事件之前的主动作为。心理危机若没有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很可能危及个人健康和生命,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心理危机的爆发,或将其危害消除或降低。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最近,交流最多,因此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辅导员掌握着众多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资源,这里说的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也包括物力资源,还包括政策资源等,因此,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上有大量可利用的条件和可使用的措施。
辅导员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大学生生理、心理、思想、生活等状况有着比较全面的掌握。首先,高校辅导员掌握着比较详实的大学生基本情况资料,比如学生的高考情况——志愿是否是他自己志愿的体现、高考是否遭遇过挫折等;再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病史、父母婚姻状况等。这些情况都是与心理危机关系紧密的因素。其次,辅导员与青年大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对大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更是了如指掌。再次,辅导员善于洞悉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部分辅导员都力争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年轻的辅导员刚刚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感同身受;资深的辅导员经验丰富,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了解深入。
心理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元的,可能是单一的因素诱发,也可能是复杂的原因导致年轻的心灵不堪重负,因此要求介入危机的教育者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以及引发此状况的背景原因。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是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具备针对性的基础。只有全面详尽地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制定贴合学生状况的工作方案。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是把握解决问题黄金时期的前提。专家认为最佳干预时间是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24~72 小时。无论是干预措施中的“快速构建危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出危机干预方案”,还是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中的“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倾听、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都可以看出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越透彻,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解决帮助就越大。可见,辅导员所掌握的这些大学生的背景资料和当下状况,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辅导员这一职业赋予辅导员们光荣的使命与深切的责任,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有利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条件——广泛的网络、众多的帮手、特有的资源。首先,心理危机常常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作为辅导员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密切关注每一个“重点关注对象”,但是班干部、同学、舍友们却可以做到。辅导员们应充分引发朋辈间的互助动机与行动,实现心理危机预防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大面积覆盖。其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压力很多来自于校园内部,比如不适应集体生活、考试失败、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不畅等。此时,辅导员就应积极把属于自己“分内的事”解决好,比如在给睡眠障碍的学生联系专业心理助人者获取帮助的同时,为之申请单独的过渡性住所;在给因为经济困难而自卑的学生更多精神上的鼓励与肯定的同时,为之争取勤工俭学的机会和奖助学金等。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在心理危机预防的协同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的区别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所谓的专业心理助人者包括校外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和校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相关院系的心理学家等,他们具备专业心理助人所必须的专业背景、工作条件。所谓半专业心理助人者,包括高校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人员、广大思想政治辅导员等。他们不一定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但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却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心理助人队伍的第二梯队;他们具有在工作中实际从事着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帮助大学生们处理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的实践经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其职业胜任力的构成标准之一,他们通过培训、自学、资质认证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初步具备了这一职业技能。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协同的差异点
首先,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专业素质困境。大部分辅导员缺少心理学专业背景与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系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不足。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处置过程中出现自信不足、措施不力、贻误时机等状况,甚至给危机当事人造成二次创伤。
其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伦理困境。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要对咨询师坦诚,卸下面具,敞开心扉,解除心理防御;对咨询师的提问,要尽可能多地详实、诚实作答;对咨询师要充分信任等。但由于身份、角色的特殊,心理工作场所、工作条件的不具备等原因,大学生向辅导员倾诉心理困惑时常常无法完全打开心扉,往往会顾及自己在辅导员心目中的形象,担心自己的现实利益会不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受影响,顾虑心理问题是否会被公开等问题。
再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心理素质困境。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先决条件。有学者以福建省部分高校在职辅导员为样本,调查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发现:有67.98%的被试自评心理状况为亚健康,67.17%的被试认为工作压力很大,且超过六成的人面对压力难以进行自我调适,因此容易引发急躁、易怒、情绪失控等不良现象[1]。这将极大降低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说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辅导员需到位而不错位,积极主动与专业心理助人者沟通协作,扬长避短,协同攻坚。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协同点
首先,针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的专业困境,专业心理助人者应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对辅导员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队伍进行培训,不仅要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要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授他们日常心理保健方法、心理危机救助意识,和一定的危机应急救助办法。对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经验,有一定心理危机预防和处置工作训练的辅导员应加强沟通,双方共同工作,并对辅导员在心理学专业领域的相关实践进行督导,推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上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针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的伦理困境,一方面在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助人者这两支队伍的配合上,要厘清问题性质,明确职责范围,立足本职,各司其职。辅导员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于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心理危机苗头的发现与辨别等;工作内容主要是关注发展性危机,协同专业心理健康助人者,进行预防性干预,如做好心理普查、危机排查等工作。根据心理危机各阶段的特点,辅导员应偏重于进行全程性、动态性管理,定期访谈,定期排查,及时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共同研判状态,力争对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当辅导员预判到危机程度比较严重,或者在自己的立场上不好解决,或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应及时联络专业心理助人者。另一方面,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危机预防中,辅导员应更偏向于价值观的引导,解决心理危机的思想根源;而专业心理助人者多是价值中立取向,更多是用心理学的方法评估心理危机的临床表现、社会支持系统和危机水平,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解决心理危机的心理症结。
再次,针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面临的心理素质困境,一方面,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心理保健,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乐纳自己和工作,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培养积极的自我,发展适合自己的兴趣,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与其他助人者一样,要注意防止共情疲劳的产生。共情疲劳是助人者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助人固有的风险之一。有学者认为,助人者接触或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程度,如患者的数量、病情、表现、要求等,助人者工作任务轻重、工作时间长短和个人经验、精力等,与是否产生共情疲劳及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还有学者把助人者的个人心理资源列为是否出现共情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助人者在遇到工作压力时应采用积极策略(包括获得情感支持、听取他人意见、采取相应行动扭转局势等)减少共情疲劳[3]。因此,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要量力而行,把危机程度和自身的心理状况估计充分;与专业助人者积极沟通,反应自己的感受,主动请求指导与帮助;根据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进展情况,科学调整工作时间、介入程度等;存在困难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反应,获得理解与支持。
三、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抓手
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有软硬两大抓手:“软抓手”是广泛的加强心理危机预防的教育活动,调整大学生关于心理危机的固有认知,创设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等;“硬抓手”是切实采取有力有效的帮助措施,诸如排除危机的诱因,打造工作队伍,构建帮扶网络等。
(一)教育活动是软抓手:调整认知,注入情感,创设氛围
1.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普及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
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心理危机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何谓心理危机,知晓心理危机的概念、特征、具体表现,以及辨别危机和处置危机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危机的起因——角色冲突、本体性价值危机、情境变迁等,让学生对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情形有预见、能预判;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敏感度,开展应急处置培训,如明确校园危机事件处置原则与处置程序,告知校内求助渠道及其它们的联系方式等;倡导学生面对危机要勇于互助与自助,如传授自我减压的要点,教授朋辈互助的方法等。
2.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调整与心理危机相关的情感与态度
针对学生主动求助意识弱和对求助心理咨询有偏见的情况,辅导员应加强宣传,做好价值疏导、思想疏导和心理疏导,让大学生们对健康、对生命、对互助珍惜且追求;让学生树立对心理健康的科学的态度——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发现心理问题应主动积极求助心理咨询机构是正确、值得提倡的做法;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心理咨询相关技术,如倾听、共情、积极关注、换位思考等,丰富工作方式和手段。
3.在集体生活中营造健康、友爱的心理氛围
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土壤——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长导师,建立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建立对辅导员的信任,消解学生心中的心理防御;通过经常性走访宿舍、谈心谈话,建设放松、开放、信任的教育氛围和心理环境;积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术,拓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除了业务素质,还有心理素质,用健全的人格、奋进积极的精神面貌,身为示范,感染学生;组织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诸如带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组织郊游活动等塑造阳光心态,传递心理正能量。
(二)帮扶工作是硬抓手:解决困难,打造队伍,畅通网络
1.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排除心理危机的诱因
心理危机是心理问题在一些诱因刺激下的极端状态。因此,辅导员除了在心理层面考虑危机解决之道,还要立足于大学生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引发心理危机的问题。爆发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常常在学业、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特别是恋爱关系、亲子关系、舍友关系)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留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比如在做“学业预警”、“评奖助贷”等工作时,要绷紧“心理健康”这根弦,预估可能发生的心理状况,关注随后的心理动态。
2.打造朋辈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心理危机监护
许多心理危机的发生是可感知的。以校园自杀事件为例,几乎所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个体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都会在言行中露出一些“苗头”。尽管这种信号可能很微弱,但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能留意,是可以觉察到的。危机发生的可感知性给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留下了可能。作为与可能爆发心理危机的个体接触最为紧密的同学、舍友、班干部、心理委员这些朋辈人员,应树立“谁都有可能是危机当事人,谁都可以担任危机解救者”这样的责任感,积极学习关于心理危机预防的知识,在态度上重视,在信息上联结,在行动上携手,做好心理危机高危对象的监护,以恰当的预防和干预方式,把握甚至创造心理危机预防良机,防止危机事件后果的恶化。
3.构建学校、家庭双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网络,家校携手实现心理危机预防功能最大化
首先,学校是大学生上学期间的主要生活场所,其心理危机多发生在学校,因此高校必然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处置工作的主体之一。校领导挂帅的领导决策机构是“司令部”,全面负责、宏观指挥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是“主力军”,具体负责专业性的评估、预防和干预工作;辅导员、班导师是“别动队”,要深入学生,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状况,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助人者,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班级心理委员、班干部、宿舍长等是“联络员”,密切关注同学的心理和行为动态,平时结合班级特色做好朋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处置中做好老师的好帮手。
其次,家庭是大学生最主要、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缺陷是心理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如今许多家长与子女或者沟通次数太少,或者沟通方式不对,或者思想层次不一,造成一些大学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向家长求助。作为辅导员,对有心理障碍或爆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应积极主动联系其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一步。辅导员在平日的工作中便要留意搜集并保管好学生家长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在发现学生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有爆发心理危机苗头的时候,辅导员应以保护学生健康和利益为原则,以促进干预或治疗效果为宗旨,权衡是否要通知其家长共同开展工作。对心理危机状况较为严重者,辅导员应及时与学校心理健康专业助人者及时沟通,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审时度势,听从指挥,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请家长来校监护其子女;对有必要进行专业心理或精神科治疗的,辅导员还可予以办理休学、联系医疗资源等协助。
[1]林伟毅.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优化与育人能力提升[J].集美大学学报, 2012(7).
[2]Yoder,E.A.Compassion fatigue in nurses[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10(23).
[3]Jacobson, J.M.Compassion fatigue, compassion satisfaction,and burnout: Reactions among employee assistance professionals providing workplace crisis intervention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services [J].Journal of Workplace Behavioral Health,2006(21).